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休眠研究概述
红豆杉属植物的繁育现状研究

红豆杉属植物的繁育现状研究韩彩霞,徐朕,齐晓洋,邓光华*(江西农业大学艺术与园林学院,江西南昌330045)红豆杉属植物为珍稀孑遗植物,且含有珍贵药用成分紫杉醇,对癌症治疗具有一定功效。
对近几年来红豆杉属中的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等繁育研究进行总结,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加大该属植物保护力度,提高繁育效率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红豆杉属;繁育;珍稀濒危;药用以红豆杉腋芽为外植体,B5为基本培养基,对红豆杉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激素2,4-D 2.0mg/L+6-BA 0.5mg/L ,愈伤组织生长情况最好,染菌率为11.11%,愈伤组织出愈率可达88.89%,而加入添加剂组合活性炭和柠檬酸,可以降低红豆杉的褐变程度[9]。
1.2南方红豆杉()刘成功[10]等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研究得出,由于南方红豆杉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物,导致其休眠期较长,自然条件下通常需要2~3年,对其进行25℃层积130d ,转5℃层积80d 处理后,种子平均发芽率可达76%,此方法与苟顺强[11]对南方红豆杉播种育苗技术研究结果相一致。
谢红梅[12]等对南方红豆杉进行扦插试验得出,采用300mg/kg 浓度的GGR 激素进行插穗处理,可以使生根率达到86.67%;欧滨[13]等进行不同基质下南方红豆杉扦插试验认为,以河沙和表土按2︰1混合,可以使插条成活率达到76.29%。
郄亚微[14]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外植体接种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pH 进行优化试验得出:最适宜的培养基为B5改良型、最佳接种方法为无叶茎段正插入培养基、添加2.0mg/L2,4-D 或1.0mg/LNAA 、pH 值在6左右,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成活率。
南方红豆杉还可以进行水培繁育。
王楠楠[15]等采用6种营养液配方以土培作为对照进行试验,通过90d 培养后,观察到日本园试配方下南方红豆杉存活率达到95%,鲜质量增长率达到13.1%,均接近于土培,可以解决盆栽下施肥、浇水等问题。
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

1 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
种子休眠是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因 素或外界条件的限制, 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 发或发芽困难的现象。红豆杉种子休眠特性的研
Hale Waihona Puke 红豆杉科植物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 分布于北 半球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目前, 全世界红豆杉科
1 ] 红豆杉属植物约有 1 0种, 2变种 [ ; 中国有 3种, 2
[ 2 ] m a i r e i ) 。红豆杉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其
木材优良, 作为园林植物观赏价值高, 含有抗癌活
[ 3 ] 性化合物— — —紫杉醇( T a x o l ) 。紫杉醇现在无法
第 5期 张雪梅等: 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
9 3
繁殖方式延续和扩大天然种群, 然而红豆杉为雌雄 异株( 个别植株为雌雄同株) , 在群落中属第二层树 种, 风媒传粉, 雌雄分布随机性大, 雌株结实少甚至 不结实的现象较常见。自然状态下红豆杉种子发
7 - 8 ] , 野生居群中种子在 芽率低, 两冬一夏才能萌发 [
云南红豆杉自然条件下层积的种子也有一定程度的萌发率31候家学等32将对种皮进行破损处理的云南红豆杉种子混上少量湿沙置于以下的环境中冷冻2540d冬末或早春播种后在25以上的气温经过2个月左右即能打破胚根休眠种子可萌芽出33将不经过其他任何处理的南方红豆杉沙藏种子播种后第2年春天可获得48的出40d23的变温层积处理再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量元素处理的解除休眠技术120即可解除南方红豆杉休眠
6 ] A p p e n d i xⅡ) , 属濒危物种 [ 。红豆杉主要以种子
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处理方法

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处理方法
杨威;郑德龙;金汉帅;薛爽;蔡世霞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22()8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方法,通过人工处理种皮、沙藏层积种子,降低种子内脱落酸(ABA)含量,用赤霉素(GA_(3))或赤霉素(GA_(3))与细胞分裂素(6-BA)混合处理种子等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
结果表明,人工处理破坏种皮的方法,可以提高红豆杉种子吸水透气的性能,使种子提前萌发。
用激素处理种子,也可以快速解除休眠,提前萌发,但是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沙藏层积处理18个月仍然是目前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
.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杨威;郑德龙;金汉帅;薛爽;蔡世霞
【作者单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
2.不同处理方法对破除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的影响
3.黑樱桃种子休眠机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4.防风种子休眠机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5.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解除技术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南方红豆杉种子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

