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林抚育管理[精选.]
新造幼林抚育管治和管护方案

新造幼林抚育管治和管护方案幼林抚育是指对幼林进行管理、疏伐和修剪等工作,以促进其健康生长和发展。
管治和管护方案是针对林地的特定情况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和施工方案。
下面是我为新造幼林制定的抚育管治和管护方案。
一、背景分析新造幼林往往面临着生长力弱、病虫害多、杂草竞争激烈等问题。
为了保证幼林的健康生长,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抚育管治和管护方案。
二、抚育管治措施1. 疏伐对幼林进行适度疏伐可以促进幼树生长,提高光照和通风条件,减轻幼树间的竞争压力。
具体疏伐原则为:优势个体保护,弱势个体弱化。
疏伐应选择生长势强、生长形态良好的树木作为保留对象,同时去除生长势弱、畸形、疾病虫害严重的树木。
2. 修剪修剪是促进幼林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修剪应全年进行,但以生长季节为主。
修剪的目标是去除病虫害树木、枯死树木、杂草和枝条,促进幼树株高和分枝生长,塑造树冠形态。
修剪原则为:留健康的,去病虫害的,分枝密留少数。
3. 病虫害防治为了保护幼林免受病虫害的侵害,可以采取如下防治措施:树木定期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合理调整施肥和浇水,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合理配置病虫害防治药剂,及时进行喷洒,注意环境保护。
4. 杂草防治杂草是幼林生长的主要竞争因素之一,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好土壤杂草种子库建设,进行杂草种子的灭绝处理;其次,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方式控制杂草的生长;最后,可以采用草地覆盖的方式,通过种植草坪或植被覆盖来减少杂草的生长。
5. 施肥幼林的正常生长需要适量的养分供给。
在新造幼林的抚育过程中,应根据地处的土壤条件和树木生长的需要,合理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控制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比例,同时配合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来满足幼林生长的需要。
三、管护方案1. 定期巡视对新造幼林进行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虫害、杂草等问题。
巡视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巡视。
2. 环境保护幼林所处的环境是幼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幼林抚育是指在新造幼林进入速生阶段之前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
这个阶段对于林木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对未来的速生丰产有着极大的影响。
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良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
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幼林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地影响了造林成效。
据统计,全国历年造林保存率仅30%左右。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大致可分为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林地间种和幼林保护等。
其中,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灌木对于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草灌对幼树的危害。
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而且有些杂草还能分泌有毒物质影响幼林生长。
及时清除杂草灌木是幼林顺利成活和迅速生长的一项基本条件。
幼林抚育管理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
除草和松土是造林过程中常见的操作。
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除草和松土可以分开进行,但在杂草和灌木繁茂的林地上,应先除草割灌,然后进行松土并挖去草根和灌木树兜。
幼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抚育管理技术优分析

幼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抚育管理技术优分析幼林抚育是指对幼年林木进行护理、培育和管理,使其快速成活,稳定生长。
幼林抚育存在一些问题:1.资源浪费:幼林抚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包括肥料、水源、劳力等。
如果不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容易导致资源浪费,造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
2.技术不足:幼林抚育需要应用一定的抚育管理技术,如修枝、修剪、浇水、施肥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技术并不普及或掌握得不够精细。
