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中幼林抚育技术规程

中幼林抚育技术规程
首先,中幼林抚育技术规程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抚
育对象的选择和范围,即确定需要进行抚育管理的中幼林分布情况
和林分结构;2. 抚育的目标和原则,明确抚育的目的是什么,以及
在实施抚育管理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定;3. 抚育措施和方法,包
括间伐、修枝、疏伐、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具体的抚育操作步骤和
技术要点;4. 抚育的时机和频次,即确定进行抚育管理的最佳时间
和频率;5. 抚育效果的评价和监测,对抚育后林木生长情况进行评
价和监测,及时调整抚育措施。
其次,中幼林抚育技术规程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林木的
树种特性、生长环境、土壤肥力、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
规程。
此外,中幼林抚育技术规程的实施需要依托于科学研究和实践
经验,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应用。
同时,对于
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中幼林,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技术规程,以适应不同的抚育管理需求。
总的来说,中幼林抚育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林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提高中幼林抚育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L i n y e g u o s h u幼林抚育技术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林抚育技术水平的管控直接影响着幼林的生长效果和存活率。
本次研究在探讨中幼林抚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中幼林抚育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中幼林抚育,是指在林木发育的早期阶段,采取有效的抚育措施,促进林木健壮成长,提高林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幼林抚育需要根据各个林分的不同特点,结合对林分的生态环境、物候期、生长规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抚育措施。
中幼林抚育是林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首先,促进林木生长。
中幼林期抚育可以通过定期疏伐、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提高树木的利用光能、水分和养分的效率,促进树木的生长。
其次,控制林分密度。
中幼林期抚育可以通过定期疏伐、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的密度,使每棵树拥有相对宽松的空间和养分资源,降低林分竞争强度,减小生长中的压力,从而保证树木健康生长。
再次,提高林木品质。
中幼林期抚育可以通过定期的修剪、整枝和控制害虫病害等措施,促进树木冠幅的均匀和协调,提高林木的形态结构,从而提高林木品质。
最后,增强森林功能。
中幼林期抚育可以保护水土资源,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比如,抚育可以增加森林的蓄水、防滑崩、防风固沙等能力,保护土壤,减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中幼林抚育在林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抚育,可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达到林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二、中幼林抚育技术措施1、中幼林抚育对象的确定中幼林抚育的对象是指树龄较小,尚未长成大树,具有旺盛的生长潜力和良好的再生能力,需要通过抚育保护、促进其健康增长的树木。
一般来说,中幼林抚育的对象以树龄3年至8年之间的幼树为主要对象。
针对不同的森林类型、植被类型和经济林种类,其中幼林抚育的对象也有所差异。
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中幼林抚育是一项有效措施,可以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能力,以及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割灌除草是针对中幼龄林的技术措施,旨在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在作业中,应注意保护生长潜力强、稀有珍贵的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以及提供下层植被生长空间。
完成后,需将清除的灌木、杂草、藤条全部清出林外。
修枝定株是针对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的技术措施,目的是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改善XXX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降低树冠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蔓延。
修枝定株主要采用人工方式,除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的过程,科学合理地确定保留株数,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
完成后,需将修枝的剩余物全部清出林外。
抚育间伐是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其目的是按经营目的,调整XXX,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抗性,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
根据我区今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实际情况,拟设计采取“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三种抚育间伐措施。
1、透光伐:这种抚育方式主要针对幼龄林,需要清除影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各种植物,包括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藤蔓、萌芽条、霸王树和上层残留木。
在人工纯林中,还需要伐除过密和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伐木方式为“全面透光伐”,伐除后需要将剩余物全部清除出林外。
