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_2014

合集下载

北华大学-多媒体通信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北华大学-多媒体通信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北华大学-多媒体通信技术期末复习资料1.多媒体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2.图形和图像有何区别?3.什么是变换编码?4.说明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类型与特征1.答:多媒体系统的主要部分有:计算机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所配置的硬件、多媒体I/O控制及接口、多媒体的核心系统、创作系统、应用系统。

2.答:图形一般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如直线、圆、圆弧、任意曲线和图表等;图像则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

图像都是由一些排成行列的像素组成的,一般数据量都较大。

而图形文件中只记录生成图的算法和图上的某些特征点,也称矢量图。

相对于位图的大数据量来说,它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

3.答:变换编码是将通常在空间域描写的图像信号,变换到另外一些正交矢量空间(即变换域)中进行描写,而且通过选择合适的变换关系使变换域中描写的各信号分量之间相关性很小或者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4.答:基于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创作方法和结构特点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如下几类:(1)基于时间的创作工具;(2)基于图标或流线的创作工具;(3)基于卡片或页面的工具;(4)以传统程序语言为基础的多媒体创作工具1.多媒体系统基于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家庭系统四种。

2.Windows中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帧画面由若干个像素组成,在每一帧内的相邻像素之间相关性很大,有很大的信息冗余,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步骤:确定____________;明确____________;准备____________;集成一个多媒体应用系统。

5.OCR软件的功能是将__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____。

多媒体通信技术知识点复习

多媒体通信技术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取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由此可知,“媒体”往往不是指媒体本身,而是指处理和应用它的一套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声音、图形、动画、运动图像和文本);2.表示媒体(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和声音编码);3.显示媒体(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4.存储媒体(硬盘、光盘、软盘、ROM、RAM);5.传输媒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多媒体系统和多媒体体系的异同: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是以时空同步的方式存在的;多媒体系统中媒体与媒体之间是毫无关系的。

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媒体间的同步性。

多媒体技术是多种技术的有机集成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多媒体系统。

超文本不是顺序的,而是一个非线性的网状结构。

特点:具有多种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形式及交互特性。

超文本是一种典型的数据库技术,是由节点和表达节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的网。

超文本可以看作是三个要素的组合:节点、链和网络。

超文本系统的基本特性:1.超文本的数据库是由“声、文、图”各类节点或内容组合的节点组成的网络,具有多媒体化,网状的信息结构使它的信息表达接近现实世界;2.屏幕中的窗口和数据库中的节点具有对应关系;3.超文本的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按需要创作、删除、编辑节点,同样也可以生成链,完成、删除链接,改变链的属性等操作;4.用户可对超文本进行浏览和查询;5.具备良好的扩充功能,接受不断更新的超媒体管理和查询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吸纳新写作方法的途径;6.超文本系统的多媒体化和交互性。

超媒体:超链接将若干不同的媒体链接起来的集合。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组成要素:1.节点:节点是表达信息的单位(分为表现型和组织型)2.链:链用于固定节点间的信息联系,以某种形式将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链接起来3.网络:由节点和链构成,是一个有向图。

