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的养生论

合集下载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6.倒仓。

朱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患有痛疾,卧床不起十余年,几乎成废人,丹溪采用倒仓法进行治疗,其法是:用黄牡牛肉肥者一二1.斤,长流水煮糜烂,滤渣不用,取净肉汁入锅中,以文火煎熬成唬珀色为度。

治病时温饮一蛊,少时再饮,直至饮足数i…蛊。

则病在上者吐多,病在下者利多,病在中者吐利俱多,吐利后如口渴,不得饮水,自饮小便一二碗,名轮迥酒。

睡一二日,自觉饥甚,始与稀粥淡食,半月间必精神爽发,身体轻健,沉疴全安。

朱丹溪讲其原理时说黄牡牛肉汁最能养阴滋补,并可反作吐泻,能荡涤体内污垢,使其病根拔除。

所谓“倒仓”,就是及时排出肠中的糟粕浊物,吐故纳新,保持胃肠道的清洁,以利水谷的纳运。

养生家^|J分重视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

晋·葛洪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①说明当时已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

现代医学关于人体衰老学说中有关中毒导致衰老之说,正是祖国医学上述理论的深化。

中毒学说认为:人体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人摄食后的食物经咀嚼和胃肠消化成为食糜,其在肠道经细菌发酵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有一系列有毒物质,如醛类、酮类、氨、过氧化物等;这些毒物若被肠道重新吸收,进人向.液循环,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所以,加强消化道食物的新陈代谢,对健康极为重要。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重视人体排废的所谓“负营养”学说。

这里的“正营养”是指人体摄人的营养,“负营养”是指人体废物的排出,其意在于告诫人们要重视体内代澍废物的排泄,及时排便,消除危害。

要减少“肠毒”滞留和吸收,一是荤腥油腻要适量,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蜂蜜、核桃、芝麻等碱性、润肠之物;二是要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提倡早晚两次排便。

这样,一方面降低毒物产生,同时及时清除粪毒,减少重新吸收。

有的医学家还提出:“欲长寿,饮水加大黄”就是清晨饮一杯清水(约250毫升)后慢跑锻炼,使清水在胃肠中晃动,起到洗刷肠胃的作用;同时,常用中药大黄少许泡茶代饮,可润肠缓泻,促成一天早晚两次排便。

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朱丹溪篇

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朱丹溪篇

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朱丹溪篇【人物】【养生之道】朱丹溪分析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从“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这一生理现象悟出,人在初生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这说明人体之阴气是通过吸收食物的精华才得以形成;又从“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的现象悟出,“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这说明阴气之早衰。

人生这种阴精迟成早衰的生理现象,说明人在成年之前和中年之后,生理上存在着阴不足,阳易亢的倾向。

青壮年时期,虽为一生中阴阳相对平衡之时,但由于“人的情欲无涯”,又易滋生内火,引动相火,进一步耗伤阴精。

据此,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也存在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倾向,尽管这种不平衡还处于生理允许的范围内,但却是人体健康之隐患,如不注意摄养,就易加剧这种不平衡,危害健康。

于是他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学思想,旨在提醒世人,要保持人体高水平的阴阳平衡,不可不注意抑制易亢之阳,保护人体阴精。

这种思想成为他制定人生各期养生措施的核心指导思想。

1.幼年期养生幼年期指出生至成年以前的时期。

丹溪认为,此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阴气未充,阳常有余,故表现为多动少静,阴阳不平衡。

因而,这一时期的养生之要在于防止内火产生,以保护阴气之长,具体措施有二:(1)调适寒温,勿过暖小儿脏腑娇嫩,发育未全,免疫力差,不耐寒热,故在衣着方面,应注意随气候寒温变化及时调适,但根据小儿阴气未充,阳常有余的生理倾向,主张“童子不衣裘帛”,即衣服不可过暖,以免滋生内热,耗伤阴气。

(2)节制饮食,莫娇惯小兒肠胃尚脆而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之品为宜,“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

