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洋环流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海洋环流(新)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海洋环流(新)

温盐环流 (大洋深层环流)
“深海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 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 流(如墨西哥湾暖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 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而这部分原本温暖的赤道海水 也变成了又冷又咸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 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沿南大西洋、南极洲 流进印度洋,最终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谓的“环流”。,一次 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在这个过程中洋流运输的不单是能 量(温度 / 热能),当中还包括地球固态及气体资源等,不过 温盐环流最受人类关注的是其全球恒温的功能。温盐环流推测 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间的盐分及温差对流而触发的 。
船长下令:“收网!” 船员们拼命地往上拉渔网。可是,越拉,大家越害怕:从来都
是撒开的渔网,今天却被卷成长长的一缕,仿佛有一只巨手扯着渔 网,要把渔船拖向可怕的深渊。
“弃网!”船长胆怯地下令。 船员们操起斧头,三、两下就把渔网砍断了。然而,这一切都
无济于事,渔船仿佛被粘性无穷的胶水粘住了,一点也动弹不了 。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大洋环流概述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引起海水的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
海水运动派生的力:科氏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 1、重力、重力位势 重力:
G = ( 9.80616–0.025928cos2φ+0.00069cos22φ–0.000003086z)m / s2
北极航运的现状
1951年,美国年轻的海洋学者克伦威尔和他的同事,在太平洋的赤道海域进行鲔鱼生 活习性及环境条件的考察研究。考察的方式并不复杂,就是把玻璃浮子串在一起,布 放在16~20千米长的海面上,每个玻璃浮子下面,挂上铅锤和若干鱼钩。白天放下 去,晚上收回来。按照一般的常识,既然海流是向西流动的,布下的钓鱼工具自然应 当向西漂才对。然而令人不解的事情发生了,克伦威尔布放的沉到海面下的钓具一反 常规,竟一个个向海流的反方向漂着。细心的克伦威尔以为自己没有放好钓具,收起 来后,又重新布放,结果还是一样的。漂浮在海面的小船受海流影响,向西漂着,而 沉入海中的钓具却向东漂去。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大量的资料对比,他断定,在赤 道海域的表层海流之下,存在着一支像湾流那样巨大而稳定的逆向海流。这就是赤 道潜流。经过各国海洋学家的艰苦努力,最终查明,赤道潜流在三大洋中都存在。它 的表现形式是,沿赤道方向由西向东流动,横越三大洋。其范围是北纬2°到南纬2° 之间的海域内,形成一支与赤道对称的狭窄海流。它的垂直厚度在200~300米,全年 流速稳定。 课下:/v_19rrofcrv0.html

11-2-第五章-海流-第五节-大洋环流及中国近海海流介绍

11-2-第五章-海流-第五节-大洋环流及中国近海海流介绍
特征:大量海水离岸西向输送而产生上升流,这是东边 界流的一个明显特征。此外,相比西边界流的幅窄流急 ,东边界流的流幅宽流速小。
e南极绕极流 南极绕极流是指在40°S与南极大陆之间在西风作
用下产生的自西向东绕南极流动的强大海流,海水流量 巨大。
f季风洋流系统 季风洋流系统是指某些海区主要在季风的作用下流
特征:在西风漂流区活动的大气气旋和风暴数量多,风大浪 大。尤其是南半球的海区更开阔,形成的风浪更显著,对途 经的船只构成巨大的威胁,被称为“咆哮”的西风带。
西风漂流区的降水量大,造成其海洋表层的盐度较低。
世界洋流分布
d东边界流
东边界流是指在大洋东部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 具有寒流的水文特征
分布:主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洋流和秘鲁洋流,大 西洋的加那利洋流和本格拉洋流,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亚 洋流。
该发现意义:对大洋环流的经典 风生流理论是个挑战,改变了人们 对大洋环流结构的传统认识。
(2)流动特点:观测研究发现其蕴涵着巨大的能量,流 速大,流向多变,影响深度深,集中了大洋的大部分动能 ,但各洋流区的动能生布不均匀。
(3)影响作用:中尺度涡对于海洋中的海水大规模循环 与混合及物质输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声呐等航海 仪器设备产生影响。由于中尺度涡的产生机制等尚未完 全清楚,对它的观测与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热盐环流:由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变化(温度差、盐度差) 产生的密度梯度力(压强梯度力)引起的流动。它主要发生 在大洋上表层以下。
1、风生环流 :
主要驱动力:风应力,其影响深度在几百到1千米左右。 重要特征:存在环流西向强化现象,表现为大洋西岸的海流 比东岸的海流流线密集,流速大(如北太平洋的黑潮、北大 西洋的湾流等都以流速快、流量大而闻名)。 造成洋流西向强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氏参量随纬度的变化

