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

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
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

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启明星计划)

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所在单位(公章):

合同原定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实际完成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说明

一、项目承担人应根据本提纲要求,逐条认真如实编写。

二、内容表达要明确、严谨。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三、工作总结报告编写后, 请使用本提纲所提供的封面于

左侧装订成册,纸张为A4。

四、本提纲制订单位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总结报告提纲:

一、本研究项目原定的预期研究成果、成果表达形式及其考核指标(内容应与项目申请书中的内容相一致)

二、研究工作总结

1.对照原定的考核指标,逐条说明实际完成情况。

2.项目的研究成果。特别要说明科学发展或技术创新之处,并有具体的内容和必要的数据(必须注明体现主要研发结果和必要数据的论文名称或测试、使用单位名称,并将已发表的论文,测试、使用报告作为附件附后)。

3.项目取得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社会经济效益或应用前景。

4.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三、项目负责人发展情况

项目执行期间本人取得的重要成果或业绩(包括获得国家、省部级和企业横向项目情况,学科发展贡献,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发表论文和论文引用情况,获得发明专利及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情况,所创办或经营企业发展情况,所研发技术或产品的应用和效益情况,以及体现本人能力提高的其他情况等)

四、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五、项目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六、项目承担单位的审核意见(对项目总体完成情况等签署具体意见并盖公章)

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八、总结报告附件

1.研究技术报告

2.发表的论文

3.测试报告

4.用户使用报告

5.其他相关资料

6.项目资助预算执行情况表

注:以上所有材料一式一份,上交市科委。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5Y 学科门类: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根据社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及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必要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实验方法及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 3、掌握材料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成分与组织、性质及应用性能、材料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掌握材料生产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机电基本知识,具有材料工厂工艺设计及简单机械设备设计能力;掌握材料结构、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宏观生产过程的工程测试技术等技能,具有正确地理解和评价各种材料的性能的能力。 5、具有材料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材料工厂技术改进、产品优化的能力;具有新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6、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从书本和网络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具有自主学习与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英语简单写作与会话、英语资料检索和阅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军事理论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测试方法、粉体工程及设备、热工过程及设备、材料工艺学等。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汇 报材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管理,以“重培养、强引进、调结构、抓激励”为主要思路,紧紧抓住吸引、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实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加快科研技术人才成长。 下面,我就院人力资源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人力资源概况 (一)院整体人力资源情况 院现有职工X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0%,博士生X名,研究生X 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X%。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职工近100人,占全体职工人数X左右。院行业专业人才齐全,拥有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比列超过X%。省管专家1人;国家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二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会计师、翻译等50余人,注册技术人员比列达到总人数的25%。 (二)科研人员情况 我院从事科研人员近X人,主要集中在从事建筑结构、地基、建材、建筑节能等方面研究的五大检测研究所。科研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20余人,博士学历3人,其余大部分为本科学历。职称方面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建筑师40余人。 二、薪酬制度

(一)基本薪酬: 主要由基本薪、学历薪、职称薪、职务薪和院龄薪构成。在薪酬结构上既从基本薪和院龄薪上来保持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平,又在学历薪、职称薪方面体现个人价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二)注册奖励: 为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国家注册执业职格考试,院对员工考取获得各级注册证书分别实行一次性奖励和长期津贴。(三)绩效奖励: 科研人员绩效采取与项目、课题挂钩的机制,实行按贡献提成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对于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上一是从科研本身取得的实际成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量化角度去评价。二是从科研成果的各方面效益、价值等宏观方面去评估,从客观上准确评估单个科研成果在整个科研领域和企业发展领域中的积极和影响作用,注重深度挖掘科研的影响力和长远价值。通过绩效的奖励,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逐渐建立更加完善适合科研不断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科研人才培养 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我们主要注重“四个能力”、采用“五种方式”。 “四个能力”——一是科技研究开展能力,包括开展有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对科研方向的确定、计划、研究和完成能力,以及熟悉科研工作行业发展趋势和判断的能力;二是科研攻关能力,包括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完成重大项目能力;三是领导带头能力,包括对项目的管理、策划、控制能力,以及管理、领导科研人才的能力;四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包装、宣传的能力。

