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生养心的故事
读书之乐乐在养心,的名人事例

1、毛爷爷闹市读书,心静自然凉。
2、书巢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他晚年时体弱多病,仍勤读不辍。
他将自己的住室命名为“书巢”,题写了“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联句以明夙志。
朋友问他为什么取巢为名,他回答说;“我的房子里到处是书,或者放于籍内,或者置于桌上,床上铺的是书,枕的也是书,信仰四顾,没有无书之处。
”朋友进屋一看,果然到处都堆着书,一不小心还碰倒了一摞书。
朋友不由得笑着说:“真是个书巢啊!”
3、读书如攻坚
在学习中,许多人视难题为敌人,视读书为攻坚。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提出“八面受敌”法,将学习对象当作敌人从八面分割包围。
此法曾受到毛泽东赞扬。
毛泽东在30年代也说过,学习中要“攻书”,把书本上艰深的问题看作敌人的堡垒,坚决攻下来。
董必武在诗中曾写道:“学习当如卒过河。
”也是提倡用进攻精神读书。
集中表达了这一观点的还有叶剑英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
4、乐此不疲
东汉光武帝刘秀每天临朝处理政务,从早忙到晚,还经常将文武大臣们召来讲论经书义理,直到半夜才休息。
皇太子劝他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精神,优游自宁。
”光武帝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
分享养生小故事

分享养生小故事
有一位叫小明的年轻人,他每天都过着忙碌的工作生活,总是感到疲倦和身体不适。
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需要调养,于是他开始学习养生知识,并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小明首先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他开始选择更加健康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肉类和糖分的摄入量。
他注意到自己的消化系统变得更加健康,同时也感到更有精力和清爽。
接着,小明开始注重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慢跑或者瑜伽。
这样不仅让他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让他的心情变得更加平静和愉快。
小明还开始每天喝一杯绿茶。
他听说绿茶富含抗氧化物和维生素,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每天喝绿茶,他的免疫系统变得更加强大,身体也感到更加轻盈和清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感到疲倦和虚弱,而是充满活力和精神。
他的朋友们纷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于是小明分享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并鼓励他们也尝试改变生活方式,关注健康。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注重饮食健康,适当运动,注意调节心情,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灵愉悦。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养生,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吧!。
读书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读书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著名的读书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有:
1、孔子教子育人的故事:孔子曾经说过“孩子们是要被教育,而不是要被管束”。
这句话让人们牢记,教育孩子们比要求他们更重要。
2、苏轼容易对待学生的故事:苏轼曾经说过:“对待学生要亲切,心中不可有凌驾之心,与之宽恕犯错,帮助他们成长。
”苏轼的话帮助广大师生得以开拓眼界,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陆游慈悲的故事:陆游曾经说过“学一种事,要学到尽头,对不思进取的学生要多给予关照,善待有才能的学生,及时表扬他们的优秀成绩”。
陆游的话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给予均等的关爱和鼓励。
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精选5篇)

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精选5篇)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篇1茶虽香,但不醉人;牛奶咖啡虽好,但有苦涩;红酒虽醇,喝多了伤害身体;唯有书,能滋养人的身体灵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杜甫眼中的书;“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这是陈寿眼中的书。
而我眼中的书,是这样的,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黑夜里的一轮明月,将你引向光明;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把金钥匙,将你带向知识的宝库。
在我读过的书里,也有不少的收获。
《绿山墙的安妮》让我学到了为人要善良,勤劳,珍惜友谊,坚强乐观;《童年》让我学到了做人要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善良、乐观、胸怀宽广;《汤姆·索亚历险记》使我学到了做人要勇敢、正直、敢于担当。