多媒体通信系统结构模式:传输网络、网络服务平台、多媒体通信平台、一般应用、特殊应用(一部分是终端设备,另一部分是传输、交换设备)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特征:1.数据量庞大2.码率可变,突发性强3.复合性信息多,同步性、实时性要求高。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第1章概述1.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区别的技术特征多媒体计算机增加了对包括伴音在内的活动图像的处理、存储和显示的能力,解决了停机存储、读取和显示两个时间上紧密相关的数字信号(即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时,如何在时间上保持同步的问题。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是什么?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3、多媒体产生的技术背景是什么?多媒体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4、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类型是什么?独立商亭式系统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多媒体会议与协同工作多媒体即时通信点播电视5、三网融合是指哪三网?电话服务的固定和移动通信网提供数据服务的计算机网提供电视服务的广播电视网第2章视觉特征和彩色电视信号1、图像对比度图像相邻区域或相邻点之间的亮度差别,对比度C=Imax/Imin2、视觉阈在给定的某个亮度环境下,人眼刚好(以50%的概率)能够区分两个相邻区域的亮度差别所需要的最低对比度3、对比度灵敏度视觉阀的倒数4、空间频率物理量在单位空间距离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fx=dφ(x)/dx5、色度学研究彩色的计量和计算的科学第3章数据压缩1、数据压缩方法分为哪几大类?基于像素的第一代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依赖于人类视觉特征的第二代图像压缩编码方法2、信息量I信息多少的量度 I=log(1/p)3、熵H熵实在平均意义上表征信源总体特征的一个物理量 H(X)=5、下取样、上取样下取样:由高取样率的样值去推算低取样率样点数值的技术上取样:由低取样率的样值去估计较高频率的取样点上的数值的技术6、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简称为DPCM,是对模拟信号幅度抽样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调制方式。

这种方式是用已经过去的抽样值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对它们的差值进行编码。

7、运动估值的主要方法块匹配方法和像素递归方法8、帧间预测方法有哪些?前向预测后向预测双向预测9、离散余弦变换选择不同的正交基向量,可以得到不同的正交变换。

多媒体技术应用总复习

多媒体技术应用总复习

潜力无限的WMA 微软在开发自己的网络多媒体服务平台上主推ASF(Audio Steaming Format),这是一个开放支持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和协 议上的数据传输的标准。它支持音频、视频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多 媒体类型。而WMA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缩写,相当于 只包含音频的ASF文件。 WMA文件在80kbps、44kHz的模式下压缩比可达1∶18,基本 上和VQF相同。而且压缩速度比MP3提高一倍。所以它应该比 VQF更具有竞争力。
○ 典型的采样频率为5KHz到100KHz,量化位数据有8位和16位之分
1
Wav声音文件的存储空间计算公式如下:
2
=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it)×声道数×时间(秒)/8
获取视频的方法:
一. 取 二. 转换成视频文件 三. 合成视频文件 四. 卡采集视频信息
视频采集卡:
视频采集卡又称视频捕捉卡,它可以用 来获取数字化视频信息,并将其存储和 播放出来
GIF:图形交换格式( Graphics Interchage Format) (.GIF):支持256色。分为静态GIF和动画GIF两种,支持透明 背景图像,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体型”很小,网上很多小动 画都是GIF格式。其实GIF是将多幅图像保存为一个图像文件,从 而形成动画,所以归根到底GIF仍然是图片文件格式。
1.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 (专用于多媒体计算机的DSP芯片)
3. 多媒体同步技术 4. 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多媒体的相关技术
超文本与超媒体技 术(非线性、网站)
智能输入输出技术
多媒体网络和通信 技术
多媒体软件技术
7
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应用系统: 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育系 统、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远程诊医 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交互式电视、数字 化图书馆、多媒体邮件、多媒体宣传演示系统、多媒体训练系统、 虚拟现实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MA等多址接入的工作原理; v
8、简述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的工作特点;v
9、简述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特点; v
10、简述三网融合的概念,及下一代网络框架的特点; v
11、ADSL的应用结构 ;
12、HFC的应用结构 ;
12、多址接入技术;
13、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
14、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15、三网融合;
16、IP协议的主要功能;
17、连续媒体数据的LDU流的播放不间断的条件;
18、人眼的掩蔽效应;
19、动态调整码流速率的原理(p128-130页);
(二)简答题40分(4题X7分 + 2题X6分)
-------------------------------------------
(一)填空题30分(15题X2分);
1、色度学、电视信号扫描原理、电视制式信号;
2、信源的最大离散熵定理;
3、霍夫曼编码的原理;
4、视频数据的压缩编码;
5、常用的QoS服务参数;
6、分组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虚电路和数据报;
7、传统的局域网的MAC协议;
8、IPv4、IPv6的地址构成;
9、构建宽带IP网络的叠加模型;
10、网络的ISO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
11、IPv6的数据包头的重要的功能域;
13、实时传输层协议RTP、RTP控制协议RTCP;v
(三)计算题30分
1、熵计算;10分
2、多媒体同步的题目;10分
3、霍夫曼编码的题目,DCT变换后的矩阵的之字形扫描及游程编码的题目;10分
1、令牌环协议、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协议、FDDI协议; v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2014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2014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2014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 2014 协议关键信息项:1、复习范围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通信中的流媒体技术多媒体通信的应用2、复习资料指定教材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往年考试真题3、复习时间安排基础知识点复习阶段重点难点强化阶段模拟考试与错题复习阶段4、考试形式与题型闭卷/开卷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5、评分标准各题型的分值分布答题要点和得分细则11 复习范围111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多媒体的定义、类型和特点多媒体信息的表示和处理多媒体通信的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112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像压缩标准(如 JPEG、MPEG 等)音频压缩标准(如 MP3 等)视频压缩标准(如 H264 等)113 多媒体通信网络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多媒体通信网络的类型(如 IP 网络、ATM 网络等)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网络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114 多媒体通信中的流媒体技术流媒体的概念和特点流媒体传输协议(如 RTSP、RTP 等)流媒体缓存和播放技术115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电视系统移动多媒体通信12 复习资料121 指定教材明确指定的多媒体通信相关教材,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本。