因热性难化之物易生内热,助其阳亢,更伤阴精。

同时,饮食应有所节制,反对娇生惯养,饮食无度,如此既伤脾胃,影响阴气长成,又易郁积化火,损伤阴精。

2.成年期养生成年期指青壮年时期。

朱丹溪融百家之长,开滋阴之学

朱丹溪融百家之长,开滋阴之学

职场■人文CAREER朱丹溪:融百家之长,开滋阴之学文/甄雪燕浙江省义乌市南部有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赤岸镇。

赤岸,因一位居住在这里的古代名医而名闻天下,他就是朱丹溪。

朱丹溪(1282—1358),名震亨,字彦修。

他出生在赤岸镇的丹溪边上,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他不仅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滋阴派”的创始人。

“赤诚丹心”自北宋起,浙江婺州(金华)一带文化氛围浓厚,儒者接踵不绝,纷纷来此讲学。

赤岸镇朱氏家族自南宋后期开始,在当地开设学堂,讲授六经。

朱丹溪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被朱氏家族的长者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青年时期的朱丹溪血气方刚,对学业不太用心,反而崇侠尚义,好打抱不平。

每当遇到乡里有望族仗势欺人,他都会挺身而出。

由于在乡里很有威望,朱丹溪20岁时便担任义乌双林乡蜀山里的里正。

担任里正的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深得民众拥护。

凡遇加征苛捐杂税剥削百姓,朱丹溪都会仗义执言,争取减轻民众负担。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当地百姓一起兴修水利,为民谋福,重修“蜀墅塘”,还开凿了三条渠道,使周边的百姓受益。

36岁时,朱丹溪听闻理学大家朱熹的弟子许谦在浙江东阳八华山中开门讲学,传授朱熹的理学思想,便拜师许谦门下。

在几年的学习中,朱丹溪逐渐有所领悟,学业大进,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程门立雪”跟随许谦学道后,曾经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均落榜的朱丹溪放弃了“走仕途”的打算,毅然“弃儒从医”,走上了医学道路。

虽然觉得自己仕途无望,但是朱丹溪并没有放弃信念,他认为:“吾既穷而在下,泽不能致远,其可远者,非医将安务乎?”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学医救人也是很好的选择,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恰巧,此时许谦因病卧床许久,他认为朱丹溪十分聪慧,是学医的“好材料”,便鼓励朱丹溪学医。

此后,朱丹溪专心从事医学。

几年后,也正是这位半路转行的聪明学生帮许谦治好了宿疾。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滋阴派---朱丹溪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格致余论》序)。

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导语:朱丹溪提出了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形成了系统的保养阴精的学术思想。

他的保养阴精大法主要体现在静心节欲以制君相之火、节慎饮食以顾护脾胃和慎燥热以防劫阴。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朱丹溪为历史上的养阴派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形成了系统的保养阴精的学术思想。

他的保养阴精大法主要体现在静心节欲以制君相之火、节慎饮食以顾护脾胃和慎燥热以防劫阴。

朱丹溪从《黄帝内经》中领悟到,阴气难成而易亏,人体中存在着“火易亢水易乏”的发病因素。

丹溪认为,外事时时感应于心,五志六欲七情又都统之于心,心易为物所感而妄动。

心动则君火动。

要使其动而不妄,保养办法是息心静虑,使心不为物欲所迁,情欲所动,“正心、收心、养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

他吸收了儒家的养生观点,强调人心听命乎道心,。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导读: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是中医学史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学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是中医学史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

由于他的故乡义乌赤岸镇有一条丹溪,朱氏子孙世居其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或朱丹溪。

