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人口迁移。
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
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人 们对于和平稳定的渴望。
文化繁荣
虽然社会动荡,但是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出现 了很多文化名人和经典著作。
民族融合
由于战争和人口流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也得到了促进。
02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官渡之战
1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弱胜强,击败 袁绍,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
教育意义
三国鼎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因此,对 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可以为学生提供生 动有趣的教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 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06
三国鼎立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及启示
强化道德教育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道德考验的时期,对于当代教育来 说,应该注重强化道德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THANK YOU.
2
官渡之战中,曹操采用奇袭战术,打败了强大 的袁绍。
3
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 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
01
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全国,但在赤壁被孙权 和刘备联军击败。
02
孙权和刘备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基础。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三国的鼎立局面逐
群雄并起
各地豪强地主势力崛起,形成了众多割据势力 。
3
诸侯混战
各割据势力之间相互攻伐,形成了诸侯混战的 局面。
经济背景
生产破坏
中华书局版七上历史第15课《三国鼎立》ppt课件(1)高品质版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 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 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课堂小结 袁绍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 洛阳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三
魏
国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鼎 立
蜀
吴
221年 刘备
孙权刘备联军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等需要出发,会改变 历史真实,进行虚构。因此文艺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与历史实际往往会不一样!
评说
在《三国演义》 中,曹操的形象被描 写成为一个“奸臣”、 “奸雄” 的形象,你 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提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 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 步的一面。
作用
官渡 之战
200年
袁绍 曹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3-4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基础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孙权 刘备
20多万 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 5万 以少胜多 鼎立局面
骄兵必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壁之
战
之前
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
曹
操孙刘联军5
战 的 形
万军队
公元208年
势
赤壁之战
刘备
孙权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2 、曹操骄傲自满。 3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课堂小结 袁绍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 洛阳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三
魏
国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鼎 立
蜀
吴
221年 刘备
孙权刘备联军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等需要出发,会改变 历史真实,进行虚构。因此文艺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与历史实际往往会不一样!
评说
在《三国演义》 中,曹操的形象被描 写成为一个“奸臣”、 “奸雄” 的形象,你 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提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 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 步的一面。
作用
官渡 之战
200年
袁绍 曹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3-4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基础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孙权 刘备
20多万 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 5万 以少胜多 鼎立局面
骄兵必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壁之
战
之前
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
曹
操孙刘联军5
战 的 形
万军队
公元208年
势
赤壁之战
刘备
孙权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2 、曹操骄傲自满。 3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课件.ppt

5、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仔细观察下图,请指出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建业
C的国号是
A CB
汉
做一做:
请你画一张东汉、三国、西晋从分裂 到统一的示意图表,标出年代和箭头。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
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
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1、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易生疾病;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 而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火攻计,使用了 正确的战术。
历
史 使
通过本堂课学习
人
你有哪些收获?
智
慧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 倒退?
提示:当时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生活比东汉 时期进步了许多
刘备 221年
曹丕 220年
魏
洛阳 建业
成都
孙权
蜀
吴 222年
局部统一为全国性统一创造了条件
6.三国并立后,三国分别采用什么措施发展 经济巩固统治? 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屯田
魏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 直重视屯田,发展农 业生产,大力兴修水 利,注意兴修水利, 保护农桑。
翻 车
再现“三国”风云——三国鼎立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再现“三国”风云——三国鼎立
孙吴开发江南
吴
230年,孙权派 卫温率船队到 达夷洲,这是 大陆与台湾联 系的最早记录。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再现“三国”风云——北方统一
曹操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 绍,您能分析一下胜利的原因 吗?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军事上,战术得当 发言人:曹操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再现“三国”风云——剑指天下 老骥伏枥, 《龟虽寿》提到“…志在千 志在千里。 里,…壮心不已”,那么统一北 烈士暮年, 方后,他又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壮心不已。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混 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西 晋
刘备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蜀
吴
孙权
辨认“三国”真假
辨认“三国”场景
辨认“三国”事件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辨认“三国”真假——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里是如何 描述“三顾茅庐”的?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感悟“三国”情怀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志》——陈寿的三国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的三国 我的三国……
魏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 直重视屯田,发展农 业生产,大力兴修水 利,注意兴修水利, 保护农桑。
翻 车
再现“三国”风云——三国鼎立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再现“三国”风云——三国鼎立
孙吴开发江南
吴
230年,孙权派 卫温率船队到 达夷洲,这是 大陆与台湾联 系的最早记录。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再现“三国”风云——北方统一
曹操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 绍,您能分析一下胜利的原因 吗?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军事上,战术得当 发言人:曹操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再现“三国”风云——剑指天下 老骥伏枥, 《龟虽寿》提到“…志在千 志在千里。 里,…壮心不已”,那么统一北 烈士暮年, 方后,他又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壮心不已。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混 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西 晋
刘备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蜀
吴
孙权
辨认“三国”真假
辨认“三国”场景
辨认“三国”事件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辨认“三国”真假——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里是如何 描述“三顾茅庐”的?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感悟“三国”情怀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志》——陈寿的三国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的三国 我的三国……
2017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课件

