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废气监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课件ppt

预测选嘴
1、必要性 为了从烟道中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需进行等速采样
,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和采样点的烟气速度相等。否 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2、注意 ➢正确连接动压的“+”、“-”气管; ➢预测选嘴时,不接采样嘴; ➢接地
等速采样
不同采样速度时颗粒物运动状况示意图
预测流速方法
压力的测定:
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烟道断面上各测点烟气平均流速按下式计算: d) 仪器压力测量进行零点校准后,将组合采样管插入烟道中,测量各采样点的温度、动压、静压、全压及流速,选取合适的采样嘴。
当系统漏气时,应再分段检查、堵漏或重新安装采样系统,直到检验合格。
vs
v1v2vn n
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理
将烟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使采样嘴置 于测点上,正对气流,按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 ,即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 (其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抽取一定量的 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滤筒上所捕集到的颗粒 物量和同时抽取的气体量,计算出排气中颗粒 物浓度。
监测断面的布设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1)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2)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 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3) 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 小于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处 。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 为 边长。
4)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5m/s 以上。
5)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 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 烟道直径的1.5 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和采样频次 。
监测点的布设
《空气污染》课件

。
优化能源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 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发展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空气污染 物的排放。
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等,提高可再生能源 的利用率。
政府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生产。
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
,减少机动车使用。
垃圾分类等,共同改善环境质量。
05 结论
空气污染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了严重的影响,如导致呼吸道疾 病、影响植物生长等。
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 我们有机会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 空气污染行动
个人行动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使用私家车、 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燃烧活动等方式 来减少空气污染。
社区行动
社区可以推广清洁能源、建立步行和 自行车道、组织植树活动等方式来改 善空气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酸雨的形成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 应形成酸雨,对水体和土 壤造成污染。
全球气候变化
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 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 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效应加剧
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 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工业排放的污染源分布广泛,涉及钢铁、化工、造纸、电力等多个行业,需要采取 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之一,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氮 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直径较小,易被 人体吸入肺部,对健康危害较大,需 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
优化能源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 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发展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空气污染 物的排放。
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等,提高可再生能源 的利用率。
政府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生产。
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
,减少机动车使用。
垃圾分类等,共同改善环境质量。
05 结论
空气污染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了严重的影响,如导致呼吸道疾 病、影响植物生长等。
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 我们有机会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 空气污染行动
个人行动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使用私家车、 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燃烧活动等方式 来减少空气污染。
社区行动
社区可以推广清洁能源、建立步行和 自行车道、组织植树活动等方式来改 善空气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酸雨的形成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 应形成酸雨,对水体和土 壤造成污染。
全球气候变化
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 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 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效应加剧
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 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工业排放的污染源分布广泛,涉及钢铁、化工、造纸、电力等多个行业,需要采取 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之一,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氮 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直径较小,易被 人体吸入肺部,对健康危害较大,需 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