朱丹溪是中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

他不但在医学理论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养生学上也颇有建树。

养生之道在于平时保养朱丹溪非常重视养生,认为病后救治不如病前预防。

一个人若平时不注意保养,有病之后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就往往成为徒劳之举。

养生防病犹如以土防水、以水防火,道理是一样的:涓涓之流不加堵塞,必然发展成为滔天之势;荧荧之火不去扑灭,必然形成燎原之势。

事物在萌芽状态不去预防,待到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水火如此,人的身体更是这样,所以人们一定要重视平时的养生保健,千万不可等到酿成疾病再求医治疗。

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养生保健主张,并且把他的主张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收到极好的效果。

当他已经70多岁时,依然形体矫健,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而光泽,周围的人莫不惊讶和羡慕。

有人问他有何养生之法,他说:无他也,唯滋阴摄养、茹淡、恒动也。

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朱丹溪的医学观点主要体现在《格致余论》中的两篇论文,即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创立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

他的养生思想也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形成的。

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仍处于阴气难成易亏的状态,再加上人的各种欲望太多,容易引起相火妄动,进一步损伤阴精,极易导致阴精虚损,因此他把滋阴摄养作为贯穿于人生的重要摄生原则。

《格致余论》中的许多篇章,如养生论、茹淡论、饮食色欲箴、房中补益论、养老论、慈幼论等大都从养阴立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丹溪倡导的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对于祛病延年确实有效。

金元四大家的养生保健观

金元四大家的养生保健观

金元四大家的养生保健观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1期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许多养生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丹溪,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养生重在养精气刘完素总结前代长寿者的经验,提出“省约俭育”是“却老全形,身安无疾”重要措施的论述。

所谓“省约俭育”即现在所说的节制生育,因为多生多育耗伤人体精气,精气亏损是人衰老的主要原因,要抗老健体就得爱护精气。

所以他说:“体者精之元也,精不欲竭……精之处无得而夺也。

”可见,刘完素是从惜精保精可以健身防老来谈节制生育的。

刘完素在汉代王充提出人之寿夭在于“先天禀赋”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夭,皆人自为”的思想。

这种“人主性命”说摒弃了神赐寿命天注定的伪说,说明人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摄养,就能延年益寿。

刘完素还从精与气的角度阐述养生的机理,证明各种养生术能健体延寿的物质基础就在于精和气。

因此,他重视气、神、精、形的调养,尤其强调气的保养。

对于养气方法,他认为当从调气、守气、交气三方面着手,这种调养之法可起到舒畅阴阳、灌溉五脏、调畅气血的作用。

张从正:提倡祛邪扶正张从正主张用攻法防病治病,认为祛邪之所以能扶正,是因为邪去则正气自安,反对唯人参、黄芪“为补”的狭隘观点,他还提出“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儒门事亲》)的主张。

他的养生保健思想的核心是“君子贵流不贵滞”,认为人的身体、气血都要活动,瘀滞则会成疾,并总结了调饮食、施药物、戒房劳、练气功等养生方法。

在防病保健中,他还特别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和机体与情志的整体观,丰富了中医学中有关心身医学、医学社会学的内容。

李杲:注重调理脾胃李杲认为,促使人早夭的根本原因在于元气耗损,而且不能在后天得到补养。

因此,调养脾胃之气,维护后天之本,弥补元气的耗损,是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一条重要原则。

简述朱丹溪郁证论治的内容

简述朱丹溪郁证论治的内容

简述朱丹溪郁证论治的内容朱丹溪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他在《丹溪心法》一书中提出了关于郁证的论治方法。

郁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畅、气滞血瘀的症状,常见于现代社会中的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的人群。

下面将详细介绍朱丹溪的郁证论治内容。

朱丹溪认为郁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情绪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他提出了“情系于内,气逆而血瘀”的观点。

因此,治疗郁证的首要任务是疏解情绪、调畅气血。

在治疗方法上,朱丹溪强调了通过调节情绪来疏解郁结。

他提出了“五音调情”的方法,即通过听音乐来调节情绪。

他认为不同的音乐能够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音乐来进行疗法。

此外,他还提出了“观色调情”的方法,即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花卉、山水等来调节情绪。

