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外来词与外来语词典_兼谈普通俄汉双语词典收词的_现代化_
浅谈现代俄语中的外来词

浅谈现代俄语中的外来词
郝葵
【期刊名称】《焦作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6)003
【摘要】当今大量的英语外来词涌入俄语,其原因、构成、影响及对策.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郝葵
【作者单位】焦作工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
【相关文献】
1.浅谈现代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现象 [J], 周瑞红
2.浅谈现代俄语报刊中外来词的经济功能 [J], 陈玉萍
3.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现象 [J], 张玉芳
4.语言与社会生活——浅谈英语词汇中的俄语外来词 [J], 付莉莉
5.浅谈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J], 王丛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范文

《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交流的多元化时代,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日益显著。
外来词作为不同语言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词汇,也反映了语言间的历史渊源和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俄汉两种语言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通过比较分析其来源、传播、演变过程及文化内涵,以揭示俄汉语言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外来词的定义及来源外来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借用的词汇。
在俄汉两种语言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词汇。
这些词汇因其实用性、形象性或新奇性等特点,被引入到各自的词汇系统中。
三、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一)来源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其来源具有相似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文化的交流,许多英语词汇被引入到俄汉两种语言中。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被借用到俄汉两种语言中。
(二)传播与演变过程比较在传播与演变过程中,俄汉两种语言对外来词的吸收和改造有所不同。
俄罗斯语言学家认为,俄语中的外来词往往保留了原词的音韵特点,但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有所改变。
而汉语则更多地是对外来词进行改造和再加工,使其更好地融入汉语词汇系统。
这一过程中,外来词的音韵、语义、用法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文化内涵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在文化内涵上存在差异。
这些外来词在各自的语言文化中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在俄罗斯文化中,外来词往往被视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俄罗斯与西方的交流与融合。
而在中国文化中,外来词的引入更多地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文化内涵相对更加丰富和多元。
四、结论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语言在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的共性与差异。
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词汇,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一、外来词和英语外来词的定义外来词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和丰富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在不同语言持有者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引进的词。
引进外来词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表示本族语言难以确切表达的新事物或者新现象,或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接触交流必然导致语言之间直接的或间接的接触,而不同语言之间最简单的影响就是词的“借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采用这种观点,“外来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同外来民族文化互相接触、交流和融合的产物,是在外语词的绝对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凡是借自其他语言的概念或是按照其他民族文化来命名事物的词,无论是音译还是仿借,对于借入语来说都是外来词。
”二、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第一时期是从16世纪开始的,即彼得一世执政之前在俄罗斯积极使用英语,成为英语词汇最早传播者的是俄罗斯大使,以及从事医药学、采矿冶炼、海事造船、军事等行业的英国专家。
第二时期是在彼得一世执政时期为使俄国强大起来,在欧洲占有一席之地,彼得一世上台之后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与西欧各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所以英语外来词得以出现。
为了寻求出海口,彼得一世及其后继沙皇都努力发展航海业,于是一些和航海相关的英语词汇进入到了俄罗斯。