这导致一些林木的抚育效果不佳,影响到其后期生长发育。
3.管理不善:幼林抚育需要严格管理,包括及时发现幼林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一些抚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较差,或者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导致管理不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抚育管理技术进行幼林抚育,提高抚育管理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肥料运用:根据幼林的需求,合理运用化肥和有机肥料,提供适宜的营养元素。
通过施肥,能够补充幼林所缺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
2.合理修剪:幼林的修枝修剪能够促进其形态的良好发展,增强林木的自然通风透光和养分分布,提高林木的抗逆性。
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
3.精细浇水:幼林抚育过程中,合理浇水可以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精细浇水包括合适的水量、合适的浇水频率和浇水方式等。
通过掌握幼林的土壤湿度和需水情况,科学浇水,以保持幼林土壤的适宜湿度。
4.健康防治:幼林抚育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问题,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治。
可以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重点是在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以避免病虫害对幼林的损害。
5.加强培训和管理:对抚育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认识。
加强对幼林抚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强化抚育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幼林抚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浪费、技术不足和管理不善。
通过科学的抚育管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幼林抚育的效果。
11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

第十一章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一、土壤管理措施1.松土除草*排除灌木、杂草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及杂草根系对幼树根系生长的防碍,保持土壤水分。
干旱地区:可蓄水,防止蒸发湿润地区:改善通气状况盐碱地:减少毛管水上升,除掉树周围的盐碱结皮•时间:造林--郁闭(3~7年)第一到第三年:2~3次;四~五年:1~2次。
•季节:据幼树生长规律、水分动态、杂草生长习性而定。
一般在幼草刚开始生长、返浆前顶凌进行。
•深度:5~20cm•注意:不伤害根系,分清土壤性质、季节•大力提倡化学除草,详见相关章节2.中耕即翻耕。
多用于集约经营林:如经济林、速生用材林。
地形条件:平、缓坡地方法:机械、人力、爆破3.施肥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国内尚未全面开展主要是N、P、K、稀土元素(促进养分吸收)因素:树种、土壤性质、密度、林龄时期:造林前,全郁闭后,主伐前应用: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方法:基肥、追肥、叶面4.灌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灌水流量:据土壤渗透性能、灌沟长度、灌溉定额及灌溉时间而定。
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
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生长最佳。
灌溉次数:干旱区--力争多灌;半干旱半湿润--2~3次/年2次间隔:使土壤含水量尽可能接近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理想。
灌溉时间:与林木的生长发育节奏相协调灌溉方法:漫灌、畦灌、沟灌、滴灌、喷灌等二、林分管理*1.间苗对象:采用群状(簇播、簇植)以及穴播等方法造林的幼林开始时间:立地条件好,速生、阳性树种:造林后2~3年,强度大一次即可;立地条件差,慢生、阴性树种:造林后4~5年,强度小,分两次。
原则:去劣留优、去小留大。
注意:间苗无严格的时间限制。
2.平茬、除蘖平茬:阔叶树、萌蘖力强的针叶树,在生长不良时、影响成活率时,取掉地上部分,促使长出新干或新茎。
平茬后从多数萌条中选一健壮枝条作为培育对象。
灌木平茬旨在促使其多发枝条。
时间:以树木休眠季节为宜。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
