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洋环流联系的示意图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海洋环流

第五章 海洋环流

三、海流的分类:
总体上,海流一般为三种: 由海水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海水运动为梯度流。 在海风作用下,由风的"拉力"作用而使海水产生 运动为风海流; 由于长波运动产生的海流,包括潮汐、内波、 假潮、海啸Surface and Deep Oceans
二、海流的认识与研究
对洋流的认识始于19世纪末叶: 最初采用漂流瓶。 1885年,摩洛哥的阿尔贝特
亲王投放2000个漂流瓶至大西洋,绘制了大西洋表层 洋流图。
目前研究洋流使用海流计和人造卫星。但漂流瓶仍在 使用中。
美国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每年向海洋投放数以万 计的漂流瓶,每年能回收10%。
中国玩具“鸭子舰队”漂流15年抵英国
陆地上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质,可以被洋流扩散到别的 海域,虽使污染范围扩大,但也能加快污染物净化的速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摩尔曼斯克港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俄罗斯境内有两个世界著名的港口:一是北冰洋流
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8°N)却 终年不冻;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
1995年早些时候--1.9万只玩具完成了1万多公里的太平洋副 热带环流抵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夏威夷 等地海域。科学家分析,这些玩具的漂流速度比洋流中 水流速度快了近50%。
1995年至2000年年间--部分玩具脱离洋极环流,开始向北 漂流,而其他的部分继续飘向极地。
2000年--部分玩具进入北大西洋海域,开始向南漂流。之后, 少部分抵达美国东北部海岸。
第五章 海洋环流 ocean circulation
What is Physical Oceanography?
Phenomena – Ocean current systems (occurrence, direction, velocity, transport volume, temporal variations).

海洋学:第七章 大洋环流

海洋学:第七章 大洋环流

45 az
• 其中:
a 2 sin
Kz
V0
y 2Kz sin
: 二、受力分析与调整过程
surface
摩擦力与科氏力平衡
100-200 meters depth
: 三、空间结构
V0eaz 45 az
• 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于 风向的右方45度;
• 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 小,流向逐渐右偏;
界流等; • 按运动方向:上升流,下降流; • 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寒流,
暖流等
大洋表层环流
California Current
Gulf Stream
回顾:大洋边界流的温度特性
二、影响和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牛顿第二定律
Mass Acceleration Force
dv F
dt
•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火
三、海水动力学方程
• 运动方程:牛顿二定律
F
ma
m
dV dt
• 速度V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即V=V(x,y,z,t) • 实质微商:
dV V V dx V dy V dz V u V v V w V
dt t x dt y dt z dt t x y z
三、海水动力学方程
垂直尺度:几十到几百米 三维流动,水平显著,垂直方向相当微弱。
(为什么呢?) 有些海流沿垂直方向流动:上升流、下降流
潮流是不是海流呢?
海流的单位: 海流是矢量.
流速大小,单位为m/s; 流流向量:单为位:“S去v向er”dr,up地(S理V)=方10位6 角m3/表s 示,向流速北* 流 记为0,向东90。(风来流去)
2、压强梯度力:

世界的洋流的分布与影响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世界的洋流的分布与影响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 逆时针方向环流,东暖西寒
60°N 30°N 0° 30°S
60°S
千 岛 流寒
阿 拉斯
中高纬环流
加 暖
太平洋
北太平洋暖流
流 加 利
中低纬环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东 澳
南赤道暖流





中低纬环流




西风漂流
大西洋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60°N 30°N 0° 30°S
60°S
北印度洋冬季
东北季风
冬季季风环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北印度洋夏季
西南季风
夏季季风环流
苏门答腊岛
南赤道暖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索马里暖流:冬季,阿拉伯海附近的地区主要是热带 沙漠气候,空气特别干燥,气温上升很快;同时,阿拉伯 海域在热空气笼罩下,水面温度上升较高。
东北信风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S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世界洋流理想模式图
60°N
30°N
A
B

30°S
C
D
60°S
世界洋流理想模式图
大洋环流模式
(1)中低纬环流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北半球: 顺时针环流。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中高纬环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中低纬环流
北赤道暖流
中低纬环流
西风漂流

高中地理课件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高中地理课件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
潮汐
洋流
海浪
洋流分类
1.按温度分——寒流 、暖流 2.按成因分 ——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风海流:因盛行风的吹拂而形成 补偿流:海区内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而形成 密度流:因海水密度的差异而形成
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常常年年比较稳稳定定的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 洋流形成的影响因素:盛行风(主要动力)、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
中 低 纬 海 区 30°为中心
中 高 纬 海 区 60°为中心
环流方向 寒暖流分布
北半球 400S附近
北半球呈 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呈逆 时针方向。
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是暖流, 大陆西岸(大洋东岸)是 寒流。
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方向流动。 大陆东岸是 寒流,西岸是暖流。
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