朱丹溪认为色彩对人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观赏美丽的景色可以使人心情愉悦,从而疏解郁结。

朱丹溪还强调了通过调畅气血来治疗郁证。

他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郁证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朱丹溪提出了“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行”的观点,他认为气和血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气血运行畅通,病才能得以治愈。

因此,他提出了通过调理气血的方法来治疗郁证。

具体方法包括调理饮食,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适当运动,增加体力活动,促进气血运行;按摩穴位,刺激经络,调理气血。

朱丹溪还强调了通过药物治疗来调理郁证。

他提出了一些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柴胡、丹参等。

这些中药可以帮助调理气血,疏解郁结,从而达到治疗郁证的目的。

朱丹溪郁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是调节情绪、调畅气血。

他通过调节情绪、调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摩穴位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治疗郁证。

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患者疏解情绪,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治疗郁证的目的。

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达到最佳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丹溪本人也很善于养生。当 他八十岁时,依然形体矫健,精力 充沛,面色润泽,周围的人莫不惊 讶和羨慕。有人问他有何养生之法, 丹 溪 在 《茹 淡 论》 中 告 诉 人 们 : “ 《内经》 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及‘地食人以五味’。人之饮食不出 五味,然味有二类,一类出于天赋, 一类成于人为。像谷菽果菜是出于 天赋,具有自然冲和之味,人食之 有补阴之功。而烹饪调和之厚味则 出于人为,有致残伐命之毒。人之 茹淡,正是去人为之味,而食自然 冲和之味,食之于人有益。”

肾单位在工作,一部分在休息。但
肾如果有病了,会导致肾单位的丢
失。肾单位剩下的少了,它们都不
能休息或休息很少时间,加班加点 工作,肾的损伤就会加快。
●张 振
肾单位分两部分,一部分过滤出来,
过滤出来的这些物质叫原尿;另一部分叫肾小管,
是原尿通过的管道,像过滤网下边的下水道。当
然,肾小管的功能比下水道复杂得多。
每一个肾小球都有一个肾小管和它连接,肾
小管最后汇成集合管,集合管最终会把尿液排放
出来。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一天排出体外的尿量,一
丹溪在养生方法上告诫人们戒 色欲。其所撰 《色欲箴》 云:“睠彼 眛者,苟情纵欲,惟恐不及,济以 燥毒;气阳血阴,阴平阳秘,我体 长 春 …… ” 批 评 那 些 终 日 沉 溺 房 惟 之人,贪恋女色,姿情纵欲,甚至 借助药物,以求片时欢快,结果残 害自身。只有远离帏幕,收心寡欲 才利于养生。他认为一个人要保养 身体以求健康,就必须爱护阴精, 保护阴精,使阴精充实,才能与阳 气相配,保持阴阳动态平衡,才是 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而就是这么小小的肾,每天都要过
滤出相当于 10 大桶桶装水分量的原 尿。即使在我们坐下休息的时候,