海洋科学导论第五章

海洋科学导论第五章

湾流
西边界流 湾流系统: 佛罗里达海流 湾流 北大西洋海流
右侧:温暖低密 左侧:低温高密
年变化 夏强冬弱
非周期性变化 ——弯曲现象
弯曲与主流断离----独立涡旋 左侧暖涡,右侧冷涡
(二)、太平洋的表面环流
亚北极海流 寒流 阿拉斯加海流 暖流
亲潮 寒流
北太平洋流 暖流
黑潮 暖流 北赤道流 暖流
30.7
流速的大小,与等值线倾斜的程度成正比
T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S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三、地转流 海水密度均匀,等压面(海面)---等势面倾斜β角
Fz
Fx
β
fc
g

Fx=gtgβ
fc=2ωvsinф
3、北半球强大的 西边界流;
4、主涡旋北部有小的 气旋式环流;
5、西风漂流绕南极大 陆流动;
6、南极大陆附近东 风漂流。
三、各大洋的表层环流 (一)大西洋
东格陵兰海流 寒流 拉布拉多海流
寒流
北大西洋流 暖流
湾流
暖流
加那利海流 寒流
北赤道流 暖流
南赤道流
暖流
巴西海流
暖流
本格拉海流 寒流 西风漂流 寒流
∴ gtgβ=2ωvsinф
地转流的速率 v g tg 2sin
y x
-z
北半球 顺流而立,右方高
南半球相反
四、地形对海流的影响 隆起地形: 北半球 上坡,向右偏转(顺时针) 下坡,向左偏转(逆时针)
南半球方向相反
第三节、风海流 一、风海流的受力分析
1、风的切应力 2、地转偏向力 3、下层海水阻力

海洋环流

海洋环流

第五章海洋环流概述(Summary)一、定义及分类(Definition&Type)1.海流(Oceancurrent):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

2.分类(Type):按成因分:密度流(densitycurrent),风海流(windcurrent),补偿流(compensationcurrent);按受力分:地转流(geostrophicflow)、惯性流;按发生区域:赤道流(equatorialcurrent),陆架流,东西边界流(eastern/westernboundarycurrent)等;按运动方向:上升流(upwelling),下降流(downwelling);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寒流,暖流等二、研究意义(Significance)国防,航运,渔业,气候三、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Causesofcurrent)引起海水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海水运动后派生的力:科氏力(Coriolisforce),摩擦力(frictionforce)1、重力:地心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习惯上将单位质量物体所受重力称为重力加速度,以g表示。

与纬度和海水深度有关:海面上赤道到极地差为0.052m/平方米,在中纬度,海面与10km深处的差为0.031m/平方米。

因此,在海洋研究中,一般视其为常数9.8m/平方米重力势(potentialofgravity):从一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动物体到另一高度所做功。

