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 睡眠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睡眠养生之道

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睡眠养生之道

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睡眠养生之道睡眠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视为养生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古籍中,有许多有关睡眠的内容,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智慧。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睡眠养生之道。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在《医林纂要》中提到,人一生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否则就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他认为,夜晚是恢复体力、养护精神的重要时刻。

因此,人们必须定时起床、睡觉,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这种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失眠、焦虑等疾病。

《黄帝内经》提出了“夜卧十分,早起五更”的养生方法。

这个方法的目的是让人们充分休息,保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还指出,“夜不眠,多言语”可能会引起情绪波动,加重疾病的症状。

《金匮要略·脾胃病脉证治第十四》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脾若充,胃若和,血气调,五脏安,乃可以安然寐。

”也就是说,只有当身体各项机能调和、血气畅通时,我们才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睡眠。

根据《内经》和《金匮要略》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养生方式:1. 作息要规律。

按照人体生理时钟的规律来起床和睡觉,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2. 调整饮食。

晚餐应在6点到7点之间,避免过饱和食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和生姜等。

3. 睡前放松。

进行舒适的睡前活动,如音乐或阅读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4. 睡觉环境宜静。

晚上可以关窗避免噪音干扰,保持整夜的安静环境。

此外,睡前可以泡脚,有助于放松身体并促进睡眠。

总之,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养生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生活作息,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基于《黄帝内经》谈寤寐生理机制

基于《黄帝内经》谈寤寐生理机制

•理论探讨•基于《黄帝内经》谈寤寐生理机制王冠英打任小娟2,王冠峰*作者简介:王冠英(1984—),男,博士研究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神志病临床与科研。

Tel : 182****6001 ,E-mail :*****************通讯作者:王冠峰(1978—),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心脑血管疾病。

Tel : 158****9169(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3.昌吉州中医医院,新疆 昌吉831100)摘要:寤寐(睡眠一觉醒)为人体生命过程不可或缺之大维系,其生理层面之重要性举足轻重。

欲知不寐之防治,首当审明 寤寐生理之机制。

本文拟从“寤寐之发生: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寤寐之本质:营卫循行、阴阳出入”、“寤寐之协调:形神一体,神志相济”三个方面论述寤寐生理机制,以期指导寤寐养生、不寐证治。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不寐五神分型;寤寐欲知不寐之防治,首当审明寤寐生理之机制。

《黄帝内经》为历代各家中医理论之根。

基于《黄帝 内经艸,本文拟从“寤寐之发生:天有昼夜,人有卧 起”、“寤寐之本质:营卫循行、阴阳出入”、“寤寐之 协调:形神一体,神志相济”三个方面论述寤寐生理 机制,以期指导寤寐养生、不寐证治。

1寤寐之发生: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昼夜变化乃自然界最为根本之节律,寤寐活动乃人至为重要之生理。

昼明则人以寤应之,夜至则 人以寐应之。

人之昼寤夜寐周期与天地日月昼夜交 替协调一致、周而复始。

1.1天人相应之日辰应 天地一日之质变为昼夜,昼夜质变过程又有十二时辰之量变,即随日出、日 中、日落、月出、夜半、夜止之日月六大“极变”而出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日辰“渐变”。

其 应在人,则具体表现为:①“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分为昼夜……与天地同纪” (《灵枢•营卫生会篇》),人体阴阳二气随日辰渐变而有此消彼长之应变;②“朝则人气始生;日中人气 长;夜半人气入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人体正气随日辰渐变而有生长旺衰之应变;③“朝, 旦慧;日中,安;夕,故加;夜半,故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人体症兆病态随日辰渐变而有轻 重缓急之应变;④“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素问•藏气法时论》),人体五脏发病随日辰渐变而有“病静、病 慧、病甚”之病势强弱之应变。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黄帝内经告诉...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黄帝内经告诉...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黄帝内经告诉...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黄帝内经告诉你失眠的原因在哪里?
意思就是晚上阳气回来,遇到了阴,那么自然就睡着了,气血也就从这里化生,所以睡不好气血就差。

天亮了阳气开始动,离开了阴,人自然就醒过来,想要去做事,如果你睡不醒,又或者失眠,这都是阴阳的问题,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阴阳不交。