科技局人才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________ 科技局人才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科技局人才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落实市委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聚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轮驱动,着力抓好推动大协同、建设大平台、实施大专项、构筑大梯队、强化大服务、优化大环境六个重点工作(一个导向、两轮驱动、六大重点),扎实开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着力推动高端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创新,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台阶、上层次,为实现“三大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工作目标 1、研发投入继续较快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1.15%; 2、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市前列,发明专利申请量力争达到160件; 3、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9家(新认定6家)、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20家。 4、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中 第 2 页共 8 页

心8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35%; 5、新启动建设科技创新团队3个,累计达到8个;全社会研发人员达到1.25万人。 6、争取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项,争取科技经费5万元;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20项 7、科技支撑与服务“三农”、服务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组织农业重大科技专项1项,培育农业新品种8项,扶持农业创新型企业5家。 8、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十个着力”: 一是着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大科技”理念,围绕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从增进创新驱动合力、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扶持、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入手,提出意见和建议,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做好参考。集中精力抓好科技服务专项,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进一步强化市镇(街办)区(开发区)园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抓好创新政策的落实,基于我市现行的10余个创新政策要点,制订具体政策实施方案,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和分析,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新出台的重大创新政策。 二是着力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大力鼓励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员携带技术、项目、团队等形式,在我市创办领办创新型初创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计划”,构建新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与保障 第 3 页共 8 页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如何加强上海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_邹磊

RESEARCH 研究 软科学 如何加强上海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有赖于一支专业、高效、 稳定的服务人才队伍。 目前上海的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状况仍存在诸多制约, 亟需破解。 文 邹磊 科技服务业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新兴业态,科技服务业向市场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和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是上海实行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国内外经验表明,科技服务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加速器,是具有“三高一低”(高人力资源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低碳环保)特征的高端服务和知识经济新业态。近年来,为了抢占科技服务业价值链的 顶端位置,欧美日等国家纷纷加大了 对本国科技服务业的扶持力度。2014 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 会议上,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 业。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科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有赖 于一支专业、高效、稳定的服务人 才队伍。长期以来,上海素以科技 资源丰富和科技人才集中闻名。但 是,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上海的 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状况仍存在诸 多制约,亟需破解。 当前上海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的瓶颈 专职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根据不 完全统计,目前全市80%以上从事各项 科技服务的人才来自于服务资源丰富 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而就职于专门性、 企业化服务机构的人数不到20%。在 现有体制下,院所、高校的主要精力在 科研,缺乏面向市场提供科技服务的 意识和积极性,少量的对外服务业务 仍属于小部分人员的兼职行为。同时, 尽管上海市科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的方式支持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的建 设运营,但尚未完全确立以服务成效 和用户反馈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评价体 系,造成绝大多数机构的服务人才队 伍继续维持着“兼主专辅”的局面。 复合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由于 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 技咨询和知识产权等服务内容具有 专业性、复合性、复杂性的特征,对 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乃 至外语水平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 知识产权服务为例,“盛知华”等知 名机构培养一名生物学博士毕业生 成为专业服务人才的周期至少需要 3-5年时间。目前,在市场化运作的 大中型服务机构极其稀少的背景下, 科研院所普遍缺乏引导研究者转型 成为服务者的动力,高等院校缺乏 专门针对科技服务的人才培养计划 和资质,而职业学校的教育又无法 完全胜任日趋专业和复杂的服务需 求。这些都导致了高素质科技服务 74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管理,以“重培养、强引进、调结构、抓激励”为主要思路,紧紧抓住吸引、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实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加快科研技术人才成长。 下面,我就院人力资源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人力资源概况(一)院整体人力资源情况院现有职工X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0%,博士生X名,研究生X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X%。 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职工近100人,占全体职工人数X左右。 院行业专业人才齐全,拥有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比列超过X%。 省管专家1人;国家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 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国家 一、二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会计师、翻译等50余人,注册技术人员比列达到总人数的25%。 (二)科研人员情况我院从事科研人员近X人,主要集中在从事建筑结构、地基、建材、建筑节能等方面研究的五大检测研究所。 科研人员中硕士1以上学历20余人,博士学历3人,其余大部分为本科学历。 职称方面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建筑师40余人。 二、薪酬制度(一)基本薪酬:

