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

合集下载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概述生物灾害是指由于各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危害,例如寄生虫、细菌、真菌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防治生物灾害已成为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物灾害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生物灾害的防治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建议。

第二章生物灾害的分类生物灾害可以分为植物生物灾害和动物生物灾害两类。

2.1 植物生物灾害植物生物灾害主要针对各种植物病毒、真菌、昆虫、有害草等。

这些灾害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民的收入减少。

目前,对于植物生物灾害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2.1.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喷洒或注射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品来杀灭或控制有害生物。

但是,长期以来大量的化学农药滥用已经导致了农产品中的残留物增多,并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化学防治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手段。

2.1.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来控制或减轻人畜植物遭受生物灾害的损失。

生物防治技术将生物对生物灾害的控制力量转化为有效的防治手段,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

例如,利用昆虫、寄生菌等天敌防治多种病虫害已经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

2.1.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采用物理方法,例如高温、低温、辐射、电击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杀灭和控制。

由于其安全、环保、卫生和效果稳定等特点,物理防治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2.2 动物生物灾害动物生物灾害包括对人和动物的威胁,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病原真菌以及昆虫、蜱等寄生虫。

近年来,传染病防治重视疫苗的广泛普及,人们对动物疫情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对于动物生物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2.1 疫苗研发疫苗是控制疾病爆发的重要工具。

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简介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入侵或扩散引发的灾害。

生物灾害具有迅速传播、高度破坏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生物灾害,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核心内容和相关措施。

重要性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减轻和避免生物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阻断疫情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还能够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增强社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性。

核心内容1. 机构组织与职责分工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需要明确相关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其中应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疾控中心、医院、公安机关、军队等各个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各职能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联动合作,共同应对生物灾害的挑战。

2. 信息收集与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收集和监测预警是应对生物灾害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包括对疫情、传播途径、病原体特征和扩散趋势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预案中需要明确监测预警的责任机构和方法,以及信息共享的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3.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应急响应与处置是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各阶段的响应策略和措施。

包括尽早发现、迅速报告和隔离病例,建立医疗救治体系,调动援助力量,启动紧急物资保障等。

预案中还应包括人员疏散、交通管控、社会动员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4. 恢复重建与长效机制生物灾害的应急预案还应考虑到灾后的恢复重建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及时评估灾害损失和影响,制定恢复重建计划,恢复生产、修复设施和社会秩序。

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

相关措施1. 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国家应加强对生物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和体系。

自然灾害经济学6章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经济学6章生物灾害
制定防治计划
根据不同生物灾害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计 划,包括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生物灾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鼓 励人们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控制策略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减 少灾害发生。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但需注意环境保护和食品安 全。
生物灾害可能对农业、林业、畜 牧业等相关行业的就业造成影响 ,导致社会就业率下降。
社会负担增加
生物灾害可能增加政府和社会对 灾害应对和救助的负担,包括应 急处置、灾后重建等费用。
05
CHAPTER
生物灾害的应对策略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快速反应团队
组建专业的应急团队,负责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生物灾害的特点和影响,合理配置资源, 确保有效应对。
THANKS
谢谢
生物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例如 ,一些病虫害的爆发可能导致农产品出口受阻,影响国 家经济发展;一些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需要长期治理和 恢复,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生物灾害的经济影响
生物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直接经济损失,即由于生物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 、森林退化、动物疫病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间 接经济损失,即由于生物灾害导致的交通中断、物流 受阻、旅游受损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长期治理 和恢复费用,即为了治理和恢复被生物灾害破坏的自 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
生物灾害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影响对象的不同进行划 分,如影响农作物的称为农业生物灾害,影响森林、 草原等生态系统的称为林业生物灾害等。

《生物灾害》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灾害》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灾害》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的异常活动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对人类、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造成的危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加剧。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灾害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应对生物灾害的能力,特设计本作业方案。

二、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灾害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生物灾害相关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物灾害防治的关注和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作业内容(一)知识梳理1、要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了解生物灾害的定义、分类(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并制作成思维导图。

2、让学生总结不同类型生物灾害的特点,包括发生规律、危害程度、传播方式等。

(二)案例分析1、提供一些典型的生物灾害案例,如蝗灾、松材线虫病、非洲猪瘟等。

2、学生需要分析这些案例中生物灾害的发生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报告。

(三)实地调查1、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森林或养殖场等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当地可能存在的生物灾害隐患。