无组织废气监测ppt课件

主导风向 无组织排放源
±S°
10m
单位厂界
○ ○○○
监控点
◆
○ ○ ○
涡 流 区
监控点
14
4、监测时间及频次的确定
• 无组织废气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 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 均值。在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 高浓度的时段,实际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 验收监测时一般连续监测不少于2天,每天采 3个平行样。
C=M/V0
16
五、注意事项
1、雨天不应进行监测。
2、对无组织废气监测时应对被测单位周围环 境进行调查了解附近各单位是否亦有该污 染物产生。
3、开始采样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采 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若有,应及时排 除或更换新的装置。
4、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 样品编号及采样流量后,方可开始采样。
6
• 由所测得的风向、风速值计算平均值和风
向变化的标准差,从而判定该区域该时段 的风速风向,以便监测点位的布设。 风速风向的测定除在采样之前进行外,还 应在采样过程中重复1~2次,入发现风向有 显著变化,应移动监控点位置后重新采样。
7
2、依据各气象因子的数值分为四类 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
4
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 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算值)之外, 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 尺寸、高度及其所处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 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3、监测资料及仪器设备的准备 GB16297-1996与HJ/T55-2000是无组织排放监测 的最主要技术依据,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分 析方法中无组织排放的监测及样品分析方法,都 须在监测前认真查阅; 现场风向风速仪、所需采样仪器的准备;样品试 剂的准备;
±S°
10m
单位厂界
○ ○○○
监控点
◆
○ ○ ○
涡 流 区
监控点
14
4、监测时间及频次的确定
• 无组织废气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 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 均值。在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 高浓度的时段,实际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 验收监测时一般连续监测不少于2天,每天采 3个平行样。
C=M/V0
16
五、注意事项
1、雨天不应进行监测。
2、对无组织废气监测时应对被测单位周围环 境进行调查了解附近各单位是否亦有该污 染物产生。
3、开始采样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采 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若有,应及时排 除或更换新的装置。
4、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 样品编号及采样流量后,方可开始采样。
6
• 由所测得的风向、风速值计算平均值和风
向变化的标准差,从而判定该区域该时段 的风速风向,以便监测点位的布设。 风速风向的测定除在采样之前进行外,还 应在采样过程中重复1~2次,入发现风向有 显著变化,应移动监控点位置后重新采样。
7
2、依据各气象因子的数值分为四类 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
4
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 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算值)之外, 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 尺寸、高度及其所处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 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3、监测资料及仪器设备的准备 GB16297-1996与HJ/T55-2000是无组织排放监测 的最主要技术依据,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分 析方法中无组织排放的监测及样品分析方法,都 须在监测前认真查阅; 现场风向风速仪、所需采样仪器的准备;样品试 剂的准备;
《大气和废气监测》课件

废气监测的主要指标
介绍废气监测所关注的主要指标,如流量、浓度和排放标准的符合情况。
废气监测的常用方法
解释常用的废气监测方法,如连续排放监测、事故排放监测和非连续排放监测。
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的分类
分类介绍大气和废气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分析仪器、气象站和遥感仪器。
监测设备的原理
解释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光学原理、电化学原理和物理检测原理。
常见的监测设备及其应用
列举常见的监测设备,如大气监测站、烟气分析仪和 VOCs检测仪,并介绍其应用领域。
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探讨大气和废气监测技术的 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自动 化和远程监测。
监测技术的优势和限制
分析监测技术的优势,如高 灵敏度和实时性结与展望
1 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总结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共享和国际合作。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推进措施
展望大气和废气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推进措施,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
3 监测与环保的关系及其意义
探讨监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展望监测技术的未来,如智 能传感器的发展和大数据分 析的应用。
应用案例
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 中的应用
介绍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方面 的应用,如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和评估监测效果。
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 中的应用
阐述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如合规性监测和排放管 控。
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 中的重要性
论述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 演的重要角色,如预警预报和 紧急事件响应。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介绍废气监测所关注的主要指标,如流量、浓度和排放标准的符合情况。
废气监测的常用方法
解释常用的废气监测方法,如连续排放监测、事故排放监测和非连续排放监测。
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的分类
分类介绍大气和废气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分析仪器、气象站和遥感仪器。
监测设备的原理
解释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光学原理、电化学原理和物理检测原理。