等势面:位势相等的面叫等势面。

处处与重力垂直的面称水平面。

海平面(sealevel):海洋表面的平均位置。

2、压强梯度力:等压面:压强相等的面。

压强梯度力:水体所受静压力的合力:f=f1-f2=P·A-(P+△P)·AP·A单位质量水体所受的静压力的合力:与等压面垂直,指向压力减小的方向。

即与压强梯度方向相反。

流体静力学方程:正压场:等压面与等势面平行斜压场:等压面相对等势面发生倾斜时。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
西风漂流 寒流
寒流
湾流
西边界流 湾流系统: 佛罗里达海流 湾流
北大西洋海流
右侧:温暖低密
左侧:低温高密
年变化 夏强冬弱
非周期性变化
——弯曲现象
弯曲与主流断离----独立涡旋
左侧暖涡,右侧冷涡
(二)、太平洋的表面环流
亚北极海流 寒流 阿拉斯加海流 暖流 亲潮 寒流 北太平洋流 暖流 黑潮 暖流 北赤道流 暖流 加利福尼亚海流 寒流
1958年,英国 斯罗华
二、大洋表面环流
成因:
风、大洋的位置、海陆分布形态、地转偏向力的 综合作用。
一、气压风的地理分布 1、赤道无风带:
空气----上升运动 10°N附近
信风带
赤道无风带
信风带
2、信风带:
30-35°:副热带高压 N信风:东北向 S信风:东南向 赤道低压
3、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信风带
风摩擦深度和底摩擦深度形成两个相反 方向的海水运输----垂直环流 。
一边---下降流,另一边---上升流
环流水层:200-300m
风向与岸成21.5°,产生的升降流最大。
纬度愈低,升降流愈强
升降流形成的其他因素: 北半球
顺时针环流 反时针环流 气旋 反气旋
中央
下降流 上升流 上升流 下降流
海水及海水中的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循环于世界大洋的 自然现象。(广义)
一、大洋环流研究的发展 1、风生大洋环流理论 西向强化: 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
北太平洋黑潮
北大西洋湾流 印度洋莫桑比克流
斯托梅尔(H.Stommel) : 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变化,大洋东西两侧海水的旋转方向 不同,所受力的旋度就不同 。
0.0127 v u sin

海洋环流的定义

海洋环流的定义

海洋环流是研究风引起的海流和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密度流、大洋环流中流旋的生成和分布、大洋环流西向强化、海流的弯曲和变异、近赤道地区的流系结构、南极绕极流,大洋热盐环流,深海环流和与主跃层的关系,海水的辐散和辐合运动与升降流及朗缪尔环流等的关系,中尺度涡及其能量转换,冰漂流等特殊的流动现象,海洋对风应力等的反应,以及近岸海区的环流等等;海域间的海流活动受太阳辐射、海水热力学、大气环流、海冰动力、地球旋转以及海洋深度等因素影响。

海洋环流可分为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水平流和垂直流。

海水有独特的物理特征,对海洋洋流产生重要影响,水是高热容量物质,因此海洋对温度的突然变化不敏感,海洋也由此能够吸纳、存储和传输大量的太阳热能。

从海洋表面到2米深的海水吸纳的热量几乎等于整个大气层吸纳的热能总量。

海流的定向流动使之有助于在大范围内控制气候模式和季节变化。

例如,从热带大西洋流向美国东部的墨西哥城流(Gulf Stream),可将大约30~140斯维尔德鲁普(Sv=1×104m 3/s)的海水输送到较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其携带的热能(约等于1 000个发电站生产的能量)也随之输送到位于北大西洋的欧洲,墨西哥暖流和盛行的西风对创造欧洲大陆温暖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作用,墨西哥暖流还对幼体生物的分布、海洋生物洄游产生重要影响,也是百慕大群岛生息着珊瑚礁的主要原因。

在南半球,南极绕极流是能量最强的洋流,其平均流量达到1305v.海水富含数亿年来大陆径流携带人海的溶解矿物质,其含量可用千分之一(ppT)盐度定量。

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ppt。

海水密度取决于海水盐度和温度,盐度越高或水温越低,海水密度越高。

海水密度指标是影响海水是否沉降的主要指标。

因此,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全球海流垂直流动的重要因素,由温度和盐度引起的海水垂直补偿流又称热盐流。

热盐流受控于海洋表面的温热高盐海水和底部冷流回流的控制。

通常,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只能照耀在赤道附近到中纬度的区域(20°S-20°N),然后受海洋季风和地球转动的共同影响才能向极地方向输送表面温热的海水。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讲解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讲解

天体引潮力
二、海流的分类
按成因分: 1、风海流(wind-driven current):
由风的拖曳效应,或由风引起的海面倾斜和 海水密度重新分布而形成的海流。
2、密度流(density current): 因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性形成的海水流动。 3、地转流(geostrophic current): 由于气压的分布,或因径流和风等引起的增减水, 使海面发生倾斜产生的海水流动,
沿岸流 离岸流
三、海流的表示法: 矢量表示法 流速:海流的强度 单位:节或cm/s表示 流向:海水流去的方向,
以度或方位表示
箭矢方向——海流的方向, 箭矢长度或粗细(或标值)——流速。
红线——暖流,蓝线——寒流
第二节、密度流与地转流 一、等压面和等势面 1、等压面:
海洋中压力相等的点组成的假想的面。
∴ gtgβ=2ωvsinф
地转流的速率 v g tg 2sin
y x
-z
北半球 顺流而立,右方高
南半球相反
四、地形对海流的影响 隆起地形: 北半球 上坡,向右偏转(顺时针) 下坡,向左偏转(逆时针)
南半球方向相反
第三节、风海流 一、风海流的受力分析
1、风的切应力 2、地转偏向力 3、下层海水阻力
30.7
流速的大小,与等值线倾斜的程度成正比
T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S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三、地转流 海水密度均匀,等压面(海面)---等势面倾斜β角
Fz
Fx
βfcg来自∵Fx=gtgβ
fc=2ωvsinф
第五节、大洋环流