122 课堂笔记整理和复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案例分析和公式推导。

123 课后作业重新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4 往年考试真题通过分析往年考试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命题规律。

13 复习时间安排131 基础知识点复习阶段安排一定的时间,系统地复习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32 重点难点强化阶段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加学习小组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

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提高应用能力。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_2014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_2014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2014版1.多媒体通信概述(1)举例论述对“Multimedia =Variety + Integration + Interaction”的理解。

要点:Variety:多种媒体(声、像、图、文…)Integration: 将多种不同类型媒体集成为一体Interactivity: 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通信比如:数字电视这种多媒体系统,将电视节目、电影、文字信息等多种信息(Variety),通过MPEG-2流的方式整合(Integration),利用DVB网络与用户交互(Interaction)。

(2)分析多媒体通信中的“Synchronization”和“Network offerings”特征。

Network offerings:网络承载Synchronization:同步承载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它的基本要求是:按照业务层的要求把每个业务信息流从源端引导到目的端;按照每种业务的属性要求调度网络资源确保业务的功能和性能;实现多媒体业务对通信形态的特殊要求;它将适应各种类型数据流的非固定速率特性,并提供统计复用功能;通过在承载层组建不同的承载VPN,可以为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通信提供其所需要的QoS 保证和网络安全保证。

多媒体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在通信过程中, 终端显示的多媒体信息必须问步、且能与其它媒体同步, 这也是多媒体通信的一个重要特点。

2.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3)爱迪生的留声机、磁带录音机、CD-DA、MP3对声音进行记录和存储的方式有何区别,试分析音频存储技术变化的趋势。

1、爱迪生的留声机用机械刻纹的方式记录,以音槽形式存储模拟声音信号。

磁带录音机,利用磁记录原理直接记录和存储模拟声音信号。

CD-DA(Compact Disc-Digital Audio)采用数字方式记录声音信息,通过对模拟声音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将声音信息以0、1数字信号的形式通过激光刻录存储在光盘上。

2013-2014通识(选修)《多媒体技术》复习提要

2013-2014通识(选修)《多媒体技术》复习提要

通识(选修)《多媒体技术》复习提要一、判断●扫描仪、数码相机工作中可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元件是CCD。

