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四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DOC)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DOC)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4、2000年~2005年间,甲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比乙地高5%,这是()A.动态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 B.95.45% C.200% D.4.76%7、某厂2004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5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为()A.15.5% B.5.5% C.115.5% D.5%8、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5年共销售3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答案:1.C 2.A3.D 4.C 5.B 6.A7.D 8.C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数B.毕业生人数C.年末人口总数D.在校学生人数E.出勤人数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企业的设备台数D.电视机销售台数E.某企业月末职工人数4、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C.某地区粮食产量D.某企业利润计划完成程度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5、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

思考与练习答案(预测)

思考与练习答案(预测)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1.预测是指什么?举例说明预测的作用。

答:预测是指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对特定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或状态做出科学的推测与判断。

预测可以为决策提供必要的未来信息,是进行决策的基础。

如在产品的销售方面,通过对顾客类型、市场占有份额、物价变动趋势、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预测,可以对市场销售起促进作用。

又如在生产方面,通过对原材料需求量、材料成本及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以及材料与劳动力的可用量的变动趋势等方面的预测,便于企业对生产和库存进行计划,并在合理的成本上满足销售的需求2.预测有哪些基本原理?预测有什么特点?影响预测精确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预测的精确度?答:预测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性原理、连贯性原理、类推原理、相关性原理、概率推断原理。

预测的特点: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预测的基本原理,利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因此预测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随机性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等原因,因此不存在绝对准确的预测。

影响预测精确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预测资料的分析和预处理,预测问题的分析与认识、预测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预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等。

因此,要提高预测的精确度,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认真对待,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未来信息。

3.叙述预测的基本步骤。

答:预测的基本步骤为;(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整理有关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建立预测模型;(5)评价预测模型;(6)利用模型进行预测;(7)分析预测结果。

4.为什么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预处理?如何鉴别异常数据?对异常数据应如何处理?答:在预测工作中,所收集的资料是进行预测的基础,相关资料的缺少或数据的异常都会导致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不准确,从而直接影响到预测的结果,所以需要对数据的异常情况进行鉴别与分析。

鉴别异常数据可采用图形观察法有统计滤波法。

异常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剔除法、还原法、拉平法、比例法等。

(完整版)第四章相平衡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第四章相平衡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相平衡思考题1. 纯氮气和空气算一个相吗?【解】纯氮气和空气各算一个相。

2. 当两个相的温度相同但压力不同时,两个相能达到平衡吗?如果两相的压力相同而温度不同,两相能达到平衡吗?【解】一般而言,当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系统将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具体到相平衡,其条件是各物质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同。

影响化学势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达到相平衡时一般温度和压力亦相等。

如果温度相同,而压力不等同样有达到相平衡的可能,如渗透系统;同样地,在压力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情况下,也应该有达到相平衡的可能性。

3. 在抽空的真空容器中,有一定量的NH4HS(s),加热后NH4HS(s)分解,试说明组分数和自由度。

【解】分解反应为NH4HS(s)→ NH3(g)+ H2S(g),组分数K = 3 - 1 – 1 = 1,自由度f = 1 - 2 + 2 = 1。

4. 恒温恒压下,某葡萄糖和氯化钠同时溶于水中,用一张只允许水通过的半透膜将此溶液与纯水分开。

当系统达到平衡后,系统的自由度为多少?【解】f** = 3 - 2 + 1 = 2。

5. 说明物系点和相点的区别,什么时候物系点和相点是统一的?【解】物系点表示系统的组成,而相点表示系统相的组成。

当系统是单相的时候,两者是重合的。

6. 图4-2中,当系统处于临界点C 时,自由度是多少?【解】自由度等于零。

7. 如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最低的工作压力是多少?能在室温下进行此操作吗?【解】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是t c = 31.26℃、p c = 7.2 MPa,因此最低压力是7.2 MPa。

因为t c = 31.26℃十分接近典型的室温值25℃,因此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在近室温下操作。

8. 在一高压容器中有足够量的水,向容器中充入氮气压力到10 MPa,这时还能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水的沸点吗?【解】当压力达到10 MPa 时,而水的临界压力为 22.129 MPa,几乎接近一半,此时水的体积不能忽略,水蒸气也不能视为理想气体,所以不能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水的沸点。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思考题解答】1.在硫酸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的大小次序为:--+>>244SO HSO H r r r 试加以说明。