人的心脏是最热的,心脏的热不能得到肾水的滋润,就会一直亢奋,你就会睡不着,甚至是越晚越精神,下面的肾水得不到心脏的热,就是一直肾寒,出现腰酸,腹胀,脚水肿等。

那该如何调整过来?如果中焦脾胃是通的,就用一个交泰丸就可以了,如果中焦不通,那么就要调脾胃,比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等,这样自然睡眠好了。

《黄帝内经》睡眠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睡眠理论探讨
刘淑 彦 , 张拴 成 , 尚朴 董
( 河北 医科 大学 中医学 院 ,河北 石 家庄 009 ) 50 1
摘 要 :对《 黄帝内经》 关于睡眠的生理机制, 睡眠发生病变的病机, 导致“ 卧不安 ‘ 目不瞑 ‘ ’ 多卧’ 等病变常见的脏腑、
经络病 变, 以及对 于“目不瞑” 不得卧…‘ “ 多卧” 等病 变的治则、 治疗方剂、 针刺治法等进行 了详尽 的论述 。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 O 1 O 1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8V L.9N .2 S 0
时珍 国医 国药 2 0 0 8年第 1 9卷第 1 2期
◇学术探讨◇
《 帝 内经》 眠理 论 探 讨 黄 睡
关键 词 :黄帝内经》 睡眠理论; 生理机制; 病机 ; 治则; 治法 《 ;
中 图分类 号 : 2 1 R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0 8 1 -8 30 1 0 .8 5 2 0 ) 22 8 -1
在《 黄帝 内经》 的多个 篇章 中可见关 于 睡眠的 阐述 。其对 于 于阴则阴气虚 , 目不 瞑矣 。 认 为其 他病 症影 响卫 气 的正常 运 故 ” 睡眠的描 述 , 多称之为“ 卧…‘ 目瞑” 对 于其病变 则多描 述为 “ ; 不 行 , 使得卫 气不得人 于阴分 , 就形成 阴气虚 , 阴虚不能敛 阳, 以 所 得卧” “目不 瞑” 嗜卧 ” 卧不安” 多卧” 。把《 “ “ “ 等 黄帝内经》 中有 不 能 闭 目安 眠 。 . 气机 失常 在《 黄帝 内经 》 脾 、 肝 等脏腑 感 中, 胃、 关 睡眠的散论 集中起来 , 就发现其对 睡眠有 深入的认识并 已经进 22 邪客脏腑 , 可见 “ 不得卧” “目不 瞑” 等症状。 行了理论 阐述 。对 于睡眠 的生理机 制 , 眠发生病 变的病机 , 睡 导 受邪气发 生病变 , 如肝 脏病 变常见 睡眠异 常 的症 状表 现 , 素 问》 在《 中关 于肝 致“ 卧不安… 目不 瞑” 等病 变常 见 的脏腑 、 经络 病变 , 以及对 于 肝雍等肝脏病变 中均可 出现 睡眠异 常的表 现。在《 素问 ・ 痹 “ 目不 瞑…‘ 不得 卧” 等病 变的治则 、 治疗方 剂 、 针刺 治法等进行 了 痹 、 论篇第 四十三》 中论 述肝痹的症状 表现为“ 痹者 , 肝 夜卧则惊 , 多 详尽 的论述 。现就《 黄帝 内经》 中的有关 内容分论 如下 : 饮数小便 , 上为引如怀” 。而《 素问 ・ 大奇论篇第 四十八》中描述 1 睡 眠 的 生 理 机 制 肝雍 , 两肱 满 , 卧则 惊 , 得 小 便” 由此 可 见 , 不 。 睡眠是重要 的生理 现象 , 黄帝 内经》 《 认为 睡眠 的生 理机 制 肝雍 的症状 为 “ 素 中对 于肝脏 出现 的疾病 表 现 中均 可 出现 睡卧不 安 的症 与卫气的循行有密切关 系。认为 卫气 的正常运行 规律 是昼行 于 《 问》 肝主 藏血 , 素 问 ・ 《 五脏 生成 篇第 阳夜行于 阴。而 目的 开合 由蹁脉 所 司 , 灵 枢 ・ 热 病》 述 : 状 。这与肝 的生理功 能有 关 , 《 寒 论 “ 阴蹁 阳蹁 , 阳相交 , 阴 阳入 阴 , 阴出 阳, 于 目锐 眦 , 交 阳气盛则 嗔 十》 论述 “ 人卧血归 于肝 ” 。肝脏 受邪 , 响其藏 血功能 , 血液 影 则 营卫亦不能进 行正 常循 行 , 卫气运 行异 常就会发 目, 阴气盛则 瞑 目。 蹁脉盈 虚又取决 于卫气 的运 行 。《 ” 灵枢 - 营 运行受到影响 , 不得安 卧” 不得 卧” 卧则惊” “ 或“ 等症状 表现 。 卫生会第十八 》 中指 出 : 卫 气行 于 阴二 十 五度 , 于 阳二 十 五 生“ “ 行 脾 胃发生病变亦 可影 响正 常 的睡 眠。在《 问 ・热论 篇第 素 度, 分为昼夜 , 故气 至 阳而起 , 阴而 止。 正 是卫 气 的这种 运 行 至 ” 中阐述伤寒病变传至 阳明经时 , 表现 为“ 日阳明受之 , 二 规律使得人体 的卫气在夜间运行于 阴分 , 阴气盛 , 故产生 睡眠 ; 白 三十一》 阳明主肉 , 脉 侠 鼻 络 于 目, 身 热 目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鼻 干 , 得 卧也 ” 其 故 不 。 昼行于阳分 , 阳气盛 , 故人体处于清醒状态 。 素问 ・ 厥论篇第 四十五》: 阳明之 厥 , 癫疾欲走 呼 , “ 则 腹满 不得 在《 营卫生会》 篇中又对 老人与壮年 人的 睡眠状态 的不 同进 《 则 食则呕 , 不得 卧” 。厥 , 逆也 , 太 行了论述 , 也认为与卫气 的运行有关 , 出老年人夜 间不 能熟 睡 , 卧……太阴之厥 , ……不欲食 , 指 阳明二经病 变均 可出现 “ 得卧 ” 不 的表 现 , 因是 二经 受邪 , 原 壮年人 白天精力充沛而夜晚熟睡是 因为 “ 壮者 之气血 盛 , 其肌 肉 阴 、

