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样本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标准文档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罗晓辉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 3 -二、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影响中柱的沉降验算 ......... - 3 -三、地基处理后边柱J-1基础设计....................... - 5 -四、地基处理后边柱J-2的设计......................... - 8 -五、地基处理后角柱J-3的设计........................ - 11 -六、地基处理后中柱J-4的设计........................ - 13 -七、地基处理后中柱J-5的设计........................ - 15 -八、基础结构布置平面图.............................. - 17 -一、设计任务书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方案。
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1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Ⅱ级普通圆钢筋。
承受轴心荷载的基础底板一般采用正方形,若偏心荷载则采用矩形底板,其长宽比采用1.2。
设计计算内容:(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5.5m 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60kPa ,进行如下设计计算: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柱、角与边柱的(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
力矩作用方向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且指向柱网平面惯性轴)柱下基础底面尺寸;2)基础配筋、冲切验算;3)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二、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影响中柱的沉降验算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1)按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由勘察报告可知,基础的埋深为2.4m ,持力层为粘土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 2,F1=724kN ,F2=1424kN ,F3=2024kN 。
(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 ,无腐蚀性。
层号土名状态密实度 厚度 密度 含水量 孔隙比 I P I L 压缩系数 标贯击数 压缩模量 mg/cm 3 % Mpa -1 N 63.5 MPa 1 人工填土 可塑 稍密 2 2.022 粉土 可塑 中密3 2.02 21 0.6 7 0.21 0.21 12 8 3 粉质粘土 软塑 中密 5 2.01 23.9 0.75 12 0.82 0.35 6.6 5.64 粉土 可塑 中密 2 2.02 25 0.66 11.4 5粉土可塑密实未揭开2.02250.6120.4F1 F2F2F1F2F3F3F2 F1F2F2 F1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1、选择持力层设基础埋深d=2.5m ,这时地基持力层为粉土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根据标贯击数N=12查表得:kPa f ak 156)140180(10151012140=-⨯--+=因为埋深d=2m>0.5m ,故还需对ak f 进行修正设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3m 。
查表得修正系数ηb =0.5,ηd =2.0 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 =f ak + ηd γm (d-0.5)=156+2×20.2×(2.5-0.5)=236.8kPa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基础埋深d=2m ,分析该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可知,柱子受三种不同荷载,把受荷载为724KN 的基础作第一类基础,受荷载为1424KN 的基础为第二类基础,受荷载为2024KN 的基础为第三类基础 (1)、第一类基础,其轴心荷载F1=7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69.15.2208.23674.072411=⨯-⨯=-≥γ取1b =1.7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2)、第二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F2=14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38.25.2208.23674.0142422=⨯-⨯=-≥γ取2b =2.4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3)、第三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20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83.25.2208.23674.0202433=⨯-⨯=-≥γ取3b =2.9m ,因b<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4、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6805.2207.174.07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38.2357.126.6802=<==+=(可以) 2)、第二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76.13415.2204.274.014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94.2324.276.13412=<==+=(可以) 3)、第三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19185.2209.274.020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09.2289.226.19182=<==+=(可以)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47.17.1/5.2/>==b z 查表得︒=47.21θ393.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78.39)393.05.227.1()5.22.2038.235(7.1)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78.14010178.39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2)第二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04.14.2/5.2/>==b z 查表得︒=04.21θ385.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18.56)385.05.224.2()5.22.2094.232(4.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18.15710118.56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 3)第三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86.09.2/5.2/>==b z 查表得︒=86.20θ381.0t a 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kPa z b z l P lb cd k 69.64)381.05.229.2()5.22.2009.228(9.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69.16510169.64σσ(可以)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3)、验算沉降量分析柱网布置图可得,只须验算四个基础的沉降量即可,分别设为a 、b 、c 、d ,如下图所示:ab cdehfg1)、计算基础a 的沉降kN mm l E r a aa/0544.088.07.184.011202=⨯⨯-=-=ωμδkN mm r E a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ad/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mmF F F s ad ab aa a 25.55142400557.0142400557.07240544.0221=⨯+⨯+⨯=⋅+⋅+⋅=δδδ 2)、计算基础b 的沉降kN mm l E r b bb /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b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e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be bc ab bb b 06.7814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2312=⨯+⨯+⨯+⨯=⋅+⋅+⋅+⋅=δδδδ 3)、计算基础c 的沉降kN mm l E r c cc /0319.088.09.