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现状及发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消费现状及发展问题

结构性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买方市场”,“消费导向”的现代经济中,无论企业的性质、规模与经营方式如何,都必须研究消费者市场状况,只有消费者市场才是经济系统的最终市场,才是一切市场的基础,是起最终决定意义的市场。因此,企业的营销战略、营销计划都必须以消费者市场为起点,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市场的结构和消费者行为的特点,掌握我国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现状及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生产过剩等突出问题,1999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下降;虽然金融机构几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却不断增加;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受全球性生产过剩、价格下跌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严竣,进口大幅增长,国内消费市场面临的外部冲击加大;供大于求的产品越来越多,物价持续低迷。到1999年底,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分别连续二十七个月和二十一个月下降;相当多的企业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失业、下岗人员增加。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现状,学术界提出了“继续下滑有益说”,“有效供给不足说”,“消费结构断层说”、“有效需求不足说”,“消费需求不足说”、“社会投资不足说”等见解。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内需不旺、结构失衡。而结构失衡是造成内需不旺的主要原因。

我国买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居民生活刚从温饱迈入小康的阶段过早地发生的。其主要原因中有经济体制转轨和外部经济变化等,但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张的重要条件,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抑制了投资与消费需求的扩张。(二)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居民收入明显低于城镇,近年来且呈现增幅下降趋势,城乡之间消费结构断层增大。据1999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58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收入差距较大,增幅下降。(三)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居民消费由温饱进入小康,而生产结构未能及时得到相应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日益尖锐。“消费结构断层”,原来的消费热点已风光不再,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我国目前城市的消费结构正处于由“吃、穿、用”向“住、行、游”升级的阶段。由百元消费、千元消费向数万元以上消费的升级阶段。而现在,消费结构的升级遇到了困难。其困难不在于“技术性约束”,而主要是受到现有住房、社会保障、金融等方面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四)再分配机制与收入差距扩大不协调。当前,我国调节与收入分配的政策手段明显不足,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阶层的潜在需求因收入制约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五)外贸依存度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协调。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以继续支撑出口贸易像以往二十年那样快速增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难度不断加大,一部分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供求矛盾。(六)改革与发展进程不协调,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面临生产过剩而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面临产品结构更新换代、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而缺乏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改革措施不配

套,与经济周期性走低、失业增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叠加在一起,强化了居民的减收增支的心理预期,从而构成消费增长的障碍。

在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由供给扩张转向需求拉动的态势下,扩大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点,也是市场营销战略与计划的出发点。

二、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经济在持续增长,消费需求扩张的潜力是巨大的。按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最终消费率;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改变消费结构断层现象;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居民未来消费心理预期,提高即期消费倾向;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展个人信用扩大投资需求等都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张的潜力所在。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最终消费率

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乏力,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而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偏低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属于高收入层的人,为数并不多;最大量的是低收入者,实际还处于不足以温饱或仅够温饱的水平,处于以上二者之间的中等收入者(大多为工薪收入者和小本经营者),还不能称为中产阶层,他们温饱虽有余,但收入仍不足以购买商品房、小轿车等消费品,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只有当真正的中产阶层形成了,而且占人口多数时,并形成纺锤形的分布时,我国的消费和市场才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使广大低收入者中大部分上升为中产阶层,才能提高消费者市场的层次。

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额占GDP的比重。我国在长达2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伴随着最终消费绝对额的不断增长,但最终消费率比重却在显著下降。近几年来已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一五”时期平均最终消费率达75.8%。1958年猛降至62.3%,1959年为54.2%,由此造成社会再生产的严重梗阻。1982年回升到61.2%,1994—1996年下降为平均51.5%的历史最低水平。为此,应直接启动消费,减轻居民负担,增加居民收入,改革分配体制,理顺分配关系,带动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二)改善消费结构断层,实现消费结构升级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结构断层问题突出,老的消费热点已风光不再,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是造成疲软的原因之一,改变消费断层,顺利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困难不少,政府应积极推动以住宅、购车、旅游等为重点一系列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并从金融体制、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升级有两个层次:一是消费领域的拓宽,二是消费档次的提高。当前以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体育为主的非商品性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消费领域在不断拓宽。消费档次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次性购买由“万元级”向“十万元级”过渡。“十万元级”消费品的典型代表是住房与汽车。这种消费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累积过程。政府应采取有力政策,增加居民收入,尽快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