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设计,等精度频率计中期报告

合集下载

等精度频率计的实验报告

等精度频率计的实验报告

数字频率计摘要以FPGA(EP2C8Q208C8N)为控制核心设计数字频率计,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该作品主要包括FPGA控制、数码管模块、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模块、独立按键、指示灯模块。

主要由直流电源供电、数字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FPGA 控制信号的采集、处理、输出,数码管显示数据,按键切换档位,指示灯显示档位。

作品实现了测频、测周、测占空比,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 到100kHz之间的信号。

关键字: 频率计等精度 FPGA (EP2C8Q208C8N)信号发生器Verilog语言一、系统方案论证与比较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各模块的实现方案比较选择与确定如下:1.主控器件比较与选择方案一:采用FPGA(EP2C8Q208C8N)作为核心控制,FPGA具有丰富的I/O 口、内部逻辑和连线资源,采集信号速度快,运行速度快,能够显示大量的信息,分频方便。

方案二:采用SST89C51作为主控器件,虽然该款单片机较便宜,但运行速度较慢,不适合对速度有太大要求的场合,并且不带AD,增加了外围电路。

综上所述,主控器件我选择方案一。

2.测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方案一:采用测频法测量。

在闸门时间内对时钟信号和被测信号同时计数,由于在闸门闭合的时候闸门时间不能是被测信号的整数倍,导致计数相差为一个被测信号时间,所以测频法只适合频率较高的测量。

方案二:采用测周法测量。

用被测信号做闸门,在闸门信号内对时钟信号计数,由于在闸门闭合的时候闸门时间不能是时钟信号的整数倍,导致计数相差为一个时钟信号时间,所以测周法只适合较低频率的测量。

方案三:采用等精度法和测周法结合的方法。

用等精度发测量1KHZ以上的频率,测周法测量1KHZ一下的频率。

这种方法取长补短,既能准确的测高频又能测低频。

综上所述,测量方法我选用方案三。

3. 界面显示方案的选择方案一:采用数码管显示,控制程序简单,价格便宜,显示直观。

方案二:液晶5110,虽然体积小,可以显示各种文字,字符和图案。

(完整版)基于FPGA的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完整版)基于FPGA的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第一章课题研究概述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电子技术中,频率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并且与许多电参量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频率的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

测量频率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测量迅速,以及便于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是频率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测频方案有三种:方案一:完全按定义式F=NT进行测量。

被测信号Fx经放大整形形成时标ГX,晶振经分频形成时基TR。

用时基TR开闸门,累计时标ГX 的个数,则有公式可得Fx=1ГX=NTR。

此方案为传统的测频方案,其测量精度将随被测信号频率的下降而降低。

方案二:对被信号的周期进行测量,再利用F=1T(频率=1周期)可得频率。

测周期时,晶振FR经分频形成时标ГX,被测信号经放在整形形成时基TX控制闸门。

闸门输出的计数脉冲N=ГXTR,则TX=NГX。

但当被测信号的周期较短时,会使精度大大下降。

方案三:等精度测频,按定义式F=NT进行测量,但闸门时间随被测信号的频率变化而变化。

如图1所示,被测信号Fx经放大整形形成时标ГX,将时标ГX经编程处理后形成时基TR。

用时基TR开闸门,累计时标ГX的个数,则有公式可得Fx=1ГX=NTR。

此方案闸门时间随被测信号的频率变化而变化,其测量精度将不会随着被测信号频率的下降而降。

本次实验设计中采用的是第三种测频方案。

等精度频率计是数字电路中的一个典型应用,其总体设计方案有两种:方案一:采用数字逻辑电路制作,用IC拼凑焊接实现。

其特点是直接用现成的IC组合而成,简单方便,但由于使用的器件较多,连线复杂,体积大,功耗大,焊点和线路较多将使成品稳定度与精确度大打折扣,而且会产生比较大的延时,造成测量误差、可靠性差。

方案二: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制作。

随着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广泛应用,以EDA工具作为开发手段,运用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语言,将使整个系统大大简化,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推荐五篇)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推荐五篇)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1目前已完成任务1、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中日文的文献,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认识。