第三时期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前苏联国内经济的建设,国民经济不仅得到恢复而且发展很快,所以前苏联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威望不断扩大,同欧洲以及美国的经济、技术、文化联系也日益增多。
在这一时期,英语外来词的借用开始明显增多。
第四时期是在苏联解体之后,鉴于俄罗斯国内对前苏联解体经验的反思,国家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民众对改善与发展经济的渴求,俄罗斯开始改变前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实行市场经济政策,于是一些有关市场经济的英语外来词在俄语中出现并且得到广泛应用。
第五时期是最近几十年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俄罗斯同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以及在各种术语命名、大众传媒、广告用语和网上交流中英语被广泛应用,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明显增多。
谈当今俄语中的外来词构词活动

前置词до在表示近似数时与около含义不同。
около指的是大约的数“……左右”,而до则指接近该数,以该数为限。
试值,即表示“……上下”、比较:Залвмещаетдотысячичеловек.大厅能容纳将近一千人。
Залвмещаетоколотысячичеловек.大厅能容纳一千人左右。
81此外,在口语和俗语中还经常使用порядка,где2тооколо,что2тооколо,врайоне+“数词+名词”组合二格形式表达近似数。
例如:Ваудиторииосталосьпорядкадвадцатистудентов.教室里剩下大约二十名学生。
Что2тооколодвадцатиднейосталосьдоНовогогода.离新年还剩二十天左右。
Прошлогде2тооколопятилет.过去大概五年了。
Братпозвонитврайонешестивечера.晚上六点左右弟弟将来电话。
≠≠≠≠≠谈当今俄语中的外来词构词活动○苏州大学 李 淼 俄语作为一种形态变化复杂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依靠词根、前缀、后缀生成种种新词。
当今的俄罗斯社会急剧变化、科技迅速进步,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大量涌现,层出不穷。
俄语为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出现了所谓的“称名爆炸”(номинативныйвзрыв)。
新的称名,一是来自外来借词,二是来自俄语构词。
可以说,俄语中出现借词热的同时,还出现了同样引人注目的构词新高潮。
在俄语的空前活跃的构词活动中,人们一方面利用本族词进行构词,如:рынокϖрыночник(主张市场经济者),антирыночник(反对市场经济者),антирыночный(反对市场经济的)等等;另一方面则利用外来词进行构词,如:клон(英clone,克隆)ϖклонирование(克隆,动名词),клонировать(克隆,动词)等等。
浅谈俄语中的外来词

浅谈俄语中的外来词摘要:外来词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间不间断的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印证了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的论断。
本文对俄语中存在的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既包括从语言学角度深化对俄语言的词汇体系的研究,又结合文化学、社会学、理论学,探讨作为异族文化使者的外来词对俄语的形成、发展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对外来词的来源,外来词的类别、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给予了系统的概述。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外来词的进入对俄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丰富了俄语的词汇组成,增加了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对民族文化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从而告诫我们要正确规范使用外来词。
关键词:俄语;外来词一、外来词的定义和来源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史有为《汉语外来词》)。
”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指出,“外族语言某个词语被搬借了来,在语音形上改造成符合于本民族语音习惯的词,就成了外来词。
”1.汉语中外来词的定义对于汉语来说,作为语言学的术语的“外来词”本身就是一个外来词,是在日源外来词“外来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以上的各术语中,loan word被作为通常意义上的外来词概念。
语言学家将其翻译成“借入语”、“借字”、“借语”、“借词”、“外来语”、“外来词”等形式。
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借词”(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民族卷)和“外来词”(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
本文选择“外来词”这一翻译形式。
《辞海》(1999/2004)对外来词的解释为“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纳来的词语”。
这一定义只是指出了外来词的词源特征,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外来词定义。
而实际上汉语学界对外来词进行定义时,通常是将词源问题和词的形式(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问题合二为一进行考虑。
现状分析:探讨俄语中外来词的问题与现状

探讨俄语中外来词的问题与现状自古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往来,不同国家使用的不同语言就会相互交互,而一个国家语言借用其他国家语言并融入自己语言体系中就会形成外来词。
