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学棋》第一课时导学案

3、交流识记方法。我觉得在字音、字义上要提醒大家的是?
4、我能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指名交流)
5、我不理解的词语有:
按要求初读课文。
交流识词方法。
再读课文
释疑解疑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他们学的是什么棋?
2、谁跟谁学棋?“秋”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读好相关词语。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流程
导学行为
学法指导
谈话导入
(5分钟)
1、有同学爱下棋吗?你们知道有那些棋?
2、揭题,质疑。
交流汇报
自主质疑
探究交流
(22分钟)
初读感知
读文识词
(一)初读课文,按以下要求逐遍阅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段落序号,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3、尝试读好长句。
(二)读文识词(出示词语)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拼拼写写。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四、选字填空。
练习评价
谈谈收获
(5分钟)
1、本节课的学习,我积累的好词好句有?
2、课文朗读,我做到了:
总结汇报
板书设计
学棋
能手棋艺专心致志天鹅围棋
弓箭动物听讲提醒另外动作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思
3、两个学生是怎么学的?结果怎样?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能行。
默读思考
交流汇报
自主识字
美观书写
1、出示生字,自由拼读。
2、结合85页笔顺表,自学笔顺。
3、自主描红。我不能准确把握笔顺的字有()。
4、反馈,指导。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下棋》学案(第一课时)

《下棋》学案(第一课时)主备教师:初二﹡崔海艳【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课文出现的重点字词2、读一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记住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3、议一议,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自学导读:文章以其诙谐幽默的笔法,细致的观察,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性百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位和反思:既不能太张扬,亦不可太低调,用儒家的中庸思想来对待生活。
(二)预习积累1、走进作者:梁实秋: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
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博弈()排闼()茶寮()诮骂()嗤之以鼻()阒不见人()剑拔弩张()(2)解释下列词语:索然寡味:剑拔弩张:嗤之以鼻:不拘小节:长吁短叹:自怨自艾:3、选择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加以欣赏背诵,并把它整理在读写笔记上。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细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1、散文的题目一般有什么特点?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2、文中围绕什么字展开?写了那些棋人棋事?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二)合作探究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也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如语言特点、句、段、写作手法等等),并谈谈理由。
(三)拓展延伸:作者说“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为什么?这对我们写文章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见解。
(四)练习测评:1、填空:《下棋》的作者是,他是文学评论家,家,家,他的代表作是。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期中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下棋》导学案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下棋》导学案张利导入新课:琴、棋、书、画,在中国人看来乃高雅之物。
如今,棋已走出雅室走向民间,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常见的活动。
下棋很有魅力,是一种斗智斗勇的游戏,能让人如痴如醉。
这节课我们随着散文大家梁实秋先生走进《下棋》,了解棋人棋事,感悟棋中之道。
(板书课题、作者)出示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棋中之道。
3.学习作者描写棋人棋事的方法。
4.品味本文诙谐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1、播放《下棋》朗读录音,2、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词语】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t áy ìqi ào y ì排自怨自骂博ji ǒng li áo受茶二、出示自主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的棋人棋事,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依据这条线索,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2、作者有怎样的下棋观?请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谈谈。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一处地方进行赏析。
(一)目标引路,自主学习(二)目标深化,交流探讨让学生先自主完成,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三)目标展示,反馈评价各组展示自主学习及讨论结果,教师对有争议的问题应及时引导。
(四)目标达成,拓展提升课文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棋迷、棋痴的种种趣事。
文如其人,透过文章你感受到梁实秋是一个怎样的人?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三、课堂小结《下棋》这篇文章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巧推棋子导学案》

《巧推棋子》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象棋的基本规则和棋子的走法;2. 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培养战略认识;3.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象棋的起源和基本规则;2. 棋盘和棋子的摆放;3. 棋子的走法和特殊规则;4. 棋局分析和战略布局。
三、导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象棋的起源和基本规则,引导学生进入进修状态。
2. 进修规则(15分钟)a. 讲解棋盘和棋子的摆放方式,让学生熟悉象棋布局;b. 逐一介绍各个棋子的走法和特殊规则,让学生掌握基本规则。
3. 练习走法(20分钟)a. 分组练习,让学生模拟走棋,稳固走法;b. 设计一些简单的棋局,让学生自行分析对策。
4. 棋局分析(20分钟)a. 请学生观看一些经典棋局的视频,分析其中的兵书布局;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最佳的奕棋策略。
5. 实战演练(20分钟)a. 安排学生进行实战对弈,检验他们的进修效果;b.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奕棋技巧。
6.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导学评判:1. 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象棋的基本规则和走法;2. 学生在实战对弈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策略布局;3. 学生在总结中是否能够理清思路,准确归纳进修内容。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象棋比赛,锻炼实战技能;2.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象棋开局和残局技巧,提高棋艺水平;3.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比赛视频,进一步了解象棋的深层次兵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对象棋的基本规则和走法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战对弈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未来可通过增加实战训练和引导学生分析棋局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下棋》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选择题:测试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b.简答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回答围棋相关问题。
c.写作题: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围棋文化、课文哲理等。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下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围棋文化在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对弈、布局、官子”等;
(3)通过阅读,学会分析文章的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围棋哲理,如“举棋不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下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围棋等传统文化的兴趣。
2.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下棋的哲理,如“举棋不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并将这些哲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育学生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3.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围棋故事或展示围棋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生字、生词;
(3)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围棋哲理,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拓展: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如让学生尝试编写围棋故事;
(2)培养学生对围棋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1 .学会本课3 个生字。
2.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课文内容。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疑问引入1 .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2. 观察课文插图,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3.疑问引入: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理解课文( 一) 根据注释, 疏通全文。
1.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2. 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小黑板):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二) 引读课文, 加深理解。
引读设计内容:(1) 弈秋是谁(2) 让弈秋干什么(3) 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4) 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相机板书:弗若之矣)(5) 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体会文章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教案点评《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棋》最新导学案