主要由基本薪、学历薪、职称薪、职务薪和院龄薪构成。 在薪酬结构上既从基本薪和院龄薪上来保持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平,又在学历薪、职称薪方面体现个人价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二)注册奖励: 为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国家注册执业职格考试,院对员工考取获得各级注册证书分别实行一次性奖励和长期津贴。 (三)绩效奖励: 科研人员绩效采取与项目、课题挂钩的机制,实行按贡献提成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 对于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上一是从科研本身取得的实际成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量化角度去评价。 二是从科研成果的各方面效益、价值等宏观方面去评估,从客观上准确评估单个科研成果在整个科研领域和企业发展领域中的积极和影响作用,注重深度挖掘科研的影响力和长远价值。 通过绩效的奖励,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逐渐建立更加完善适合科研不断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科研人才培养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我们主要注重“四个能力”、采用2“五种方式”。 “四个能力”——一是科技研究开展能力,包括开展有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对科研方向的确定、计划、研究和完成能力,以及熟悉科研工作行业发展趋势和判断的能力;二是科研攻关能力,包括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完成重大项目能力;三是领导带头能力,包括对项目的管理、策划、控制能力,以及管理、领导科研人才的能力;四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包装、宣传的能力。 “五种方式”(一)师带徒模式——建立“师带徒”等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传、帮、带”等制度建设,利用内部讲课、演示、试验等各种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增加对青年人才的培育。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8年05月09日 11:26:00来源:字体大小[大中小]科发人教字〔2007〕324号 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 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健康成长,现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要在国家科技规划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需要拥有一支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队伍。我院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曾进行过一些成功的实践,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仅使一大批青年人才成长起来,而且较好地弥补了因“文革”造成的科技队伍的“断层”,顺利实现了队伍的代际转移。 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目前,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我院目前科技岗位体系还不完善,用人制度僵化的状况尚未彻底扭转,人员流转不畅,使得部分优秀年轻人才因看不到发展空间而流失。目前在我院科技队伍中,30~39岁(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之间的人才略显不足,仅占31%,在高级岗位中, 35岁以下的青年

重庆市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

重庆市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发展。围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服务全市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人才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以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重大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引导科技人才服务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有效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加快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坚持品德为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科研诚信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科研不端行为。加强对科技人才科学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鼓励科技人才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引导科技人才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 (三)坚持创新求实。把握科技创新的长期性、系统性、不确定性,突出评价中长期目标,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业绩和潜力评价、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完善容错免责制度,鼓励

科技人才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勇于创新追求,不惧创新失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 (四)坚持科学评价。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打破简单“以文识人”“以证取人”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分类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尊重用人单位评价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拓宽科技社团、企业和公众参与评价的渠道。以同行评价为基础,注重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加快建立完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二、分类与标准 (一)分类释义 根据我市科技人才的职业属性和科技活动特点,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人才等三类。 1.基础研究人才。是指在科技活动中主要从事基础科学或应用基础科学的学术研究,承担发现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揭示自然现象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引领知识创新重任的人才。 2.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是指在科技活动中探索基础研究所获得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或者针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特定问题和实用目标,主要从事提供新系统、新产品、新品种、新结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等研究活动

人才培养计划书-2018.5.5

应届毕业生培养计划书 一、总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自古以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国家如此,行业更是如此。河南公司要实现根深中原的发展战略,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人才要招的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二、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目前,建筑市场正面临一场大的变革,要么激流勇进要么被淘汰,然而,企业要有合理的利润才能拥抱变革,才有变革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利润必须要靠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屹立于这场变革的浪潮中,而管理最终是场人才的争夺战。现就毕业生培养步骤说明如下:第一步:统一管理、建立一人一档 公司人力资源部应加强力量,主要职能负责人才招聘和管理工作,包括聘用合同的制定,人事档案建立以及人员动态管理等。 第二步:明确聘用主要细节 1、明确公司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待遇为2400元/月,转正工资待遇第一年为3000元/月,后期根据岗位定工资。 2、明确公司培训课时,课时组成为:项目部培训课时+公司培训课时(折成培训费用成为约束员工服务年限的依据)。 3、明确工资组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服务年限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前三项按月发放,后两项年底发放。每月项目部应将每名员工工资全额数报公司审批。绩效工资建议将员工工资的10%作为考核部分,公司另补贴500元加入考核工资范畴。 4、明确工资由公司按月统一发放,公司为每位入职者办理工资