读四大名著,可以让你了解历史;读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让你懂得世间的奥妙;读一本童话书,可以让你体会到无声世界中的欢笑;读一本科技书,可以让你看到科学家们智慧的大脑;读一本文艺书,可以让你明白人间独特的艺术;读一本漫画书,可以愉悦你的身心,放松心情……读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精彩,让我们一起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篇2书,一直是我的“好朋友”。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躺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可爱的“七个小矮人”,有趣神奇的“七颗钻石”,生动的“三只小猪”……那些迷人的故事,常常让我静静地进入梦乡。
上了小学,我识了很多字,我就可以自己看书了,但因为平时要上学,要做作业,我就会觉得看书的时间太少了。
一放暑假,我就一头扎入书的海洋,在书中寻找我的快乐。
整个暑假,我读了很多好书,有从图书馆借的,有从书店买的,还有在网络上找到的,这些书让我掌握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开开心心地度过了暑假。
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小学生优秀一千篇》,在它的“肚子”里,装着许许多多生动的作文。
就是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写作方法,让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如何写好作文。
健康的养生的故事

健康的养生的故事养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没有人想要生病,谁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健康。
然而,保持健康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
今天我要分享一些有关健康和养生的故事,希望它们能够给你启示和帮助。
故事一:养生是生活方式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黄大发的老人的。
他是一名99岁的老人,身体非常健康。
在面对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养生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黄大发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起床都会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他还坚持了20年的素食主义,从不吃荤食。
此外,他还喜欢到公园散步、听音乐、读书等等。
在他的生活中,一切都是围绕着健康而展开的。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养生不是一种简单的饮食或者运动方式,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将健康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才能使养生成为一种习惯。
这样,身体才能够达到平衡状态,长久保持健康。
故事二: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李先生的人。
他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忙于谋求事业的成功。
一天,他突然感觉胸口疼痛。
他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的不适,所以并没有去医院检查。
但是,几天后,他在一次会议上晕倒了。
李先生最终被确诊患有心脏病。
医生告诉他,如果早些时候去看医生,他可能可以避免那场痛苦的晕倒。
李先生曾经忽视了身体发出的信号。
虽然他非常成功,但他的健康状态确实很糟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
身体会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需要学会听取它们的声音,并及时采取行动。
故事三:健康来自平衡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张小姐的女孩的。
她是一名发型师,每天工作很辛苦。
为了减轻工作的压力,她开始热爱运动,尤其是瑜伽。
但是,她开始完全沉迷于运动,以至于她忽略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她减重成功了,但她的身体也变得虚弱不堪。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改变,她最终找到了平衡。
她现在既热爱运动,又注重饮食。
她认为,健康来自于平衡,而不是单一的健康生活方式。
她学会了给自己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恢复了健康。
第三讲读书养心

第三讲读书养心第一篇:第三讲读书养心第三讲读书养心讲三个问题,先儒谈读书养心、儒家读书的次序、儒家读书的方法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
读书能很好地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读书是养心的最好方式。
如果我们饱读诗书,能改变我们的气质,使人心、精神、气质高贵和华贵起来。
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
”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晓理可以养心。
2013年第六期的美国《读者文摘》,读书有七个好处:防止大脑衰老。
锻炼大脑减压。
根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表明,阅读6分钟,就能使压力水平降低68%,比听音乐和散步效果都好。
提高记忆力。
生活方式健康,注意力集中。
缓解疼痛。
治疗抑郁。
一、先儒谈读书养心读书是儒家十分重视的一项修养身心的工夫。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诗书之邦,古人都会吟诗作对的。
(电视)4月2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的“世界读书日”,提示国人读书日少,存在大量碎片化、垃圾式、快餐式阅读。