•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造林后到郁闭这一 造林后到郁闭这一 时期所进行的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土壤管理 内容:松土、除草、灌溉、施肥、 内容:松土、除草、灌溉、施肥、林地间种 意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 意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 林的竞争 • 林木抚育 内容:除蘖、平茬、 内容: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 意义: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 意义: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使之迅 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 五、整枝 • 整枝能力差的树种,整枝不能 超过树冠 的1/3 • 六、补植 • 补植范围:成活率40-84% • 沙棘造林类型设计(5).DOC
人工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合理密植、人工林组成 良好搭 合理密植、 配) (良
个 体 品 质地
构
种 壮 苗
群体结
一、松土、除草 松土、 • 1.减少土壤水分散失 • 2.解除杂草、灌木与苗木争夺水分、养 分的矛盾 连续进行3年,顺序为3-2-1或2-2-1
二、施 肥
• 施肥时期应以三个时期为主,即造林前 后、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数年 • 长效肥料为主 、氮肥为主 ,当增施磷 肥 ,配合施入少许的锌、硼、铜微量元 素 • 林地施肥应与除莠剂结合使用
三、间苗 间苗
• 用于:丛状植苗 • 间苗时间 :一般在立地条件好,幼树生 长快的情况下,则可推迟到第四、五年 进行 • 原则:间苗时应本着留优去劣并适当照 顾距离的原则进行
四、平茬和除蘖 平茬和除蘖
• ①平茬 平茬 • 用于:阔叶树及一些针叶树中萌芽能力强的树 种 • 如:樟、栲、杨、榆、泡桐、刺槐、楝、杜仲 • ②除蘖 除蘖 • 用于:截干苗造林,根系萌蘖力强的树种 • 如:杉木、杨树、榆树、刺槐、泡桐等 • 在造林后1—2年,必须进行除蘖,使每株只保 留一个主干
第九章 林地及幼林抚育管理

2、幼林检查验收 对新造幼林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后,要进行成活率 调查。成活率调查必须遍及每一块造林地(小班),采 用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方法, 抽查面积应不小于每个造林 地块(小班)面积的2-5%
成活率不足40%的小班,应列入宜林地重新造林。
成活率在41-84%之间的小班,要求进行补植。 幼林经过3年左右的抚育管理,成活已经稳定。此时进行
桉树、苦楝、紫穗槐等
除蘖:根系萌蘖力强的树种,萌条影响顶端优势,则除
掉多余萌蘖条 截干造林1~2年必须除蘖
4、间伐
幼林间伐指从幼林郁闭起不长一段时间内,为调 节林分种间或种内矛盾,为目的树种创造适宜的营养 环境而采取的抚育措施。
强度:一般不宜过大,而轻度多次的间伐方式是比较 稳妥的。
间隔期: 对阔叶树来说, —般3-5年 。 水土保持林分一般能进行2-3次间伐,就可形成林 分的最终密度。
三、林地土壤管理措施
1.松土除草 2.中耕(深翻耕) 3.施肥 4.灌溉
1.松土除草*
作用: 松土:切断毛细管联系,减少水分物理蒸发;改善土壤的保 水性、透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 质的分解。 干旱地区:可蓄水,防止蒸发 湿润地区:提高地温,改善通气状况 盐碱地:减少春秋季返盐碱时盐分在地表的积累,
除掉树周围的盐碱结皮 除草:排除灌木、杂草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及杂草 根系对幼树根系生长的防碍,保持土壤水分。
年限:持续年限应根据树种、立地、造林密度和经
营强度定。造林后-郁闭(3~5年)。
次数:第一年2-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 时间:据杂草灌木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造林树种的生长规律、水分养分 Nhomakorabea态规律而定。
修枝工具
修枝工具
退耕还林抚育管理方案

退耕还林抚育管理方案一、目标。
咱搞这个退耕还林啊,目标就是让退了耕的土地重新长满绿油油的树,把生态环境变得倍儿棒,让小动物也有个安乐窝,空气变得更清新,像个天然大氧吧似的。
二、抚育管理内容。
# (一)幼林抚育。
1. 除草松土。
在幼林时期,那些杂草就像调皮捣蛋的小毛孩,老跟小树苗抢吃的(养分)和住的地方(空间)。
咱得定期(大概每年2 3次)把杂草给拔掉,就像清理家里的杂物一样。
松松土呢,就好比给小树苗做做按摩,让它的根能舒舒服服地呼吸,茁壮成长。
除草的时候可不能太粗鲁,得小心别伤到小树苗的根和茎,就像给宝宝擦脸得轻柔点一样。
2. 浇水施肥。
小树苗就像小婴儿,渴了就得喝水。
特别是在干旱的时候,得给它们浇浇水,不过也不能浇太多,不然会把它们给“淹死”。
一般根据天气和土壤的干湿情况来定,要是土都干得裂口子了,那就赶紧浇水。
施肥也很重要,就像给小树苗加餐。
可以用一些有机肥料,像农家肥啥的,每年春季和秋季施一次肥就行。
施肥的时候,要在树苗周围挖个小坑,把肥料放进去,再埋上土,就像给小树苗偷偷藏个小宝藏。
3. 补植。
有时候小树苗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被小动物不小心踩坏了,或者本身就长得不好夭折了。
这时候就得进行补植。
咱得找跟原来树种一样的树苗,在合适的季节(一般也是春季比较好)把它种到空缺的地方,让这片林子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像排好队的小士兵。
# (二)成林抚育。
1. 修枝整形。
当林子长大了,有些树枝就像乱长的头发一样,又乱又影响美观。
这时候就得给树修修枝。
把那些干枯的、病弱的或者长得太密影响其他树枝生长的枝条给剪掉。
就像给大树理个发,让它看起来精神抖擞。
不过修枝也得有个度,不能把树的“胳膊腿”都砍光了,得保留一定的树冠,保证树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就像给人理发不能把脑袋剃光一个道理。