2、与指导教师进行商榷讨论,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3、透过研究各项资料和与指导教师的探讨,对论文列出大致提纲,经指导教师改正指点,大致确定论文的基本思路。

4、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尚须完成的任务1、日文文献资料不够充实。

2、论文思路不够严谨清晰,需要调整。

3、初稿还没彻底修改正确。

4、在修改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稿,并尽快完成终稿。

存在的问题1、提纲有些凌乱,有些地方条理不够清晰。

2、有关该研究的日文资料比较少,较难找,图书馆内相关文献少。

3、用词不当,出现语法错误。

4、论文要求格式较复杂,格式出现错误。

拟采取的办法1、结合指导教师意见,透过与同学进行讨论,调整结构,2、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完善论文资料。

3、找出错词、语法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并对论文语言进行润色。

4、找出格式错误,进行修改。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2本毕业设计的主要资料是在实验测量的基础上透过ABAQUS软件选取适合橡胶类超弹性材料的本构模型,在这段时里已完成工作及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后期工作安排如下:一、已完成工作及进展1、学会透过学校网站检索课题相关的文章,查找并阅读橡胶类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相关文献,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好处。

2、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有限元软件ABAQUS,完成基础算例,然后根据已有的橡胶单轴压缩实验建立有限元模型,将实验数据导入ABAQUS模型中进行拟合评估,从而最终确定适宜的本构模型并计算出相应参数。

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报告尊敬的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院计算机系XX班的XX,今天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本科毕业设计的中期进展情况。

首先,我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对于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选择了“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

其次,我完成了本课题的相关调研工作。

我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了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

并且,我还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调研,我得出结论,云计算技术在大数据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我确定了本课题的主要目标,就是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并实现相关的功能和特性。

接下来,我进行了系统的设计。

根据调研结果,我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我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四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又分别设计了若干子模块和功能。

同时,我还考虑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问题,使得系统在面对大量数据和高并发操作时仍能稳定运行。

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云计算平台和工具,如何设计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算法等。

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最后,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实验和测试。

我使用了一个开源的大数据集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存储的实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我设计的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并提供快速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

目前,我已经完成了本课题的大部分设计和实验工作。

下一步,我将继续进行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并进行更多的实验和测试,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我还将撰写毕业论文,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和分析。

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和同学们对我毕业设计工作的支持和鼓励。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一、引言毕业设计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科研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我进行的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总结和进展汇报,包括论文的选题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进展等方面。

二、论文选题和意义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XX技术在XXX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XX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论文旨在研究XX技术在XXX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探究XX技术在XXX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并寻找优化和改进的方案。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对XX技术的背景和原理进行深入研究;2. 调查和分析现阶段XXX领域中XX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效果;3. 提出针对目前问题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以提高XX技术在XXX领域中的应用效果;4. 在实际应用中验证提出的优化和改进方案;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建议。

四、研究方法和进展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研和实验验证等。

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全面了解了XX技术的原理和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地调研的目的是调查和分析XXX领域中XX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了解当前问题和挑战。

实验验证是本论文研究的关键环节,借助实验平台和大量数据进行验证,验证提出的优化和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目前,我已完成了XX技术的背景和原理的研究,对现有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完善和验证提出的优化和改进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论文的预期结果是明确XX技术在XXX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并提出优化和改进方案。

具体而言,我们预期能够发现XX 技术在XXX领域中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其在该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一、引言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毕业设计(论文)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这不仅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

本篇文章将就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进行探讨,包括中期报告的目的、内容以及进展情况等方面。

二、中期报告的目的中期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展示研究方向:中期报告是学生向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自己研究方向的机会。

通过报告,学生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问题、目标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 检查研究进展:中期报告还可以用来检查研究的进展情况。

学生可以向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汇报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3. 获得反馈和建议:中期报告是学生与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中期报告的内容中期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背景和意义: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的意义。

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研究问题对学科发展有何贡献?2. 研究目标和方法: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研究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3. 研究进展和成果:学生需要汇报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这包括已完成的实验、数据分析和初步结论等。