全民阅读呈倒退趋势。
现在人们普遍患有“信息疲劳综合症”——每天一睁开眼睛,信息铺天盖地到手机、电脑、邮箱、微信、微博——导致我们分析能力下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作结论或选择时自我怀疑。
很多人沉溺于网络、手机,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自己,以平面化的阅读来取代经典的阅读——人生的平面化和思想的平面化。
儒家的读书养心就是要把人们从平面化阅读中拯救出来。
读经典,跟古圣先贤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跟最优秀的人和最优秀的书进行交流,提升生命的广度、厚度和宽度,使你的心灵更加博大,生命更加强大,精神更加高贵。
使你成为一个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走向圣贤的过程。
或者说,读书是对我们人性的装饰,通过读书,使你变得高贵、高雅,富有生活情趣,提升生命质量,生命的境界。
1、读书能养心。
读书能丰富心灵的智慧,能滋养干涸的心灵。
西汉经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能医愚。
张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的名人素材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的名人例子如下:
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2、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不可不读的养生哲理故事

不可不读的养生哲理故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品”。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其中流传着很多蕴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的小故事,读懂这些故事后面的哲学思想,让哲学智慧与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偕行,可收到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良好养生效果。
故事一:唐子西古砚铭砚与笔墨,盖器类也,出处相近,任用宠遇相近也,独寿夭不相近也。
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年计,砚之寿以世计,其故何也其为体也,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
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乎其为用也,笔最动,墨次之,砚静以养生。
感悟:“以静为用、是以永年”是唐子西古砚铭中的两句。
唐庚(1070年—1120年)字子西,北宋诗人,与苏轼是小同乡,当时有“小东坡”之称。
唐子西古砚铭最早流传的版本是“笔之寿日,墨之寿月,砚之寿世,何也砚静也,吾得养生焉。
以钝为体,以静为用。
唯其然,是以永年。
”字句虽少,却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让人深思。
特别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被后代很多制砚大家引用,康雍乾三朝在松花石砚铭文中多有出现。
铭曰:“不能锐,因以钝为体;不能动,因以静为用。
惟其然,是以能永年。
”这则短文,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每次读来,都会不由想起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的几句话:“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话不同而理相近:致虚守静,抱朴守弱,养生之根本也。
故事二:长工得与失古时候,有一个财主和一个长工的笑话:财主富比王侯,却整日愁眉苦脸;长工一贫一洗,却每天欢声笑语不断。
财主老婆骂财主有福不会享,财主苦笑一声:“那还不容易!”便取了一小袋金子送给长工:“你衷心耿耿地干了这么多年了,拿上这些金子干点其它事情去吧。
”当天晚上,长工为如何使用这些金子而长叹短吁,一声接一声,辗转反侧,彻夜难以成寐……感悟: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一只狐狸,看见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狐狸垂涎欲滴,它四处寻找入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养生养心的故事
霸州市第四中学郑瑞贤
时光荏苒,来到霸州市第四中学已经将近六个年头了。
在这将近六年的光阴里发生的师生故事太多太多了,虽然我一直在现代教育技术处(科室)兼任的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可是即使这样我也从未让自己放松过,记得鲁迅在《鲁迅全集》中说过“人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何尝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经历过,如果你一旦松懈,生活、工作就会一团糟,逐渐的你也会像懒惰妥协,我好像就完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2008年我怀着美好的理想踏入这个美好的校园,现在想来倒没有到中国梦这么远大,但是初出茅庐,我的确很想在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
(题外话:写到这我才发现其实我和我们的课改真的很有缘分的,因为我们学校也是2008年开始实行的课程改革)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也只能承认,自己骨子里比较懒惰,虽然开始积极奋进,参加更种培训,响应学校各种改革,但是慢慢的我的行动就有些脱节了,即使思想上还是保存一定的积极性。
慢慢的我总是等到需要用到知识时才赶紧“补充养料”——看书学习。
依仗自己参加过几次培训,讲课有了一定的雏形,以后讲课就总是依葫芦画瓢。