●多媒体技术实现的基础是基于数字化之后的离散化技术。

●多媒体中的有源音箱是指内含功率放大器的音箱。

●多媒体的引入,影响了数据库的组织和存储方法。

●RGB屏幕显示色彩空间较CMYK印刷色彩空间明亮鲜艳。

●基于重要性即人的各种心理量纲的编码都属于有损压缩编码。

●不同制式的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扫描频率、界面的分辨率均不同。

●变换编码中的变换过程是可逆的。

●基于重要性的编码属于有损压缩编码。

●光盘上烧录数据时是以烧蚀的小凹表示二进制的1的。

二、选择●一般说来,要求声音的质量越高,则()。

A、量化位数越低和采样频率越低B、量化位数越高和采样频率越低C、量化位数越低和采样频率越高D、量化位数越高和采样频率越高●下列不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是( )。

A、PhotoshopB、FireWorksC、CoolEditD、CoreDraw●对数据重新进行编码,以减少所需存储空间的通用术语是()。

A、数据编码B、数据展开C、数据压缩D、数据计算●数字视频的重要性体现在()。

①可以用新的与众不同的方法对视频进行创造性编辑②可以不失真地进行无限次拷贝③可以用计算机播放电影节目④易于存储A、仅①B、①②C、①②③D、全部●对数据重新进行编码,以减少所需存储空间的通用术语是()。

A、数据编码B、数据展开C、数据压缩D、数据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编码是一种只能对空间冗余进行压缩的方法。

B、预测编码是根据模型进行的。

C、预测编码方法中是对预测值进行编码的。

D、预测编码方法只是应用在图像数据的压缩上。

●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为时间上离散幅度上连续的模拟信号过程称为( )A、数字化B、信号采样C、量化D、编码●数字音频文件数据量最小的是( )文件格式。

A、wavB、mp3C、midD、wma●颜色的空间变换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2014版1.多媒体通信概述(1)举例论述对“Multimedia =Variety + Integration + Interaction”的理解。

要点:Variety:多种媒体(声、像、图、文…)Integration: 将多种不同类型媒体集成为一体Interactivity: 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通信比如:数字电视这种多媒体系统,将电视节目、电影、文字信息等多种信息(Variety),通过MPEG-2流的方式整合(Integration),利用DVB网络与用户交互(Interaction)。

(2)分析多媒体通信中的“Synchronization”和“Network offerings”特征。

Network offerings:网络承载Synchronization:同步承载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它的基本要求是:按照业务层的要求把每个业务信息流从源端引导到目的端;按照每种业务的属性要求调度网络资源确保业务的功能和性能;实现多媒体业务对通信形态的特殊要求;它将适应各种类型数据流的非固定速率特性,并提供统计复用功能;通过在承载层组建不同的承载VPN,可以为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通信提供其所需要的QoS 保证和网络安全保证。

多媒体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在通信过程中, 终端显示的多媒体信息必须问步、且能与其它媒体同步, 这也是多媒体通信的一个重要特点。

2.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3)爱迪生的留声机、磁带录音机、CD-DA、MP3对声音进行记录和存储的方式有何区别,试分析音频存储技术变化的趋势。

1、爱迪生的留声机用机械刻纹的方式记录,以音槽形式存储模拟声音信号。

磁带录音机,利用磁记录原理直接记录和存储模拟声音信号。

CD-DA(Compact Disc-Digital Audio)采用数字方式记录声音信息,通过对模拟声音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将声音信息以0、1数字信号的形式通过激光刻录存储在光盘上。

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除了对模拟音频信号做AD转换外,根据声音信号的时间冗余和人耳的听觉特点还对转换后的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从而既降低了存储成本,又保证了声音质量。

2、以数字技术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中,对声音的记录和存储方式由模拟到数字方式转变推动了音频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对声音的记录、存储、传输变得频繁。

高质量、小体积是音频存储技术的发展目标。

实现的技术从单纯的对音频数据去除本身的冗余,到重视人们的听觉特点和体验,音频数据的压缩方式变得更加综合。

(4)JPEG压缩标准中为何选择DCT变换?MP3压缩中为何选择MDCT变换?因为JPEG压缩对象为静止图像,而图像是空间信号,采用2D-DCT变换能够很好地去除空间信号的相关性,从而去除图像的空间冗余;其次DCT变换具有快速算法来实现,借此可以得到较高的算法效率;MP3压缩对象为音频信号,即一维时间信号。

