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诗经二首静女黍离上课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的《诗经-黍离》全诗赏析6篇

2023年最新的《诗经-黍离》全诗赏析6篇

2023年最新的《诗经:黍离》全诗赏析6篇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黍离》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王风;黍离》译注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原文译文注释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ǔ j 蜀记):两种农作物。

黍,小米;稷,高粱。

离离:行列貌。

2.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ē 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F-065】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二首静女PPT课件

诗经二首静女PPT课件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 共收入从 西周初期 到 春秋中期 约500年 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为“风”、 “雅”、“颂”三类,题材广泛,普遍 运用 赋 、 比 、 兴 的手法,语言 以 四言 为主,朴实优美,音律和谐 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 艺术形式。
第1页/共23页
第4页/共23页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娴静,文雅。 • 其:形容词词头。 • 姝:美丽。 • 俟:等候。 •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通“薆” ,隐藏。 见:通“现” ,出现。 搔:挠。 踟蹰:走来走去。
第5页/共23页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男子的视角。
静女在男子眼中的形象? (从原诗 中找出相应的词)可以看出男子怎 样的感情?
静,姝,娈,美 充满了爱慕之情
第13页/共23页
分析精彩画面
A第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内容?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 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 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 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 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第6页/共23页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归:通“馈”,赠送。 • 荑:初生的茅草。 • 洵:确实。 异:与众不同。 • 匪:通“非”。
1.相传《诗经》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五经”之首, 因此又称《诗经》。 2.《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静女》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静女》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静女》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

2、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体会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情感目标: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进行创作。

2、通过指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刚从初中到高中过渡,他们学习过《关雎》《蒹葭》对诗经中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对周初时代的爱情有一定的理解;喜欢诗歌,有学诗的“动机”。

教学媒介多媒体,多屏互动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播放经典永流传中《关雎》的演唱引出关于爱情诗的问题,在滚滚红尘之中面包和爱情同学们选择哪一个?从而引出《诗经》中的另外一首《静女》。

二、温故知新1、初读:读准字音让同学把读音填在大屏幕上,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2、通假情况的检查明确:(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遮掩。

(2)见:通“现”,出现。

(3)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4)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5)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

(6)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

3、字词的疏通是朗读的基础,解决了字词,大家自由朗读一分钟,然后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声音带领大家走进这首诗歌,(正音、通假字)4、播放名家范读,带同学们走进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引导学生在再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意境)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全诗讲的主要内容,一位同学进行概括。

教师明确在绘画艺术上有一种手法叫留白,文学作品中也是,寥寥数笔把人和事概括清楚,需要读者运用无限的想象空间去填充,这首诗一共三个章节,小组合作探究运用这样的艺术概括三个小故事,可以起题目。

《静女》课件 ppt课件

《静女》课件 ppt课件
《静女》课件
词义疏通
• 邶风·静女
(Shū,美丽) (城上的角楼)(通“现”,出现)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sì,等待) (通“薆”,隐藏 )(chíchú,犹豫徘徊 )
(luán,美好) (tóng,深红色)
通“悦” (yì,喜爱)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静女》课件
段落翻译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 首踟蹰。
•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暗中相约我在城 角的地方相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 出现,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静女》课件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 怿女美。
•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送我一束红管 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红管草发出闪 闪的光芒,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 丽的姑娘(所赠《)静女》课件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 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 的心情
《静女》课件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 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 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 “静女”的爱恋。(双关语)
答案一: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静女”冲破了精 神的束缚和世俗的偏见,主动站立于追求自由幸 福的人生平台上,将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信物” 送给心上人,这表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 纯真爱情的虔诚。如果写男子,她则由主动变被 动,这就不能突出表现她对自由幸福的强烈追求。
《静女》课件
• 答案二:
• 写“静女”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 求,对幸福的憧憬,而且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 会男女平等的追求。

诗经两首 静女 上课版

诗经两首  静女  上课版

风—十五国风,地方民歌。
雅—大雅和小雅,宫廷乐
歌。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
直言之也
颂—宗庙祭祀乐歌。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物 ——【明】朱熹
何为“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起兴+寄托
“比兴”合一,固定为一个词。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中国 诗歌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技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旁白:‚红色,那分明是心的颜色!红色,那分明是火的颜色! 红色是爱情的见证,更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男(深情地) ‚在天愿为比翼鸟!‛ 女(眼含热泪)‚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三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时间:月儿西沉 地点:郊外 旁白:(阿康和丽丽在郊外散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 烟翠。) 女:(弯腰采了一棵纯白的荑草,双手递给了小伙子。)‚阿康,你看 这草儿美不美?‛ 旁白:(白色是雪的颜色,是云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高尚和淳朴。) 男:(郑重地接过了草,不看草,却拉住姑娘手,盯着姑娘目不转睛地 看。看得姑娘直低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 兮’,草儿虽美,你比草儿美万倍!‛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男:‚执子之手,‛ 女:‚与子偕老!‛
闲雅姑娘真美丽, 等我城上角楼里。 故意逗人不露面, 来回着急抓头皮。 闲雅姑娘美娟娟, 送我笔管红艳艳。 红色笔管光闪闪, 喜爱你的美容颜。 送我嫩茅自郊外, 嫩茅确实美得坚。 不是嫩茅有多美, 只因美人送得到。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该诗歌 的三个章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来(比如xx图)
第一幅画面:约见图
姝、俟、踟蹰(也作‚踟躇‛)、 娈、贻、 彤、炜、怿、荑 通假字:

《诗经》全文:静女(带注释和译文)

《诗经》全文:静女(带注释和译文)

《诗经》全文:静女(带注释和译文)《诗经》全文:静女(带注释和译文)《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诗经》全文:静女(带注释和译文),欢迎阅读借鉴。

静女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闲雅贞洁。

姝(shu):美好的样子。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

⑤彤管:指红管草。

贻:赠。

⑥炜:红色的光彩。

⑦说怿(yueyi):喜悦。

⑧牧:旷野,野外。

归:赠送。

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

⑨洵:信,实在。

异:奇特,别致。

译文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读解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

青春年少。

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

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

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马克恩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静女》课件

《静女》课件

一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男女恋人相约的场景
• 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城墙上的角楼)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 形象? 少女(女主人公)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 “我”(男主人公)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 灼、忧虑的心情 。
•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 “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人物形象
• 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女主 人公是一个活泼、调皮、大 胆的女子,敢于邀请男主人 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 来。
• 从诗歌内容就可以看出小伙子 是一个十分憨厚、痴情的人。 收到姑娘的邀请时他是多么开 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 巧妙地运用双关语赞美礼物和 姑娘。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 娘和礼物。 双关:言在此,意在彼。 彤管、荑
luán yí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wěi yuèyìrǔ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kuìtí xún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rǔ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总结通假字
• 见:通“现”,出现。 • 爱:通“薆”,隐藏,遮掩。 • 说:通“悦”,喜爱。 • 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 归:通“馈”,赠送。 • 匪:通“非”,不是。
静女
静女其 姝,俟我于城隅。
娴静的姑娘真美丽,约我等在城角上。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故意躲藏不出现,让我焦急徘徊地等待。
静女其 娈, 贻 我 彤管。
娴静的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管草。 彤管有炜, 说 怿 女美。
彤管鲜红有光彩,爱你的颜色真鲜艳。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讲义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讲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闵宗周也。周大夫行 役,至于宗周。过故 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宗周之颠覆,彷徨 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诗小序》
西周——周幽王
周平王(宜臼) 镐京(西安)——洛邑(洛阳)
东周(春秋战国)
黍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 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秦风· 蒹葭》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 木瓜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 桃夭》
物象解读
“黍稷”——“后稷”——“社稷”
(“黍稷”特殊的文化意蕴及在周人心目中的地 位)
诗意解读
“此黍”——心中的王朝社稷 “彼黍”——眼前之离离黍稷
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
(一黍一摇,摇落亡国之痛; 一黍一悲,悲诉故国之思 )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 思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 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 伤的诗。
【题解】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采于民间,是 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 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 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 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 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 亡国之痛。
关于《诗经》 ——手法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 八言不等,多采用重张叠句。 主要有“兴”“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借物托情。 赋:铺陈叙事。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兴、比。
(邶风)
静 女
正音朗读(“二二”拍)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 不见(xiàn),搔首踟蹰(chí)(chú)。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 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 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 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 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 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 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主旨: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 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 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 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 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 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 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 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 状,“三章只换六字,而 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 玉润《诗经原始》)。
艺术手法:叠字 押韵 重章叠唱 比兴 1、比兴手法,“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这里也用黍稷的生长来比喻诸侯的强盛,王室的 衰微。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野外。归:通“馈”,赠送。荑:白茅 牙,爱情的象征。洵:确实。异:与众不同。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不是。女:通“汝”,此处指“荑” 判断句,前半句为否定判断,后半句为肯定判断。 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 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 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心理:青年之诚
2、重章叠唱的手法,对仗得更工整,全诗三章, 只有个别字词发生了变化,如“苗”、“穗”、 “实”、“摇摇”、“如醉”、“如噎”。 3、押韵:如“摇”和“ 苗”,“穗”和“醉”

音 乐 美
哀痛亡国战乱 表达故国之思
《静女》的艺术
由静女而彤管,由归荑
而静女之情,把人、物
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
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
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 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整体 感知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 姑娘的一次约会。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 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 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 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 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 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 (ku ì ) 荑 (t í ) ,洵 (x ú n) 美且异。匪 (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实在,加强语气。姝:美丽。 俟:等待。隅:角落。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踟蹰:徘徊犹豫。 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 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好。贻:赠送。彤:红色的。 管:管状初生的草,一说为一种管状乐器。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炜:红而有光。 说:通“悦”,高兴。怿:喜欢。 女:通“汝”,你,此处指“彤管”。 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 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 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诗经· 王风》
五谷杂粮:稻/麻、黍、稷、麦、菽(豆类)
《诗经· 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 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 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 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 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 风”中多乱离之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二 首
《静女》
《黍离》
关于《诗经》——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 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 春秋
关于《诗经》——内容
★ 共305首,又称《诗》《诗三百》,反映 西周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 类。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160篇。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105篇。 颂:宗庙祭祀乐歌;40篇。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 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道上走。行:道。迈,行。 5.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神不宁。
8.谓:说 9.悠悠:遥远的样子。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