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作图法
平行透视的画法

平行透视的画法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
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
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
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
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
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 B C D。
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
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CV、CCV、ACV各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方体,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距点法作图步骤: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画面中的比例为4:3:5。
●定出视平线HL,主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定距点D,DCV的距离等于视距。
(图2—2—2A)●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线,连接DCV、CCV。
在AB延长线上确定0点,B0线等于一个刻度。
过点0作D的连线,与视心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ACV、BCV相交。
(图2—2—2B)●继续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构图。
(图2—2—2C)(3)、室内透视图的画法距点法作图步骤:●将准备好的平面图按l米×1米画上网格作为辅助线。
(图2—2—3A)●按室内实际比例尺寸4米宽、3米高确定房间外框,并标上刻度。
设定GL线、HL线、CV点和距点D。
分别过CV点作A、B和0、l、2、3、4各点的连线;过D点分别作0、1、2、3、4各点的连线。
透视的种类

D
三、视点前后距离的变化
写生构图时除了左右、上下位置的选择外,
还有远近深度的变化。当然我们观察景物时, 其距离的远近也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太近或 太远,要根据所描绘景物在构图中的主次地 位,和周围景物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而定, 太近会产生变形且不能看见全貌,太远则不 能突出主体且模糊不清。
此图在60度视域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
距物体近,视角大,建筑物显得高大挺拔,
相对离灭点近,有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高度 透视差异,深度感强,有动感,视觉冲击 力大。如同照相机的广角镜头。相反距物 体远,视角小,建筑物的远近大小变化不 太大,相对离灭点远,感觉平稳,后面被 遮挡的建筑物更多地显显出来。如用长焦
Over、 thanks
2、倾斜透视的作图方法
①
本 身 有 倾 斜 面 的 倾 斜 透 视 原 理
②高大建筑物倾斜透视原理。
A
、 高 度 等 分 法
③ 倾 斜 透 视 中 阶 梯 的 画 法
B、平行透视中的对角线法。
C、测点法
视点的选择
我们在写生时,面对景物取景构图,常常会作 一番思考,选取一个最佳角度。左右、前后、高 低不同位置的选择,所表现出来的景物会呈现不 同的视觉效果,这一切都是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 生的结果。焦点透视中心点代表视点的主视方向, 理论上永远在视圈内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不变的 因素。作为视点,是可以游动的,可以从宽、深、 高三个向度上选择与构图,也就是左右、前后、 高低三个方向位置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变的因素, 而这三个因素并不仅是单项选择,往往是两者或 三者综合选择,例如面对某个景物我可以选择它 左面远一些高处的位置,是全方位的观照。
2、成角透视作图方法
1、定视平线H,距点D,测点L1,L2灭点M1、 M2。 2、在基线X上定出AD=AD、Ab=AB、 AA’=AE。 3、由AA‘分别向M1、M2作消失线。 4、连接L1b交M1A于B,连接L2d交M2于D 5、过D点作垂线交A’M2于D‘,过B点作垂线 交A’M1于B’得六面体.
第二章 平行透视

例一 用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 图
图a ①定画面线P.L.,视平线H.L.,基线G.L.,心点C.V.及视点S。 ②定平面图及立面图的位置。 图b ①过视点S与平面图A、B、C、D各点连接,求画面线上的迹点a、b、c、d。 ②过平面图CA、DB作延长线,与画面线P.L.交于a′、b′两点,再过a′、b′作垂线,与基线 G.L. 交于a⒈、b⒈两点。 图c ①过a⒈、b⒈作全透视,与心点C.V.相连。 ②从a、b、c、d各点向下作垂线,与a⒈—C.V.和b⒈- C.V.相交,求得平面透视图A′、B′、 C′、D′。 图d ①将立面图的高度点K水平移至a⒈的垂线上,得交点K′,过K′连接C.V.与过a、c、的垂线 相交,得EG。 ②过E、G分别作水平线与b、d的垂线相交,得交点F、H。 ③连接A′、B′、C′、D′、E、F、G 、H各点,即为所求立方体的透视图。
C G F 窗 宽 E A e f c g h d l m B H
D L
门 宽
M P.L.
n n′ o′ 6 5 9 2 11 t a 3 4 a′ C.V. 10 12 R° r° b′ r′ T R′
o K′ R 黑 板 高 r K H.L. 门 高 G.点法
二、平行透视构图画面特点
视心作为主体变线的灭点,具有使画 面中的景物表现出集中、对称和稳定 的优点。 表现范围广,对称感强,纵深感强。 鸟瞰状态的平行透视放置面展示较大, 放置面上的物体重叠面积小,顶面展 示大。
一般状态的平行透视放置面展示与顶面展示较 对称,放置面上的物体重叠面积大。
在平行透视中构图画面中视心是注意力
集中的地方,由主体变线的汇聚,会引 导视觉视线向视心注意,所以表现的主 题内容尽量设在视心附近。
平行透视

