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和反映的文学流派,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力求真实地描绘社会的方方面面。

2. 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客观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力求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来观察和描写社会现象。

3. 细节描写: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细节的生动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

4. 人物塑造: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物塑造,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揭示出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5.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改变不良的社会现象。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关注社会现实、追求客观真实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注重细节描写、人物塑造和社会批判。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当时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表现,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抗衡和补充。

本文将简要介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真实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的描写,追求客观的表现方式,力图在作品中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真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作家通常会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和体验作为创作对象,力求以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描绘。

2.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作品中常常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3. 人性关怀现实主义文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关怀和探讨,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观念,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4. 对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断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进行批判和颠覆,试图摆脱浪漫主义文学的夸张和虚构,追求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表现方式和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选择平实的语言和描写方式,力求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

5. 对艺术的追求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对艺术的自觉和追求高品质的审美追求。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在作品中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表现方式的保持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和追求,力求给读者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学享受。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真实描写、社会批判、人性关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艺术的追求等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其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批判,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关怀,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思想启示。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章教学内容:1.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3、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本章教学重点: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本章教学难点: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一节概述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所以,人们的头脑清醒多了,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的问题,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分析1. 引言1.1 概述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领域,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反映社会现实与生活经验的重要角色。

而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并通过对鲁迅、老舍和余华等作家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元素。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首先,对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和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背景;其次,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然后,详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出的三个主要的现实主义特征,即反映社会现实与生活经验、塑造真实人物形象以及揭示社会问题与人性矛盾;最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家如鲁迅、老舍和余华等来具体分析他们作品中所展示出的现实主义特征。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现实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并进一步展望未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可能方向。

本文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与现实主义关系的视角,并激发对于当代文学作品的更深入思考和探索。

2. 现实主义文学概述2.1 定义和起源现实主义文学是指通过对社会现实及人们生活经验的真实反映与揭示来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强调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生活中普通人和普通事物的关注。

现实主义文学最早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并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

2.2 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背景中国现代文学与现实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

此时,许多作家开始追求真实性和揭示社会问题的目标,把笔墨聚焦于人民大众身上。

2.3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实主义的关系在中国,现代文学与现实主义紧密相连,并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2)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3)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4)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司汤达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批判现实主义。

三、《红与黑》书名的含义:“红”红色的军装象征着资产阶级革命;“黑”教士的黑袍,即教会及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

四、《红与黑》的突出成就也表现在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

五、《红与黑》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小说,表现在三个方面:1、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2、《红与黑》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3、《红与黑》对现实抨击最尖锐的描写,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揭露。

六、《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完美的绘写之一”,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七、《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一个完整的社会”指第一部分是《风俗研究》、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第三部分是《分析研究》八、《人间喜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九、《人间喜剧》的思想特征1、《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2、《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3、《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人间喜剧》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也描写到底层人物。

十、《高老头》主要人物有: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德·鲍赛昂子爵夫人十二、《高老头》思想内容:1、《高老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2、《高老头》还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揭露了统治阶层得卑鄙丑陋,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从而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3、《高老头》还反映了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的深刻了解,显示了复辟时期贵族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过程十三、福楼拜代表作品:1856年4月的《包法利夫人》、新型的史诗小说《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十四、《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征:1、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2、遣词造句上,文字精美;3、小说结构上有新的创造十五、《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喜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唯一一部正面反映了劳资矛盾的作品十六、狄更斯的创作时期:第一时期是1841年以前,从1837到1841年,狄更斯接连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奥利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5部长篇小说;第二时期从1824到1858年,这一时期时间跨度最大,作品也最多,共创作了《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六部长篇小说;第三时期从1858年到作者逝世,这一时期共创作了《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4部长篇小说十七、狄更斯小说的创作特征: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三个基本侧面,首先,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次,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第三,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而贯穿这三个方面的则是作者的人到主义思想。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真实、客观和现实的文学流派。

以下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真实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现实,真实地描绘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问题。

作家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试图呈现出真实的社会画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

2.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现实主义文学常常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和挫折。

作家试图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来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使读者产生共鸣。

3. 强调社会问题: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对社会的不公正、贫困、剥削等问题进行揭示和批判。

作家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描写,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促进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4. 客观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描写,避免主观臆断和浪漫主义的幻想。

作家以客观的态度描写人物和事件,让读者自行判断和思考。

5. 注重细节: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这些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6. 反映时代精神: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具有时代特色。

作家通过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将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客观、关注现实为特点,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揭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对于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了解和认知;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3. 提升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背景;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创作流派和代表作家;3.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品形式和题材特点;4.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5.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适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2. 阅读法:鼓励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升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4. 课堂演讲法: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展示他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5. 视听法:运用多媒体和视听资料,如影视作品、音频剧等,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强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作品的质量等来评价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等;3.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测试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中语文十一年级教案: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特点

高中语文十一年级教案: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特点

高中语文十一年级教案: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特点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特点一、引言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高中语文十一年级教学中,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特点是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特点。