运用《内经》阴阳学说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用《内经》阴阳学说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用《内经》阴阳学说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古代先贤虽然从哲学高度论述了睡眠的本质特征,但是未能具体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内经》则运用阴阳学说弥补了这一不足。

以《内经》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中医学,将睡眠-觉醒这一生命现象称为寤寐,认为这是一种生命活动的阴阳变化过程。

其中睡眠属阴,谓之寐;觉醒属阳,谓之寤。

寤寐是人身之神处于阴阳动静的两种不同状态。

1 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人类的睡眠是与觉醒交替出现的,一般都是夜间睡眠而白昼觉醒,形成一个周期性的昼夜节律。

睡眠-觉醒节律是人类生命活动诸多节律中最普遍、最明显、最典型的生命节律。

这一节律的形成,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天地阴阳消长变化的结果。

人生活在天地自然之中,其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影响,睡眠-觉醒这一活动也不例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人类顺应天之阴阳消长变化的基本活动规律。

日出为昼,阳气主之,作是觉醒状态下的活动;日入为夜,阴气主之,睡眠是息的最佳方式。

《内经》对这一规律形成的机制解释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素问金匮真言论》)。

表明随自然界阴阳变化,人体机能则有晨起始旺、中午最盛、午后转弱、半夜最衰的变化规律,这是按阴阳性质用四分法来阐述机体活动昼夜变化规律的。

自然界的昼夜阴阳消长盛衰变化规律如此,人与天地相应,故人体的阴阳之气随之也形成了消长盛衰的日节律运动。

平旦时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黄昏时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休息。