谢谢大家
再见
谢谢
谢谢大家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黄巾 起义
军阀 混战
官渡之战
曹灭袁
(200年) (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208年)
三国鼎立
曹魏 蜀汉 孙吴
西晋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轻松闯三关
你能做对吗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 《观沧海》等诗篇,他用诗抒发了自已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课件 中华书局版

讨论: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社会历史的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为什 么?
袁绍
军队数量 三、四万十万军士策略 机动活,出奇制胜 患得患失,指挥不当
用人策略 求贤若渴,广纳贤才 猜忌怠慢,不得人心
个人能力 胸襟博大,智谋过人 志大才疏,色厉胆薄
官渡之战示意图
思考题:
1、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 2、官渡之战给我们的启示
二、三国鼎立
1、刘备、孙权势力的发展
故事会
对故 主 事人 内公 容: :诸 三葛 顾亮 茅 庐 、 隆 中
第15课 三国鼎立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况
东 汉 末 年 群 雄 割 据 形 势 图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况 2、曹操的兴起
曹操兴起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2、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的力量对比
曹操
1、魏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2、蜀国的建立与诸葛亮治蜀 3、吴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三国鼎立局势图
练习
“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是我国历 史上的大阴谋家。”结合所学史实评析 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 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 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 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 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二、三国鼎立
1、刘备、孙权势力的发展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曹军和孙刘联军的力量对比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
20万
不足5万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方水战
最新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5课 三国鼎立 (共24张PPT) (5)

西周的社会生产状况
1、西周的农具主要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等,但金属工具有所增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周青铜农具
青铜农具出现原因
西周时青铜器冶炼技术的进步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 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一、知识回顾
说说西周的分封对象,作用?
问题导入: 西周分封制建立了严密的统治网络,是不是就能保证 王位的万世永固了?
本课学习要点
一、西周王室的衰微
二、分封制的瓦解和西周的灭亡
西周王室的衰微的原因
原因一、周厉王暴政及国人暴动
a、贪婪残暴,以国家名义垄 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 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 剥削人民。
2.国人暴动后,西周的统 治基础被削弱了。
原因二、分封制的瓦解
1、分封制维护统治的政治基础瓦解
诸侯对天子的忠诚-------分封诸侯是 周天子的姻亲及忠臣组成。随着时间推 移,联系日渐松散。
2、分封制维护统治的社会基础瓦解
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实力大大增强,诸侯开始敢于不 再听从天子指挥,甚至于天子分庭抗礼。
b、厉王派巫者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 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于是百姓只能路上彼此用 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道路以目)
c、国人暴动
镐京城里的城市平民(国人)不堪忍受周厉王暴政,于公元 前841年发动暴动,周厉王被放逐。
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1.国人是维持周王室统治 稳固的重要基础。社会 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 使国人与贵族上层的矛 盾日益激化。
最新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5课 三国鼎立 (共24张PPT) (9)