简析南方红豆杉种子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摘要南方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杉属植物,系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文章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采集、处理、苗地选择到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育苗技术;管理南方红豆杉是我国国家1级重点保护树种,属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
为常绿乔木,高可达30m,胸径可达lm以上,树龄可达400年以上。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
即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药用价值,而且木材坚实,纹理美观,可供建筑、雕刻、乐器等用,但生长较慢。
1果实采集及取种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由青绿变深红色时采收。
采集时清除树冠下的杂草等地被物,将大于树冠投影面积的塑料膜摊开置于树下,用手或脚摇动树体,使果实脱落于地面上的塑料膜上。
没有摇掉的种子也已成熟,不影响育苗,也要采集下来。
方法是用细枝条或采种前准备的细竹竿轻轻敲打树体,使种子脱落于地面的塑料膜上。
(注意南方红豆杉种子要经过一个后熟阶段,种胚才能完全发育,才具有发芽能力)。
取种可将果实堆在一起,使之适当沤制,果皮变软,然后浸水,将其揉搓,用水将果肉淘洗干净,净种后阴干,晾干后贮藏。
2种子的贮藏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外壳坚硬,当年采种第2年育苗不易出苗,到第3年春季育苗才正常发芽。
因此,南方红豆杉种子贮藏期长,从贮藏管理到播种都有严格的要求。
将去掉果肉的种子在越冬前用湿沙埋藏法,选择背风阴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0.6米、宽l米、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的埋藏坑。
在底层铺20厘米的湿沙,沙子的湿度以手握紧不出水为宜。
在湿沙上面铺一层种子10厘米的湿沙,可铺3层种子,第3层距地面20厘米时,上面的高度以湿沙填至与地面相平,用土培成堆。
土堆的外缘要超过坑外边缘30~40厘米。
另外,每隔l米长留通气孔,通气孔的材料用一把秸秆。
为防止雨水浸入泡坏种子,要用铁锨将土堆上下四周压实或在来年雨季、雨天在土堆上面加盖薄膜,雨后撤掉。
红豆杉研究概况

