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综合巡检机器人研究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变电站巡检工作正面临着从传统人工巡检向智能化、自动化巡检转变的重要机遇。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巡检工作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需求。
因此,研究并实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对于提高变电站巡检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介绍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传统巡检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智能化巡检的发展趋势。
详细阐述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机器人导航与定位、自主巡检规划、故障识别与预警等方面。
接着,介绍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与搭建、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变电站巡检的智能化、自动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实现,期望能够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电网巡检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进程,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二、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智能化设备,其关键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机器人技术、图像识别、传感器技术、导航与控制等。
本文将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主导航技术。
在复杂的变电站环境中,机器人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路径、避障和定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基于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的自主导航算法,通过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的融合,实现机器人的实时定位和地图构建。
我们还引入了深度学习算法,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和预测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从而提高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
变电站机器人智能巡检的系统研究与应用

变电站机器人智能巡检的系统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变电站设备的更新换代,变电站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逐渐成为变电站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电站作为输变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乎着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用电安全。
变电站设备的巡检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智能巡检,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检修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人员的工作风险,实现变电站设备的快速、准确巡检。
本文将从系统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对变电站机器人智能巡检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变电站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推广应用。
一、系统研究1. 变电站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的构成变电站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主要包括机器人、传感器、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四个部分。
机器人作为智能巡检的执行工具,需要具备自主导航、变电设备识别和智能巡检的功能。
传感器负责采集变电站的工作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等数据。
通信系统主要负责机器人和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和控制指令传输。
数据处理系统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智能巡检的决策支持。
(1)自主导航技术:机器人需要具备自主导航的能力,能够根据预设的巡检路线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并且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目前,常用的自主导航技术包括激光雷达导航、SLAM技术等。
(2)变电设备识别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需要具备变电设备的自动识别能力,能够通过图像识别、物体检测等技术对设备进行准确识别,为后续的巡检提供数据支持。
(1)提高巡检效率: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实现24小时全天候的巡检,避免了人工巡检的时间限制,大大提高了巡检的效率。
(2)降低工作风险: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代替工作人员进入高温、高压、狭小等危险环境进行巡检,降低了人员的工作风险。
(3)提高数据准确性:机器人的巡检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进行采集和存储,减少了人为巡检误差的可能性,提高了数据的可信度。
二、应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变电站开始采用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效果显著。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适用性研究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适用性研究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应用技术,旨在提高变电站巡检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研究探讨了机器人制造、计算机视觉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机器人在不同变电站中的适用性。
机器人制造技术是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
制造出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且可靠的机器人是保证巡检质量的重点。
为达到这一目标,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和模拟分析。
机器人需要将传感器、控制器、定位系统融合在一起,从而进行自主操作和巡检。
此外,为了满足机器人的操作需求,机器人肢体系统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机器人的肢体系统包括机械手臂和轮式,其中每个部件都必须相互协调。
计算机视觉技术也是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重要技术之一。
机器人需要具备识别、理解变电站环境结构和定位的能力。
这要求机器人具有足够的图像处理和计算能力。
在变电站环境中,机器人还需要具备识别变电站设备的能力,如识别变电站设备名称、状态和位置。
因此,机器人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初步的训练。