流交汇
分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 布 盐类带到表层,形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
场、本格拉渔场等 成著名渔场
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 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 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 繁殖,为各种鱼类北提供海充道足渔的场饵料,形成渔场。
5.此时索马里沿岸的洋流( C ) ①向北流 ②向南流 ③是寒流 ④是暖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3.对航海的影响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
举例
促进高、低纬度
间热量和水分的 低纬度海区水温不

《大洋环流》PPT课件

《大洋环流》PPT课件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 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3〕南半球高纬度海区: 西风漂流〔向东流〕 南极环流〔向西流〕
洋流分布规律
(1) 中低纬海区:以 __副__热__带___为中心, 北顺___ 南_逆___ ,大洋东_寒___ 西_暖___。
(2) 中高纬海区:以 _副__极___地___为中心, 北半球:逆___时针,大洋东_暖___ 西_寒___; 南半球:西___风__漂__流__和___南__极___环__流。
暖流
200C 150C 100C
南半球 暖流
由等温线可判:
1、半球 北半球 (1月) 2、季节
3、海陆 4、洋流
北半球(7月)
探索 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吗?
阿拉 斯 加
流暖
3、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受盛行风影响形成 密度流:受海水盐度影响形成
补偿流
由于风或密度差异使海区 海水流出后,相邻海区的
海水来补充形成的
漂流瓶 思考:漂流瓶经过哪些洋流?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例1:读上图,完成: (1)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以 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例1:读上图,完成:
密度流
补偿流
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运动方向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二、洋流的形成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向前漂流。
2、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会影响洋流方向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ppt课件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ppt课件
下图为哥伦布两次美洲之行线路示意图。
问题:1.[区域认知]都柏林比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高,但1月都柏林的气 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以下,试从洋流因素分析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
答案: 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 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 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 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大西洋
密度流
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海
盐度小 密度小
直布罗陀海峡 海底山脉
盐度大 密度大
补偿流
➢ 由风力或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 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
盛行风






分类
• 按水温状况(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
暖流
寒流
23℃ 24℃ 25℃ 26℃
非洲东海岸
(米)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寒流
海平面
3 世界洋流的分布
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A-中低纬度海区(北印度洋除外)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问题:1.[区域认知]为什么漂流瓶会从英国普利茅斯漂到德国北部海岸?
答案: 在英国普利茅斯与德国北部海岸之 间存在一支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 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漂流瓶在北 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最终到达德 国北部海岸。
问题:2.[地理实践力]若在上海附近海域投放一漂流瓶,若干年后有没有 可能漂到阿拉斯加附近海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4.2 洋流(学生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4.2 洋流(学生版)

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二节洋流目标导航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

2.分布规律知识精讲(1)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终年受西风影响。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冬季―→东北风―→逆时针夏季―→西南风―→顺时针3.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微】盛行西风吹拂海面形成西风漂流,由于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所以西风漂流也应流向高纬,为暖流。

但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没有陆地的阻挡,南极冷水汇入,浮冰融化吸热,再加上强劲干冷的极地东风的吹拂,使其成为寒流。

【微】寒暖流的判断方法(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图甲图乙(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则洋流为寒流。

如下图所示:【知识拓展】洋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一般而言,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即学即练1】世界“第八大洲”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这个大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到30米。

这种“垃圾洲”所产生的危害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平洋“垃圾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原因为()①污染海洋环境②影响海洋渔业③影响海洋航运④影响洋流流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参与构成“垃圾洲”的洋流中与我国冬季沿岸寒流成因一致的是()A.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B.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C.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D.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1)进行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使高低纬度间温差大幅度减小。

高中地理洋流图

高中地理洋流图

世界主要的海洋 污染是什么?
石油污染
知识 拓展
规律 总结
石油污染的影响
知识 拓展
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1、油膜覆盖导致________________
2、使海域沿岸的气候更加炎热 干燥,干旱面积扩大
加剧 3、_____海洋污染的程度
例题
例题: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蒸发 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 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 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沙漠化效用”。 1、产生海洋沙漠化效用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C ) A 人类生活污染 B 陆地上工业生产污染 C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 港口建设
A.增加了湿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①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 高 ,说 明其原因 。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西欧沿海地区增温 ②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 的代号是 B ,并简述其原因 。 因为a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a地年降水量分布均匀,温差较小 ③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 秘鲁 渔场,说明该 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 秘鲁沿海的洋流(或秘鲁寒流) 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④ ① ② ③
S
2007年广东高考题
(1) .图中洋流所在 的大洋为( B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 地环境的影响是( D ) B.降低了干热程度 D.加剧了干燥状况
南极洲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北海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规律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分比/%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0
20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5 000 6 000
海洋深度/km

三 节
水圈的演化
水从无到有:自生说;外生说
水从少到多、从酸性到碱性:水通过岩浆活动和火山喷
带的0.8~1.0。
缺水带(0.8 ~ 1.0) 少水带(0.6 ~ 0.8) 过渡带(0.4 ~ 0.6) 多水带(0.2 ~ 0.4) 丰水带(0.2 ~ 0.3)
.. .
.
.....
... ..
. ...
.
. .. ..... ..


