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9——20页例5例6及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注意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四、教学难点: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积、体积单位,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经验。
2、原型:圆柱模型。
3、探究的问题:(1)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2)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圆柱的哪个部分?(3)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们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吗?切入教学: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会和什么有关?(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圆柱的体积1、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类比猜测,提出假设: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知识,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据此分析并猜测圆柱的体积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提出假设,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3、转化物体,分析推理: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在学圆的面积时是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能不能也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应该怎样转化?结合圆的面积计算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拿出平均分好的圆柱模型,圆柱的底面用一种颜色,圆柱的侧面用另一种颜色,以便学生观察。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
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体积》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体积》导学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1. 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圆柱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二、新课讲解1. 讲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圆柱体积是指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 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体积 = 底面积× 高。
3. 讲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将圆柱切割成若干等份,再拼凑成一个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探讨如何计算生活中遇到的圆柱体积问题,如圆柱形水桶的容积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圆柱体积知识。
2. 老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圆柱体积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过的长方体、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法,以及长方体、圆锥的特征。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V=S·h)特征:都有底面、侧面、高、顶点2.试问学生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怎么算?(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学生说完之后,至于对不对?是不是学生所说的那样的计算方法?教师先做以保留。
评析:通过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既可以很好的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另外,可以间接的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之前学习的长方体、体圆锥体积的学习有着紧密联系。
第二环节问题的提出,又不直接进行回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二)圆柱体积计算方法一:实践操作1.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容器各一个,让学生们观察这两个物体的共同点。
学生:一个是圆柱体,一个是圆锥体。
他们的底面相同,高相等。
2.随后教师将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一共倒了三次将圆柱体装满水。
通过教师的这一实验,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圆锥体容器里装水的多少代表圆锥体的体积有多大,圆锥体装满水,倒了三次才将圆柱体倒满,说明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提及的三倍。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3×圆锥的体积=3×底面积×高学到这里,对课堂一开始提出的如何計算圆柱体体积的答案就可显而知了。
教师:注意我们刚开始拿的这两个容器他们是同底等高,如果圆柱和圆锥不是同底等高的话,那么圆柱的体积将不能说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
任何一个圆柱体积都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3倍。
(三)圆柱体积计算方法二: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转化为之前所学过的物体体积,引导学生学习圆柱的体积。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体积公式2.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3. 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3. 讲解:讲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圆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4. 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圆柱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柱形水桶的容量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中的圆柱体积练习题。
2. 拓展思考:思考如何计算其他几何体的体积,如圆锥、球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个过程是理解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良好机会。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1. 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作为圆柱体积计算的前置知识。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p19-20页的内容和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册总课时:1—2课时一、复习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下面那些图形的体积?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4、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2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

《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回顾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1、猜测圆柱的。
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
(电脑演示)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三、练习1、填空(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案
1、下列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我的疑问
纠错
我的收获
课后反思
探究案
圆柱的体积=。
如果圆柱的体积用V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高用h表示,则圆柱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用h表示,则圆柱的体积公式为。
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训练案
1、求下面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2)底面半径4厘米,高12厘米
3)底面直径5分米,高6分米
2、一个圆柱形量桶,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陈炉镇雷家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备:组长:编号:003班级:六年级姓名:
课题:圆柱的体积1课时学习目: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以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