二、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
2、正平行六面体包含主点时,只能看到一个面,即只能看见 正面,这是一种特殊的透视现象。
二、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3、正平行六面体包含视平线或主垂线时,只能看到两个面。 4、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垂线时,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 三个面。这种透视形象最能反映正平行六面体的特点。
第二节 一、简便作图法
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
1、利用对角线等分已知透视平面的画法
作透视矩形ABCD的对角线,使之相交于O点。 过O点作直线垂直于视平线(H),交AD于E,BC于F,即二等分已知透视矩形。Leabharlann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继续等分下去。
2、利用一组平行变线将透视矩形按一定的比例分割 为若干全等的矩形。
3、作等大连续矩形
3、平行透视中集中真高线的画法
用网格法做室内一点透视图
在作室内透视 图之前,要画 出地、顶平面 图。例如图245为书房的平 面图和立面图
房屋外貌的平行透视画法举例
根据图3-30所示房屋的三视图,及与画面、视点的关系,作房屋的平行透视 图。
1、根据3-30定出视平线h、基线g、心点S0、距点D后,把房屋的正立面图画 在规定的位置,并把相应各点与主点S0连线,如图3-31。
4、平行透视中正立方体的画法
二、平行透视的应用 1、平行透视中的量点法 (1)从里往外画室内透视进深
从里往外画室内透视进深是以后面的正立面强为实际尺寸,假设室内宽
为6m,深5m,高4m,作平行透视进深,画的时候先把原线的墙宽分为6份, 高为3份。
(2)从外往里画室内的空间平行透视图
2、平行透视中的距点法
2、如图3-32从a点向左引水平线,从a点向左在水平线上量取1、2、3、4、5点, 并与距点D连线,与aS0相交,找出房屋的透视深度,画出房屋的外形和大体结构.
第二章:平行透视及运用

直立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直立正方形的尺寸和透视角度,画一厚大正方 形,设点A,B,b。 3 将直立正方形的边长定于基线上和垂直于基线上。 由A点引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向距点消失而交于 B'点。由B'点引垂线交于C点,即可画成AB'C' D直立正方形透视图. 画法二 在视平线上定距点1/2。将平视EFGH正方形的1/2边长 平放于基线上(如图所示)E点向心点消失,h点向距 点1/2点消失,得H'点引垂线交于G点。即可画成 EFGH直立正方形的透视图。
平行透视的定义:画面的景物只向一
个消失心点消失的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原理:
一、平置正方形的两边与画面平行,其余两边向心 点消失 二、平置正方形的位置移动;正对画看时,近处的 两角都成锐角(小于90度)一侧正对画看时,一边 与视垂线重叠。在左右两侧时,远方两角向心点偏 斜。 三、平置正方形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位置越 接近视平线其透视形越扁平,位置越远离视平线, 其透视形越宽阔。(在视圈内);位置与视平线重 叠时,平置正方形成一水平线。 四、平置正方形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 在视平线以上的,越远越低;在视平线以下的越远 越高。总之,越远越接近视平线
平置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平置正方形的大小尺寸,画一厚大正方形,四 角设点A,B,C,D。 3 将正方形水平线AB同等长度画于基线上。由AB点引 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引透视线向左边距点消失,得 交点D点。再由D点引画水平线交于C点。正方形 ABCD的透视形完成。 画法二 找到正方形底边的中点,由中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2点 消失,得一交点。再由此交点引水平线交于另一消失 于心点的线。正方形透视形成。(此画法便于画面尺 幅小,缩短距离画,结果同一)见图中EFGH正方形 和g点。
《透视学》第二章