二、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1. 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现实主义文学着眼于社会生活,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观察、揭示与批判,传递出强烈的社会意识。

例如鲁迅先生经典之作《狂人日记》,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及其压抑造成民众困境;《草地》则通过对大清末期农民暴动运动描写,呼唤广大普通劳动者觉醒、解放。

2. 强调人性与命运问题现实主义文学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人性的无奈,在作品中反映了现实社会对个体造成的束缚和冲击。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以及巴金先生的《家》皆深入思考人类自身困境,表现出对于命运问题的敏锐洞察。

3. 探索真理与科学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述展示真理,并批判虚妄和荒诞性。

例如莫言先生的《红高粱家族》,通过历史事件中各方面利益关系和内外部矛盾关系揭示现实世界背后隐藏的复杂性。

三、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1. 写实主义风格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写实,力求真实再现社会生活,注重细节描写,借助精确形象来打动读者。

例如茅盾先生的《子夜》通过严谨、详尽地描写上海滩女工子夜灯下针线之暗喻女工阶级位置折射故事情节。

2. 话语直接质朴现实主义文学以普通百姓的语言为体现,回归到人与人交往中平凡真实的交流方式。

例如张爱玲先生的《小团圆》以轻松、真挚的语言风格,展示了生活中多变且常见的情感关系。

3. 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现实主义文学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下了很大功夫,融入了普通百姓典型形象,使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

例如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让读者深入接触到社会底层人群并设身处地为其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理解
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之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每种文学思潮的出现都有着各方面的因素,现实主义思潮也不例外。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

1832年英国实行了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导致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随之转变。

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或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

于是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形成,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

这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自然科学与哲学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19世纪的自然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突出的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说和进化论三大成就。

作者们以研究者的姿态,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成果进行文学创作,把自然科学成果用于文学创作。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学,以及空想社会等都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启蒙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细节的描绘,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心理描写的深刻性和描摹大自然的细致入微都被纳入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视野中,
在上述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尽管流行的范围很广,时间也有先后,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一些基本的特征。

在思想特征上,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巴尔扎克在写《人间喜剧》时宣称:“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

”他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

”他的《人间喜剧》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他善于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内容丰富,规模宏伟,成为法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其中所反映的生活画面非常广阔,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甚至是某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其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现。

《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和“哲学研究”三大部分,而“风俗研究”又被按照不同场景分类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部分。

在《人间喜剧》中,作者塑造了许多场景,有农村、街道和沙龙内室等等,作者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写出了不少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共出现了三千多个形象有资本家、政治家、教士和贵族等等。

展现了各阶层人的精神心理面貌,反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现实主义着力于暴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着重揭露批判了资本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高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的身上,后来,他把财产平分为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大女儿成为了雷斯托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了银行家成了阔太太。

两姐妹不停搜刮父亲的钱财,但在父亲将死之时也没有来看他,在送葬的行列中,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

高老头的一生的悲惨遭遇,使他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

无论是下层公寓还是上流社会,围绕金钱演出的丑剧层出不穷。

鲍子昂夫人的情人为了20万的陪嫁抛弃了她;雷斯托伯爵侵吞妻子的财产;银行家泰伊番为了自己的产业将自己的女儿赶出家门等等。

这些都深刻地揭露出社会的黑暗。

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拉斯蒂涅是被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腐蚀逐渐堕落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他在《高老头》中接受了“人生三课”的教育,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现实主义作家在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广阔在现和强烈批判的基础上,还深刻的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形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透过于连的心灵折射了纷纭繁复的现实关系,通过个体人物展现时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于连是一个不幸和悲观的角色,他怀着一份炽热走进一个感情日渐冷漠的世界,他作为拿破仑的崇拜者和拥护者,他有着英雄主义,向往着伟大的事业和自由,他希望寻找到一种比现实生活更明智、更轻松的生存形态。

然而,这个世界始终与他为敌,他也试图向现实妥协,变得自私虚伪。

于连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热衷于向上爬,又不肯向现实让步,在他身上折射出现实的罪恶和黑暗,最终他走向了毁灭和死亡。

在艺术特征上,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放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准确性。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它真实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发展与罪恶,还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其价值堪比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的材料。

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收集了大量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写成的,在书中还有一个章节影射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事件。

现实主义作品正是因为忠实地反映了社会,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例如《高老头》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黑暗和金钱关系。

《高老头》批判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十分贴近生活,且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是某种时代精神的体现着,在他们身上显示了社会历史的盛衰。

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高老头》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
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比如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就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

作品中也塑造了爱女儿的高老头、冷酷凶残的伏脱冷等等。

书中对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也更加的丰富多样,比如高老头的贫困穷苦和女儿的奢华富有对比,表现出高老头的悲惨。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现实主义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开拓。

《红与黑》精确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心理。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叙事手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叙事态度的客观化上。

在作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与繁荣,超越了诗歌和戏剧。

例如《人间喜剧》综合地反映了整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俗,真实地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历史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