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惠州交通信息

惠州交通信息

惠州交通信息惠州市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迅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不断增加。

对于这样的城市而言,一个良好的交通网络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大大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商业活动的开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惠州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公路交通1、高速公路:目前,穿越惠州市辖区的高速公路有广深高速公路、广珠西高速公路和287国道。

其中,广深高速公路是目前惠州最重要的高速公路之一,是珠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干线,为惠州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广珠西高速公路的开通,则使得惠州与珠海等城市间的交通更加畅通。

2、国道和省道:除了高速公路,惠州市还有多条省道与国道贯穿全境,其中287国道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线,连接了广东省北部和南部地区,是南北贯通的干线之一。

同时,多条省道还与周边城市进行紧密地连接,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

3、城市道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惠州市也在加快城市内部交通道路的建设。

目前,惠州市内的交通道路已经非常发达,道路网密集,立交桥和隧道也越来越多,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城市内部的商贸活动。

二、铁路交通惠州市的陆路交通以高速公路为主,铁路交通规划仍在完善中。

目前,惠州市已有惠惠铁路和广惠城际轨道交通在建,这将大大缩短惠州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距离。

惠惠铁路是惠州铁路枢纽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可使惠州市与珠三角地区的交通更加便利。

广惠城际轨道交通则连接到广州地铁,是大湾区珠江口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水路交通惠州市周边被多条江河所围绕,因此水路交通也是一大特色。

惠州市已有好几个港口,其中惠州港和增城港作为珠江口经济区的重要枢纽港口,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滨海新区的西区码头将建设为沉淀污泥转运港,未来也将在当地的经济建设中提供支持。

四、公共交通惠州市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目前,惠州市城市公交覆盖面积已经很广,同时还有多条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建设中。

此外还有各地出租车和网约车,使得到城市内部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惠州总概况

惠州总概况

一、惠州总概述1、地理位置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

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

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惠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2、自然和人文资源惠州的旅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惠州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在历史人文资源方面。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

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3、人口构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惠州市普查登记人口32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75万人。

居住在城市、城镇的人口166万人,占52%。

居住在农村的人口155万人,占48%。

人口分布如下:惠城区59万人,博罗县78万人,惠东县71万人,龙门县27万人,惠阳市79万人,大亚湾7万人。

惠州市人口密度为288人/平方公里,市区密度达到1412人/平方公里。

另外,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

惠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80万人。

4、综合实力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

惠州导游词

惠州导游词

惠州导游词惠州是广东省东南部的一个美丽城市,坐落在珠江三角洲东南端,东临大海,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惠州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5500字惠州导游词,希望对您在惠州旅游时有所帮助。

一、惠州概况惠州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为15,356平方公里。

惠州市下辖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等五个区县。

惠州市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旅游。

二、自然景观1.西湖风光西湖位于惠州市惠城区西门外,是惠州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西湖是一个大型淡水湖泊,湖水清澈宛如一面明镜,湖周围群山环绕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湖中还有数个小岛,每个岛上都有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美景。

2.南昆山南昆山是惠州市惠阳区的一个著名风景名胜区,被誉为“粤东第一山”。

南昆山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险峻,风光秀丽,被誉为“小天府”。

登上南昆山,可以俯瞰整个惠州市的美景,尤其是日出和日落时分更是迷人。

3.南华山南华山坐落在惠州市博罗县南华镇,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南华山以险峻的山峰、奇特的岩石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

南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圣地,这里有众多的寺庙和古建筑,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朝拜和寻求心灵的宁静。

4.惠东七星湾惠东七星湾位于惠东县海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海湾。

七星湾因其水质清澈如镜,海滩细腻柔软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在七星湾可以进行各种水上活动,如游泳、沙滩排球、潜水等,还可以品尝到各种新鲜的海鲜美食。

三、人文景观1.惠州旧城区惠州旧城区是惠城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众多的古老建筑和文化遗迹。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惠州独特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西门古城墙和惠州博物馆,西门古城墙是惠州古城的代表性建筑,而惠州博物馆则是了解惠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2.八尺门八尺门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是惠州八景之一。