在MP3压缩算法中,由于心理声学模型的引入,当一段语音信号的连续两帧波动差别较大时,波动较小的帧将被当做噪声,而对之选用较大的量化步长,进而造成严重失真。

MDCT变换通过对相邻两帧的语音信号进行加窗,然后做DCT变换,起到了平滑作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JPEG系列的各图像压缩标准(JPEG、JPEG-LS、JPEG2000、JPEG XR)实现压缩的技术手段中各自体现了哪些思想?JPEG:1、色彩空间由RGB转换到YUV,通过选取不同的缩减采样方式可以对图像做不同压缩程度的压缩,该方法利用了人眼对亮度差异的敏感度高于色彩变化的视觉特点。

2、通过对图像作DCT变换,该方法去除了图像的空间冗余。

3、通过对DCT变换系数做有区别的量化,降低了数据量又保证了图像的视觉效果,该方法利用了人眼对高频亮度变动的分辨较弱的特点。

4、Z字形扫描DCT系数,采用熵编码方式对图像编码,该方法结合了DCT系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JPEG-LS:利用图像在空间上的相关性,采用了适应预测、上下文建模和Colomb编码的方法来压缩冗余。

JPEG2000:基于小波变换、标量量化、上下文建模、算术编码以及后压缩率配置;不会产生基于DCT变换的JPEG标准产生的块状模糊问题。

JPEG XR:使用可逆的色彩空间变换、可逆的重叠双正交变换,非算数熵编码机制,从而可以高效地保存高频率的图像数据,在高压缩率的情况下保持很好的图像质量。

(6)采用滤波的方法能否滤出量化噪声?为什么?不能。

因为量化噪声实际上是量化误差,并不是真正的噪声;量化处理将输入归总到与其相近的输出级别,该过程必然带来信息的丢失,从而产生量化误差(量化噪声),而且该过程不可逆,采用滤波方法是无法滤出量化噪声的。

(7)采用分块方式的变换编码存在哪些缺点?说明在MP3中如何克服该问题。

分块方式的变换编码会存在块效应现象,在MP3中使用MDCT代替DCT,MDCT连续帧之间使用“时域交叠取样”技术,可以很好地消除不同帧由于量化差异造成的块效应现象。

(8)K-L变换为何被称为最佳变换?为何它在数据压缩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K-L变换是建立在统计特性基础上的一种变换,实质上是作坐标系的转换,尽量让向量落在最少的坐标轴上或其范围,从而只用较少的变换系数就可以恢复出质量不错的图像,压缩效率比较高,均方误差小。

K-L变换是均方误差意义下的最优变换。

但是一旦图像变化后,就要重新找到一个变换的坐标系才能使其投影最稀疏,即变换核矩阵要重新计算,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在数据压缩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9)采用Wavelet、Ridgelet、Curvelet、Contourlets等不同变换有何差异?Wavelet即小波变换,对于一维信号中的点奇异特征具有优良的表示能力;Ridgelet即脊波变换,能够更有效地表征信号内具有方向性的奇异特征;Curvelet是对脊波变换的改进,能够较好地表现曲线的奇异特征;Contourlet即轮廓波变换,也可以较好地表现曲线的奇异特征,其方法与Curvelet不同。

(10)什么是压缩感知?其要素有哪些?压缩感知通过开发信号的稀疏特性,在远小于Nyquist 采样率的条件下,用随机采样获取信号的离散样本,然后通过非线性重建算法完美的重建信号。