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c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h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f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d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F s cd cf ch cb cc c 55.99142400557.0142400557.020*******.0142400557.020240319.022323=⨯+⨯+⨯+⨯+⨯=⋅+⋅+⋅+⋅+⋅=δδδδδ 4)、计算基础d 的沉降kN mm l E r b dd/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dg/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kN mm r E d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d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da dc dg dd d 23.747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1312=⨯+⨯+⨯+⨯=⋅+⋅+⋅+⋅=δδδδ 5)、a 、b 两基础的沉降差mm s s a b ab 81.2225.5506.78=-=-=∆根据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可知:[∆]=mm l 12002.0=。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二)工程概况某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车间,柱网平面布置见附图1-1,柱截面尺寸b c×a c=400×600mm,各柱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本组合及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荷载,见表1-1。
表1-1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可近似的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的1.35倍,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的0.8倍。
(三)工程地质资料1.土层分布(自上而下)(1)人工填土,稍湿,松散,含煤灰,厚1.5 m,天然容重γ=19.2kN/m3;(2)粉质粘土,呈黄褐色,可塑,厚5.0 m,天然容重γ=18.8kN/m3,压缩模量E S=5.1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3)淤泥质粉质粘土,厚5.5 m,孔隙比e=1.1,天然容重γ=18 kN/m3,天然含水量ω=36%,液性指数I L=1.0,压缩模量E S=3 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88kN/m2。
(4)细砂,黄色,稍湿,中密,厚7.0 m。
2.地下水:地下水不具侵蚀性,地下水位面与细砂层底面平齐。
(四)设计要求1. 计算书要求: 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
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2. 制图要求: 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要求内容完整、绘制清晰、布局清楚,用A4纸打印。
3. 设计时间: 一周。
4. (点名册序号尾数是1的同学选作题号1,尾数是2的同学选作题号2,依此类推。
1-10、31-40、61-70、91-100、121-130、号设计A轴,11-20、41-50、71-80、101-110、131-140、号设计B轴,21-30、51-60、81-90、111-120、141-144、号设计C轴)(五)设计内容及成果1.设计计算书(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2)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进行必要的地基变形及稳定性验算。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锥形基础截面面积
非少筋,符合要求。
基础大样图
三
(1)、确定基础埋深d
根据设计要求,基础持力层为土层③,故假定d=2500mm
由地勘资料中e=,可塑土:<IL<,查表(3-4),得ηb=,ηd=。仅对深度进行修正:
γm=
(2)、初拟地基尺寸b x l
①
②令A== m2
拟定底面尺寸b x l=2800mm x3000mm, A=
∵h=600 mm<800 mm,故Βhp=,基础混凝土采用C25,ft= MPa
∴
∵
∴h=600mm时,能够满足抗冲切要求。
⑹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地基样图
基底净反力
平面图
①内力计算
∵偏心距
台阶宽高比为
∴可以按照公式(3-51)以及(3-52)计算弯矩。
②根据《混凝土设计原理》,按照悬臂梁假设,对锥形地基进行配筋。
F(KN)
M(KN•m)
V(KN)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1
1268
2012
1544
18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学号:XXXXX姓名:XXX指导教师:XXX年 4 月 30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姓名学号开题日期:20XX 年4月 6 日完成日期:20XX年 4 月30日一、设计的目的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
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二、设计的内容每人按照本班学习委员的安排,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各自要求的轴线基础设计。
对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及设计依据;2、柱下独立基础的计算;3、柱下独立基础的配筋;4、绘制相应的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三、设计要求:1、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尺寸,对基础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计算书。
2、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提出施工方法的建议。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第一部分课程设计资料(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②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N/m2;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 ak=620KN/m2;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表2.1地层代号土名天然地基土重度(γ)孔隙比(e)凝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系数(a1-2)压缩模量(Es)抗压强度(frk)承载力特征值(fak)KN/m³KPa度1MPa MPa MPa KPa①杂填土18②粉质粘土20 0.65 34 13 0.20 10.0 130③粘土19.4 0.58 25 23 0.22 8.2 180④全风化砂质泥岩21 22 30 0.8 240⑤强风化砂质泥岩22 20 25 3.0 300⑥中风化砂质泥岩24 15 40 4.0 620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1.1 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f=130kPa;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f=180kPa;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f=240kPa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akf=300kPa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akf=620kPa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ak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4、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下图: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值见表2: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3:5、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Ⅰ、Ⅱ级。
1.2 设计要求:每班分为3个组。
第1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第2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第3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各自要求的轴线基础设计。
对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3 设计内容1、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尺寸,对基础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计算书。
2、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1.4 地基基础设计成果1 地基基础设计计算书(1)设计计算书封面封面上应写明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日期(2)目录及正文格式(格式另见附属文件)。