4. 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需要诚实地反映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这有助于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四、中期报告的进展情况截至目前,我已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工作。

在研究背景和意义方面,我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分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的意义。

在研究目标和方法方面,我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已开始实施。

我选择了实验研究方法,并已完成了一部分实验工作。

等精度频率的测量设计报告

等精度频率的测量设计报告

等精度频率的测量设计报告报告人:朱伯程(074100138)周哲远(074100137)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同步测周期计数器的设计,并基于该计数器设计了一个高精度的数字频率计。

文中给出了计数器的VHDL编码,并对频率计的FPGA实现进行了仿真验证,给出了测试结果。

同时在分析了等精度测频在实现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频法的频率测量技术,可达到简化测量电路、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高精度和宽范围测量的目的关键词:频率计VHDL FPGA 周期测量等精度自适应分频一、实验原理1.频率测量的几种方法:工程上测量频率和周期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无源测频法、有源比较法、电子计数器3种。

无源测频法又可分为谐振法和电桥法,常用于频率粗测,精度在1%左右。

有源比较法可分为拍频法和差频法,前者是利用信号线性叠加,产生拍频现象,通过检测零差后现象测频,常用于低频测量,误差在零点几赫;后者是利用两个信号非线性叠加,产生差频现象,通过检测零差现象测频,常用于高频测量,误差为士20Hz左右。

可见,以上在测量范围和精度上都难以达到要求。

电子计数器的测频原理实质上以比较法为基础,它将被测信号频率人与时基信号频率相比,两个频率相比得到的结果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同时,它在测量范围和精度上都能达到要求。

2.等精度测频基本原理等精度频率测量技术又叫做多周期同步测量技术,它主要由被测信号计数器、参考信号计数器、同步闸门控制器、采样时间控制器以及运算单元等组成,工作原理下图所示。

波形图解: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因此我们选择用等精度测量法进行系统设计。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一)任务设计一个简易等精度频率计。

(二)要求a.测量范围信号:方波幅度:TTL电平;频率:1Hz~1MHzb.测试误差≤0.1%(全量程)* 闸门时间:~1s,响应时间:~2s乘除运算:单片机、FPGA、计算器计算三、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测频过程的思路,可编写相应的软件。

计算机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报告

计算机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报告
指导教师
姓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号
职称
简述开题以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进展或成果:
开题以来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专业知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收集一些关于.NET技术和C#语言的基础教程及资料,学习关于C#语言的基本知识。用 SQL server数据库搭建数据表,进行数据存储。用Visual Studio设计 Web 应用程序。用AdobePhotoshop和Adobe ImageReady设计网站的Logo 和一些有关图片进行修饰。更进一步的熟悉数据库访问。
指导教师意见:
系统设计和论文的写作基本符合进度,较全面的学习了相关的软件技术知识并能应用于系统设计中,今后需进一步钻研和掌握有关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方面的编程技能,细化系统的逻辑设计,按期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院)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名:
年月日
系统设计和论文的写作基本符合进度较全面的学习了相关的软件技术知识并能应用于系统设计中今后需进一步钻研和掌握有关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方面的编程技能细化系统的逻辑设计按期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
论文(设计)管理表三
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NET的师生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
姓名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向有经验的要是和同学请教。进一步熟练C# 语言,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完成编程工作,尽可能减少代码冗余。对.NET的进一步学习,查看他人发表的优秀作品,吸取经验,提高自己毕业设计的质量。及时完成系统功能其它模块设计。有效的展开接下来的设计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存在的具体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大连民族学院教务处制
一、设计思想
频率测量在电子设计和测量领域中经常用到,因此对频率测量方法的研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频率测量方法有两种:频率测量法和周期测量法。

频率测量法是在时间t内对被测信号的脉冲数N进行计数,然后求出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即为被测信号的频率。

周期测量法是先测量出被测信号的周期T,然后根据频率f=1/T求出被测信号的频率。

但是上述两种方法都会产生±1个被测脉冲的误差,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测量原理,很容易发现频率测量法适合于高频信号测量,周期测量法适合于低频信号测量,但二者都不能兼顾高低频率同样精度的测量要求。