1.西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要通西域?
A.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B.联合西域各国,反对匈奴
2.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西域 正式成为西汉王朝的领土 P56
动脑筋:
1.汉武帝在南部实行怎样统治?
A.铲除当地势力; B.设置会稽郡及南海九郡;
2.“西南夷”指什么?
西汉时期,今四川西南、贵州、云南 等地居住的少数民族
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 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 · ·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汉初这样一片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 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汉高祖
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 三、民族关系——经略边疆
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快速阅读,思考: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 取了哪些措施?
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 权,加强中央集权
设内朝,削弱相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 权
2.加强中央的监察权
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官吏和豪强
3.加强中央经济权
中央铸造五铢钱,全国通行
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
阅读课本,思考:汉武帝为巩固 统一国家,在文化上各采取了哪些措 施?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动脑筋:
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
2.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教育上有哪些作为?
设太学、把五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五经博士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 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 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 级别的郡国守相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 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 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 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 发源地 大数据 zxc23vb 汉武帝 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 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 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 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 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A.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B.联合西域各国,反对匈奴
2.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西域 正式成为西汉王朝的领土 P56
动脑筋:
1.汉武帝在南部实行怎样统治?
A.铲除当地势力; B.设置会稽郡及南海九郡;
2.“西南夷”指什么?
西汉时期,今四川西南、贵州、云南 等地居住的少数民族
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 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 · ·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汉初这样一片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 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汉高祖
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 三、民族关系——经略边疆
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快速阅读,思考: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 取了哪些措施?
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 权,加强中央集权
设内朝,削弱相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 权
2.加强中央的监察权
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官吏和豪强
3.加强中央经济权
中央铸造五铢钱,全国通行
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
阅读课本,思考:汉武帝为巩固 统一国家,在文化上各采取了哪些措 施?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动脑筋:
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
2.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教育上有哪些作为?
设太学、把五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五经博士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 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 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 级别的郡国守相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 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 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 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 发源地 大数据 zxc23vb 汉武帝 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 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 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 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 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特点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分析讨论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 败,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官渡之战(胜) 赤壁之战(败)
政治上:
客观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军来自北方, 经济上:屯田开荒, 不习水战
发展农业 主观上:
军事上: 杰出军事才能
骄傲自满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铠甲生虮虱,农万姓民以起死义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形成若干军阀,割据一方
匈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2、3、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战争 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赤壁之战 208年
双方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权、刘备
结果 曹操胜
孙刘联军胜
魏国:修建水 利工程,生产
恢复和发魏展
蜀国:丝织 业发达,蜀锦 行销天下.
蜀 吴 吴国:造船业, 曾到达夷洲 (今台湾)
从东汉末年的统一政权 到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提示:当时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生活比东汉 时期进步了许多
历史使人智慧
在戏曲小说中曹操多为 反面奸臣形象,学完本 节课你如何评价曹操?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
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
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孙刘联军
三
魏
国
鼎
立蜀
吴
1、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三国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官渡之战 C、曹丕建魏
B、赤壁之战 D、孙权称王
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 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5、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 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 奸诈.
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 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图示小结
东
汉
末
袁绍
年 军 官渡之战
阀 割 曹操
据
统一北方 (曹操) 赤壁之战
15课 三国鼎立
孙权
刘备 曹操
学习目标:
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三国经济概况。
2、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 一败的原因;
3、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评价,学会全面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并认识国家统 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东汉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
政治上外戚、宦官交替专政,争权夺 利,政治极为黑暗;贫困和战乱使人民 的生活十分痛苦。
4.三国鼎立形成的时间?
政权 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历史上称为
(pī)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曹魏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蜀汉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孙吴
三国鼎立局面222年形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刘备 221年
曹丕 220年
魏
洛阳 建业
成都
蜀
孙权
吴 222年
局部统一为全国性统一创造了条件
5.三国并立后,三国分别采用什么措施发展 经济巩固统治? 三国鼎立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