答:离子强度对活度系数的影响是与离子的电荷和离子的体积有关,电荷越高,影响越大,体积越大,影响越大,而受电荷的影响程度大于体积的影响程度,而上述三种离子的体积大小为H +<SO 42-<HSO 4-,但SO 42-是2价离子,所以三种离子的浓度系数的大小顺序为--+>>244SO HSO H r r r 。

2. 于苹果酸溶液中加入大量强电解质,苹果酸酸的浓度常数K c a1和K c a2之间的差别是增大还是减少?对其活度常数K 0a1和K 0a2的影响又是怎样? 答:-+==-+4111][]][[042242HSO H a c a r r K O C H O HC H K-+-==--+2424222042242][]][[O c H O HC a ca r r r K O HC O C H K当加入大量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离子的活度系数均减小离子的价奋越高,减小的程度越大,所以这时K c a1和K c a2均增大。

由于22242424H C O C O HC O r r r --<<,所以K c a1增加幅度大,K c a2增加幅度小,所以K c a1和K c a2之间的差别是增大了,由于浓度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离子强度无关,所以K 0a1和K 0a2不受影响。

3. 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1)43PO H —42HPO Na 不是(2)42SO H —-24SO 不是(3)32CO H —-23CO 不是(4)-+-COO CH NH COOH CH NH 2223 不是 (5)+Ac H 2—-Ac 不是(6)+H N CH 462)(—462)(N CH 是4. 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标定NaOH 溶液时,若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第4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陶行知B.梁漱溟 C。

蔡元培 D。

胡适2.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A.教育要独立于政党B.教育要独立于宗教C。

教育要独立于社会 D。

教育经费要独立3。

过分夸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迈克尔·史潘斯 C。

陶行知 D。

爱德华兹4.过分夸大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 )A. 爱尔维修B.莱布尼茨C.康德 D。

迈克尔·史潘斯5。

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 B。

迈克尔·史潘斯 C.皮奥里 D。

爱德华兹6.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纯福利性观念的是()A。

教育独立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

教育万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7.用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证明了教育事业收益率的是()A。

筛选假设理论 B。

劳动力市场理论 C.教育万能论 D.人力资本理论8.筛选假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舒尔茨B. 迈克尔·史潘斯C.皮奥里D.爱德华兹9.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是( ) A。

人力资本理论 B.筛选假设理论 C。

教育万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10.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戈登 B。

迈克尔·史潘斯 C. 皮奥里 D.舒尔茨11。

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A。

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

人力资本1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

科学技术1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A。

文化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14。

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的年龄结构B.人口的性别结构C。

人口的阶级构成 D。

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要点

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要点

第4章生产论【练习及思考】参考答案要点1.填空题(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呈现出先上升,而后达到最大值以后,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其中,边际产量最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并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相交。

(2)边际产量的变化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一般经历两个阶段,即递增和递减两个阶段。

(3)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搭配情况可将那生产函数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2.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中,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中,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4)(×)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3.选择题1)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CD)。

A.MP>AP阶段B.MP下降阶段C.AP>MP>0阶段D.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D.只要MP减少,AP 也一定减少3)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BD)。

A.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w/rC.dk/dl=w/rD.MP L/MP k=w/r4)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 )。

A.相等B.不等C.无关D.以上情况都存在5)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 )。

大学理论力学第四章思考题及答案

大学理论力学第四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4.1为什么在以角速度ω转动的参照系中,一个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d dt d ?在什么情况下0=*dtd G ?在什么情况下0=⨯G ω?又在什么情况下0=dt d G ? 4.2式(4.1.2)和式(4.2.3)都是求单位矢量i 、j 、k 对时间t 的微商,它们有何区别?你能否由式(4.2.3)推出式(4.1.2)?4.3在卫星式宇宙飞船中,宇航员发现自己身轻如燕,这是什么缘故?4.4惯性离心力和离心力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5圆盘以匀角速度ω绕竖直轴转动。

离盘心为r 的地方安装着一根竖直管,管中有一物体沿管下落,问此物体受到哪些惯性力的作用?4.6对于单线铁路来讲,两条铁轨磨损的程度有无不同?为什么?4.7自赤道沿水平方向朝北或朝南射出的炮弹,落地是否发生东西偏差?如以仰角 40朝北射出,或垂直向上射出,则又如何?4.8在南半球,傅科摆的振动面,沿什么方向旋转?如把它安装在赤道上某处,它旋转的周期是多大?4.9在上一章刚体运动学中,我们也常采用动坐标系,但为什么不出现科里奥利加速度?第四章思考题解答4.1.答: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即为相对于静止参考系的变化率。