2 设计图纸设计要求:绘制比例为1:100或1:200 A3图纸打印稿目录1 B轴与④轴线相交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4.1初步选择基地尺寸4.1.1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面积4.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4.2.1基础和回填土重4.2.2基地最大压应力5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6 地基变形验算及沉降量计算7 基础高度的确定7.1基础类型的确定7.2计算基底净反力7.3系数Ch7.4基础的有效高度7.5基础底板厚度h7.6设计采用阶梯形基础底板厚度h7.7基础台阶宽度b及宽高比验算8 基础板底配筋计算9 A轴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10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1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2.1初步选择基底尺寸12.1.1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面积12.1.2考虑偏心荷载作用的影响,取A0 = (1.1~1.4)A 12.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12.2.1基础和回填土重12.2.2偏心距12.2.3基底最大压应力13 C轴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1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16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6.1初步选择基地尺寸16.1.1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面积16.1.2考虑偏心荷载作用的影响,取A0 = (1.1~1.4)A 16.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16.2.1基础和回填土重16.2.2偏心距16.2.3基底最大压应力设计心得与感想参考文献设计计算书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取值如下: A 轴:⎪⎩⎪⎨⎧=⋅==KN Vk m KN Mk KN Fk 712101282 ; B轴: ⎪⎩⎪⎨⎧=⋅==KN Vk m KN Mk KN Fk 902181883 ,⎪⎩⎪⎨⎧=⋅==KN V m KN M KNF 1172842448 ;C 轴: ⎪⎩⎪⎨⎧=⋅==KN Vk m KN Mk KNFk 441981187 ;1、 B 轴与④轴线相交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本轴线的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故初定基础埋置深度取d =0.45+0.5+1.2+1.5=3.65m 。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资料1.1工程地质条件哈尔滨某车间,位于松花江浸滩与一级阶地的过渡地带。
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由杂填土、亚黏土、淤泥质亚黏土及细粉砂组成如表1.1。
注:地下水位于粉、细砂层底1.2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三排柱组成,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
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1.3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于柱底面荷载效应如表1.2所示。
柱 标准组合 准永久组合 基本组合 A 柱N (kN ) 2050 1845 2768 M (kN ·m )305275412注:1、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2、无深基础施工机具2.基础底面积确定2.1选择基础埋深深度人工填土不能作为持力层,选择亚粘土作为持力层设计冻深,由书公式(7.3)有:0d zs zw ze z z ψψψ=查书表7.4a ,7.4b ,7.5得:zs ψ =1.00,zw ψ =0.95,ze ψ =0.90。
2 1.000.950.90 1.71d z m =⨯⨯⨯=根据设计资料给出数据,人工填土厚 1.5m ,持力层选在亚粘土层处,故取d=2.0m 。
2.2基础类型及材料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及HPB235钢筋。
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亚粘土e=0.95,I L =0.65,查书表7.10得:b d 0 1.0ηη==, 。
基础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为:[]318.0 1.519(2 1.5)/2.018.25/m m kN 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0.5)150 1.018.25(2.00.5)177.38kPa a ak d m f f d ηγ=+-=+⨯⨯-=2.4柱基底尺寸由书公式(7.16),基础底面积0A 满足:20205014.92177.3820 2.0k a G F A m f d γ≥==--⨯由于偏心力矩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20A 1.217.90A m ==一般1.22.0lb= ,初步选择基础尺寸:2b=6.0 3.0=18.00m A l =⨯由于3b m =,故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教育资料word. .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6.5m,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F=2800kN,M=80kN.m(逆时针),H=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kkk制。
2、天然土层分布?3=17kN/m,填土,~0.8m①0;?3=18kN/m2.0m,粉质粘土,②0.8~,I=0.82,Es=3.3MPa,f=185kPa;akL?3=19kN/m8%),,粉土(粘粒含量为③2.0~6.0m, Es=5.5MPa,f=300kPa;ak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处。
?eI3 =280kPa; Es=6.0MPa=0.81,6.0④~10.0m,粘土,,=19kN/m=0.83,f,?E3=1.5MPa。
饱和容重=17.4kN/m ⑤10.0~12.0m为淤泥质粘土,压缩模量,,aksat L0f=146kPa ak ssat?e I3 =430kPaf。
Es=30MPa⑥12.0m以下为密实粘性土,=20kN/m=0.65,=0.5,,,aksat L0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教育资料word. .一.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95m。
二.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0.5m。
基础埋深为2+0.5=2.5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2-15得, 。
c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2800kN,M=80kN.m,H=50k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岩土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水文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上部结构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本人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选择基础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7基础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9配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 设计图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桩基础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工程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水文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场地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上部结构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7本人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预制桩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承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桩身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桩身构造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吊装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7估算A、C轴线柱下桩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8设计图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衡重式挡土墙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地层条件及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上墙土压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下墙土压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墙身截面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设计图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