常见的监测设备及其应用
列举常见的监测设备,如大气监测站、烟气分析仪和 VOCs检测仪,并介绍其应用领域。
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探讨大气和废气监测技术的 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自动 化和远程监测。
监测技术的优势和限制
分析监测技术的优势,如高 灵敏度和实时性结与展望
1 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总结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共享和国际合作。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推进措施
展望大气和废气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推进措施,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
3 监测与环保的关系及其意义
探讨监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展望监测技术的未来,如智 能传感器的发展和大数据分 析的应用。
应用案例
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 中的应用
介绍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方面 的应用,如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和评估监测效果。
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 中的应用
阐述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如合规性监测和排放管 控。
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 中的重要性
论述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 演的重要角色,如预警预报和 紧急事件响应。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环境监测课件第三部分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理
2. 定量分析方法: ▪ 标准曲线法 ▪ 适用范围:
• 样品易模拟 • 批量样品
▪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在一定被长的单色光作 用下,测得其吸光度分,然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浓度 为横坐标作图。若该溶液遵守朗伯—比尔定律,即划出一 直线。此直线称为标推曲线。在测未知浓度的溶液时,只 要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其吸光度,即可由标准曲线上查 得其未知液的浓度
▪ 适用范围:光电管的光谱响应特性(所适用的波长范围)取决 于光敏阴极上的敏化物质的种类,即不同的光敏材料,光 谱响应特性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光谱区域的分析工作,应 选用相应类型的光电管。例如,铯—锑光电管可适用紫 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灵敏区为400一550nm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理
1. 简介: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通过测定被测液对紫外
可见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 分子内部运动的方式有三种,即电子相对于原子核
的运动;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本身绕 其重心的转动,因此相应于这三种不同运动形 式.分子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 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产生电子跃迁,即分子 最外层电子(或价电子)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 光电倍增管 ▪ 工作原理: 利用光电发射和二次电子发射作
用将光电流放大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 注意
• 疲劳效应
▪ 所谓疲劳效应即当光电转换器受光太强或连续受光时 间过长时,其电流很快上升至一较高值,然后降下来, 失去正常的响应
• 暗电流
▪ 它指的是在没有光照时,所通过的很微弱的电流,它 是由于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的阴极热电子发射而产生 的,暗电流越小,光电管质量越好,设置一个补偿电路, 以消除暗电流的影响
《废气排放与控制》课件

应用范围
过滤器适用于处理含有颗粒物或气态 有害物质的废气,如工业粉尘、二氧 化硫等。
工作原理
过滤器内部通常装有过滤材料,如活 性炭、玻璃纤维等,废气通过过滤器 时,颗粒物或有害气体被吸附在过滤 材料上,从而实现净化。
优点与缺点
过滤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但处理 效率受过滤材料性能影响,且需要定 期更换过滤材料。
吸附塔
概述
吸附塔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设备。
工作原理
吸附塔内部装有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废气通过吸附塔时, 有害物质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净化。
应用范围
吸附塔适用于处理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废气。
优点与缺点
吸附塔处理效率高,适用于低浓度有害物质的净化,但需要定期更换 吸附剂,且对高浓度有害物质的处理能力有限。
钢铁行业废气控制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包括烟尘、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等。通过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和脱硝技术 ,可以有效降低废气的排放量,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化工行业废气控制
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常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苯、甲苯 、二甲苯等。通过采用催化燃烧、生物处理等方法,可以将 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过滤控制技术包括颗粒物过滤、气体吸附过滤等手段 ,通过过滤器将废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有害物 质去除,从而减少废气的排放。
总结词
总结词
过滤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和汽车尾气处 理等领域,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
详细描述
过滤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提 高空气质量。
过滤器适用于处理含有颗粒物或气态 有害物质的废气,如工业粉尘、二氧 化硫等。
工作原理
过滤器内部通常装有过滤材料,如活 性炭、玻璃纤维等,废气通过过滤器 时,颗粒物或有害气体被吸附在过滤 材料上,从而实现净化。
优点与缺点
过滤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但处理 效率受过滤材料性能影响,且需要定 期更换过滤材料。
吸附塔
概述
吸附塔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设备。
工作原理
吸附塔内部装有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废气通过吸附塔时, 有害物质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净化。
应用范围
吸附塔适用于处理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废气。
优点与缺点
吸附塔处理效率高,适用于低浓度有害物质的净化,但需要定期更换 吸附剂,且对高浓度有害物质的处理能力有限。