基础海洋学5-海洋环流

基础海洋学5-海洋环流
4,切应力 : , 当两层流体作相对 运动时, 运动时,由于分子 粘滞性, 粘滞性,在其界面 上产生的一种切向 作用力. 作用力.
海流运动方程: 海流运动方程: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
体积连续方程:(不可压缩 体积连续方程 不可压缩) 不可压缩
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件
第三节 地转流
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 1,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
1)赤道流系:与两半球信风带对应的分别为西向的南赤 赤道流系: 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赤道流的特点:高温, 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赤道流的特点:高温,高 高水色,透明度大. 盐,高水色,透明度大. 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2)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上层西边界流: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 上层西边界流: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 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 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 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湾流(Gulf Stream):佛罗里达流, 湾流(Gulf Stream):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 合称为湾流流系. 合称为湾流流系.最大的暖流 黑潮(Kuroshio Current):也称日本暖流.黑潮, 黑潮(Kuroshio Current):也称日本暖流.黑潮,黑潮 续流和太平洋流合称黑潮流系. 续流和太平洋流合称黑潮流系.第二大暖流
世界大洋环流
第五节 大洋环流
2,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 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 南北分量, 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 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海流的分类:
总体上,海流一般为三种: 由海水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海水运动为梯度流。 在海风作用下,由风的"拉力"作用而使海水产生 运动为风海流; 由于长波运动产生的海流,包括潮汐、内波、 假潮、海啸Surface and Deep Oceans
二、海流的认识与研究
对洋流的认识始于19世纪末叶: 最初采用漂流瓶。 1885年,摩洛哥的阿尔贝特
亲王投放2000个漂流瓶至大西洋,绘制了大西洋表层 洋流图。
目前研究洋流使用海流计和人造卫星。但漂流瓶仍在 使用中。
美国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每年向海洋投放数以万 计的漂流瓶,每年能回收10%。
中国玩具“鸭子舰队”漂流15年抵英国
陆地上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质,可以被洋流扩散到别的 海域,虽使污染范围扩大,但也能加快污染物净化的速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摩尔曼斯克港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俄罗斯境内有两个世界著名的港口:一是北冰洋流
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8°N)却 终年不冻;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
1995年早些时候--1.9万只玩具完成了1万多公里的太平洋副 热带环流抵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夏威夷 等地海域。科学家分析,这些玩具的漂流速度比洋流中 水流速度快了近50%。
1995年至2000年年间--部分玩具脱离洋极环流,开始向北 漂流,而其他的部分继续飘向极地。
2000年--部分玩具进入北大西洋海域,开始向南漂流。之后, 少部分抵达美国东北部海岸。
第五章 海洋环流 ocean circulation
What is Physical Oceanography?
Phenomena – Ocean current systems (occurrence, direction, velocity, transport volume, temporal variations).
三、海流的分类:
根据驱动力的不同: 表层流、风生海流 /Surface current – top 100
to 200 m (shelf depth); wind effect is very important 深海环流、温盐环流/Deep circulation - >200 m; density driven.
2001年--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地点发现玩具的踪影。
2003年7月至12月--玩具开始抵达美国新英格兰各州。加 拿大和冰岛等海岸。
2007年6月:玩具遇上了围绕加勒比海到英国之间海域 的 墨西哥湾暖流,开始浩浩荡荡地穿越大西洋,
最初从中国进口这批玩具的美国公司“The First Years” 表示,愿意以每只100美元的高价将鸭子收回。同时,英 国开始预测,“鸭子舰队”将于07年某时“入侵”英国 海岸。
“鸭子能教你洋流的秘密”:2-4年为大部分玩具返回, 也就是说,在北太平洋6800英里的洋流环绕路程中,绕 一圈的平均时间是2.9年,平均速度每天6.9英里。
三、海流的分类:
根据成因分:风海流(wind-driven surface current) 密度流(density current) 补偿流
流向指流去的方向; 流向以度或方位表示,符号为
流玫瑰图
小结:海流的形成和分类
按 风海流---由风作用力而产生的海流。
成 因
密度流---水平密度分布差异所至。
分 补偿流---因某处的海水流失,相邻海区的
海水来补充而成。
按 暖流---温度高于其流经地区水温的海流。 温 度 寒流---温度低于其流经地区水温的海流。 分
于43°N附近 ,却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这是什么原因 呢?
暖流对经过的沿海地区—— 寒流对经过的沿海地区——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六、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寒、暖流交汇处