2. 病虫害防治。
树林子里也会生病长虫,就像人会感冒发烧一样。
咱得经常去林子里头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树叶发黄、有洞洞,或者树干上有没有奇怪的东西。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幼林抚育是指对中幼龄林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修剪,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
中幼龄林的抚育工作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 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通过抚育工作,使林木叶片更加丰盛,树形更加整齐,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2) 提高林木经济效益:通过抚育工作,合理修剪树冠,提高光合作用效果,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原则:(1) 精细管理:根据林木的个体特性,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保证每棵林木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抚育。
(2) 科学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规律,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气候环境。
(3) 持续改进:抚育工作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三、实施步骤1. 林分调查:(1) 对中幼龄林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
(2)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抚育计划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2. 抚育措施:(1) 林木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状况,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2)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林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3) 土壤调理: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林木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土壤调理,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3. 成果评价:(1) 对抚育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总结,评价抚育效果和经济效益。
(2) 根据评估结果,对抚育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四、实施效益1. 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通过抚育工作,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生长速度。
2. 提高林木的质量:修剪树冠,使林木的树形更加整齐,提高林木的质量。
3. 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修剪,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加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林抚育管理幼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
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
林木在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
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
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良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
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一些经济条件限制,不少幼林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地影响了造林成效。
据统计,全国历年造林保存率仅30%左右。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第一节幼林的土壤管理和保护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虽因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林地间种和幼林保护等。
一、松土、除草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灌木对于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草灌对幼树的危害。
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而且有些杂草(如冰草)还能分泌有毒物质影响幼林生长。