2、生长伐:这种抚育方式主要针对中龄林,需要调整林分密度,伐除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加速优良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采用抚育间伐的方式为“下层抚育间伐”,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密留疏,去下留上。
伐木使用弯把锯,伐桩高度不超过10厘米,并控制好树倒方向,尽量减少伤及保留木。
完成后,应将抚育间伐的木材及剩余物全部清除出林外。
11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

第十一章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一、土壤管理措施1.松土除草*排除灌木、杂草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及杂草根系对幼树根系生长的防碍,保持土壤水分。
干旱地区:可蓄水,防止蒸发湿润地区:改善通气状况盐碱地:减少毛管水上升,除掉树周围的盐碱结皮•时间:造林--郁闭(3~7年)第一到第三年:2~3次;四~五年:1~2次。
•季节:据幼树生长规律、水分动态、杂草生长习性而定。
一般在幼草刚开始生长、返浆前顶凌进行。
•深度:5~20cm•注意:不伤害根系,分清土壤性质、季节•大力提倡化学除草,详见相关章节2.中耕即翻耕。
多用于集约经营林:如经济林、速生用材林。
地形条件:平、缓坡地方法:机械、人力、爆破3.施肥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国内尚未全面开展主要是N、P、K、稀土元素(促进养分吸收)因素:树种、土壤性质、密度、林龄时期:造林前,全郁闭后,主伐前应用: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方法:基肥、追肥、叶面4.灌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灌水流量:据土壤渗透性能、灌沟长度、灌溉定额及灌溉时间而定。
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
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生长最佳。
灌溉次数:干旱区--力争多灌;半干旱半湿润--2~3次/年2次间隔:使土壤含水量尽可能接近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理想。
灌溉时间:与林木的生长发育节奏相协调灌溉方法:漫灌、畦灌、沟灌、滴灌、喷灌等二、林分管理*1.间苗对象:采用群状(簇播、簇植)以及穴播等方法造林的幼林开始时间:立地条件好,速生、阳性树种:造林后2~3年,强度大一次即可;立地条件差,慢生、阴性树种:造林后4~5年,强度小,分两次。
原则:去劣留优、去小留大。
注意:间苗无严格的时间限制。
2.平茬、除蘖平茬:阔叶树、萌蘖力强的针叶树,在生长不良时、影响成活率时,取掉地上部分,促使长出新干或新茎。
平茬后从多数萌条中选一健壮枝条作为培育对象。
灌木平茬旨在促使其多发枝条。
时间:以树木休眠季节为宜。
林业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林业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摘要:森林资源是我国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之一,能够有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因此,加强林业种植期间的幼林抚育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林业种植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林业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以期能够为确保林业种植工程的有效性开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引言:所谓的幼林抚育指的是在造林后直到树木成长之前这段时间内所实施的各项技术,整个过程将会经历缓苗、扎根以及生长的全部过程,其中涉及到除草、松土以及施肥和灌溉等活动。
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做好幼林的抚育工作,并积极创造健康且优越的种植环境来保证幼树的成长需求,进而有效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改善。
一、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一)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在林业种植工程中,早期幼林的根系发育较差,难以获得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来保障幼林的自我成长。
同时,在幼林生长的初期,由于苗木界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一旦遇到暴风雨之类的极端气候,很可能会导致苗木折断或枯萎,同时还容易遭受当地动物的侵害,再加上苗木本身的抗性很低,很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无法保证成活率,所以在幼林的生长阶段必须要采取相应幼林抚育技术来确保幼林的健康成长。
因此,幼林抚育在林业种植工程中,是确保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能够保障幼林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求,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存活率,防止其大规模的死亡。
而幼林抚育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幼林的生长进行保护和干预,对其生长的土壤及周边环境实施科学、合理的调控,从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其生长、发育所处的生存与发展环境[1]。
同时,在幼林生长阶段进行抚育时,除了要清除杂草和松软土壤外,还需要对幼林进行施肥灌溉,通过人工的方式为幼林创造好生长环境。
但在进行幼林抚育时,也应注意不能将环境改变得过于舒适,过于舒适的环境会导致幼林极度依赖环境,在后期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正常生长。
林业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林业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摘要:当前,我国环境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力发展林业,加强林业种植,既能减少温室效应、降低洪水灾害、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净化空气、加强生态圈平衡。
与此同时,能够大大满足人们对木材加工、园林种植等方面的原料提供。
因此,为了保障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就要保障幼林的抚育,提高幼林的成活率。
关键词:林业工程;幼林抚育技术;要点1幼林抚育的基本原则1.1科学性原则林业种植需要脚踏实地,开展幼林抚育项目时更需要贯彻科学性原则。