阳主动,阴主静,阳入内阴气盛则寐,阳出阴盛于外则寤,由此便形成了睡眠-觉醒的昼夜阴阳日节律。

正如《灵枢口问》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黄帝内经》论睡眠障碍

《黄帝内经》论睡眠障碍
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 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 瞑矣。” 病案
.
病案 王某某,男,68岁,2005年3月29日接诊
失眠三月余,服舒乐安定、氯硝安定及 养血安神糖浆、枣仁安神丸等药物,效 不显,神情烦躁,语多不休,声如洪钟, 易怒,耳门刺痛阵阵,咽红喉痛,口干、 口腻,纳食无味,寐则头汗如浴,苔厚 白腻,质暗,脉大弦。
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 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 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 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 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 《素问·平人气象论》 “溺黄赤安 卧者,黄疸,”
.
病案:蒋某某,男,60岁,2004.3.16初 诊。
神疲乏力,多卧,每日睡12~14小时, 仍不解乏。形体肥胖,腹大,体重98公 斤,身高170公分,患有高血脂、脂肪 肝、高血粘度症,便溏,慢性结肠炎。
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 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 不得安而喜梦。”
.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 岐伯曰: 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焫, 阴阳俱盛则梦相杀。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 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
.
肝气盛则梦怒, 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 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 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 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
2、邪留上焦,卫气久留于阴 《灵枢·大惑论》曰:“邪气留 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己食 若饮汤,卫气留于阴而不行, 故猝然多卧焉。”
中风先兆 病案
.
奚某 女,76岁2000年11月8日初诊。 平素昼不精,夜不瞑,近三、四天
突然多卧,不思起床,起则行步飘忽不 定,易摔跤,神疲头晕,目眩耳鸣,倦 怠面黄,记忆力大减,两足至膝皮肤刺 痛,扪之麻木如隔衣,形体瘦削,脉小 弦滑,舌暗红,苔厚腻, 血压160/90mmH克,血甘油三酯、胆固 醇均偏高, 脑CT示:左侧颞部腔隙性梗塞灶。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2----第一章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2----第一章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2----第一章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第一章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黄帝内经》认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

这里的“夜半”即指子时,也就是指晚上的23点到凌晨1点。

意思是说子时为阴气最重的时刻,之后阴气渐衰,阳气渐长。

阴主静,阳主动,与之相适应,人体此刻最需安静,我们此时最宜安然入睡。

中医养生特别讲究睡“子时觉”,因为子时气血流注胆经,阳气开始生发,而睡眠就成了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

阳气为生命之本,“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熬夜,就会将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消耗掉,这对人体是极为不利的。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机,从脏腑的角度来讲也是养人的胆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若胆气没有生发起来,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生机养不住,整个人就会昏昏欲睡。

因此,睡好子时觉,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子时就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睡觉最顺应天时一天就是一个小四季,子时就相当于四季中的“冬至日”。

冬至一阳生,这时候,一定要让人体收藏起来,顺应四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健康长寿。

现在大家都知道,23点之前要上床睡觉,可是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说到底,还是对于23点之前睡觉的意义不甚了解,不明白过了这个时间点睡觉到底对身体有多大的伤害。

所以过了这个时间依然游戏作乐,熬夜加班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23点之前睡觉这个说法不是很严谨,准确地说,应该是在23点进入熟睡状态。

也就是说,应该在23点之前,根据个人的入睡情况,酌情选择。

比如说,你很容易入睡,倒床三分钟就可以睡着,那你可以在22∶55左右上床。

如果你很难入睡,半小时才能睡着的话,就得在22∶30上床了,总之,得在23点的时候进入一个相对沉睡的状态。

为什么要这样严格限制呢?关键就是顺应天时,与天地相呼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却不知道其实一天也是有小四季的,《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谈《内经》营卫之气与睡眠

谈《内经》营卫之气与睡眠

谈《内经》营卫之气与睡眠一、《内经》中的营卫之气《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经典之一。

其中的“营卫之气”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两种神气。

营气是指维持人体日常生理活动的能量,通常被认为是精微的食物精华;卫气则是指保护人体免受外邪侵害的神气。

两者常常并存,相互协作。

如果营卫之气失衡,就容易导致身体的疾病。

二、睡眠与营卫之气睡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生命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身体恢复体力,还可以调节人体各种功能的平衡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睡眠与营卫之气的关系密切。

1.睡眠能够调节营气在睡眠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系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调节营气的作用。

如果营气失衡,就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可能会导致失眠等症状。

2.睡眠可以影响卫气的保护作用卫气是保护人体免受外邪入侵的神气,睡眠可以维护卫气的保护作用。

如果睡眠不足或者质量不好,就会影响到卫气的保护作用,容易被外邪侵害,引发各种疾病。

3.睡眠与内分泌系统调节营卫之气内分泌系统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的关键系统,它可以调节营卫之气的平衡。

睡眠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营卫之气的平衡。

三、如何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的睡眠?在中医理论中,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的睡眠:1.饮食调养中医讲究“饮食合适,才能活得久”。