随着机器人的逐步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机器人能够逐渐提高其自身的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能力。
无线通信技术也是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重要技术之一。
机器人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中心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实时监控。
机器人的数据传输系统需要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这要求机器人配备高品质的通信设备和系统软件。
此外,机器人在与中心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需要高度安全性,以保证机器人传输的数据不会被非法获取和攻击。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在不同变电站环境中的适用性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当变电站环境处于较为现代化的情况下,机器人的巡检效果更为显著。
例如,在变电站内安装了大量数字化设备和自动化监控系统,机器人的巡检效果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
但是,在变电站环境较为复杂和恶劣的情况下,机器人的适用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沙漠地区和高山地区等。
综上所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机器人制造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
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应用

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应用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电能的输送、变换和分配等功能,因此需要被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
传统的变电站巡检工作由人工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其具备高效、安全、精准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目前,国内外对于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外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成熟的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如ABB、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公司。
这些系统主要采用激光测距、红外相机、超声波传感器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变电站室内设备的自动巡检和故障诊断,大大提高了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
国内的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加强。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开始了对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导航、传感器融合、智能决策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为国内的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术1. 机器人导航技术变电站室内空间复杂,机器人需要能够准确地定位和导航,才能完成有效的巡检任务。
目前,常用的机器人导航技术主要包括激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视觉SLAM、惯性导航等。
激光SLAM能够通过激光雷达实现对环境的高精度地图构建和机器人定位,视觉SLAM则是通过摄像头采集环境信息进行地图构建和定位,而惯性导航则是通过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状态的跟踪和定位。
2. 传感器融合技术变电站室内设备众多,需要机器人能够对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巡检和监测。
机器人需要搭载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激光测距传感器、红外相机、超声波传感器等,来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变电站设备机器人巡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变电站设备机器人巡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设备的巡检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和繁琐。
为了提高巡检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引入机器人巡检系统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基于对变电站设备机器人巡检系统的研究和调研,分析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带来的益处和风险。
一、引言
1.1背景和目的
1.2报告结构
二、文献综述
2.1变电站设备巡检现状与问题
2.2机器人巡检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2.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技术
三、可行性分析
3.1技术可行性
3.1.1机器人巡检系统的技术成熟度评估
3.1.2机器人巡检系统硬件条件分析
3.1.3机器人巡检系统软件条件分析
3.2经济可行性
3.2.1工作效率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3.2.2机器人巡检系统投资成本分析
3.2.3机器人巡检系统运营成本分析
四、益处与风险评估
4.1益处
4.1.1巡检效率提升
4.1.2工作安全性提高
4.1.3数据采集精度提高
4.2风险
4.2.1技术风险
4.2.2经济风险
4.2.3正常运营风险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
备注:此为报告的大纲,根据需要可以增删相应的内容,并进行适当调整。
篇幅提示:本报告的篇幅不低于1500字,可能随具体内容的撰写而有所增减。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适用性研究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适用性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更是成为了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本文将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以及其适用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 机器人视觉技术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需要具备良好的视觉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变电站设备,检测异常情况。
视觉技术是机器人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机器人可以获取变电站各个设备的信息,并实现精准的巡检。
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机器人具备自主识别设备故障的能力,从而实现及时预警和处理。
2. 定位与导航技术变电站通常占地面积较大,设备分布较为密集,机器人需要具备精准的定位和导航能力,才能够自主完成巡检任务。
利用GPS、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测距等技术,可以为机器人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同时依靠SLAM算法等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避开障碍物,完成巡检路径规划。
