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4级培养方案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保研预录取名单

养
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卢阳
上海交通大学
高分子方向
直博
化学
100
71
史歌
上海交通大学
高分子方向
直博
化学
100
72 王雪娇 首都师范大学
化学师范
直博
化学
100
73 施蒂儿
四川大学
化学类
直博
化学
90
74
熊炜
四川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75 尹东晓
四川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76
韩含
苏州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直博
化学
100
77
周颖
苏州大学
48 张梦陶
南京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49 郜云鹏
南开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100
50
郭萌
南开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51 胡景皓
南开大学
化学伯?班
直博
化学
91
52 蒋旭强
南开大学
材料化学
直博
化学
100
53 李晨龙
南开大学
化学专业
直博
化学
100
54 马玉芳
南开大学
化学专业
直博
化学
100
55
梅晟
南开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4
硕博
化学
86
硕博
化学
87
硕博
化学
88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化学类I和化学类II(地球化学)两套培养方案,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化学类I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于京师大学堂1910年成立的格致科化学门,1919年更名化学系,1994年改为现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始终以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己任,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同时面向国家需求拓展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学科齐全。
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北大化学学科现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
在教育部2002年启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2004 年,2009 年,2012 年化学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
2017 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
作为中心学科,化学关注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同时也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和交叉。
因此,化学学院设立了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方向。
化学专业:化学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开展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重点研究材料与化学相关问题,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学之间的纽带,也包含化学相关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毕业后可从事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级本科培养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级本科培养计划教务处二零一四年七月说明培养计划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培养计划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有所调整,学生在选课时应以选课手册为准。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级本科培养计划一、专业代号及名称专业代码:081301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能从事石油化工科研、生产、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四、核心课程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安全与环境、石油加工工程、有机化工工艺等。
五、特色课程1.双语课:化学反应工程、质量与能量平衡、流态化工程2.全英文:能源概论、新材料概论3.研讨式课程:化工安全与环境、石油加工工程(II)、有机化工工艺、近代炼油技术4.北京市精品课程:石油加工工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六、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及初步的国际交流能力;4.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编程计算简单的化工问题;5.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本专业领域的化工过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了解本学科科技发展的趋势与应用前景;6.具有从事石油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制油与化工、环境监测及治理、油田化学及精细化工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艺优化工作的初步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8.具备对技术工作和企业生产进行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好的人际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9.掌握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知识的方法,具备获取和追踪新知识的能力;10.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获取新知识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北京大学化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2007年招生简章一、报名1. 报名条件:(1)北京大学注册的本科在读学生,无违反校规校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2)对化学学科有特别兴趣,数理基础扎实的05、06级本科学生。
(3)已修课程的GPA在2.0以上。
(4)每人只能选修一个辅修或双学位专业。
2. 报名安排:(1)时间:5月14日至5月18日报名(2)地点:化学学院教务办公室(化学楼西区103)(3)报名程序:凡申请报名的同学需填写《北京大学攻读辅修专业申请表》(教务部网页的日常工作项中可以下载),填好后于5月18日之前交到化学学院教务办公室;报名表需经申请人所在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并加盖院系公章,同时附已修课程成绩单和一寸照片一张。
二、录取1. 双学士学位计划招收15人,辅修专业计划招收20人。
2. 录取办法:根据申请人已修课程成绩择优录取,化学成绩优秀者优先考虑。
3. 录取名单将于本学期结束前在化学学院西区一层教务布告栏公布,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上课。
三、学分和收费:1. 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35.5学分。
2. 辅修专业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23.5学分。
3. 学费按学校统一标准收取,理论课每学分100元,交费在每学期注册时按选课学分数,由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的院系开条统一到学校财务部办理。
若中途退课,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四、教学管理a)课程设置:1.化学专业双学位: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2. 化学辅修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3. 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35.5学分。
4. 辅修专业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23.5学分。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其前身是成立于 1910 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京师大学堂停办,后改名北京大学。
1913 年化学门重新招生, 1919 年改称化学系。
1952 年全国范围院系调整后的北大化学系是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的化学系重组而成。
1995 年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