钢铁行业废气控制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包括烟尘、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等。通过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和脱硝技术 ,可以有效降低废气的排放量,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化工行业废气控制
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常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苯、甲苯 、二甲苯等。通过采用催化燃烧、生物处理等方法,可以将 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过滤控制技术包括颗粒物过滤、气体吸附过滤等手段 ,通过过滤器将废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有害物 质去除,从而减少废气的排放。
总结词
总结词
过滤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和汽车尾气处 理等领域,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
详细描述
过滤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提 高空气质量。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噪声监测ppt课件

1、布点方法: (1〕将调查区域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 (2〕每个格中道路、非建成区、工厂面积之和不得大
于网格面积的50%,否则为无效格; (3〕有效格总数多于100个; (4〕监测点布在网格中心。
;
7.6.1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
2、监测方法: 分别在白天6:00-22:00点 和夜间22:00-6:00点测 在每个网格中心测10分钟的连续等效A声级(LAeq)
7.6.1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
二、定点测定法: 该方法用来调查噪声随时间变化分布情况。
选取能代表环境噪声水平的测点,进行24小时连续测定 〔在每小时固定时间)。测量每小时的等效A声级 〔Leq)、昼间等效声级〔Ld〕16小时、夜间等效声 级〔Ln),
将每个小时的等效连续A声级按时间排列,得到24小时 声级变化图形,表示某区域噪声随时间的分布规律。
;
7.6.1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
3、数据处理 (1〕将每个网格测点测得的10分钟的等效连续A声
级做算术平均,用该值代表区域噪声水平。 (2〕将每个点A声级数据按5dB一档分级,如:61-
65;65-70;70-75dB…;分别用不同颜色代表, 并涂到区域地图上,形象表达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分 布情况。
;
4、多声源叠加时,根据叠加曲线进行两两叠加,
与次序无关。
;
7.3 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
1、响度和响度级〔略) 噪声—即包括客观物理现象(声波)、也包含主观感 觉,最后判断噪声的是人耳。所以,噪声的物理量 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十分重要。这种感觉用响度和响 度级来统一衡量。 (1〕响度:响度取决于声压级,还与声音频率和波 形有关,即不同声音响度不同。单位用“宋〞表示。 1宋—定义为声压级40dB,频率为1000Hz,且来自听 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
于网格面积的50%,否则为无效格; (3〕有效格总数多于100个; (4〕监测点布在网格中心。
;
7.6.1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
2、监测方法: 分别在白天6:00-22:00点 和夜间22:00-6:00点测 在每个网格中心测10分钟的连续等效A声级(LAeq)
7.6.1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
二、定点测定法: 该方法用来调查噪声随时间变化分布情况。
选取能代表环境噪声水平的测点,进行24小时连续测定 〔在每小时固定时间)。测量每小时的等效A声级 〔Leq)、昼间等效声级〔Ld〕16小时、夜间等效声 级〔Ln),
将每个小时的等效连续A声级按时间排列,得到24小时 声级变化图形,表示某区域噪声随时间的分布规律。
;
7.6.1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
3、数据处理 (1〕将每个网格测点测得的10分钟的等效连续A声
级做算术平均,用该值代表区域噪声水平。 (2〕将每个点A声级数据按5dB一档分级,如:61-
65;65-70;70-75dB…;分别用不同颜色代表, 并涂到区域地图上,形象表达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分 布情况。
;
4、多声源叠加时,根据叠加曲线进行两两叠加,
与次序无关。
;
7.3 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
1、响度和响度级〔略) 噪声—即包括客观物理现象(声波)、也包含主观感 觉,最后判断噪声的是人耳。所以,噪声的物理量 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十分重要。这种感觉用响度和响 度级来统一衡量。 (1〕响度:响度取决于声压级,还与声音频率和波 形有关,即不同声音响度不同。单位用“宋〞表示。 1宋—定义为声压级40dB,频率为1000Hz,且来自听 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
大气污染监测PPT课件

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污染 物类别
产生
特征
实例
一次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 污染物 的有害物质。又称原发性污
染物。
物理和化学性状 未发生变化
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一氧化 碳、碳氢化合 物、颗粒性物质
二次 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 与一次污染物的 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 化学、物理性质 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 完全不同,多为 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 气溶胶,具有颗 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 粒小、毒性一般 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比一次污染物大
2、污染物体积与气样总体积的比值
• 常用单位为ppm或ppb。ppm系指在100万体积空气中 含有害气体或蒸气体积数,表示百万分之一,1ppm = 10-6;1ppb = 10-9。
•
这种浓度表示方法仅适用于气态或蒸气态物质。 大气污染监测
3、两种单位换算关系
• 以上两种单位可以互相换算,如下式:
大气污染监测
2、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
• 组成:分样器、大流量采样器、检测器。 • 分样器有旋风式、向心式、多层薄板式、撞击式
等多种。 • 它们又分为二级式和多级式。二级式用于采集
10μm以下的颗粒物,多级式可分级采集不同粒径 的颗粒物,用于测定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大气污染监测
五、采样效率及评价
• 采样方法或采样仪器的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 样条件下(如流量、污染物浓度、采样时间等) ,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实际总量的百分数。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样品的采集 一、环境空气中污染物采样
• 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 • 污染源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
(一)环境空气中污染物采样
1、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可用气体状态方程换算成标 准状态下的体积,换算式如下:
式中,V0为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Vt为现场 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t为采样时的温度,0C;P为采 样时的大气压力,kPa。
.