2、学生需要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树木的健康状况等,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防治方案设计1、假设某地区发生了一种特定的生物灾害,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设计一份防治方案。

2、防治方案应包括灾害监测、预防措施、治理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五)科普宣传1、让学生以“生物灾害防治”为主题,制作一份科普宣传海报或小视频。

2、海报或视频的内容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能够向公众普及生物灾害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方法。

四、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思维导图、案例分析报告、防治方案等。

2、实践作业:实地调查记录。

3、创意作业:科普宣传海报或小视频。

五、作业评估1、知识掌握:通过对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案例分析报告和防治方案的评估,考查学生对生物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物灾害与应对策略

生物灾害与应对策略

生物灾害与应对策略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种群过度增长或者侵入性物种的过度繁衍而导致的对生态系统、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威胁的现象。

生物灾害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来减缓其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生物灾害的分类以及应对策略。

一、生物灾害的分类1. 过度增长的入侵物种:这类生物灾害指生物种群过度增长和扩散,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问题,如外来植物物种的过度繁衍导致本地植物资源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等。

2. 疾病和病毒:生物灾害还包括各种疾病和病毒的传播。

疾病如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 害虫和病虫害:这类生物灾害主要指农作物上的害虫和病虫害的爆发,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完全损失。

常见的害虫和病虫害包括蚜虫、螨虫、飞虱等。

二、应对策略1. 科学监测与预警:建立高效的监测网络,早期发现生物灾害迹象并进行预警。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生态学调查和疫情监测等手段,及时掌握生物灾害的发展趋势和规模,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防治: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杀虫菌以及利用生物物种多样性来调节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生物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例如,在农业中,可以利用昆虫等自然敌害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3. 防控措施:对于已经爆发的生物灾害,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生物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控计划。

例如,对于入侵物种过度增长的情况,可以采取物理阻隔、生物灭除等措施来控制其扩散。

4. 减少生物灾害的潜在风险: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国境检疫和植物查验,减少外来物种的输入。

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控制高风险物种的引入和扩散,预防生物灾害的发生。

5. 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生物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个人行为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为预防和应对生物灾害提供保障。

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03
应急响应组织与协调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应急指挥部
01
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响应工作,下设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组

现场指挥部
02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现场指挥、协调和调度。
专家组
03
提供专业建议和决策支持,协助现场指挥部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各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公安部门
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交通管制 和人员疏散工作,保障应急处 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 生物灾害概述 • 应急预案制定 • 应急响应组织与协调 • 应急处置措施 • 灾后恢复与重建 • 案例分析
01
生物灾害概述
生物灾害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物灾害是指由生物异常活动或 突发事件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 、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的灾 害。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正式发布 预案。
应急预案的更新与完善
01
定期评估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检查 其是否仍能反映当前生物灾害的 风险状况和应对需求。
修订与完善
02
03
更新资源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 应急预案,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 性。
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应急预案中 涉及的资源信息,确保预案的实 施具备足够的保障。
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
风险评估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生物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明确灾害的性质、影响范 围和危害程度。
资源整合
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 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制定措施

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

松毛虫
松毛虫
飞蝗
新疆阿尔泰地区飞蝗 迁飞场景
美国白蛾
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一是利用 天敌,二是依靠农药。那么,你在洗菜 或吃水果的时候应如何清除残留的农药?
洗菜时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对 于叶菜一定要掰开每片叶子去洗, 对于果、根茎等,可用果蔬洗洁剂 或果蔬消毒液清洗,但一定要适量 使用消毒液,然后用水①杨树烂皮病 ②松疱锈病 ③溶叶病 ④泡桐丛枝病
杨树烂皮病
松疱锈病
泡桐丛枝病
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 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1虫害、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 蝗虫(危害最大)、黏虫、水稻螟、棉铃 虫等。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 松材线虫(最危险)、松毛虫、杨树蛀干 害虫、泡桐大 袋蛾等。
2、鼠害 ——农业发展的大敌
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③爆发原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 ④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 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 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棉 铃 虫
一、 生物灾害
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
2.分布: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3.成因:与作物所处环境有关 4.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常见的农作物病害 ①小麦锈病 ②稻瘟病 ③棉花枯萎病 ④烟草炭疽病
小麦锈病
稻瘟病
棉花枯萎病