每一项作业都要严格遵照规范的程序实施,做好树木的科学保护,尤其对那些濒危树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灭绝的情况,造成林业树种单一,破坏生态平衡。
1.2由林场员工开展工作的原则林场幼苗抚育工作,要保证有大量的职工参与其中。
同时,还要安排布置适量的技术工作者、监管工作者,促使工作顺利开展,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提高幼苗生长的稳健性。
另外,还要切实贯彻工程承包责任制,签署详尽的合同协议,对于合同的内容进行公开,避免一些工作人员违背职业道德。
合同生效后,还要及时公示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1.3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土壤等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对各地进行幼林抚育时,要根据各地的基本状况,做到因地制宜。
特别是选择树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酌情选择,不要盲目效仿其他地区的成熟案例,从而保障树苗的成活率。
这样不仅有助于很好地培养树苗,养护幼林,更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生态条件,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2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2.1除草松土除草和松土能够大大减少杂草与树木的养分争夺,降低树木的死亡率,保障树木健康生长。
如果土壤过于厚实,很容易导致土壤通透性较差,从而使得林木根部无法良好地进行通气,从而导致根部腐烂。
但是树木间如果杂草所处的距离适宜,面积大小也适宜,就能够形成草皮,从而净化环境。
如果土壤比较疏松,不但便于水渗透土壤,而且便于气体透散,进而可以保障树木根系维持正常的呼吸状态。
浅析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

浅析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是指通过人为措施,对幼树进行管理和培育,促进其健康生长和优质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它是林业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进行浅析。
一、灌溉技术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方式,为幼苗提供适量的水分。
在林业种植工程中,灌溉技术常常用于干旱地区或者幼树长势不佳的地区。
通过灌溉,可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常见的灌溉技术有人工灌溉和雨量调节灌溉等。
二、杂草控制技术杂草控制是幼林抚育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杂草会竞争幼苗的养分、水分和光线等资源,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及时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是幼林抚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用的杂草控制技术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和覆盖草等。
三、修剪技术修剪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对幼苗进行适当的剪除和修整,促进幼树的分枝和树冠形成。
通过修剪,可以调整幼树的生长方向和分枝位置,提高幼树的叶片面积,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树冠密度,促进幼树的根系发育。
常见的修剪技术有顶枝修剪、侧枝修剪和清除枯枝等。
四、施肥技术施肥是指向幼苗提供适量的养分,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树种和不同的土壤类型需要不同的施肥方式和施肥剂。
常见的施肥技术有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等。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幼林抚育中需要重点防治的问题之一。
病虫害对于幼树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形成威胁,会导致苗木死亡或者生长异常。
对于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是幼林抚育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定期巡查病虫害,及时喷洒农药等。
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树种、地区和土壤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措施,以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和优良品质。
浅析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

浅析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林业种植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是指对幼树进行管理和护理,使其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形成优质、高产、高效的林木群落,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幼林抚育技术包括证山、浇水、施肥、剪枝、防虫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证山。
证山是指清理幼树的周围杂草和杂树,以便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幼树生长速度和树形质量。
证山的方法主要有手动证山和机械证山两种。
手动证山适用于小面积的幼林抚育,机械证山适用于大面积的幼林抚育和造林工程。
其次是浇水。
幼林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旱季节和干旱地区。
浇水方法有灌溉和带水栽植两种。
灌溉是指人工或机械输水灌溉,适用于湖泊、水库、河流等水源充足的地区。
带水栽植是在树穴中埋设小水渠或小罐等,使养分和水分通过水渠或罐底的孔洞向幼树根部渗透,适用于水资源有限的地区。
第三是施肥。
施肥是促进幼林快速生长的重要手段。
施肥方法包括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
化肥种类较多,可以根据土地类型和幼林需要进行选择。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畜牧粪便等,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幼树生长能力。
第四是剪枝。
幼树太茂盛会影响幼苗生长,需要及时进行短截。
短截的时间应该在春季开花之前,基部割伤后由周围幼芽重新生长。
短截的原则是尽量削短一些主干和侧枝,使其更利于长成美观的树冠形态。
剪枝不仅可以控制幼树树冠形态,还能增加光合作用,提高养分代谢速度,促使幼树易于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