8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9
一、采样点的布置
(一)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例如,对平坦地面上50米高的烟囱,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与
气象不条稳件定的时关为系5~大10致倍布为(:相点当注于意烟囱事高项度的倍数); 放(1污)采染中稳性定用物时时同的为为心扩2400倍倍圆散左以和特右上; 。扇点形(点布源点脚下法的时污,染物应浓考度最虑低高,架随着点距源离增排 加 宜(,等2很距)在快离出划实现分际浓,工度而最是作大靠中值 近, 最,然 大常后 浓采按 度指 值用数 的一规 地律 方种下 密布降 一点。 些因 ,法此以为,免同漏主心测,圆最兼或大弧浓用线度其不的 位 他置方)法。的综合布点法。
5、超标地区多取点,未超标地区少些。
.
10
污染物浓度
污染源 工业分布
优化 布点 基本 原则
人口密度 超标情况 监测类型
.
11
(二)采样点的数目
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 考虑。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市区人口/万人 <50
.
15
4、功能区布点法 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监测。
➢ 先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 居住混合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
➢ 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每个功能区 设若干采样点(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不要求平均,在污染 源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多设采样点)。
.
16
污染物最大浓度出现的位置,与源高、气象条件和地面状况密切相关。
10~20°
风向
(5)采样点:设在扇形平面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 弧线上 ;每条弧线:3~4个点
并在上风向应设对照点
.
13
2、同心圆布点法 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较集 中的地区。
(1)找出污染源中心,以此为 圆心画同心圆
(2)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 线,射线与圆的交叉 点为采样点位置
SO2、NOx、TSP 3
灰尘自然沉降量 ≥3
硫酸盐化速率 ≥6
50~100
4
4~8
6 ~ 12
100 ~ 200
5
200 ~ 400
6
8 ~ 11 12 ~ 20
12 ~ 18 18 ~ 30
>400
7
20 ~ 30
30 ~ 40
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r):指能悬浮在空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
1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第三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第四节 颗粒物的测定 第五节 大气降水与污染源监测
.
2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
.
3
一、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1、大气污染物的含义 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入有害颗
粒物或废气,并对人和大气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形式:雾,烟,尘。 .
6
二、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1、单位体积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 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这种表示方法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
2、体积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是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 体积数。常用mL/m3和μL/m3表示。
气中,粒径<100μm的颗粒物。 .
12
(三)布点方法
➢ 布点方法主要有: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网 格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
1、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1) 顶点:点源所在位置 (2) 轴线:主导风向(烟云方向)
(3) 范围:扇形区(下风向地面)
(4) 扇形角度:45 ~60°,相邻夹角
(3)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
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
例布如,:常同年心主圆导的风半向径的分下别
风 取向4,比1上0,风2向0多,设40一km些,
点 从 4,里。8向,外8,各4圆个周采上样分点别设
.
14
3、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将网监格测大区小域视划污分染成源
若强干度均、匀人网口状分方布格及,人 采力样、点物设力在条两件条等直确线定。 的若交主点导处风或向方明格显中,心下。 风向设点应多一些 (约占采样点总数的 60%)。
粒子状态污染物:
➢ 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大小 在0.01~100μm之间,是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粒径>10μm:降尘,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
粒径<10μm:飘尘,长期漂浮于空气中,因具有胶体 性质又名气溶胶 。可被吸入人体肺脏,也称可吸入颗
粒物(PM10—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μm)。存在
1、覆盖全部监测区: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 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 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集中地区多取点,郊区和农村可少些。
4、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多取点,少的地区可少些。
这种表示方法仅适用于气态或蒸汽态物质。
两种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cV
22.4 M
cm
式中,CV是以mL/m3表示的气体浓度(标准状态下);Cm 是以mg/m3表示的气体浓度;M是气态物质的分子量,g;22.4为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L。.
7
二、气体体积换算
因为单位体积质量浓度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为使 计算出的浓度具有可比性,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标准状态 (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体积。
.
4
常见的一次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 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颗粒 性物质(包括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有毒重金属、多
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等)等。
常见的二次污染物: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
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
5
分子状态污染物:
➢ 沸点低,以气体分子形式存在,并以分子状态进入大 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氢、氯气、臭氧 等),或者常温下液体,但挥发性强,受热时易以蒸汽 进入大气中(苯、苯酚)。
式中,V0为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Vt为现场 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t为采样时的温度,0C;P为采 样时的大气压力,kPa。
.