《中 国的生物灾害》 讲义

《中 国的生物灾害》 讲义

《中国的生物灾害》讲义一、生物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生物灾害是指由于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扩散或入侵,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在中国,生物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蝗虫、稻飞虱、小麦锈病等。

蝗虫灾害曾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稻飞虱会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小麦锈病则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产量和品质。

2、森林病虫害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

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等是常见的森林病虫害。

松毛虫能大量啃食松针,使松树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松材线虫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一旦感染,松树很难救治,容易导致大面积松林死亡。

3、草原病虫害草原生态系统也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

草原蝗虫、草地螟等是常见的草原害虫。

它们会啃食牧草,影响草原的植被覆盖和畜牧业的发展。

4、鼠害鼠害在中国广泛存在,不仅会偷吃粮食,还会破坏农田、草原和森林。

黑线姬鼠、褐家鼠等是常见的鼠类。

它们繁殖能力强,对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5、外来生物入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在中国多地蔓延,挤压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平衡。

二、生物灾害的特点1、普遍性生物灾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无论是农业区、林区还是草原地区,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灾害影响。

2、区域性由于气候、地理、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生物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地区的水稻病虫害较为严重,北方地区的小麦病虫害则相对突出。

3、季节性许多生物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例如,某些病虫害在特定的季节爆发,这与害虫的生长发育周期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4、可预测性通过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物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防治: • 物理防治 化学 防治 生物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
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 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 •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 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 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 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 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外来物种入侵渠道
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
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 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 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无意引进: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 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有意引进: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 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 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自然入侵
美洲斑潜蝇 薇 甘 菊
紫茎泽兰
薇甘菊的大量繁殖
无意引进
松材线虫
有意引进
水花生 大米草
美国白娥
福寿螺
生物入侵的危害
•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 绝。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 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 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 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 甚至被灭绝。 •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 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 的生态平衡。 •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 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并于1910年和1970 年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又如40年前传入我国的 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 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想要彻底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来物种是相当 困难的,实际上,仅仅是用于控制其蔓延的治理费用就相当昂贵。在 英国,为了控制12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1989—1992年, 光除草剂就花费了3.44亿美元,而美国每年为控制“凤眼莲”的繁殖 蔓延就要花掉300万美元,同样,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 5—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
我国应采取措施
1.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
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 协调管理机构。
2.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 种风 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 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一是允许该物种进口;二是不允 许该物种进口;三是需要对这一植物进行更多的评价。
几种生物入侵
• 牵牛(Ipomoea nil) 马樱丹(Lantana camara)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 德国小蠊
美国白蛾
• 凤眼莲(水葫芦)
紫茎泽兰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 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 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 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 态安全。 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 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 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 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 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 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 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 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 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 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 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 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1)成因:人的经济活动, 粗放的农牧业、工业,特 别是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 脏乱的环境。 (2)分布:喜湿鼠类分布 在东北、华北、西南地区 的大部分,华东和华南全 部地区。耐旱鼠类分布在 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大部分地区。 (3)危害:农作物减产, 破坏草原和林地,危机水 库和防洪大堤安全,传播 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生物灾害的成因、特点、分 布、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 主要类型:
小麦的锈病 水稻的稻瘟病 棉铃虫病
黏虫
稻螟
• 1、农作物病虫害 (1)成因:多于水旱灾害关联。 (2)特点:种类多,危害大,受气候异变影响大。 (3)分布:a黏虫主要分布灾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 部地 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b稻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总体:东部重于西部) (4)危害: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 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 防治措施:人工防治(诱捕幼虫)、化学防治(农 药)、生物防治(投入天敌)、农业防治(主要是破坏 其滋生环境)
3.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 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 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 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 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4.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 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 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 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 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加强检疫工作力度 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松 毛 虫
蝗灾
(1)成因: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 (与其习性相关) (2)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的农业区。 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 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 出现严重蝗灾 (3)危害:对农作物有毁灭性破坏。 (4)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鼠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