信号的稀疏性是压缩感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并且直接影响着信号感知的效率。

压缩感知的关键是观测矩阵的构造。

非线性优化是CS重建信号的手段,也是从低分辨观测中恢复出高分辨信号所必须付出的软件代价。

(11)定性讨论采用DCT变换的时候,对变换前的样本做量化和对变换后的系数做量化所产生的结果有何差异。

DCT将原始样本转换成代表不同频率分量的系数集,对系数量化后的数据直流分量相对于交流分量来说要大,而且交流分量中含有大量的0。

这样便于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简化,从而提高压缩比。

而DCT变换前对样本的量化并不能减少频率成分,不能达到较高的压缩比。

量化会带来原始数据的部分丢失,精度下降。

在DCT变换之前对样本做量化,会将两个量化级内的数据变换成相同的,之后将该样本数据变换到频域后就会影响数据频域特性,造成误差累积到频域中,进一步降低数据精度。

(12)相比于MPEG2,H.264引入了哪些措施提高压缩比?①运动补偿(减少时间冗余):1⁄4像素精度的运动估计、7种大小不同的块匹配、前向与后向多个参考帧。

②帧内预测(减少空间冗余):9种4×4亮度块、4种16×16亮度块和4种色度块的预测模式。

去除相邻块之间的相关性。

③熵编码的改进CAVLC/CABAC④空间域到频率域的变换:DCT→4×4整数变换;52级步长的量化器,量化步长以12.5%递增。

(13)定性讨论视频质量可伸缩性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实现。

采用层结构:基本层和增强层,一个基本层,一个或多个增强层。

增强层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可伸缩性:spatial scalability、temporal scalability、quality scalability。

有时候,也可以采用感兴趣区域的伸缩和基于实物的伸缩。

不同的伸缩方法可以再同一码流中结合使用。

(14)ITU-R BT.656 并行/串行传输模式的信号格式,与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有何联系? ITU-R BT.656通过定义的定时基准信号(SAV、EAV)实现一行图像的开始和结束,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是逐行扫描或隔行扫描的。

这里一次定时基准信号的出现标志着一行图像传送结束,是类似于模拟电视信号的一行扫描完成的,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先将一行信号串行发送在并行重组实现接收显示。

(15)HDMI中视频数据周期、数据岛周期、控制周期的定义与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有何联系?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进行逐行扫描时从左向右开始扫描,扫描一行完成后进行回扫及行消隐操作,同时在此过程中传送语音信号。

在HDMI规程中,视频数据周期主要完成视频像素的传送操作,是类似于逐行扫描操作的,数据岛周期完成语音信号和辅助信号的操作,类似于模拟电视信号的语音传送部分,而控制周期控制个视频块的扫描周期,类似于模拟电视信号中一行数据扫描结束和下一行数据扫描开始的控制功能。

(16)根据数码相机的组成结构分析影响最终照片质量的因素。

数码相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成数码信号,再经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

影响最终照片成像质量的因素包括成像器件的像素水平(分辨率水平),其他条件一致情况下,像素水平越高,图像质量越高;色彩位数,数码相机的色彩位数指标反映了数码相机能正确记录的色调有多少,色彩位数越高,相应的图像细节越真实;A/D转换精度,该精度直接影响数码图像的颜色表现;镜头性能,主要性能包括镜头的分辨率和明锐度,一般镜头口径和相对孔径大,成像效果好;感光度,数码相机上感光度通过调整CCD电荷输出时的增益实现的,感光度对于图像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图像压缩格式(图像处理算法)等等。

3.多媒体同步机制(17)DAB和DVB系统中除了音频或视频之外需要存储/传输的额外信息包括哪些?各采用什么方式予以解决。

DAB:1、额外存储/传输的信息:同步信息,发射机标识信息,时间频率TFPR,CRC 校验信息等;2、解决方式:利用帧开头的部分传递同步信息、发射机标识信息、时间频率,crc校验信息,利用帧后面的PAD与X-PAD等附加区域,传递附加信息,实质上是修改帧的对应区域。

DVB:1、额外存储/传输的信息:节目特殊信息PSI,服务信息SI,同步、PID信息;2、解决方式:将PSI、PMT与SI等附加信息放进188字节的TS包进行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