惠州城市介绍PPT

惠州城市介绍PPT

文化底蕴
地处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
广东 汉剧
李家拳
平海 渔歌
农民画
……
历史渊源
旅游景点
罗 浮 山
在惠州,有惠州第一个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叫罗浮山风景区。
西 湖
在惠州,有个静谧悠闲的“苎萝西子”,叫西湖。
合 江 楼
在惠州,有一座清代官式风格的楼阁,叫合江楼。
惠 hui
州 zhou
粤东的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
目录 contents
历史渊源
城市概况
旅游景点
美食文化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抗争史的
前沿阵地
建立 华南抗日战争的
主力部队——
东江纵队
文化遗产
从唐到清末 1000 多年间
共有 430 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临履惠州
文化遗产
惠州
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 隋唐已是“粤东重镇”
麻破肉丸
在惠州,有种爽脆 Q 弹丸子,叫麻破肉丸。
东江酿豆鼓
在惠州,有道饭桌必点,叫东江酿豆鼓。
三黄胡须鸡
在惠州,有道爽滑不腻的硬菜,叫三黄胡须鸡。
横沥汤粉
在惠州,有种早餐必吃,叫做横沥汤粉。
艾粄
在惠州,有种“妈妈的味道”,叫艾粄。
惠 hui
州 zhou
红 花 湖
在惠州,有一种环湖骑行,叫红花湖绿道。
海 龟 湾
在惠州,有一座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叫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双 月 湾
在惠州,有一种大
在惠州,有种肥而不腻,叫梅菜扣肉。
淡水酥丸
在惠州,有种黄金酥丸,肉爽带汁,叫淡水酥丸。

惠州行业报告

惠州行业报告

惠州行业报告一、概述。

惠州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南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惠州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也涉及到了电子、化工、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

本报告将对惠州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制造业。

惠州的制造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该地区的制造业涉及到电子、汽车零部件、塑料制品等多个领域。

其中,电子产业是惠州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如富士康、华为等知名企业都在惠州设有生产基地。

此外,汽车零部件和塑料制品行业也在当地占据重要地位,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化工行业。

惠州的化工行业也十分发达,主要涉及到塑料、化肥、涂料等多个领域。

惠州拥有多家化工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化工行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添了不少活力,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四、食品加工行业。

惠州的食品加工行业也十分发达,主要涉及到水产品加工、糖果制造、饮料生产等多个领域。

该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丰富,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远销国内外,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惠州的各个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惠州的制造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化工行业和食品加工行业也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结论。

综上所述,惠州的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惠州的各个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惠州的经济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惠 州 介 绍

惠 州 介 绍

惠州介绍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

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州市、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

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常住人口321万。

市花是勒杜鹃,市鸟:画眉。

常见树种:红花紫荆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

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

惠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80万人。

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

近两年来,惠州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使惠州的环境优势更为凸现。

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1.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3.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

惠州简介

惠州简介

1.惠州基本简介【地理】惠州,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

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惠州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并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文化】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历史】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人物】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

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共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

惠州本土孕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经济支柱】惠州市两大经济支柱分别是电子、石化。

截止到2017年,惠州市GDP为3830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五。

(数据详见附件)2.惠州GDP与人口【GDP增长】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830.58亿元,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59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4.62亿元,增长7.7%。

2017年,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

【预算与税收】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08亿元,增长8.8%。

其中,教育支出106.8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96.21亿元,增长20.1%。

惠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惠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惠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惠州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部,毗邻深圳、汕头和梅州等城市。

过去几十年来,惠州经历了快速而稳定的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综合实力的现代化城市。

本文将对惠州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惠州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惠州的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根据统计数据,惠州的GDP从2010年的1,11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2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04%。

惠州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工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拥有诸多龙头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化工、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此外,惠州还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然而,虽然惠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惠州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对惠州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惠州的人口结构问题也值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惠州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老龄化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对社会养老、医疗和社会福利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惠州的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不佳和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惠州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惠州应进一步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团队,提升惠州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惠州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充分利用深圳和广州的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同时,惠州还应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金融、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另外,惠州还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惠州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情况介绍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

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全市陆地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

一、惠州自然风光秀丽
惠州集山、湖、江、海、泉、瀑、林、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称,是珠三角东部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1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有4个。