最后是防虫。
幼树易受蚜虫、螟虫、草蛉等有害昆虫的侵袭,给幼树造成大量危害。
应特别注意幼树叶面喷洒杀虫药剂,提高幼树的防范能力,避免造成幼树虫害在成年后的无法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摘要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生态移民等大绿工程在原州区的实施,在突显绿化美丽原州的同时,也出现了树木缺乏修枝抚育管理的问题,因此加强中幼林抚育是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质量,加快后续资源培育的重要手段,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松土除草、灌溉与施肥、幼林补植、修枝、间伐等方面总结了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天保、生态移民、大峁梁流域、福银高速公路绿化、贺家湾水源地保护、须弥山旅游线路绿化、北部农田林网、长城梁生态农业科技园、镇区绿化和新农村建设绿化以及对打造了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等一大批绿化快、见效明显的重点、亮点工程在原州区相继实施。
在突显美丽原州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为此,原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组织广大林业职工、护林员并催用人员,对银平公路三营至开城段的退耕还林75 km的针阔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使之尽快成材并发挥效益。
1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中幼林抚育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松土可以切断保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疏松土壤,可改善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除草是为了解决苗木同杂草、灌木争夺水分、养分、光照的矛盾。
人工林的松土除草必须连续进行几年,一般情况下,松土除草要郁闭为止,进行3~5年。
一般造林当年就要松土除草,第1~2年3~4次,第3~4年2~3次,第5年以后1~2次,以后再根据灌草及林木的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要松土除草。
时间通常为春、夏2季,正是树木生长季节,也是草灌茂盛、危害最大的时期,雨后天晴或烈日下及时除草,效果较好。
秋季除草要在草灌结籽以前,以减少翌年草灌滋生[1-2]。
松土除草必须细致地进行,不要损伤树木。
做到冠(幅)内浅灌(幅)外深,坡地浅平地深,造林第1年浅,以后逐年加深。
一般以5~20 cm 为宜。
由于作业任务繁重,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机械抚育。
此外,也可以采用除草醚、百草枯、扑草净等化学药剂除草,此种除草方法,只要药剂选择得当,使用方法正确,化学灭草工效高、成本低,有利于树木生长,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营林措施,但污染严重,要慎重使用。
2 灌溉与施肥
在少雨或干旱地区造林,灌水是保证幼树成活,促进幼林生长的有效措施。
主要用于培育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
施肥是林地增施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林木生长量,促进林木提早郁闭的有效措施。
大面积退耕还林等工程无需施肥。
3 幼林补植
造林后1~2年,通过检查验收,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应立即进行补植,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
补植要求用大苗。
4 修枝
在一些多分枝及主干不明显树种的中幼林中十分必要。
主要是通过整枝,提高林木光合作用、主干材积和材质,是保证中幼林正常生长,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修枝因林种、树种、造林密度、造林目的的不同而异。
不同栽植密度和模式的林木修剪强度有所不同,对于杨树等速生树种营造的防护林和用材林,对栽后3年以内的幼树进行修剪时,注意培养直立强壮的主干,去除和控制竞争枝,保留辅养枝,并剪去树干基部的萌条,以加快高度、粗度生长。
幼龄林阶段(3~5年)树木修剪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阶段(6~10年)树木修剪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
时间以早春树液流动前修剪为宜。
修枝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下层修枝法。
首先用手锯或油锯疏除林冠下层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
砍伐在自然稀疏过程中将被淘汰的林木。
二是上层修枝法。
对阔叶树种混交林,疏除冠幅过于庞大、分枝多、经济价值低、干形不良、无培养前途的上层林木。
三是上下综合修枝法。
此法可根据人工混交林的实际特点,可以从林木上层和下层选择修枝。
修枝强度有很大伸缩性,修剪后形成的大中小林木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形成多级郁闭[3-5]。
5 间伐部分品种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树木
为了提高森林的生长率和木材质量,将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尽快清除,凡枯梢、干部受伤、枝叶稀疏、枯黄或凋落的树木等应酌情砍除。
保留生长快、高大、圆满通直、无节或少节、树冠发育良好的林木;剪去双杈木、多稍木、弯曲、多节、偏灌、生长慢等品质低劣和生长势弱的树木。
及时清除林地内枯枝、树叶、杂草等杂物,维护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防止病虫害发生蔓延,提高预防森林火灾能力[6-8]。
6 参考文献
[1] 史金山,崔香今.浅谈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42.
[2] 孙涛.浅谈中幼林抚育间伐[J].内蒙古林业,2007(11):12.
[3] 董晶.浅析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08.
[4] 杜国玉,朱永峰.平原地区幼林的抚育与保护[J].林业实用技术,2002(9):20-21.
[5] 林磊.中幼林抚育的技术要点[J].浙江林业,2010(8):30-31.
[6] 刘利清.浅谈内蒙古自治区中幼林抚育的必要性和技术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6):14.
[7] 李娟.浅谈飞播油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2):16.
[8] 李之丽.杨树中幼林抚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抚育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