2001 年原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并入化学学院。
目前,化学学院设有 5 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5 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5 个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是国家教委遴选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3 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年 12 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97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7 人,长江特聘教授 14 人( 含国家核磁中心 2 人 ) ,教授 54 人,副教授 52 人。
有 26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1 人与国外学者合作获得 B 类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2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严纯华、席振峰、刘忠范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集体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化学学院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级培养方案

化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课程设置总学分:147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106.5学分);应用化学专业(107.5学分);化学生物学专业(110.5学分)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9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4831410 计算概论(B) 3 3 秋季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大学英语系列课程-- 8――――政治系列课程-- 12――――体育系列课程- 42)专业课程:必修:71.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130201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00130202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00431132 普通物理(I) 5 4 春季00431133 普通物理(II) 5 4 秋季00431200 基础物理实验 4 2 秋季01034310 普通化学 4 4 秋季01034321 普通化学实验 5 2.5 秋季01030200 实验室安全技术 1 1 秋季01031100 今日化学 1 1 秋季01034350 定量分析 2 2 春季01034360 定量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4371 有机化学(一) 3 3 春季01034373 有机化学(二) 2 2 秋季01035002 有机化学实验(I+II)7 3.5 春、秋季01035140 无机化学 4 4 秋季01032860 无机化学实验 4 2 春季01030120 结构化学 5 4 春季01034390 仪器分析 2 2 春季01034400 仪器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5180 物理化学(一) 3 3 春季01035190 物理化学(二) 3 3 秋季01035020 物理化学实验7 3.5 秋季01034460 高分子化学 2 2 秋季01034450 化工基础 2 2 秋季01034480 化工实验 2 1 春季01035040 综合化学实验 4 2 秋季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材料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490 材料化学 3 3 春季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5200 化工制图 2 2 春季化学生物学专业必修课程:7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01130030 基础分子生物学 3 3 秋季01139360 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 2 2 春季以下四门课程任意选修一门:3或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432150 量子力学A 4 4 春、秋季00432149 量子力学B 3 3 春季00131460 线性代数B 4 4 秋季04831420 数据结构与算法B 3 3 春季2.选修课程: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22.5学分);应用化学专业(21.5学分); 化学生物学专业(18.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20 中级分析化学实验 2 1 春季01034530 中级有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010 中级有机化学实验 3 1.5 秋季01035080 化学信息检索 2 2 秋季01034640 应用化学基础 2 2 春季01034610 中级分析化学 2 2 秋季01034630 环境化学 2 2 秋季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4580 色谱分析 2 2 秋季01034680 波谱分析 2 2 秋季01035290 波谱分析I 2 2 秋季01035210 物理有机 2 2 秋季01035220 理论有机 2 2 秋季01034600 立体化学 2 2 秋季01035150 中级无机化学 2 2 春季01034551 中级物理化学 3 3 春季01035030 中级物理化学实验 3 1.5 春季01034990 化学开发基础 2 2 春季01035230 群论与化学 2 2 春季01032530 高分子物理 2 2 春季01035110 高等电化学 2 2 春季01034710 界面化学 2 2 春季01034980 生物物理化学 2 2 春季01034960 理论与计算化学 2 2 春季01034650 生化分析 2 2 春季01034590 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 2 2 春季01035240 计算化学 3 3 秋季01035250 计算实验 1 2 秋季01035260 放射化学实验 1 2 秋季01035270 生物无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280 高分子材料化学 2 2 秋季01035300 波谱分析II 1 1 秋季01130050 生物化学实验 5 2.5 秋季01030440 化学动力学选读 2 2 秋季01034780 胶体化学 2 2 秋季01032580 催化化学 2 2 秋季01035100 表面物理化学 2 2 秋季01034800 多晶X射线衍射 2 2 秋季01032390 材料物理 2 2 秋季01034720 辐射化学与工艺 2 2 秋季3.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2学分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E.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4学分,其中,大学国文(02034300)必修,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F.社会可待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2学分4.毕业论文6学分。
爱考:2014年北京大学无机化学考研专业课资料册跟真题,大纲,分数线,参考书

一、考研资讯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 1898 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 机关。辛亥革命后,于 1912 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 “五四” 运动的策源地, 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 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 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 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对北京大学进 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 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 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 1946 年 10 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 1952 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 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 400 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 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 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 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 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 ,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 年 4 月 3 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 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 1912 年 10 月 26 日。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 于 1946 年 7 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 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 学院。1985 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 年成为国家首批“211 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 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
