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输血操作并发症及应急处理ppt课件

14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三、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 3、输入高渗液体 4、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 6、血管通透性增加,弹性差,脆性大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加压输液 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 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流进入 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
20
(二)临床表现
病员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 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如 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 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立 即死亡。
28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七、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输液系统污染 2、穿刺点细菌繁殖 3、营养液污染
29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腰 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增快,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 改变,而全身组织器官未发现明确感染源。
30
(三)预防及治疗
伤
(二)临床表现
胶布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 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出现表皮撕脱。
43
(三)预防及处理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带 2、对于浮肿及皮肤感敏者,准备输液固定带 3、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
22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五、血栓栓塞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静脉炎、发热、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
(一)静脉穿刺失败1.发生原因(1)操作者原因: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表现为:进针角度不准确——将血管壁刺破;针头刺入深度不合适——过浅,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针头从血管内脱出。
(2)患者本身原因: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
2.临床表现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
3.预防及处理(1)穿刺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形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药液性质、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有计划的保护血管,尽量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3)血管一旦被刺破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止血。
(4)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改善血管条件后再行穿刺,避免盲目进针,减少失败几率。
(二)药液外渗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脱出;(2)输液工具选择不当。
(3)患者原发病的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4)药物的酸碱度、渗透性、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液外渗。
(5)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输液量、输液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影响药液外渗的因素。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
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不得使用钢针输注刺激性药物,最好选用PICC或CVC,如使用留置针输注,用后应当天拔除。
慎重选择穿刺部位,除上腔静脉综合症,其他患者不得在下肢输注刺激性药物。
静脉输血试题及答案

静脉输血试题及答案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是将血液或者血液制品通过静脉输送到患者体内。
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静脉输血的一些试题及其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试题1:静脉输血的用途是什么?答案:静脉输血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补充患者体内缺少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
2. 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3. 提供免疫功能,增加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试题2:静脉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答案:静脉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1. 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寒战等。
2. 血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3. 输血反应: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输液反应等。
试题3:静脉输血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答案:静脉输血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核对患者身份和输血医嘱,确保患者接受输血的合适性。
2. 与患者沟通并解释输血过程,获得患者的同意。
3. 检查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确保其质量合格。
4. 洗手、戴好手套,采取无菌操作措施。
试题4:如何正确进行静脉输血操作?答案:正确的静脉输血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 使用无菌技术准备输血器材,包括输血管、输血针等。
2. 取血液制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清洁皮肤,消毒。
4. 用无菌操作将输血针插入静脉,注意不要碰触外层套管。
5. 将输血管连接到血袋,打开调节装置开始输血。
6.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导致并发症。
7. 输血结束后,关闭输血管,取出输血针,进行局部消毒。
试题5:如何处理输血反应?答案:处理输血反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停止输血,但保持静脉通畅。
2. 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观察体征、测量体温等。
3. 及时报告医生,并按照医嘱进行进一步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4.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的预防及处理
(一)原因
多发生在老年、小儿及心、肺功能不健全的病人,因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而造成循环负荷过重。
(二)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是头部剧烈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大量血性泡沫痰。
之后有周身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静脉压升高等症状,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表现,严重者可致死。
(三)预防和处理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
2.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3.取半坐位、吸氧和利尿。
4.在四肢轮扎止血带,以减少回心血量。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6.进行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参考课件【6页】

2024/9/8
3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4输注2个以上供血者血液时,因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 5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药,以防血液凝
集或溶解。 • 处理׃ •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 2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 3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主讲人׃ 【发热反应】 预防׃ 1做好交叉配血实验。 2严格管理血液保存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 1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 2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
2024/9/8
6
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2024/9/8
2
• 4监测生命体征。 •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
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 【溶血反应】 • 预防׃ • 1做好交叉配血实验。 • 2在血标本采集开始到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 •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
2024/9/8
5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 3加压给氧,同时给予30%---50%乙醇湿化给氧,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
负荷。 • 5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静脉输血操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及建议