俄语外来词就是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往来的过程中产生的。
俄罗斯Yandex上记载截止2014年底俄语有将近20000个外来词词汇,外来词数量在俄语词汇中的占比超过10%。
俄语中的外来词主要由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突厥语、意大利语、荷兰语、汉语等多国语言借用而来,比如лидер、чемпион、спорт、вокзал源于英语,шахта、веер、маляр、офицер、лагерь源于德语,мебель、азарт、пижон、рояль、костюм、десант、фанера源于法语,республика、студент源于拉丁语,система、музей、ангел源于希腊语,карман、лощадь、станция源于突厥语,опера、альт源于意大利语,флот、гавань、балласт源于荷兰语,чумиза、чай源于汉语等,这些外来词的产生极大的丰富了俄语,对于俄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与现状、使用中存在问题两个角度对俄语外来词进行研究。
1俄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俄语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历史已久,从公元10世纪就已经开始出现外来词。
最早的语外来词源自古斯拉夫语,当时被引进的大多为教会使用语言。
至今还有很多来自古斯拉夫语的外来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俄罗斯人的日常交流中,比如казнь代表惩罚、истина代表真理、代表十字架、власть代表权利等。
有些最早来自古斯拉夫语的外来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词义发生了改变,比如страна代表国家、свеча代表蜡烛等。
随后突厥语的一些词汇被引进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карман(口袋)等外来词。
浅谈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俄语中涌入大量的汉语外来词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俄相邻的地理位置和中国经济、政治 的崛起有很大的关联,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俄语中涌入了大量 的汉语外来词。
二、汉语外来词在俄语中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俄语中涌入的汉语 外来词也在不断变化,有些词汇会慢慢消失掉,而且汉语外 来词汇的类型和集中使用领域也在发生变化。 汉语外来词在俄语中发展的特点从时间上看,数量一直 在增加。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权威出版物收录的两 三个汉语外来词,到如今的一百个左右,俄语中汉语外来词 的数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这些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往往能 折射出当时中国的国情,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 随着时代 的发展,曾经涌入俄语中的汉语词汇正逐渐消失,一些新的
从类型上看,汉语外来词可以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和仿 借词三种类型。 音译词大都是一些人名、地名或者专有名词, 这些音译词的发音和原词相似或相近。 意译词是按照词语所 表达的含义,根据俄罗斯语言的习惯译成的。 仿借词比较特 殊,它是在保留本民族词根和词缀的情况下,借助原词的形 态结构和构造方法译成的。 从集中领域来说,汉语词汇主要 集中在俄罗斯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国东北“炕”这个汉 语 词 在 俄 罗 斯 远 东 地 区 就 被 民 众 广 泛 接 受 和 使 用 (kah)。 当 然 除了日常生活领域,汉语词汇也影响到了俄罗斯民众对人物 身份、土地建筑等的称呼,甚至波及到了政治领域,如毛泽东 思想和国民党的概念就在俄罗斯政要的演讲中出现过。 从渗 透方式来说,汉语外来词渗透到俄语的方式包括直接渗透和 间接渗透两种情况。 比如刚才提到的我国东北“炕”的概念, 就是直接渗透到俄罗斯语言中的。 当然也有许多汉语词汇是 通过其他语言间接渗透到俄语中的,这些汉语词汇大都是与 商品有关的词汇,在中欧贸易交往中,通过丝绸之路传到阿 拉伯国家、欧洲国家,再由这些国家传到俄罗斯的。 比如南京 土布这个汉语词汇就是借助法语传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被 译为 HaHka。
俄语、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研究

1502013年第28卷 第7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6-22作者简介:胡佩沛(1984-),女,湖北武汉人,从事词汇学方向的研究。
N. V. Perfilieva(1967-),女,俄罗斯莫斯科人,从事词汇学、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外来词作为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过程。
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贸易的交流给不同语言的交流提供了基础环境,吸收其他语言词汇,使之成为本族语言的一员是语言交流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一门语言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根据本文作者统计,2009年第十一版《韦氏大学词典》内收录自1990年至2009年间出现的词汇共计251个。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38个(15.14%)词汇来自其它非英语语言。
同样,英语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语言,大量的英语词汇早已渗透到俄语、汉语中。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英语新词在俄语、汉语中的引入方法,以及在进入上述两种语言系统后产生的影响。