卡,每月发放出基本工资。 5、明确缴纳五险,条件是必须有毕业证,工作满半年及以上的优秀员工。建议公司增加公积金的缴纳,以吸引就业人员。 6、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 第三步:面试签订三方就业协议 毕业生复试通过后就签订三方就业协议,明确报到时间和报到地点,公司办公室应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第四步:集中上岗培训 上岗培训实行“三级教育”公司级、项目级和岗位级。公司培训以人力资源部牵头,其余部门参与,以企业文化培训为主。 第五步:三个月项目试用期 无论是留公司工程技术部还是项目部,所有人员必须经过现场3个月的试用期锻炼,项目部成为员工的主要考核和引导培训部门,项目部应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课时,并引导学生职业规划。 第六步:集中培训再就业 公司对试用期满后,所有人员应重新定岗。对优秀的人员公司应集中培训,培训方向为技术员、安全员、资料员和质量员,培训以工程技术部牵头和组织。 第七步:重新签订3-5年期合同,明确违约风险 通过培训一是建立起员工公司的认同感和对企业文化的的熏陶;二是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技能和工作方法;三是建立起知识和价值的关系,增加员工的违约成本。 工程技术部 2018-5-6

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验收总结报告模板(2019年版)

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所在单位(公章): 合同原定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实际完成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说明 一、项目承担人应根据本提纲要求,逐条认真如实编写。 二、内容表达要明确、严谨。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三、工作总结报告编写后, 请使用本提纲所提供的封面于 左侧装订成册,纸张为A4。 四、本提纲制订单位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总结报告提纲: 一、本研究项目原定的预期研究成果、成果表达形式及其考核指标(内容应与项目申请书中的内容相一致) 二、研究工作总结 1.对照原定的考核指标,逐条说明实际完成情况。 2.项目的研究成果。特别要说明科学发展或技术创新之处,并有具体的内容和必要的数据(必须注明体现主要研发结果和必要数据的论文名称或测试、使用单位名称,并将已发表的论文,测试、使用报告作为附件附后)。 3.项目取得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社会经济效益或应用前景。 4.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三、项目负责人发展情况 项目执行期间本人取得的重要成果或业绩(包括获得国家、省部级和企业横向项目情况,学科发展贡献,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发表论文和论文引用情况,获得发明专利及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情况,所创办或经营企业发展情况,所研发技术或产品的应用和效益情况,以及体现本人能力提高的其他情况等) 四、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五、项目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六、项目承担单位的审核意见(对项目总体完成情况等签署具体意见并盖公章) 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八、总结报告附件 1.研究技术报告 2.发表的论文 3.测试报告 4.用户使用报告 5.其他相关资料 6.课题资助预算执行情况表 注:以上所有材料一式三份,上交市科委。

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 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旨在优化布局我省科技人才、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科研工作,提高全省科技创新条件保障能力。科技人才部分,重点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使用及发展,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敢于创新、敢担风险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科技平台部分,重点支持各类机构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全面的公共科技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条件保障水平。 一、重点实验室建设 (一)选题范围 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领域基础、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在天然药物化学、生态学、地震地质学、地方病学和民族医学等优势基础学科,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重要产业领域,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科研机构培育建设10个左右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二)申报要求 根据《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依托企业认定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等要求进行申报。申请书及申请报告格式请登录省科技厅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569483.html,)下载。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一)支持范围 围绕云南省着力推进的重点产业发展,按照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优化布局建设5个左右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支持领域: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 (二)申报要求 按照《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暂行办法》(云南省科技厅公告第14号)要求进行申报。认定申请书及申请报告格式请登录省科技厅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569483.html,)下载。 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一)支持重点 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支持能为全省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强化公共实验室、专业技术实验室、技术测试共性平台、科技数据文献检索系统、网络科技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中介服务等服务功能,为云南省重点领域、行业、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活动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二)申报要求 按照《云南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45号)要求进行申报。认定申请书及申请报告格式请登录省科技厅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612569483.html,)下载。 四、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 (一)科技领军人才选拔 围绕我省优势特色学科的打造和重点产业的培育,选拔政治

人才培养计划 (1)