它仍然以每分钟 100 毫升的速度在 辛勤地工作着。许多人常常把背部

靠下处的疼痛、不适说成腰疼,其 实这种“腰疼”99% 以上都不是肾 (腰子) 引起的。尽管它常常受到

不实的指责和批评,但仍任劳任 怨、兢兢业业地为人的健康做着贡
867936527@ 欢迎赐稿
朱丹溪的养生论
●欧阳军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也是名副其 实的养生家。他的滋阴摄养学术思想自成一 派,与当时的几大名家并驾齐驱。
朱氏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来结合自己的 临床实践,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 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仍处于阴气 “难成易亏”的状态,再加上“人之情欲无 涯”,引起相火妄动,进一步损伤阴精,导致 阴精虚损的病变,因而把滋阴摄养作为贯穿 于人生的摄生原则。
朱 丹 溪 讲 其 原 理 时 说 道 :“ 黄 牛 肉 汁 最 能 养阴滋补,并可反作吐泻,能荡涤体内污垢, 使其病根拔除。”
相传,在丹溪家乡附近,有个姓冯的财 主,生了三个儿子,冯财主年已半百,三个 儿子却夭折了两个,只留下老三。冯财主对 老三爱如掌上明珠,天天不离荤腥,吃得肥 胖,却走站不稳。听说朱丹溪能治百病,便 去 求 治 。 丹 溪 看 后 摇 摇 头 说 :“ 这 是 肥 胖 症 , 难治!”冯财主千般请求,给以治疗。丹溪沉 思了一会,说:“要治好这病,必须找到一种 叫‘妙灵丹’的草药!”并告之这草药生在附 近山上大安寺的塔后乱石堆里,据说这味药 来无影,去无踪,得一大早采摘,且让病人 自己找才灵验。冯财主为了治病,只好让三 儿子按照丹溪的指点,天天一大早上山去找。 日复一日,春去夏来,冯老三筋骨变壮了, 体重大大减轻了。一天,突然,他在山上乱 石堆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冯老三, 冯老三,活动就是妙灵丹,只要勤劳心善良, 何须四处找仙丹!
他 还 说 :“ 谷 菽 果 菜 , 性 属 阴 而 最善补阴,使疏通而易消化,而肉 鱼肥鲜、醇酒厚味,纵欲恣心,火 自内生,岂能不病?”丹溪老年之时, 饮食不用调料。所以,虽已年迈, 反神茂而色润,其缘由是不追求美 食之品,甘于淡薄之味。◆
1398857062@ 欢迎赐稿

一个健康人的肾,只有拳头大 小,最长处也只有 10 厘米左右,然
他所著 《格致余论》 一书中的许多篇章, 如 《养生论》《茹淡论》《饮食色欲箴论》《房 中补益论》 等,都述及了养阴与摄生的密切 关系,并谆谆告诫人们对于阴气要“善于摄 养”。
朱丹溪倡导的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对 于祛病延年很有帮助。其母患有脾胃病,他 用滋阴的药方让母亲常服之,其方以人参、 白术为君,牛膝、芍药为臣,陈皮、茯苓为 佐;春天服时加川芎,夏天服时加五味子、 黄芩、麦门冬,冬天加当归、生姜,一日一 剂。每当其母身有不适时,丹溪便让母亲熬 服此药,服后二便正常,身体不适消退,可 见此方有良好的祛病健体之功。由于其母常 服此方,再加上平日注意保健,乃得 108 岁高 寿,无疾而终。

献。肾的疾病一般早期症状不明 显,很难被发现,而一旦出了问

题,人的生命之花就会逐渐枯萎、 凋谢,即使花再多的钱,也难以逆 转病情的进展,因此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细心呵护我们的肾。
肾是人体废物的排泄系统

我们每个健康的人有两个肾,

每一个肾脏有 100 万个肾单位,加 在一块共有 200 万个肾单位。健康 的肾脏有很好的功能储备,一部分
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患有痼疾,卧床 不起 10 余年,几成废人,丹溪采用倒仓法进 行治疗。其法是:用黄牛肉肥者一二十斤, 长流水煮糜烂,滤渣不用,取净肉汁入锅中, 以文火煎熬成琥珀色为度。治病时温饮一盅,
少时再饮,直至饮足数十盅。则病在上者吐 多,病在下者利多,病在中者吐利俱多,吐 利后如口渴,不得饮水,自饮小便一二碗, 名轮回汤。睡一二日,自觉饥甚,始与稀粥 淡食,半月间必精神爽发,身体轻健,沉疴 全安。
冯老三这才悟出朱丹溪医治他病的“妙 方”,原来是要多运动。可见,朱丹溪在提出 保 健 上 倡 导 “ 动 静 结 合 ”。 他 在 《相 火 论》 中,首先提出:“生命之所以能够延续,皆由
32
于 动 。” 他 指 出 :“ 天 主 生 物 , 故 恒 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这种 动静结合的养生思想至今颇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