一、俄语、汉语英语外来新词的吸收方法任何一个来自源语言的词一般是通过一个引入方式进入新的语言系统。
俄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中的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和汉藏语系汉语族,在英语外来新词的吸收方式上既有共同点,也有符合各自语言的不同吸收方式。
下面先来看看这两种语言吸收英语外来词的相同方法。
1.音译法:音译法即是使用俄语的音素,尽可能地接近英语原词的发音。
可以说通过音译法进入俄语的英语词汇还保持其原有的发音。
例如:bussinessman – бизнесмен, crunk – кранк, deadline – дедлайн, mixtape – микстейп。
音译法也是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google – 谷歌,email – 伊妹儿,brandy – 白兰地。
2.意译法:意译法是英语新词进入俄语、汉语的一种常见吸收方法,即对外来词的意义进行直接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7期(总第109期)厦门大学副教授 杨 杰俄语外来词与外来语词典———兼谈普通俄汉双语词典收词的“现代化”意识 语言的各个层面中,词汇对于变化是最为敏感的,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断地受到来自社会活动的影响。
而社会活动则是复杂的,不断发展的,因此,这就决定了词汇系统的活动性、开放性以及受系统或非系统趋势的影响而产生的不稳定性。
现代俄语词汇的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首先是新词新义的产生和旧词旧义的消失及轮回,其次是吸收外来词及非标准词成分来充实自身。
随着“公开性”、“民主化”和“新思维”带来的各方面“解禁”,外来词大举“入境”,成为当今俄语词汇系统发展变化的一大特点。
这种现象自然受到我国从事俄语教学、语言研究、辞书编纂和翻译工作的广大Русисты的关注。
一“民族之间各种形式的接触,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从而导致互相借用语言成分,其中最普遍的是词的借用,即借词。
”(伍铁平)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俄语借词始于北欧瓦兰人(варяги)首领留利克、奥列格南下征战罗斯历史并建立基辅公国(882年)的民族接触过程甚至更早。
此后,弗拉基米尔大公于988年接受拜占庭的东正教为国教是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大批希腊籍神父的到来和罗斯的基督教化过程,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
由一个多神教的民族转而信奉单一的基督教后,人们连名字都不能自取,而必须按照教会历书上所列的名字命名。
由此可见,姓名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称呼问题,它是和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
名字同样属于一种语言现象,当时历书上的名字共350个左右,大多是音译过来的,这是较早的一批“借词”。
说它们是词,是因为它们当中很多都来自普通名词。
如:Павел—paulsu(拉丁语:小的意思),Александр—alexo(希腊语:保卫之意)和aner(同上:丈夫、男人之意),Екатерина—katharios(希腊语:清洁、沌洁的意思)等。
从拜占庭传入的外来名后来完全代替了土生土长的纯古俄罗斯名,这种改变整个民族全体成员名字的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在别的民族和国家,如果不是绝无仅有,也一定是极为罕见。
因此可以说,外来词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借入俄语的一些前苏联地名名称结尾词素上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外来”的历史痕迹。
如:2поль(古希腊语—город)—Севастополь,Симферополь;2пилс(拉脱维亚语—город)—Вентспилс,Даугавпилс;2бург(德语—город)———Санкт2Петербург,Екатеринбург;2штадт(德语—город)—Кронштадт;2кент(伊朗语—город,село)—Ташкент,Бешкент;2тау(土耳其语—гора)—Кантау,Хромтау等。
此外,在俄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动荡、变革时期,也都为外来词的“入境”创造了“机遇”。
首先是13-15世纪的“金帐汗国”时期,伴随蒙古人的入侵,是后来一些多为反映商业、政治和服饰的词汇进入了俄语词库,如аршин,баскак,башнабаш,деньга,пуло,сарафан,соха等。
彼得一世时期大力推行改革方针,到西方取经,从而使得西方一些国家语言词汇(主要是科技、航海方面)进入俄语,如вокзал,гавань,катер,комбайи,лайнер,матрос,рейд,фильм等。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下半叶,法语成了俄国贵族的沙龙语言,于是又有大量法语词汇在这一时期被借入,如аллея,балет,компот,котлета,купе,ложа,режисеёр,романс,сеанс,соус,спектакль等。
本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是外来词的“负增长”期,当时在苏联中小学校及报纸、广播和文学著作的语言使用方面,实行明显的规范化政策。
过多的使用外来词,被认为是不爱国的。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苏联与西方文化影响隔绝,来自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词汇,俄语是从来不引进到常用之列的,最多也只是在专业性杂志上略有提及,普通公民是不了解也就更谈不上使用了。
自50年代中期,前苏联与外国的科学、文化联系日渐增多,俄语从其他语言(主要是英语)吸收过来许多国际通用词汇,如адрон,компьютер,лазер,нейтрон,робот,супермаркет等。
70年代是前苏联的科技革命时期,在俄语中涌现出大量科技方面的新词语,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助国际词素构成的,当然也应视为外来词的一部分。