《下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
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3.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4.学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难点:品味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预习导学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实秋。
3、了解中国象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会下棋的?会的同学请举手。
这么多同学会,那大家在下棋的过程中有没有非常有趣的事?(生讲)原来下棋这么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读一下梁实秋老先生的这盘棋。
板书:下棋。
2.简介作者(学生交流)3.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博弈诮骂鹌鹑排闼涵养噎嗝解词:索然寡味自怨自艾嗤之以鼻剑拔弩张(2)、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本文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哪些棋人棋事?4.探究赏析(1)本文以“下棋”为线索,举凡弈者百态,或谈身边的人,或论古时事。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试着归纳一下各段的内容。
(2)从本文中那些语句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又悟出了怎样的生活这哲理?2012年月日使用人班级姓名(3)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同学们初读课文读的不错!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也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5、这节课,我们由小小的棋盘引发了诸多的讨论,现在大家想一想,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多,老师很高兴。
最后,老师要告诉大家一句话:既然人生如棋,那么作为棋手的我们何不为避免出现悔棋而朝朝谨慎呢?6.积累迁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并把它们整理在自己的笔记本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下棋》导学稿语文版

《下棋》1、认读、理解、积累基本生字词。
2、赏析细致入微,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
3、品味文章中诙谐而生动的语言,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4、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
[预习指导]1、作者的生平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2、写法介绍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可以把人物的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
白描: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
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
漫画式勾勒:即以夸张的手法、挪揄的口吻,,将人物够化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
浓墨重彩细描: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细致全面刻画人物形象。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完成下列题目。
(目标:认读、理解、积累基本生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1)自古bó yì()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
2)有一面下棋一面qiào mà()者……3)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pái tà()视之,qù bù jiàn rén(),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4)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jiàn bá nǔ zhāng(),如斗ān chun(),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子上去了!5)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chī zhī yǐ bí(),“无见识奴!”6)下棋只是为了xiāo qiǎn(),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shì cǐ bù pí()者,是因为它颇合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码:主备:主审:审批:使用时间:年月日
《下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梁实秋,掌握基本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2、反复读课文,从中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3、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2、揣摩本文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课前预习区】
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1987.11.3),著名()家、()家、()家,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在清华学习时开始写作,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英国文学史》。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熟读课文,落实文中生字词,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1)博弈()8)索然寡味()
2)鹌鹑()9)嗤之以鼻()
3)诮骂()10)阒不见人()
4)噎嗝()11)闹市茶寮()
5)排闼()12)自怨自艾()
6)中肯()13)剑拔弩张()
7)涵养()14)逸闻趣事()
2、解释下列词语:
阒:
诮骂:
排闼:
中肯:
剑拔弩张:
嗤之以鼻:
【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一】朗读棋趣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无误,声音洪亮,感情充沛。
2、朗读过程中注意思考: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说说文章中列举了哪些棋人棋事?
【探究活动二】品读棋趣
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参考句式:我认为“”这一段描写最精彩,因为它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或“”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棋者“”的样子。
(温馨提示:可从以下方面品味:用词;人物描写;修辞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
)
【探究活动三】感悟棋趣
1、你最喜欢或者不喜欢作者笔下哪种棋人棋事?说说你的理由。
2、梁先生最欣赏哪一类棋手呢?
3、从课文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探究活动四】质疑问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有疑难问题悬而未决?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拓展延伸区】
1、你是否碰到过类似的有关下棋的幽默故事呢?试着讲给大家听。
【作业超市】
1、你是怎样认识文中所说的下棋观的呢?谈谈你的见解。
2、写一篇你观察到的并有所感悟的活动片段。
要求300字左右。
[提示:街头下棋、打扑克、赛场角逐、孩童游戏等。
]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