8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9
一、采样点的布置
(一)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例如,对平坦地面上50米高的烟囱,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与
气象不条稳件定的时关为系5~大10致倍布为(:相点当注于意烟囱事高项度的倍数); 放(1污)采染中稳性定用物时时同的为为心扩2400倍倍圆散左以和特右上; 。扇点形(点布源点脚下法的时污,染物应浓考度最虑低高,架随着点距源离增排 加 宜(,等2很距)在快离出划实现分际浓,工度而最是作大靠中值 近, 最,然 大常后 浓采按 度指 值用数 的一规 地律 方种下 密布降 一点。 些因 ,法此以为,免同漏主心测,圆最兼或大弧浓用线度其不的 位 他置方)法。的综合布点法。
5、超标地区多取点,未超标地区少些。
.
10
污染物浓度
污染源 工业分布
优化 布点 基本 原则
人口密度 超标情况 监测类型
.
11
(二)采样点的数目
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 考虑。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市区人口/万人 <50
.
15
4、功能区布点法 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监测。
➢ 先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 居住混合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
➢ 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每个功能区 设若干采样点(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不要求平均,在污染 源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多设采样点)。
.
16
污染物最大浓度出现的位置,与源高、气象条件和地面状况密切相关。
10~20°
风向
(5)采样点:设在扇形平面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 弧线上 ;每条弧线:3~4个点
并在上风向应设对照点
.
13
2、同心圆布点法 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较集 中的地区。
(1)找出污染源中心,以此为 圆心画同心圆
(2)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 线,射线与圆的交叉 点为采样点位置
SO2、NOx、TSP 3
灰尘自然沉降量 ≥3
硫酸盐化速率 ≥6
50~100
4
4~8
6 ~ 12
100 ~ 200
5
200 ~ 400
6
8 ~ 11 12 ~ 20
12 ~ 18 18 ~ 30
>400
7
20 ~ 30
30 ~ 40
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r):指能悬浮在空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
1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第三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第四节 颗粒物的测定 第五节 大气降水与污染源监测
.
2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
.
3
一、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1、大气污染物的含义 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入有害颗
粒物或废气,并对人和大气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形式:雾,烟,尘。 .
6
二、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1、单位体积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 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这种表示方法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
2、体积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是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 体积数。常用mL/m3和μL/m3表示。
气中,粒径<100μm的颗粒物。 .
12
(三)布点方法
➢ 布点方法主要有: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网 格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
1、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1) 顶点:点源所在位置 (2) 轴线:主导风向(烟云方向)
(3) 范围:扇形区(下风向地面)
(4) 扇形角度:45 ~60°,相邻夹角
(3)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
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
例布如,:常同年心主圆导的风半向径的分下别
风 取向4,比1上0,风2向0多,设40一km些,
点 从 4,里。8向,外8,各4圆个周采上样分点别设
.
14
3、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将网监格测大区小域视划污分染成源
若强干度均、匀人网口状分方布格及,人 采力样、点物设力在条两件条等直确线定。 的若交主点导处风或向方明格显中,心下。 风向设点应多一些 (约占采样点总数的 60%)。
粒子状态污染物:
➢ 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大小 在0.01~100μm之间,是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粒径>10μm:降尘,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
粒径<10μm:飘尘,长期漂浮于空气中,因具有胶体 性质又名气溶胶 。可被吸入人体肺脏,也称可吸入颗
粒物(PM10—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μm)。存在
1、覆盖全部监测区: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 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 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集中地区多取点,郊区和农村可少些。
4、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多取点,少的地区可少些。
这种表示方法仅适用于气态或蒸汽态物质。
两种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cV
22.4 M
cm
式中,CV是以mL/m3表示的气体浓度(标准状态下);Cm 是以mg/m3表示的气体浓度;M是气态物质的分子量,g;22.4为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L。.
7
二、气体体积换算
因为单位体积质量浓度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为使 计算出的浓度具有可比性,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标准状态 (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体积。
.
4
常见的一次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 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颗粒 性物质(包括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有毒重金属、多
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等)等。
常见的二次污染物: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
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
5
分子状态污染物:
➢ 沸点低,以气体分子形式存在,并以分子状态进入大 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氢、氯气、臭氧 等),或者常温下液体,但挥发性强,受热时易以蒸汽 进入大气中(苯、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