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 (10)方形平面离视平线越近 就越小。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 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 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 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 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 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 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 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 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 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 呆板。
图2-6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二)
图2-7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三)
第四节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 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 围。 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 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 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图2-8)。
图作图步骤
第六节 室内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室内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 (1)先定出画幅,视平线,距点D1,D2,心点CV(图2-11)。 (2)定出画幅宽度AB,室内宽度aC,在基线上确定室内深度aD(水平量线),连
线点D与距点D1,使之与a与CV的连接线交于一点,此交点与a的连线即为房屋室内深 度的透视线(图2-12)。
图2-2 平行透视规律(一)
图2-3 平行透视规律(二)
第二节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 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视的 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 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 距点法。 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 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 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 作图步骤(图2-4): (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从ABCD四点 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 (2)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 ED线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平行透视的风景画画法步骤

平行透视是一种绘画技法,用于创造具有空间感和深度的风景画。
以下是一些步骤,可帮助您了解如何运用平行透视来绘制风景画:
1.准备画板和绘画工具:选择适合您的画布或画纸,并准备好铅笔、橡皮擦、绘图工具(如
铅笔、炭笔或绘图棒)以及颜料和画笔(如果您选择使用彩色材料)。
2.规划构图:在画板上用轻柔的线条勾勒出整体构图。
决定您想要表现的景物及其位置,
包括地平线、山脉、建筑物等元素。
3.画出平行线:从画面中心的地平线位置开始,用直尺或绘图工具画出平行线。
这些线应
该与地平线平行,用于表示远处物体的消失点。
4.制定透视参考:在画布上选择一个或多个消失点,并将其标记出来。
这些消失点将帮助
确定远处物体的正确位置和大小,以创造逼真的透视效果。
5.绘制主体物体:从近处开始,使用透视参考和平行线作为指导,绘制主体物体,如建筑
物、树木或山脉。
注意根据透视规律使物体向远处收敛。
6.添加细节:一旦主要元素的轮廓完成,可以开始添加细节,如窗户、云彩、树叶等。
注
意将透视原则应用于这些细节,以保持整体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
7.上色(可选):如果您选择使用颜料进行上色,请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画面需求进行上色。
使用阴影和光线效果增强空间感和深度。
8.完善细节:仔细观察画面,调整细节并修正任何不准确的透视问题。
擦除多余的线条,
使画面更加干净和清晰。
以上是基本的步骤,帮助您理解平行透视风景画的绘制过程。
请记住,实践和观察真实场景是提高技巧和创造力的关键。
4透视的课件(第四章---平行透视)1

平行透视
一、平行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 平行透视的形成、 1、平行透视的形成和特点 用直角坐标系的X、Y、Z轴表示物体 (在建筑制图中,物体常取立方体为基本形)的三个 主向(分别为长、宽、高)。 如果物体有两个主向与画面平行时, 就必然有一个消失点,这样的透视图称为 平行透视或一点透视。
2、平行透视的规律 (1)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 (2)正平行六面体包含主点时,只能看见一 个面,即只能看见正面。
(3)正平行六面体包含视平线或主垂线时,只 能看到两个面。
• (4)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 垂线时,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三个面。 • 这种透视最能反映正平行六面体 的特点。
(5)正平行六面体的位置高低不同时,距视 平线愈远的水平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 与视平线。 直角水平变线愈靠近视平线的透视愈平, 反之愈斜。如图3-4。 与视平线同高时缩窄为一直线
• (6)正平行六面体左右位置不同时,距离主 垂线愈远的侧立面的透视愈宽。 • 如果侧立面与主垂线重合则缩窄为一条直线。 •
(7)正平行六 面体远近位 置不同时, 如图3-6由近 到远逐渐缩 小,并逐渐 靠近主点和 视平线。
(8)平行透视的正 )
平行六面体有两个面 与画面平行, 与画面平行,由于远 近不同距离画面近的 正方形的边, 正方形的边,长于距 画面远的正方形的边。 画面远的正方形的边。
但前后正方形的 边长各自相等。 边长各自相等。 如图3-6, 如图 , ab=bc=cd=da, ef=fg=gh=he。 。
二、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面
心点
基线
高
1
2画面心点12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视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
侧视图 正视图 高 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间距 长度
心点
距点
侧视图 正视图 高 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间距 长度
心点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视点
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成角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成角透视的特点 成角透视作图法 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成角透视作图法
起点法 测点法 视线迹点法
左余点 高 度
右余点
左余点
右余点 视点
左余点 视点
右余点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侧视图
右余点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基线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视点
透视圆的画法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灯光阴影作图法
光线角度
日光阴影作图法
心点
光线角度
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