一般杂草的蒸腾系数较大,尤其在生长旺盛的季节,由于它们的大量耗水,致使幼树生长量明显下降。
此外,杂草地上部分不仅遮蔽幼树影响光照,而有由于草灌藤蔓的压抑攀缠,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死,同时也易因此而使幼林遭罹病虫为害。
因此,及时清除杂草灌木是幼林顺利成活和迅速生长的一项基本条件。
除草、松土一般可同时进行,但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水分条件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单独进行除草(割草),而不进行松土。
在杂草灌木繁茂的林地上,应先除草割灌,然后松土,并挖去草根及灌木树兜(根桩)。
除草松土的个限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幼林全面郁闭为止,大约需3—7年。
但在土壤水分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进行动幼树高度超大型过草层高度时为止。
除草、松土的季节和次数,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幼树生育特点综合考虑确定,要生物和经济效果兼顾。
一般地说,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抚育次数宜多,后期逐渐减少。
例如,头1—2年,每年2—3次,第3—4年,每年1—2次。
除草松土和了节,应根据幼树年生长规律,土壤的水分、养分动态及杂草和活习生等因素而定。
如以南方杉木为例,其高生长一年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在6月前后,尢以第一次高峰期生长量最大(图20—1)。
为了适应和配合高生长旺盛期的到来,除草松土时间应在两个峰期即将来临之前,即5—6和8—9月为好。
南方山地还可以进行冬季抚育,此时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翻土时损伤部分侧根,经过冬春恢复,不致影响次年生长。
除草、松土的方式因各地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同而异。
在全面整地的情况下应进行全面除草松土;有机械化条件的,行间可用机械中耕,株间靠手工管理。
局部整地的应尽可能通过土壤管理逐步扩大松土范围,如采图20—1 杉木三类地理种源年高生长曲线引自“林业科学”1964(4)用块状、穴状整地可逐步扩穴成带。
原为带状整地的,可逐年扩带培土,以适应幼树对营养面积逐年扩大的需要。
除草、松土的深度应根据幼林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而定。
造林初期,幼树根系分布尚浅,只宜浅锄;幼树年龄转大,可逐步加深松土深度。
表土板结,质地粘重,幼林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又较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榆树、樟树等可以适当深松(20—30厘米),促进根系恢复发展,以促进地上部分加速生长。
例如:湖南朱亭经验表明,松土深度为30厘米的杉木幼林,其细根密集层可达30—40厘米;松土深度45厘米的,密集层大于50厘米;而浅梭土(15—20厘米)的幼林,密集层只在20厘米以内(祥见本章低价值人工林改造一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土壤、气候条件不同,造林树种互异,因此,松土方式和深度要“因地制宜”,一般以5—20厘米为宜,但应严格掌握里浅外深的原则。
注意不要过多伤害幼树的根系。
人工幼林进行化学除草目前虽属试验阶段,但已证明化学灭草工效高、成本低,只要药剂选择得当,施用方法正确,可以大量节省劳力,有利幼林生长。
如吉林省上白城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使用镇草宁(每亩用量75克,加助剂硫酸铵150克,柴油150克)用喷洒法对榆树、樟子松幼林中的杂草进行喷射,取得良好效果。
用药时间掌握在七月初至中旬,当杂草全部出土,高达150厘米左右时喷射为宜,年施一次,每亩总成本仅1—2元。
江西省林科所对1—2年生杉木幼林采用五氯酚钠等药剂喷洒林地杂草灌林(主要种类有铁芒萁、蕨、鬼针草、稗、苍耳、杠板归、白檀、野山楂、山胡椒等)均有明显触杀作用。
五氯酚钠单用每亩0.65—1.3斤,五氯酚钠0.35斤加敌稗0.04斤混用效果更好,不但上述杂草灌木全部杀死,而且对白茅、五节茅等禾本科杂草的地上部分也有较好效果。
选适当高温(25度以上)的晴天喷洒,有利提高杀伤率。
当多数杂草出土不久,灌木抽新梢3—6厘米,而杉木新梢不长时使用,容易达到除莠保杉目的。
每亩药费和工资不到二元。
五氯酚钠还是一种杀菌剂,对杉木病害起抑制作用。
为了减免幼树药害,可在喷头上加罩,以便定向喷雾,只灭草灌,不伤幼树。
化学抚育已经引起许多科研和生产部门的重视,今后必须加强科研试验并将成果逐步推广,这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营林措施。
二、灌溉灌溉和施肥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了普遍的注意。
但是与农业生产相比,由于林业生产对土地的要求较低,造林工作多集中在地形变化复杂的丘陵山地或气候、土壤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再加上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林木的灌溉和施肥,无论在我国或就世界范围来说都还没有成为多数人工林的一种常规抚育措施。
然而,近年来,随着造林生产不断走向高度集约化,灌溉和施肥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灌溉是人为地改变造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空气湿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的有效措施,对某些水分不足及水分状况不稳定(季节性干旱)地区的林木栽培具有重要作用。