2013版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4.21修改) (1)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0301)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师德,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具有宽阔的教育视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从教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化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化学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了解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等学校化学教学的能力。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从事化学研究、开发等能力。
(5)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备查阅本专业外文期刊的能力。
二、学制、学分及学历学位1、学制:四年,允许修业年限3-6年2、学分:170学分3、学历学位: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0学分,完成规定教学环节,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鞍山师范学院关于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结构表四、公共、专业课程模块学时比例统计表注1:通识Ⅰ列入公共基础课,通识Ⅱ和III列入公共选修课;注2: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基础理论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列入公共基础课,学科教育课程列入专业课。
五、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及比例统计表六、教学计划表第五学期专业必修课安排过多,请调整?已调整(化工原理及其实验调至第4学期)七、周数分配参考表八、主要课程简介1、无机化学 (330041,330042)内容概要: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络合离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率初步、元素、单质、化合物(制备、性质、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147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106.5学分);
应用化学专业(107.5学分);化学生物学专业(110.5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9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4831410 计算概论(B) 3 3 秋季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大学英语系列课程-- 8
――――政治系列课程-- 12
――――体育系列课程- 4
2)专业课程:
必修:71.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130201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00130202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00431132 普通物理(I) 5 4 春季00431133 普通物理(II) 5 4 秋季00431200 基础物理实验 4 2 秋季01034310 普通化学 4 4 秋季01034321 普通化学实验 5 2.5 秋季01030200 实验室安全技术 1 1 秋季01031100 今日化学 1 1 秋季01034350 定量分析 2 2 春季01034360 定量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4371 有机化学(一) 3 3 春季01034373 有机化学(二) 2 2 秋季01035002 有机化学实验(I+II)7 3.5 春、秋季01035140 无机化学 4 4 秋季01032860 无机化学实验 4 2 春季01030120 结构化学 5 4 春季
01034390 仪器分析 2 2 春季01034400 仪器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5180 物理化学(一) 3 3 春季01035190 物理化学(二) 3 3 秋季01035020 物理化学实验7 3.5 秋季01034460 高分子化学 2 2 秋季01034450 化工基础 2 2 秋季01034480 化工实验 2 1 春季01035040 综合化学实验 4 2 秋季
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材料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490 材料化学 3 3 春季
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5200 化工制图 2 2 春季
化学生物学专业必修课程:7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01130030 基础分子生物学 3 3 秋季01139360 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 2 2 春季以下四门课程任意选修一门:3或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432150 量子力学A 4 4 春、秋季00432149 量子力学B 3 3 春季00131460 线性代数B 4 4 秋季04831420 数据结构与算法B 3 3 春季
2.选修课程:
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22.5学分);应用化学专业(21.5学分); 化学生物学专业(18.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20 中级分析化学实验 2 1 春季01034530 中级有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010 中级有机化学实验 3 1.5 秋季01035080 化学信息检索 2 2 秋季01034640 应用化学基础 2 2 春季01034610 中级分析化学 2 2 秋季01034630 环境化学 2 2 秋季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4580 色谱分析 2 2 秋季01034680 波谱分析 2 2 秋季01035290 波谱分析I 2 2 秋季01035210 物理有机 2 2 秋季01035220 理论有机 2 2 秋季01034600 立体化学 2 2 秋季01035150 中级无机化学 2 2 春季01034551 中级物理化学 3 3 春季01035030 中级物理化学实验 3 1.5 春季01034990 化学开发基础 2 2 春季01035230 群论与化学 2 2 春季01032530 高分子物理 2 2 春季01035110 高等电化学 2 2 春季01034710 界面化学 2 2 春季01034980 生物物理化学 2 2 春季01034960 理论与计算化学 2 2 春季01034650 生化分析 2 2 春季01034590 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 2 2 春季01035240 计算化学 3 3 秋季01035250 计算实验 1 2 秋季01035260 放射化学实验 1 2 秋季01035270 生物无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280 高分子材料化学 2 2 秋季
01035300 波谱分析II 1 1 秋季
01130050 生物化学实验 5 2.5 秋季
01030440 化学动力学选读 2 2 秋季
01034780 胶体化学 2 2 秋季
01032580 催化化学 2 2 秋季
01035100 表面物理化学 2 2 秋季
01034800 多晶X射线衍射 2 2 秋季
01032390 材料物理 2 2 秋季
01034720 辐射化学与工艺 2 2 秋季
3.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2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4学分,其中,大学国文(02034300)必修,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
F.社会可待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2学分
4.毕业论文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