自流水盆地

据埋藏条件不同,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和承压地下水三
(E-P)/cm·a-1

一 河流、水系、分水岭
节 大气降水或地下涌 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 表低洼处,在重力作用 下经常或周期性地沿流 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 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 途接纳支流,形成复杂 的干支流网络系统,就 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 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 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 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 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 域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 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 分水线。
机理: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规律;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太 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 及生物圈,同时通过无数条路线实现循环和相变;从全球看,水循 环是个闭合系统,但从局部地区看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389% 海水 0.61% 咸水 0.001% 淡水
97.23% 0.008% 2.762%
海水 湖水 河水 冰川水 地下水 土壤水
97.23% 0.017% 0.000 1% 2.14% 0.61% 0.005%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与 地下,成为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 冰川水、大气水以及存在于动、植物有机体内的生物水。这些水体, 通过水循环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包围地球的水圈。在这其 中,海水构成水圈的绝大部分,海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 97%;其次为分布在极地及陆地上的冰川固态水,约为3x1016 m3; 而陆地上的河、湖、土壤水、地下水等约为4x1012 m3,水体分布很 广,但其所占比重却很小。
海水总体积约为 1.37×109 km3,约 占地球总水量的 96%~97%。
1 淡水湖 2 咸水湖 3 河流 4 土壤水 5 地下水 6 冰川与 冰盖



川 与 地下水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
第 一 节
水圈的组成
液态水 固态水 气态水
97.859% 2.14% 0.001%

中国大陆径流分带与变差系数

(据《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径流的年际变
化:指径流多年的
变化。径流量的年
际变化往往是由于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引起的。通常以径
流的离差系数来表
示年径流的变化程
度。影响年径流的
离差系数的主要因
素有年径流量、径
流补给来源和流域
面积大小。我国河
流年径流的离差系
数由东南丰水带的
0.2~0.3到西北缺水


大洋平均温度典型垂直分布

(Pickard et al, 1990)
第 世界大洋表面蒸发与降水之差(E-P)和

盐度(S)的径向分布

(据Wust,1954)
(E, P)/cm·a-1
全球各海区表层海水 盐度不等,平均为35‰左 右,其中盐度最高的红海 北部高达42.8‰,而波罗的 海北部的波的尼亚湾,盐 度最低时只有3‰左右。世 界海洋表层海水的盐度分 布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 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 的高纬和低纬递减,呈马 鞍形分布。海洋表层海水 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受 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制约, 其次受陆地径流、结冰和 融冰、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第 二
不同深度海洋水层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比

在垂直方向上,水圈具有近地面集中分布特征、垂直分 层的特征和相态分异特征。
近地面集中分布特征: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地面附近,随 着离地面距离的增大水越来越少。比如,海洋、河流、湖泊、 沼泽、冰川都集中分布在地球表面。大气圈中的水也主要集 中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岩石圈中的水也是主要集中在它 的上部。海洋水占水圈总量的97.22%,海洋水分布面积具有 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水圈的水平结构特征
连续性: 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水的分布,水在地球表 层的分布是连续的。
不均匀性:水在地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一是表现 在水圈的厚度各处不一,二是表现在水圈中各处分布的水量 不同。
水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近地面集中分布: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地面附近,随着离地面距 离的增大水越来越少。 垂直分层: 水圈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层现象。 相态分异: 水的相态在垂直方向上的有规律的变化现象。
类。上层滞水是指存
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
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
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
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
重力水。潜水和河水
间一般具有互补关系。
承压地下水是指埋藏
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
间的地下水。承压水
水位高于上部隔水层,
在地形条件适宜时,
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
凿井喷出地表形成自
流井。

二 节
水圈的结构
第四章 水圈与水平衡
第一节 水圈的组成 第二节 水圈的结构 第三节 水圈的演化 第四节 水的运动 第五节 水量平衡 第六节 水圈与人类
第 一
水圈的组成

海洋水:海洋是水
圈的主体,是地球
上水的最大源地。
海 洋
全球海洋总面积为

3.61×108 km2,约


陆地水



占地球表面的71%;
发由地球内部逸出。从而使地球水圈的水越来越多。原始酸 性的大洋水与当时偏于基性的火成岩发生作用,会产生中性 或偏碱性的溶液,原始的酸性大洋便逐步改变其性质,主要 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离子成分逐步被氯原子所取代。
从汽到水、冰:

四 节
水的运动
一、水循环
概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下断地发 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称为水循环。地球上各类水体, 通过水循环形成了一个连续而统一的整体。水循环按不同途径与规 模,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