静脉输血操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及建议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补充血液成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输血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静脉输血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一、静脉输血操作中存在的问题1. 操作不规范:在静脉输血操作中,部分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未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未正确选择血管、未使用无菌技术等,导致输血过程中发生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
2. 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输血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等。
这些反应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 输血效果不佳: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原因,部分患者在输血后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血红蛋白水平未明显上升、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等。
4. 输血相关并发症: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等,影响患者康复和增加医疗负担。
二、整改措施及建议1. 规范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静脉输血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充分的皮肤消毒、正确选择血管、使用无菌技术等。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
2. 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反应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输血反应的能力。
3. 优化输血方案: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合理安排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同时,加强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及时调整输血方案,确保输血效果。
4. 加强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如合理选择输血管径、避免长时间输血、定期观察穿刺部位等。
同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并发症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输血相关并发症的能力。
5. 加强输血安全管理:医院应加强对输血安全的管理,包括输血前患者身份确认、输血用具的清洗和消毒、输血后用具的回收和处理等。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引言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血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方案。
静脉输血并发症静脉输血可能引发以下并发症:1. 过敏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和输血相关过敏反应。
2. 输血反应:包括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肾损伤等。
3. 感染:输血过程中可能引入病原体,导致感染。
4. 血栓形成: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
预防和处理方案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输血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在输血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于静脉输血药物成分的过敏史。
- 选择适合患者的输血药物,在可能过敏的情况下采用预处理措施。
- 监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呼吸困难等。
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严格遵守输血的血液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输血产品的正确标识和匹配。
-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
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和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相关并发症。
- 出现输血反应时,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氧气、支持性治疗等。
感染的预防- 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手部消毒、穿刺部位消毒等,以防止引入病原体。
- 输血前筛查输血品质,确保输血产品未受感染。
- 监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和感染征象。
如出现发热、寒战、畏寒、局部红肿等感染征象,及时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血栓形成的预防- 遵循严格的输血速度,避免过快输血引起血液高粘度,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监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结论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和处理方案,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背景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确保静脉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常见并发症1. 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反应。
2. 血液透明度改变:血液浑浊或出现颗粒,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块或沉淀物引起的。
3. 血栓形成:静脉输血过程中,血管内壁及输液系统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导致输液阻断。
4. 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5. 感染:输液时可能引入外源性细菌或病毒,导致感染。
预防和处理建议1. 严格遵守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使用无菌器材:确保输液器材的无菌性和完整性。
- 洗手和佩戴手套:在操作过程中,每次都要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 检查标本和输液品质:应注意检查所输注的血液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浑浊、有颗粒等。
- 缓慢输注:必要时,采用缓慢输注的方式,以减少可能的过敏反应和其他并发症。
2. 监测患者状况并提供适时干预:- 密切观察患者:在输液期间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情况,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 对症处理: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迅速处理症状,如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
3. 管理输液系统和仪器设备:-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输液器材的无菌性和完整性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要求定期更换。
- 注意使用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避免毛细血管破裂或形成血栓。
- 注意血液贮存条件:血液中的成分应符合贮存条件,避免变质引起的并发症。
4. 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在输液过程中,随时准备急救箱和相关急救药品,以便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时能够及时应对。
- 培训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熟悉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 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 现在反复输血的 病人或经产妇中。
(二)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 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8〜 41℃,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 肉酸痛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 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4.遵医嘱予以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25mg 或地塞米松5mg 静脉推注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 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 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 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 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 食物)。
分类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二、过敏反应 三、溶血反应 四、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五、出血倾向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七、细菌污染反应 八、低体温 九、疾病传播 十、液血胸 十一、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十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 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 起发热反应。
2.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 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三)预防及处理
4.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
(二)临床表现
1.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 塞部分小血管,可 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 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 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装中,可出 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 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 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 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 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 有呼吸困难或喉 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
防窒息;循环衰竭者行抗休克治疗,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 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 心肺功能监护。
三、溶血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 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l 即可产生 症状。
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存 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C)、 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 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 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
3.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 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 因子。 我国人口 99%为阳性,1%为阴性。Rh阴性者 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 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 反应。一般在输血后1〜2小时生,也可延迟至 6~7天后出现症状。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 速度,不必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须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输入无菌生理盐水,严密观察患 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如异丙嗪 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0.1%肾上腺素0.5~lml皮下注 射。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 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用具,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 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 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可以慢输血速度,症状自行缓解,反应严重 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所使用过的血液废 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将输血装置、 剩余血连同输血袋送检;
(三)预防及处理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
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 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 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 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 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4.供血者的变态反应性输入病员体内,一旦与相应的 抗原作用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 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 轻者 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 口唇水 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 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可危及生命。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定义
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 )是将血液通过 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 和血浆增量剂,是治疗外伤、失血、感染等疾 病引起的血液成分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 段。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 改善循环;能促进携氧功能,增加 血浆蛋白; 能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能增加免 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直接挽救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