南有大亚湾、巽寮湾海滨风光,建于明代的平海古城,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中有惠州西湖,被喻为“岭南第一山”的道教名山罗浮山;北有被喻为“北回归线上绿洲”的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清新怡人的龙门温泉,构成了由南到北的百里生态旅游长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主要水源。

拥有海域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之一。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

2007年在广东省城市环保责任考核中名列第一。

城市饮用水和城镇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二、惠州历史文化悠久
惠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惠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东江客属民俗文化、东樵宗教文化、东坡寓惠文化、东江革命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寓居惠州3年,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东江纵队指挥部所在地。

现代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

众多的名人寓惠或履惠,留下了100多处遗址、2100多件文物和大量的文学佳作。

惠州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流行普通话,同时客家话、广州话、潮汕话也占有一席之地。

惠州人勤劳、俭补、热情、包容,形成了“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城市品格。

三、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建市以后,惠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广东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惠州已由一块寂寂无闻的边陲之地发展成为一方备受关注的投资热土,已从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2008年2月,惠州被党中央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2011年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97.3亿元,增长15%;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8亿元,增长31.3%。

国税收入437.9亿元,地税收入136.4亿元,规模己上工业增加值101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7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9元。

(一)开放型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惠州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坚定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

抓住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先机,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英荷壳牌、索尼、松下、东风本田、通用、三星、LG、飞利浦和中海油、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6家在惠投资兴办了30多家企业,其中有4家在2008年增资扩产。

(二)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石化数码产业、现代商贸物流、现代特色农业、文化休闲旅游四个区域中心的产业定位,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和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两大项目为依托,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石化、数码为支柱产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商贸物流、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能源、建材、制鞋、制药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创建城市品牌为载体,大力加强城市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环保等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形成了一城两区的城市框架,实现了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跨越,生态优美的宜居城市环境基本形成。

2000年至2008年九年间,相继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殊荣。

(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的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贡献率不断加大。

二是教育事业优先、均衡发展。

全市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8%。

三是文化建设步伐加快。

建成科技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体育馆等一批文化设施,较好地满足了城乡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是卫生事业成效显著。

农村卫生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个100%。

即:农村三级卫生网络覆盖率100%,村卫生站建站率100%,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五)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多年来,我市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向弱势困难群体倾斜,投向民心工程建设,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推出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医保、社保、住房政策和民心工程项目,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建立起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基层干部、被
征地农民和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制度,对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等。

2011年,我市安排重点项目建设144项,总投资31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7亿元。

其中新开工项目37项,续建项目85项,投产项目22项,中海油ABS、深圳彩虹精细化工等一批产业项目将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机组、省天然气一期工程惠州段等18个项目将在本年度建成投产,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900亿元。

此外,我市正加快培育现代产业100强项目,总投资达1287亿元,加快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和产业发展。

这些项目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发展前景十分优良。

四、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市金融工作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健康较快发展,金融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安全进一步巩固,金融的经济核心地位有所提升。

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范围的金融服务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市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为惠州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金融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我市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共同繁荣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市民和企业日趋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

特别
是2010年,成功引进平安、东莞、中信、兴业、招商、银行、银行、仲恺东盈村镇银行等8家银行进驻惠州,形成了我市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股份制银行为中坚,外资银行为新生力量,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银行服务体系。

2011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03亿元,增长3.3亿元,增幅6.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7.6%,占GDP比重2.7%,全市金融总资产达3331亿元,金融业整体实力迅速增强。

金融业为地方税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共缴纳税收9亿元。

缴纳国税1.1亿元;地税7.9亿元,其中,银行业5.5亿元,证券业0.3亿元,保险业1.6亿元,其他金融业0.5亿元。

截止2011年末,惠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01亿元,比年初增加310亿元,增幅15%;本外币贷款余额1439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增幅17%,增速居环三角9市第3,完成了全市金融创新工作会议提出的贷款净投放200亿元的工作目标;存贷比为60%,在全省排名第6,珠三角排名第5.
2011年,全市证券机构实现交易额2329亿元。

保险市场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支持3家保险机构进驻我市。

截止年末,我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超过50亿元,寿险在保537万人次,产险在保财产金额5796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