上升流海域
七、海流的表示法
海流强度用流速表示; 1节 = 51.4cm/s = 1海里/小时, 1海里 = 1.852公里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有重
要意义;
暖流 增温增湿 对沿岸气候影响 寒流 降温减湿
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如澳大利亚西海岸 秘鲁太平洋沿岸
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上升流
秘鲁渔场;
对海洋污染和海洋航运的影响。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随着洋流漂流,暖流和寒流相遇,有机 物质十分丰富。因为寒暖流交汇,把热带和寒带的浮游生 物混合在一起,使海水中有机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吸引着 大批鱼群向这里集中寻饵,形成大渔场。
Primary Forces--start the water moving The primary forces are: 1. Solar Heating 2. Winds 3. Gravity 4. Coriolis
Processes – Driving forces (result of air-sea exchanges of energy and/or mass): temperature, salinity, density, pressure variations (wind); bottom and coastal geomorphology; rotation of the Earth.
东海沿岸流是由长江、钱塘江和闽江等入海径流与周围海水 混合而成,盐度极低,水温年变幅大,水色混浊,流速25 厘米/秒左右。
南海沿岸流指东经116°以西、广东沿岸的海流。盐度较低 (夏季最低盐度仅12‰),流速较大,在珠江口附近平均 为25厘米/秒,最大达70厘米/秒,流向亦随季节盛行风而 变。
地转流 :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他能够影响海 水流动的因素,这种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 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 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 )取得平衡时 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深度 (米) 温度 ( °C)
0 15.5°
密度流
13.0 ° 36. 0
400
11.0 °
温度 ( °C)
13.5º 36.5 13.0º
37.0
38.0 12.9º
10.0 °
800
36. 0
36. 5
36.5
1400 9.5 °
10 9 8 36.5 盐度‰
直直布布罗罗陀陀海海底底山山脊脊
根据所处位置分:沿岸流(costal current) 赤道流(equational current) 极地流(polar current)
根据海流深度分:表层流(surface current) 底层流(deep current)
风海流 形成原因:
大气运动 和 近地面风带 如: 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Surface currents Mostly wind-driven Affects only ~10% of ocean’s volume Much faster than deep circulation Easily observable
Deep currents Driven by density differences Influenced by long term climatic changes Affects a much large volume of the ocean Slower, more subtle
①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种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 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方向流动。
③南极大陆的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阔。南纬40°附 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 季节变化。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 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Prediction – Anticipated behaviors of ocean current systems (modeling).
物理海洋学:研究海洋的基本物理特性、海水 的运动,以及海水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 律。
§5.1 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什么叫海流(currents)?
惯性流:又称余流。指引起湖流的外力停止后, 在惯性力作用下仍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其特 点是具有时间性。当惯性力被各种摩阻力抵消时 ,惯性流也就消失了。
温盐海流 (又称输送洋流) :海水在空间上存 在着的温度和/或盐度的差异使密度发生变化 进而导致深层海水的缓慢运动称为温盐海流。
温盐环流是一个大尺度的海洋环流,由温度及 含盐度的差异所致。在北大西洋,环流的表面 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造成净热量向 北输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 下沉。
密度流 形成原因: 海水_密__度__ 不同而 引起
表层
如 大西洋 底部 地中海 补偿流
如: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信风带 信风带
三、海流的分类:
根据海流深度分: 表层流(surface current) 底层流(deep current)
根据海流的温度与流经海域的水温相比较分: 暖流 寒流
根据受力不同分: 地转流(geostrophic flow) 惯性流
765
4 西经
补偿流:海水具有连续性和不可压缩性的特点, 某一海区的海水因风力或密度差异等原因流走 后,相邻海区的海水就流来补充,称为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与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可分 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补偿流
暖流:若洋流带来的海水温度比到达海区的水温 高,这样的洋流叫暖流。如,由低纬流向高纬的 洋流属于暖流。在洋流表示中,一般用→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