适当的饮食调养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保障营卫之气的平衡,并且促进睡眠的质量。

常见的食物如莲子、龟肉、糯米等对改善睡眠和调整气血循环有着很好的效果。

2.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调节身体的激素分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促进睡眠和保障营卫之气的平衡。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散步、跑步、气功等。

3.心理调节心理健康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也是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身体状态,达到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睡眠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收稿日期:2008-09-08; 修订日期:2008-11-04作者简介:刘淑彦(1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现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助教,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中医文献整理工作.5黄帝内经6睡眠理论探讨刘淑彦,张拴成,董尚朴(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要:对5黄帝内经6关于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发生病变的病机,导致/卧不安0/目不瞑0/多卧0等病变常见的脏腑、经络病变,以及对于/目不瞑0/不得卧0/多卧0等病变的治则、治疗方剂、针刺治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5黄帝内经6; 睡眠理论; 生理机制; 病机; 治则; 治法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12-2883-01在5黄帝内经6的多个篇章中可见关于睡眠的阐述。

其对于睡眠的描述,多称之为/卧0/目瞑0;对于其病变则多描述为/不得卧0/目不瞑0/嗜卧0/卧不安0/多卧0等。

把5黄帝内经6中有关睡眠的散论集中起来,就发现其对睡眠有深入的认识并已经进行了理论阐述。

对于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发生病变的病机,导致/卧不安0/目不瞑0等病变常见的脏腑、经络病变,以及对于/目不瞑0/不得卧0等病变的治则、治疗方剂、针刺治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现就5黄帝内经6中的有关内容分论如下:1 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5黄帝内经6认为睡眠的生理机制与卫气的循行有密切关系。

认为卫气的正常运行规律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而目的开合由蹻脉所司,5灵枢#寒热病6论述:/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0蹻脉盈虚又取决于卫气的运行。

5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6中指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0正是卫气的这种运行规律使得人体的卫气在夜间运行于阴分,阴气盛,故产生睡眠;白昼行于阳分,阳气盛,故人体处于清醒状态。

在5营卫生会6篇中又对老人与壮年人的睡眠状态的不同进行了论述,也认为与卫气的运行有关,指出老年人夜间不能熟睡,壮年人白天精力充沛而夜晚熟睡是因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02 睡眠异常的病因病机5黄帝内经6虽然没有把/不得卧0或/目不瞑0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进行系统的阐述,但对于多种涉及到睡眠异常的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症状表现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在5黄帝内经6中所记载的导致/不得卧0/目不瞑0的原因有三。

2.1 他病影响,卫气受阻5黄帝内经6所记载的其他疾病症状表现中可见/不得卧0/目不瞑0等症状表现,诸如咳喘、胃不和、呕吐、腹满等,均可见不得安卧的表现。

如5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6:/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

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0由其他病症影响导致/不得卧0/目不瞑0的病机,在5灵枢#大惑论第八十6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0认为其他病症影响卫气的正常运行,使得卫气不得入于阴分,就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不能闭目安眠。

2.2 邪客脏腑,气机失常在5黄帝内经6中,脾、胃、肝等脏腑感受邪气发生病变,可见/不得卧0/目不瞑0等症状。

如肝脏病变常见睡眠异常的症状表现,在5素问6中关于肝痹、肝雍等肝脏病变中均可出现睡眠异常的表现。

在5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6中论述肝痹的症状表现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0。

而5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6中描述肝雍的症状为/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0。

由此可见,5素问6中对于肝脏出现的疾病表现中均可出现睡卧不安的症状。

这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肝主藏血,5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6论述/人卧血归于肝0。

肝脏受邪,影响其藏血功能,则血液运行受到影响,营卫亦不能进行正常循行,卫气运行异常就会发生/不得安卧0/不得卧0或/卧则惊0等症状表现。

脾胃发生病变亦可影响正常的睡眠。

在5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6中阐述伤寒病变传至阳明经时,表现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0。

5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6:/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太阴之厥,则,,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0。

厥,逆也,太阴、阳明二经病变均可出现/不得卧0的表现,原因是二经受邪,则经气逆行,使得气机失常而影响睡眠。

邪气客于脏腑,脏腑发生病变,导致睡眠时间和质量的改变,其病机亦是由于影响到卫气的正常运行,卫气不能入阴,则夜寐不安。

5灵枢#邪客第七十一6记载:/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0另外,睡眠异常不仅仅表现为/卧不安0/不得卧0,亦可有/多卧0/嗜卧0的异常表现。