如借助国际词素видео2(←英←拉丁)构成的一系列含有“视频”、“电视”语义的词汇:видеоблок,видеодемодулятор,видеодетектирование,видеозапись,видеозвук,видеоимпульс,видеоинформация,видеоискатель,видеоканал,видеолампа,видеомагнитофон,видеопередатчик,видеотелефон等。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前苏联解体以来,社会变革引起的动荡触及到俄国人民社会、政治、经济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的是价值观念的更新,商品意识的觉醒,外语(主要是英语)市场价值的升温,加上宣传媒介的推波助澜,这一切都为外来词(主要是英语)潮水般的涌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二面对这样的“良机”,而对今天中俄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个人以为,我们有必要把俄语外来词的信息收集整理成典并提供给广大的俄语师生和翻译工作者。
从语言修养的角度,应该让学生知道俄语的“辞书学”(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я)一词来自希腊语,而лексико和графия都是通用的国际词素,其意思分别为слово和писать,合起来便是“记录词并研究词”,可见词汇学是词典学之基础。
对于数万条外来词的传授不可能耳提面命,如果有一典在手,便可纵览天下了。
由于外来词的借入,使得俄语词汇中出现了一部分绝对意义上的同义词,即二词一义现象,如(外—俄):орфография—правописание,лингвистика—языкознание,аэроплан—самолёт,бизнес—торговля,шофёр—водитель,уикенд—суббота等,这种双式词在术语中是很多的。
二词一义的存在,使词汇系统的手段产生了一定的剩余现象,不过,当这些词在各施其功能时,这种现象也就部分地消除了。
在具体句子中,同义词会按照具体的搭配表现出潜在的语义特征及其“不太明显的、‘略略’能感觉到的细微差别这种差别”(ЦыгановаB.H.)。
这说明,它们“相同的是意义,而不是用法”(БережанС.Г.)。
另外,在绝对同义词中还可以发现,它们均带有“某些附加色彩,这些色彩跟词的来源有关,或者跟它们的构词联系有关”(КонцельсонС.Д.)。
研究绝对同义词能培养人的修辞感,使之对词的使用由盲目而变为自觉,提高言语质量,增强交际效果。
因此可以说,对外来词进入俄语形成的绝对同义词的研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以前出版的词典对бизнес下的定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营方式”,把маклер,биржа,манеджер,казино,спонсор等一类外来词语视为与社会主义为敌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标志,修辞上具有很强的贬义,当时苏联人民对此类词语都避之唯恐不及。
而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变了,这些词汇所反映的现象与事物在俄国已成为现实,从修辞上看,这些外来的商业词汇自然也由贬义而转为中性了。
从构词角度研究俄语外来词可以发现,俄语本身丰富的构词手段既为外来词借入提供了方便,又表现出很强的“同化”能力。
如ваучер,спонсор,приватизация及инвестиция等被借入俄语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俄式”形式:ваучер,ваучеризировать,ваучеризация,ваучернаяфирма(компания);спонсор,спонсировать,спонсорство,спонсорский;приватизация,приватизировать,приватизатор,приватизационный;инвестиция,инвестировать,инвестор,инвестиционный。
语汇中的外来词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它可以透视某种社会和文化的接触交流过程。
在语言作为媒介的民族间接触交流过程中,词汇也同物质交换一样,需要互通有无。
古时俄罗斯人并没有姓,更没有фамилия这个术语。
фамилия来自拉丁语famili2 a,意思是“家庭”,如:“застоломсобралась,наконец,всяфамилия”,这里的всяфамилия即指всечленысемьи。
后来,随着人名结构变化发展而使得姓氏变得越来越重要,加之俄语原本就有自己的семья(家庭)一词,于是фамилия的“家庭”意义渐渐被人们遗忘,而改词“姓”之职了。
据《Большаясоветскаяэнциклопедия》记载,Китай一词“происходитотназваниякидани”,即来自中国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兼国名———契丹,Китай即为“契丹”一词的俄语音译借词。
该词大约在15-16世纪进入俄语,除产生了一些以Китай为词根的派生词外,还进入了俄罗斯人的姓名领域。
那时使用Китай一词作为绰号(该词当时的涵义是“堡垒”、“要塞”、“用土砌的篱笆”等,这跟当时关于中国长城的传说是相吻合的)已相当普遍,以后又用来作为姓氏(而且是标准姓),如:ИванБогдановичКитаев(1556年文献)。
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事,也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与“其他民族互相接触和交往,交换实践的经验,用他们的成就丰富自己,同时自己也丰富世界的科学与文化”(Ворно)。
粗略统计,俄语中的外来词来自70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词就有近80个。
从其他语言借词以填补丰富自身的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比比皆是,如英语、日语、汉语等。
日语、汉语都有了自己的外来语词典,相信不久在这样一种特种词典的家族中也会有俄汉双语及俄语外来语词典的加盟。
三语言系统本身是具备产生某种不稳定性和自由的先决条件的。
其中之一,就是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实际表现的,仅是储存于该系统中的一部分潜力,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