3. 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需与监控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并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后台进行分析。
稳定可靠的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是保证机器人巡检效果的重要保障。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4G/5G等)、数据压缩与加密技术、云平台存储技术等,都为机器人的通信与数据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持。
4. 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机器人需要具备智能决策和控制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
通过强化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机器人从历史数据中学习经验,做出适应性更强的决策。
运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精准操作,确保巡检任务的完成。
5. 安全与可靠性技术1. 适用于特定环境变电站通常是一个高压、高温、高危险的工作环境,对巡检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机器人则可以在这些特定环境中展现其独特的优势,能够代替人员完成巡检任务,减少人员的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适用于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机器人巡检,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全面、准确的数据采集,所采集的数据还可以实时传输至后台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可以更好地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应用

变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机器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新型的工具和助手。
在电力行业中,随着变电站的建设和扩建,变电站的巡检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但是,由于变电站通常环境复杂,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巡检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使得变电站巡检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因此,引入机器人技术用于变电站巡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变电站室内巡检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巡检变电站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为电网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一、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该系统包括机器人主控制器、传感器、摄像头、动力控制器、动力驱动单元等部分。
主控制器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同时监测机器人状态和传感器数据;传感器负责获取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同时为机器人提供定位和姿态信息;摄像头用于捕捉变电站内部场景图像,动力控制器和驱动单元提供机器人的动力源和控制支持。
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机器人首先到达变电站,并根据预设的路径和目标设施进行巡检。
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并转化为数字量,传输给主控制器处理。
主控制器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并在需要时显示在机器人显示屏上或上传至服务器。
摄像头用于监测变电站内部场景,并将图像传输至主控制器,用于远程监控和分析。
动力控制器和驱动单元为机器人提供稳定的动力源,保证它在不同的斜坡或障碍物上行驶时保持平衡和稳定。
二、技术创新点1、多传感器集成该系统不仅拥有实时监测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还集成了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导航定位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该系统对传感器进行了巧妙的组合设计,通过传感器之间的相互协作,克服传统单一传感器的缺陷,更有效地标识和定位变电站内部的隐患。
2、智能化控制该系统不仅实现了机器人的无人驾驶控制,同时:机器人能够在面对复杂和不同的环境时自我适应和优化,并根据变电站的特殊要求和条件,自由选择巡检路径和姿态,完全满足巡检要求;并且,该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全面的能效分析,提供问题排查和解决方案。
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研究

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研究1.河南京能滑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安阳市4564002.2.京能秦皇岛热电有限公司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摘要:使用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是电网智能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本文先对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1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国内外研究情况电力巡检机器人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国家,早在1980年,日本就开始将移动机器人应用于变电站中,采用磁导航方式,搭载红外热像仪,对154kV~275kV变电站的设备致热缺陷进行检测;八十年代末期,日本研制出了地下管道监控机器人,用于监测275kV地下管网内的温度、湿度、水位、甲烷气体、声音、超声、彩色视频图像等;九十年代,日本又研制出了涡轮叶片巡检机器人,配电线路检修机器人等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巡检机器人。
2008年,巴西学者J.K.C.Pinto等人设计了一种配备WiFi和红外热像仪的高空滑行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对变电站电力设备的致热点进行检测;美国研发的变电站检测机器人,能够实现电力设备自动红外检测,并使用检测天线定位局部放电位置。
2013年,加拿大研制出了一种检测及操作机器人,采用GPS定位方式,在735kV变电站实现视觉和红外检测,并能远程执行开关分合操作。
新西兰研制的电力巡检机器人,采用GPS定位,具备双向语音交互以及激光避障功能。
从2016年CARPI会议(国际电力机器人学术会议)上所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而言,近十年来,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主要由中国引导,其专利、产品数量以及应用规模远远超过了其他大洲的数量。
经过数年的市场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的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室外巡检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电缆隧道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四大类。