考虑到上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以降低测量误差为出发点,本系统采用 FPGA 为核心,采用等精度测量的方法测量待测信号的频率。

等精度测量法是在标准频率比较测量法的基础上改变计数器的计数开始和结束与闸门门限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严格关系。

克服了待测量信号的脉冲周期不完整的问题,其误差只由标准频率信号产生,与待测量信号的频率无关。

最大误差为正负一个标准频率周期。

其频率测量范围可从 0.1Hz 到10MHz 变化,波形为方波或者正弦波。

对脉宽的测量,与频率的测量类似,以脉冲波高电平作为 FPGA 计数器的使能信号,记录期间标准信号的个数,就可得出信号的脉宽。

整个系统主要由前级的信号整形,FPGA 等精度测量和单片机的控制显示模块组成。

前级信号饱和放大后整形为方波。

采用 FPGA 的计数功能,测量出门控信号时间内待测信号的周期数和标准信号的周期数,得出待测信号的频率。

通过单片机来计算并显示出待测信号的频率、周期以及脉宽。

根据本设计的原理思想得出:信号频率测量的精度不会随着待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系统的标准信号及门控时间有关,实现了整个频带内等精度测量。

二、等精度测量原理
等精度测量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测量的实际门控时间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与被测信号有关的值,刚好是被测信号的整数倍。

在计数允许时间内,同时对标准信号和被测信号进行计数,再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得到被测信号的频率。

由于门控信号是被测信号的整数倍,就消除了对被测信号产生的±l周期误差,但是会产生对标准信号±1周期的误差。

等精度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

图1等精度测量原理
从以上叙述的等精度的测量原理可以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被测信号频率fx 的相对误差与被测信号的频率无关;其次,增大测量时间段“软件闸门”或提高“标频”
f0,可以减小相对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最后,由于一般提供标准频率f0的石英晶振稳定性很高,所以标准信号的相对误差很小,可忽略。

假设标准信号的频率为100 MHz,只要实际闸门时间大于或等于1s,就可使测量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10-8,即精度达到1/100 MHz。

三、等精度测频的实现
等精度测量的核心思想在于如何保证在实际测量门闸内被测信号为整数个周期,这就需要在设计中让实际测量门闸信号与被测信号建立一定的关系。

基于这种思想,设计中以被测信号的上升沿作为开启门闸和关闭门闸的驱动信号,只有在被测信号的上升沿才将图1中预置的“软件闸门”的状态锁存,因此在“实际闸门”Tx内被测信号的个数就能保证整数个周期,这样就避免普通测量方法中被测信号的±1的误差,但会产生高频的标准频率信号的±l周期误差,由于标准频率f0的频率远高于被测信号,因此它产生的±1周期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中低频测量的时候,相较于传统的频率测量和周期测量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精度。

等精度测频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中,预置软件闸门信号GAte是由FPGA的定时模块产生,GATE的时间宽度对测频精度的影响较少,故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

这里选择预置闸门信号的长度为1s。

图中的CNT1和CNT2是2个可控的32位高速计数器,CNT1_ENA和CNT2_ENA分别是其计数使能端,基准频率信号f0从CNT1_CLK输入,待测信号fx从CNT2的时钟输入端CONT2_CLK输入,并将fx接到D触发器的clk端。

测量时,由FPGA的定时模块产生预置的GATE信号,在GATE为高电平,并且fx的上升沿时,启动2个计数器,分别对被测信号和基准信号计数,关闭计数闸门必须满足,GATE为低电
平,且在fx的上升沿。

若在一次实际闸门时间Tx中,计数器对被测信号的计数值为Nx,对标准信号的计数值为N0,而标准信号的频率为f0,则被测信号的频率为fx,则fx=(N0/Ns)f0。

图2中的所有功能都在FPGA端实现。

图2 FPGA实现的原理图
四、硬件接口设计
图2所示的单元完成了等精度测频的核心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多数时候需要将测量的结果通过显示设备进行显示。