人才培养计划 南通友联数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友联)无损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更重点关注人才梯队的建设,不断壮大和完善人才队伍。项目小组作为独立开展工作的研发团队,对其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团队内部分工不同,将分为负责人、核心成员和其他成员三个层次。 一、项目负责人的培养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整个团队的工作,重点做好管理协调、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工作。团队负责人应着重抓好核心成员的培养,建立良性循环的团队内部三级人才自我培育机制,努力创造条件,搭建好平台,按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出具有国内外一流研发水平的团队。项目负责人要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特别强化和提高专业发展的预见性、专业研究方向的决策能力和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及协调能力。 二、项目核心成员的培养 项目核心成员是整个团队的中坚力量,是各个专业方向的核心人才,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研发水平和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带领专业研究小组完成创新项目的研发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承担对专业小组中的其他人员“传、帮、带”的工作,做好团队内部三级人才后两级的自我发展工作。 三、项目其他成员的培养

项目其他成员主要是在项目负责人和核心成员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研发水平和综合素质,养成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尽快成长为核心成员。 目前,公司科研团队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也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为确保团队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制定如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一)实施原则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讲求实效 (二)实施对象 公司项目研发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核心成员以及其他成员)。 (三)实施目标 根据企业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专业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开展以及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指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激发团队成员的学术潜能和研发热情,引导成员主动自觉参与到团队工作和管理中来,提升自身的业务合作和专业研发能力。以增强成员的研发能力为重点,加大对研发工作的支持、投入和激励力度,全面提高成员的学术水平、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富有激情、勇于创新、适应创新的团队为目标。 (四)实施内容 1) 专业指导:根据实际需求,对专业领域核心人才重点培养,使其成为改专业优秀的技术导师,为该专业其他成员传授技术经验及

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xxxx公司 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xxx发[xxxx]xx号 第一章总则 1.1为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 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1.2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3 基本原则 (1)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4)坚持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并举的原则。 (5)坚持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1.4 人才引进的对象 (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技术业务。对非核心技术业务,应严格控制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 1)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其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践且收到一定效果的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高技能、特殊技能人才。 4)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专利、发明或专项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资格持证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 2.1 人才引进的渠道 (1)市场猎取; (2)内部人员推荐; (3)校园、社会招聘; (4)退休返聘; (5)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6)人才特聘。 2.2 人才引进的方式 (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人才。 2.3 人才引进的程序 (1)各单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岗位需求及定编定岗情况,编制并上报人才需求计划,明确需求人才的数量、专业、层次、要求等。

2017级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2017年大数据技术与及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大数据行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大数据系统运维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目标,系统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处理、移动开发与架构、软件开发、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旨在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新兴的“互联网+”专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面向、预期工作岗位名称 1.主要岗位 本专业大数据基础类岗位:大数据文档编写、大数据采集清洗与转换; 大数据技术类岗位:大数据系统搭建与运维、海量数据库管理、大数据软件开发、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 2.相关岗位 大数据销售服务类岗位: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呼叫、大数据售后服务。 3.进阶岗位 大数据技术公司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 (二)起薪标准 4500元/月 (三)人才质量标准 1.知识要求 22395 577B 坻 "#27753 6C69 汩@29901 74CD 瓍 毕业生应具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①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 ②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本专业所使用的常用计算机英语,包括技术 性文档和资料; ③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能适应信息化建设; ④掌握Linux平台下大数据平台搭建,数据库系统搭建、优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⑤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的专业技能,能满足大数据岗位的基本素质。 2.能力要求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①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②具备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以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③具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的能力;具备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的能力; ④具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 ⑤具备数据仓库管理基本能力; ⑥具备OOP程序设计能力; ⑦具备Web应用开发能力; ⑧具备Linux Server、Hadoop项目管理维护的能力; ⑨具备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能力。 34754 87C2 蟂26102 65F6 时29227 722B 爫36456 8E68 蹨n(;; 3.素质要求 ①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②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为人谦逊的文明习惯;具有自尊自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的品格;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勾通和工作协调能力。 ③业务素质: 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及管理、关系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维护及管理、Windows/Linux服务器系统配置管理等方面、各类大数据平台搭建管理维护的专业技能的能力。(四)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乡镇总结】2018年科技人才工作总结

【乡镇总结】2018年科技人才工作总结2018年科技人才工作总结 2018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乡党委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重视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年轻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养,注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育,加强对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全力支持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抓组织领导,为实施人才强乡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科技人才工作机构,强化了对工作的宏观指导。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乡有关科技人才工作的措施、制度和办法,及时解决、协调人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全乡人才工作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抓政策落实,为构建和谐人才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今年上半年,推荐我乡芤山村种植户及养殖户郭庆为全州优秀拔尖人才。 2、积极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设。完善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全乡副科级领导采取定期不定期的与联系对象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倾听他们对我乡人才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在人才强乡战略中来。 3、加强人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场引导、合理定位、