造林同时进行灌水,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一些不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树种,通过灌溉可以正常生长,如新疆干旱地区的绿洲中树木大部分是依靠人工灌溉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
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杨树、榆树、刺槐等,可以通过灌溉,达到速生、丰产、优质。
研究材料表明,在生长期干燥的条件下,干旱将减少林冠的光合物产量。
如果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到接近田间持水量,植物吸收水分所要克服的土壤应力将会降低,二氧化碳同化率将趋正常;如果对树冠进行喷灌,也可以减少水气压力差,降低温度,促进二氧化碳同化作用。
据国外资料,通过灌溉可提高材积生长量2—3倍。
辽宁省林科所在阜新,对28年生小叶杨人工林的调查材料也证明,经过河水漫灌的小叶杨林,其树高和胸径都比未灌溉的大1—2倍以上。
人工林的灌溉特点是可以进行大水漫灌,造成较大的湿润深度,延长灌溉间隔期,减少灌溉次数。
在平地,一般幼林的灌溉湿润深度可达50厘米(每公顶灌水量500—600立方米)。
两次灌溉间隔期,对大部分树种来说,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含水量60%以上为宜。
具体间隔期长短与降水量,蒸发速度及天气状况有关。
林分年龄越大,每次灌水量也越大,但次数可适当减少。
山地人工林如需灌溉,可利用高水源井渠引灌,但要注意防止可能引起的土壤侵蚀。
山地灌溉技术比平地复杂,应逐步改用喷灌装置来进行。
灌溉后,在可能条件下应进行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灌溉的效益。
三、施肥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量的积累和缩短成材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
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要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养料,因此,土壤中养分不足,往往会成为限制幼林生长的因子。
南方低山造杉木林,通过施肥可以成倍地提高生长量。
幼林的生长速度可超过中心产区的杉木,如湖南汉寿县造杉木林70多亩,整地时施基肥,造林后连续施土杂肥,五年生杉木林平均高达10米,胸径达11厘米。
北方旱地对刺槐施肥,四年生高4.57米;30厘米处直径为5.3厘米,而未施肥的分别为3.04米及3.1厘米。
林地施肥的特点是:第一,林土系多年生植物,施肥应以长效肥料为主。
第二,用材林以长枝叶和木材为主,施肥应氮肥为主,但磷也是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磷不足,也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
幼林时适当增施磷肥,对分生组织的生长,迅速扩大营养器官有很大作用。
第三,林地土壤,尤其针叶林下的土壤酸性较大,对钙质肥料需要量较多。
第四,有些土壤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在施用氮、磷、钾的同时,配合施入少许的锌、硼、铜等往往对林木的生长和结实极为有利。
第五,幼林阶段林地杂草较多,施肥后部分营养物质(多的可达70—80%),常被杂草夺取,只有少量为幼林树所吸收,因此,林地施肥应与除莠剂结合使用较为合适。
有些肥料,如石灰氮还可以兼起除莠剂的作用。
人工林的施肥时期应以三个时期为主,即造林前后、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数年。
造林前施肥可在整地时结合施基肥(撒施或穴施),直接造林时可用肥料拌种或结合拌菌根土进行,造林后施肥多结合幼林松土时开沟施肥,也可全面撒施。
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两个时期的施肥方法,一般用人工或用直升飞机全面撒施。
近年各地造林大量间种绿肥,同时定期进行埋青,这是利用生物固氮增加林地有机质和养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林地施肥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获得显著效果,一般是在物理性状中等以上,肥力较低的土壤上施肥有成效,物理性状恶劣的土壤,对林木补充肥料往往是无效的,而在非常肥沃的土壤上施肥,则会产生养分的浪费。
另外还应指出,在一些贫瘠的造林地上只在栽植穴附近集中施用肥料,会使林木根系局限于施肥范围内密集发展,不能形成正常的垂直和水平根系,结果导致不良的根冠比值,影响林木的中期和后期生长。
四、幼树管理幼树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及其营养器官进行抑制和调节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迅速达到成林要求的一项重要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其主要内容有间苗、平茬、除蘖、修枝和摘芽等。
(一)间苗采用播种造林及丛状植苗等造林方法时,随着幼林的成长,每个栽植点或一个植生组中,由于个体多,营养面积和营养空间不足,因而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进行间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