从图2可以看出本设计由于设计了锁存单元,将计数结果和一些控制信号进行了锁存处理,便于与单片机或者其他的单片机(MCU)相连,因此在该FPGA 实现的核心单元基础上连接MCU,容易实现计数值到实际频率值以及相应的周期值之间的转换,并通过MCU控制显示设备将最终需要显示的结果信息进行显示。

FPGA器件与单片机硬件接口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

图3中的等精度频率测量模块和锁存模块都由FPGA器件实现,等精度计数模块的输出结果为2个32 bit的数据,为了方便与单片机连接,该2个32 bit 数据由在FPGA器件内部的锁存器分8次锁存输出,单片机每次读取8 bit,连续读取8次即可,读取的Nx和N0的计数值经过单片机按照等精度频率计算公式换算成实际频率值,最后进行显示。

图3硬件接口框图
五、整体设计原理
本系统主要由信号前端处理模块,FPGA等精度测量模块,单片机控制处理模块组成。


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

1.信号前端处理模块方案论证:信号的前端处理包括信号的饱和放大与整形。

方案一:分频带处理
由于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较大,可以将整个频带分为几个频带来处理。

具体实现为:让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然后结合单片机测出其前后端的峰值,来检测出信号频率的大致范围。

然后对低频信号做好去噪等的处理,用低频特性好的比较器来整形。

对中高频信号用高频特性好的比较器整形。

此方案需要的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器、峰值检波、通道选择和单片机的测量处理。

方案二:整个频带内相同处理信号前端处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用于后面的处理器计数及其他的测量。

我们可以利用高低频特性优良的比较器芯片来对信号进行整形,这样可以大大的简化前端处理模块的工作量。

例如采用宽带的放大器对信号饱和放大,然后再对信号比较整形。

此方案相比较于方案一来说,不仅仅是电路简单的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方案一中在对信号通道的选择上,若采用模拟开关,模拟开关有一定的内阻会对信号造成一点的影响,而且信号的处理模块越多,要求电路的去噪抗干扰能力也就要求越高。

若采用拨码开关,则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显得有些欠缺。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方案二。

为了保证对小信号进行处理,前级的饱和放大采用 3 级OPA820 级联。

2.控制系统的与论证:
方案一:利用 TI 的十六位单片机直接测量,在预置的门控时间内,使用单片机内部自带的十六位计数器计数待测信号,然后再与标准信号比较,可以得出待测信号的频率。

使用单片机驱动液晶显示器,显示待测信号的周期以及频率。

对于脉宽的测量,可以用单片机的捕获功能来实现。

方案二:FPGA 与单片机相结合。

使用 FPGA 的高速数字计数功能,对待测信号计数,将数据送给单片机,运算处理后,得出待测信号的频率,周期及脉宽等。

此方案弥补了单片机计数不足的,而又利用到单片机的高速运算功能,很好的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控制处理功能。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FPGA 与单片机结合的方式。

对 FPGA,使用 DE2 的开发板,其使用灵活,系统性能强大。

3.方案设计
方案整体实现框图如下:
图4 方案整体实现框图
实现原理:用两组计数器在相同的时间门限内同时计数,测得待测信号的脉冲个数为N1、已知的标准频率信号的脉冲个数为N2,设待测信号的频率为fx, 已知的标准频率信
号的频率为f0;由于测量时间相同,则可得到如下等式:
将此信号,原信号,及标准信号进行与运算,对它们的输出进行计数,在被测信号一个高电平时间内得到一个的标准频率信号的计数Nx,再结合一路和二路计数得到被测信号一个周期的标准频率计数N0,则占空比就为Nx/No*100%。

七、总结
在这几周的设计中,我主要研究了一些等精度测量的方法和实现原理,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此之外,我对设计题目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经验不足还有理论及实践技能不够扎实,有可能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但是随着课程设计的进行,困难和阻碍一定会一步一步的被克服。

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通过查资料理解等精度频率计的实现原理及方案设计,了解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及需要用到的工具软件,通过熟悉工具软件加深对设计的理解。

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努力,勇于克服困难,完成实现信号的整形部分,单片机的LCD操作,及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设计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