从静止参考系观察变矢量G 随转动系以角速度ω相对与静止系转动的同时G 本身又相对于动系运动,所以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 d dt d 。

其中dtd G *是G 相对于转动参考系的变化率即相对变化率;G ω⨯是G 随动系转动引起G 的变化率即牵连变化率。

若G 相对于参考系不变化,则有0=*dtd G ,此时牵连运动就是绝对运动,G ωG ⨯=dtd ;若0=ω即动系作动平动或瞬时平动,则有0=⨯G ω此时相对运动即为绝对运动 dtd dt d G G *=;另外,当某瞬时G ω//,则0=⨯G ω,此时瞬时转轴与G 平行,此时动系的转动不引起G 的改变。

当动系作平动或瞬时平动且G 相对动系瞬时静止时,则有0=dtd G ;若G 随动系转动引起的变化G ω⨯与相对动系运动的变化dt d G *等值反向时,也有0=dt d G 。

经济学基础作业第4章思考与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作业第4章思考与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3.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C=P L L+P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D )。

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P L/P KC.MP L /P L= MP K/P K D.以上说法都对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生产函数衡量了(B )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D.以上都是。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 D )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C. 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 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D )A.生产技术既定;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A和C.10、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C )A.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
2、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3、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
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
4、2000年~2005年间,甲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比乙地高5%,这是()
A.动态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
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
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7、某厂2004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5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为()
A.15.5% B.5.5% C.115.5% D.5%
8、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5年共销售3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答案:1.C 2.A 3.D 4.C 5.B 6.A 7.D 8.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人口出生数B.毕业生人数C.年末人口总数
D.在校学生人数E.出勤人数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企业的设备台数D.电视机销售台数E.某企业月末职工人数
4、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C.某地区粮食产量D.某企业利润计划完成程度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5、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

这一指标属于()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
6、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大部分强度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7、全国人口数、商品库存量、人口出生数、出口总额这四个指标()
A.都是总量指标B.都是质量指标C.都是数量指标
D.有两个时期指标,两个时点指标E.都是时期指标
答案:1.ACE 2.AB 3.ACE 4.BDE 5.BCE 6.BCD 7.ACD
三、判断题
1、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
2、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3、同一个总体中,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成反比。

()
4、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总体,则所有的国有商业企业的总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所有的国有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利税额的合计就是标志总量。

()
5、我国某地区人均粮食产量为420公斤,这一指标是平均指标。

()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则成本降低的计划完成程度为99.04%。

()
8、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答案:1.√2.√3.× 4.√5.× 6.×7.×8.×
四、填空题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和
2、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收入为2485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指标;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指标。

3、强度相对指标数值的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之为指标,反之,称之为指标。

4、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和两种。

5、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法。

答案: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时期指标、总体标志总量
3.正、逆
4.有名数、无名数
5.水平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有和作用?
答:总量相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以此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例如,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之间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态。

例如,在社会总产值中,农、轻、重产值的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差异程度。

如,甲企业人均工资是乙企业的1.2倍。

3、强度相对指标与其他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是:首先,其他各种相对指标都属于同一总体内的数量进行对比,而强度相对
指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其次,计算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其他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而强度相对指标主要用有名数表示。

第三,当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互换位置后,会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而其他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4、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时期指标是指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所累计达到的总量;时点指标是指现象在某一个时点上的总量。

两者的联系是:两种指标都是反映现象发展总量的指标。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3点:其一,前者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而后者不具有;其二,前者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而后者没有;其三,前者数值的取得通过经常性调查累计取得,而后者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

六、计算题
1、某地区土地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4—5 某地区人口统计资料 单位:万人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出所有可能的相对指标,并指明其种类。

解:2004年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
%60%100400240
=⨯ 2004年该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0%100400
160
=⨯
这两个指标是结构相对指标。

2004年该地区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150%100160
240
=⨯ 这个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2004年该地区的人口密度是:4
.4400
=90.9人/平方公里 这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2、某公司所属三个厂近两年产量完成资料如下:
表4—6 某公司所属三个厂2004、2005年完成产量情况
要求:填出空格中的数字。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
3、某企业2003年某产品单位成本为520元,2004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6%,试确定2004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并计算2004年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指标。

解:2004年单位成本计划数:520-520×5%)=494(元) 2004年单位成本实际数:520-520×6%)=488(元)
2004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95.99%100494
488
=⨯ 4、某企业2005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2004—2005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计算2005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解:2005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6.105%
108%
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