如5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6:/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

0论述了在针刺治疗时应该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秋天采用夏季的针刺方法,导致阴阳失和,就会/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0。

5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6记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0。

而在现代医学中,急性肝炎的患者早期的症状表现可见嗜卧,发热;如果治疗方法得当,疾病向愈;如果不得法,反而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得安卧的症状。

由此可见5黄帝内经6对于疾病的描述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至今对于临床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 脏腑损伤,阴阳不和脏腑损伤,亦可影响到卫气的运行,导致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

如5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6:/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5太素6作/及精有所倚则不安0),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05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6还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

0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夜寐不安者均属于此。

#2883#L I SH I Z H EN M ED I 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 I CA RESEARCH 2008VOL.19NO .12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第19卷第12期3 关于/不得卧0/目不瞑0等病变的治则及其方药、针刺治疗无论脏腑病变还是邪气客于脏腑,脏腑损伤导致的睡眠异常,5黄帝内经6认为其机理是一致的,均为气机失常,从而影响卫气的正常运行。

基于此,在5灵枢#邪客第七十一6提出了对于/目不瞑0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0。

并在此治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具体治疗方剂)))半夏秫米汤,而且具体阐述了其方剂组成和煎服方法:/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

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

久者,三饮而已也。

0半夏、秫米,所以有如此疗效,主要是调和阴阳的作用。

因半夏味辛,能通阴阳和表里;秫米甘寒,可以滋养调和脾胃,脾胃气和,营卫之气方可正常化生、运行,则人才能安睡;流水千里,扬之万遍,取其流畅而无阻滞,以加强疗效。

验之临床,半夏秫米汤适于肠胃痰湿壅滞,营卫失调的失眠证。

后世医家演绎经旨,用半夏秫米汤化裁,治不眠之证而奏效者甚众。

如温胆汤方用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等药,治惊悸不眠,疗效很好,今人尤为喜用。

在5灵枢#口问第二十八6中提出了由于阳气不能尽入阴分而致睡眠异常、呵欠连连的针刺治疗原则为:/泻足少阴,补足太阳0,从而使得阴阳调和,卫气运行正常。

5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6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0的养生思想,5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6中也提出/久卧伤气0。

在5黄帝内经6所蕴含的养生思想的指导下,现代的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不熬夜亦不赖床,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文献综述(收稿日期:2008-07-14; 修订日期:2008-09-18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 .2006BAK10B06)作者简介:张 帆(1982-),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现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简介:邹明强(1964-),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分析科学研究工作.胡枝子中化学成分及黄酮类物质提取与分析的研究进展张 帆1,齐小花1,邹明强1*,解瑞丽2,李锦丰1,张宏桂2(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23;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摘要: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及甾醇类等,以上成分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活性。

文章综述了胡枝子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该类中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胡枝子; 化学成分; 提取及分析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12-2884-02Research P rogress of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Flavonoids and Che m ical Constituents in L es pedeza bicolors Turcz.ZHANG F an 1,Q I X iao -hua 1,ZOU M i n g -qiang 1*,X I E R u-i li 2,L I J i n -feng 1,Z HANG H ong -gu i2(1.Chinese Acade my of Ins p ection and Quarantine ,B eiji n g 100123,Ch i n a;2.B 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 ed icine ,B eijing 100102,China )Abst ract :M any co m pounds i n Les p edeza bico lors T urcz .have been ex tracted and separa ted i nclud i ng fl avono i ds ,alka lo i ds ,ter -penes ,organ i c ac i ds ,and sti gm astero ls .T hese che m ica l constituents have been used for anti-i nfla mm ation ,reduc i ng blood sug -a r ,antiox i dati on ,anti -rad i ation ,anticancer ,and anti-t u m or .Th is paper rev ie w ed the research prog ress on ex trac ti on of fla -vono ids i n L esp e d eza b icolors Turcz ,and che m ical i ngred i ents ,wh i ch w ill prov ide re ference to the subsequent st udy .K ey w ords :L esp edeza bico l or s T urcz .; Chem ica l constituents ; A nalysis and ex tracti on豆科胡枝子属Lesp e deza M ichx.植物约六十余种,我国产26种,除新疆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区[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