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于2002年成立了电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主要开展电力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厂综合巡检机器人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7T16:04:12.9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作者:徐艳冰[导读] 摘要:目前电厂设备巡检主要是人工巡检,这种方式耗时长、巡检工作繁琐,到位率、及时性无法保证。
(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公司 315700)摘要:目前电厂设备巡检主要是人工巡检,这种方式耗时长、巡检工作繁琐,到位率、及时性无法保证。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巡检机器人来代替人工进行热电厂的综合巡检。
围绕移动行走、磁轨导航、北斗差分导航定位、无线局域网视频监控、仪表读取、设备噪声检测等关键技术展开,根据需要设计研制一款热电厂综合巡检机器人,用于巡检尿素水解区、磨煤机和燃油泵房以及巡检升压变电站、冷却系
统。
对于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热电厂智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巡检机器人;仪表读取;数据分析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电厂的设备检查和巡视过程中,巡检方式依靠人工进行,需要值班人员定期使用手持仪器对电厂的电气设备逐一检查,采集大量的运行状态数据。
随着电厂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人工巡检工作变得越来越繁琐复杂,人工巡检的到位率、及时性都无法保证,电厂设备数量剧增与值班员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人工巡检的作业质量有着很大的随机性,人工巡检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检测质量分散,管理成本高等明显不足。
而且在高寒地区或恶劣气候条件下,人工巡检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且缺乏其他有效的巡检手段。
鉴于目前人工巡检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的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热电厂综合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很有必要。
2.方案设计
整体方案基于以下设计原则:结构简单实用,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严格控制质量,灵敏性,准确性。
我们将研发两种巡检机器人:轮式可移动巡检机器人及轨道式巡检机器人。
巡检机器人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成像仪获取热电厂设备的外观图像和温度状态图像,然后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电厂主控室的监控端,以供值班人员进行观察分析。
监控端一方面能实时控制巡检机器人的运动,另一方面可以实时显示和分析热电厂设备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并能提供外观异常和温度异常报警。
该巡检机器人完全通过监控端软件操作,使得值班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即可完成例行巡检。
2.1轮式巡检机器人
巡检机器人分为本体、充电室和监控端三大部分。
巡检机器人本体通过站内无线接入点(AP)连接到互联网。
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连接到公网互联网的电脑。
监控端和巡检机器人的互联网通讯采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
其中巡检机器人为服务器,监控端作为客户端,通过该固定IP地址实现对巡检机器人的访问。
二者的通讯采用WCF协议框架。
巡检机器人本体以工控机为主控制器,以单片机为辅助控制器,两者通过RS485接口相连。
单片机的功能是执行工控机的命令并实时向其上传传感器信号。
图1为巡检机器人系统硬件组成示意图。
图1 系统硬件组成
2.2轨道式巡检机器人
巡检机器人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采用无线的通信设备连接巡检机器人的基站系统和移动站系统,实现巡检数据的远传和基站命令的遥控。
在此基础上,能够方便地接入电力系统生产专用的光纤通信网络,实现与调度中心的数据交换。
巡检机器人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在巡检机器人监控主站由运行人员下发巡视任务或者由基站系统自动下发巡视任务,来启动巡检机器人进行工作;巡检机器人通过局部规划移动到巡视任务中的停靠点,并且在停靠点停车;向基站系统发送到达停靠点的信息,根据配置文件中停靠点的信息下发预先设置的巡视命令,巡检机器人通过移动云台对巡视设备进行精确定位,从而进行设备的可见光和红外成像检测;巡检机器人及时保存并上传所巡视设备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如果发现检测设备温度超过预定的最高温度则向运行人员发出警报;机器人检测完毕后,基站向巡检机器人下发此停靠点巡视完毕的指令。
图2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总体结构框图
3.电厂设备历史数据分析与故障识别
现场巡检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并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现场运行设备的缺陷除观察设备外观直接变化如设备出现漏油、设备测温片变色以及设备结构变形等,设备运行参数变化包括负荷变化、设备压力值等出现异常,以及对设备进行各类定期试验发觉异常外,绝大多数的设备缺陷是通过测试设备的运行温度来定性的,在本研究分析中,考虑到设备故障与发热的密切关系,同时为便于深入研究,引出温度特征点的概念。
温度特征点就是可以作为早期确定设备发热故障,并以此来为后期分析做准备的温度点,所以确定能够定性设备缺陷的温度特征点成为了现场运行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如今现场通过温度监测来确定设备缺陷都是凭借运行经验来实现的,比如设备较平时运行温度有了很大提高,就确定其为设备缺陷,可是如此来定性设备缺陷显得有些过于草率,准确性较低,给变电站现场检修工作带来很多的不变。
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机器人巡检过程中的红外测温数据的详细分析并结合变电站现场设备运行实践,确定了设备缺陷温度特征点的选择。
故障发热设备的分类可以从发热原理上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电流致热设备和电压致热设备。
电流致热设备就是指由于电流作用而引起发热的设备,包括有:导线、电缆本体、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接头等。
电压致热设备就是指由于电压作用引起发热的设备,主要有: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绝缘子、氧化锌避雷器、电缆中间接头、电缆终端头等。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深层分析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发热规律以及设备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和温度变化状况,以此为根据并结合设备内部结构及传导热能的途径,从而来进一步分析各种设备缺陷以及故障状态下的热场及温升,就能相对较准确的对设备有无内部或外部故障进行诊断。
4.结语
热电厂综合巡检机器人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通过RS485通讯网络将所有的设备连接到主控的工控机中,便于维修和进一步拓展应用。
具有自动搜索模式、准确定位模式、对探测目标的识别模式,灵敏度高,可实现远程控制,并实时回传视频图像。
实践证明,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基本的巡检任务,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龚勤慧.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研究综述[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2]苏晖,刘鲁京.电厂智能巡检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子测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