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完善了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平台。 4、加大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年初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乡财政在保障人才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每年还划拨一定经费专项用于人才学历提升、各类人才培训和人才奖励等方面。 5、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三、全力支持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1、建立科技应用专家大院 地点: 名称:种植合作社 法人代表: 2、引进新品种: 水果类:冬枣2号、磨盘枣、子弹头、六月鲜(大枣);早红、迟红(甜樱桃);新西兰红梨(梨); 养殖类:藏香猪 3、积极开展实用科学技术培训 (1)乡芤山村有机核桃种植现场培训1次; (2)乡防疫工作培训会25次; (3)乡跑山鸡养殖技术培训2次40人次; (4)省基层综治暨大调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升级培训会1次。 (5)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种养殖培训、果蔬病虫害防治等

某科技公司针对应届大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梯队建设计划方案

*****科技有限公司《应届大学毕业生培养方案》

目录 一、培养计划方案说明 (3) 二、培养计划方案概况 (3) 三、应届大学生具体培养计划 (4) 四、附表一《应届生第一阶段培训课程计划安排》 (5) 五、附表二《应届生第二阶段培训计划安排》 (6) 六、附表三《应届生第三、四阶段培训计划安排》 (6) 七、附表四《应届生实习指导人员安排表》……………………………………待定 一、 二、应届大学毕业生培养方案说明 (以2016年为参考) 为确保2015年度应届大学毕业生入司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努力抓好毕业生入司导入工作,更好地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稳定心态,稳步成长,有效开展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增强公司人才储备力量,行政人事部结合现实情况,特提出2015年度应届毕业生培养计划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二、应届大学毕业生培养方案概况 方案主题:应届毕业生培养计划方案; 方案目的:(1)使毕业生快速转换角色与心态,适应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2)使毕业生系统了解公司和生产各部门情况,熟悉公司产品知识与工艺流程以及各岗位安全操作规范; (3)帮助毕业生改变观念,调整情绪,解决其工作与生活上的难题; (4)培养毕业生职业意识,规范毕业生职业行为,加强毕业生对管理的深入认知,使毕业生快速成为部门、车间、班组骨干力量和技术核心力量。 培养周期:2016年2月15日至2014年9月(1年6个月)

培养对象:应届毕业生共计10人 负责部门及人员:行政人事部人力资源科与各部门车间 参与部门:行政人事部(安环科、行政科、人力资源科)、轧钢部(轧钢班、机修车间、电气车间、研发)、物流部(精整车间、酸洗车间、发货车间、质检车间)、采购部(仓库、统计) 等。 三、应届大学毕业生具体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指导人员安排表》)。 四、培训讲师: 公司各部门经理、车间/科室负责人、实习指导老师、内部讲师。 五、培训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参观、现场实践、竞赛等形式。 六、培养周期(1年6个月): 1、第一阶段:入司集中培训阶段(3天): 2016年2月23日--2016年2月25日; 2、第二阶段:实习培训阶段(3个半月): 2016年2月26日---2016年6月11日; 3、第三阶段:人力资源科及各相关部门经理、主任跟踪阶段(3个月)--毕业后正式工 作: 2016年6月12日---2016年9月12日; 4、第四阶段:各相关部门、科室(车间)培养、定位阶段(1年): 2016年9月-2014年9月 七、培训内容: 新进大学生培训内容,计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施信息安全技术能力的研究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英语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部门和机构中从事信息安全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Th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thorough grounding in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its transfer,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It remains committed to systematic education for high-level researchers and doers, who have particular interests in the area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Students with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and personality of innovation can be prepared for any professional role they might choose—research, design, integration, practi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research institutes, universities, security departments and other community groups, and pursue their advanced degree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and cross subjects.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计算机、通信、物理、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具有研究信息安全领域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 5.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gain: 1.Sound grounding in both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3.Research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4.Skill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in the discipline; 5.Skills to use English language; 6.Ability in document searching, data querying and thesis writing; 7.Attainment in humanities and art, cooperative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and 8.Sense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