其实自己知道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读书不能一蹴而就,这样你只能得到一时的知识,换句话说,你不能得到永久的知识。
2011年我们办公室申请到了一个课题,《农村地区普通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我们开会确定了每个人必须负责的一个部分,最后我们在集体汇总,这下我可有些傻眼了,这时我很后悔原来开会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学习,没有认真地看相关的书籍,以前开会我都参加了,可是我没有用心记啊!当时我就怀着“和我没什么关系,也用不太上,就不用用心记了”这样的心态来学习,这样你说我能记住吗?可现在……,当时我知道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内容后的心情,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面对生疏的内容我有些悔不当初,好在我还有机会,而且机会就来了。
2011年6月24日廊坊的沙老师来到我们这做课题培训,我又信心倍增,坐在会议室里,我就下定决心,这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沙老师讲的很细,从开题报告讲起,从课题的申报,申报的流程,到我们的课题选题存在的问题,再到课题的研究方法、培训的策略以及创新之处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讲解。
会后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引航的明灯,现在学习还不晚,于是我上网搜集资料,找相关的书籍开始充电。
真是万事开头难啊,我找了一堆东西,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最后汇总集中学习,但是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记得那时候老公看到我这个样子还打趣我说“你怎么又回到大学时代了,从上班也没见你这么用功过,每天挑灯夜读,书都堆成山了”,我也不理他,每天就这么耐下心来安静的读起书来,一点一点的读,慢慢的整理。
最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科室集体的努力,2013年12月我们的课题结题成功了,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的带头人石老师的功劳。
我想讲的是,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看到了读书带来的好处,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之中,会有如此的闲情惬意,所以读书于我,是生命的另一个世界,是精神的别一重家园。
记得自己晚上读书的那段时间,我在台灯下细细的品尝书中的知识,伴着老公、孩子的鼾声,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很安静、很祥和。
以前一到晚上我会觉得时间很难熬,电视没有好节目,孩子很闹腾,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现在每到晚上我会打开自己爱看的书,细细的品读起来。
记得有一次晚上刚吃晚饭,我就读起来《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到“把握阅读良机”这一部分时,我突然抬起头来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儿子正和老公玩游戏呢,这怎么行,就像书中说到的那样,我要教育儿子啊,这个机会多好,于是,我把儿子叫过来,让老公也把电脑关上,我对儿子说:“儿子,咱们不玩游戏了,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儿子有点不高兴,但是他说“好”,于是我就给他讲起了故事,他听
到精彩处也会哈哈大笑,一个故事听完他会要求你讲另一个故事,暂时把玩游戏抛到了脑后。
这是一个小事儿,虽然儿子才一周多,但是就像56号教室里说到的,要抓住教育孩子们的契机,你想要孩子怎么做你首先要做好榜样,是啊,如果妈妈和爸爸都在读书,那么孩子从小就会认为我要读书,读书才是正确的;那如果大家都在玩电脑、看电视,孩子也会认为玩电脑、看电视才是他应该做的。
现在每当看到学生捣乱的时候我不再对他们大吼,我会按照书中说的,耐心的分析原因。
例如有一次,上课已经二十分钟了,一个学生手里拿着面包和饮料来到微机室,他也没喊报告,推门而入,同学们正在做练习,然后大家都抬起头来,纷纷看向我,以前的我可能会将他赶出去。
但那天我并没有这样做,我走到他跟前,看到他头上的汗,我递给他一张纸巾,说道:“把汗擦擦吧,东西一会再吃,休息一下再做练习吧。
”然后我就继续上课了,下课同学们都走了,他来到我跟前对我说:“郑老师,对不起,今天我来晚了,电动车扎带了,我饭都没来得及吃呢,下次我会注意的,您别生气”。
我对他笑了笑,“老师并没有生气,快回去吃饭吧,下次要是有事来不了要给你们班主任打个电话的,省的大家担心啊”。
学生走后,我想我很感谢我读过的书籍,没有跟学生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试着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老师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现在我读的书很多,也已经上瘾了,从开始读专业方面的书,到现在什么书我都能看下去,沉浸于其中。
我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不单单是学校开展读书笔记大赛的优秀奖,它更沉淀了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灵魂,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老师更是一个妈妈,我爱上了读书,更修养了身心。
参与课题是我的幸运,以此我又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又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不再浮浮躁躁。
在这个物质的时代当中,能让你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的好书,真是一种享受。
所以我要说读书真的可以养生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