红豆杉又名紫杉,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1999年我国将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目前,全世界有红豆杉11种,我国有4种和1变种,即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我国还繁育成功了曼地亚红豆杉新品种。
红豆杉天然资源极少对生境要求严格,分布狭窄,生长缓慢,其种子休眠期长,扦插有3个月假活期,播种和扦插繁殖困难,天然更新难。
目前,国内在云南、西藏、东北、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均已开展了人工种植红豆杉,在种苗繁育、造林生产,以及浸取提纯精制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
红豆杉含有的紫杉醇(二萜类化合物)是继顺铂、阿霉素后目前世界公认的能有效治疗多种癌症且无副作用的药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具有独特作用的天然抗癌物质。
1992年12月紫杉醇获准美国FDA作为抗癌症病药,迄今相继在世界40多个国家获准上省,我国卫生部也向紫杉醇颁布了二类新药证书。
美国国家癌症协会认为紫杉醇是人类未来20年中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
目前世界各国对紫杉醇需求量极大,预计全世界年需求量为1900-4800千克,且需求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产量仅有250千克左右,紫杉醇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由于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非常低,一般为万分之一左右,加之红豆杉资源匮乏,自1998年我国实行天然林禁伐后,提取紫杉醇原料受阻,因此,人工种植开发红豆杉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南方红豆杉资源极少,天然生南方红豆杉资源更少。
龙游县东茹林区有一块天然生南方红豆杉,分布面积7000多亩,现存幼苗、幼林2万多株,高大红豆杉母树260多株。
经中国科学院、国家野生植物普查小组等多个部门调查表明龙游县具有适合红豆杉生长的土壤和自然环境,是红豆杉适生区和主产区。
是浙江省范围内天然生红豆杉分布最广、最多的地区,也是我省贫困地区保存完整的原生红豆杉群落之一。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我省贫困地区腹心地带,幅员面积2184平方公里,全县人口98.7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和高山移民大县。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红豆杉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以其高效、广谱、低毒、低副作用等特性而闻名于世。
红豆杉的子实体在药用上很有价值,而子实体的发育离不开种子的发芽。
然而,红豆杉种子存在较长的休眠期,导致其萌发率较低,难以大规模种植和利用。
因此,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红豆杉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 观察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外观特征,比较种内不同种子的差异;2.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可溶性糖、蛋白质、脂类的含量测定,比较不同种子间的差异;3. 利用逆境法、生理法、生化法等多种手段,探究种子休眠机理,在体内条件下,分析种子各个生长时期的形态结构、生理指标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变化;4. 从分子角度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与基因调控的联系。
技术路线:1. 外观特征的比较:南方红豆杉种子作为研究材料,采集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的种子,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2. 可溶性糖、蛋白质、脂类含量的测定:对采集的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可溶性糖、蛋白质、脂类含量的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期的差异;3. 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在体内条件下,利用逆境法、生理法、生化法等多种手段,探究种子休眠机理;4. 种子休眠与基因调控之间的联系研究:从分子角度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与基因调控的联系。
三、预期结果1. 形态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明确南方红豆杉种子在不同发育期的差异;2. 可溶性糖、蛋白质、脂类含量的测定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南方红豆杉种子发育提供基础数据;3. 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结果有望揭示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的原因,帮助克服种子休眠问题;4. 种子休眠与基因调控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有望为南方红豆杉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科学依据。
四、研究计划1. 2021年1月-3月:搜集、整理文献资料;采集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子实体测定;2. 2021年4月-6月: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可溶性糖、蛋白质、脂类含量的测定,观察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期间的变化;3. 2021年7月-9月:利用逆境法、生理法、生化法等多种手段,探究种子休眠机理,在体内条件下,分析种子各个生长时期的形态结构、生理指标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变化;4. 2021年10月-2022年3月:从分子角度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与基因调控的联系;5. 2022年4月-6月: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进行答辩。
红豆杉文献综述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名称红豆杉无菌系的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题目类别毕业论文系别生物工程系专业班级0701410330学生姓名李磊指导教师韩晓红辅导教师韩晓红完成日期2010年05月01日红豆杉无菌系的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摘要:红豆杉是当前世界上研究最热门的药用植物之一,从中提取的紫杉醇为当前最具开发价值的植物来源的抗癌药。
本文研究了外植体和消毒方式的选择对无菌系的建立的影响。
探索了诱导其种子萌发的条件、丛生芽增殖和生根培育成试管苗的最佳激素组合。
优化了红豆杉嫩茎愈伤化诱导和愈伤组织继代的激素、抗褐化剂条件。
为红豆杉苗木的大规模生产和细胞悬浮培养高产紫杉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红豆杉(Taxus);紫杉醇;愈伤组织;无菌系;芽增殖;生根;种子萌发红豆杉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总称,全球共有十一种,中国有4种及1变种,其中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为我国所特有。
由于红豆杉难以繁殖,生长极其缓慢且紫杉醇市场需求大,利润高,因此通过体外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运用于观赏盆景和工业木材,细胞悬浮培养高产紫杉醇都有巨大的科研、商业前景。
红豆杉内生真菌约有300多种,而且大部分存在于茎中,种子存在休眠和后熟,难以萌发,愈伤组织易褐变及生长不稳定,本文探索了以南方红豆杉嫩茎、嫩芽为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式,种子试管萌发,经过丛生芽途径形成试管苗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培养条件。
1红豆杉和紫杉醇产业发展的瓶颈1.1红豆杉难以繁殖是制约红豆杉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红豆杉药用和材用价值的发现和提升,导致人类大量的滥砍滥发,到目前为止,野生资源已经锐减了80%,全国总资源数量108万株。
1.1.1繁殖困难的自身原因由于植物本身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造成繁殖困难,生活能力低。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期长(12~15个月),成熟时,假种皮红色、微甜,易遭鸟鼠类侵害。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红豆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树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然而,红豆杉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性,影响了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速度,从而影响了
其栽培和种植。
因此,研究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和催芽技术,对于提高其种子的萌
发率和发芽速度,增加其种植生产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对
南方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和催芽技术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包括利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破除种子休眠,比较其萌发率和发芽速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红豆
杉种子的休眠机理;二是对南方红豆杉种子催芽技术的研究,包括探究适宜的催芽条件、催芽剂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建立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催芽
技术。
三、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南方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其种子胚乳发育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同时,通过建立催芽技术,可以提高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萌
发率和发芽速度,为其生产和种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促进南方红豆杉产业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研究的方法,首先采集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处理,包括不同处理方法的破除种子休眠和不同催芽条件的设置,以探究其对种子的萌发和发芽的影响。
然后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和催芽条件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影响,建立起适宜的催芽技术。
五、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探究南方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建立适宜的催芽技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速度,为南方红豆杉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休眠研究概述摘要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红豆杉属种子休眠的研究情况,从其种子的休眠以及萌发调控等方面作概述,旨在为红豆杉属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休眠;萌发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08-04红豆杉属(taxus)属于红豆杉科(taxaceae)植物,其树种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
目前,全世界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仅存11种,即欧洲红豆杉(t.baccata l.)、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 nutt)、加拿大红豆杉(t.canadensis marsh)、佛罗里达红豆杉(t.floridana chapm.)、杂种紫杉(t.media rehd)、球果红豆杉(t.globose)、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chengetl.k.fu)、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 sieb.etzucc)、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 chengetl.k.fu)、中国红豆杉(t.chinensis(pilg)rehd)及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var.mairei(lemeeetlevl.)s.y.hu)。
后5种在中国有分布且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约占世界红豆杉植物种质资源的50%,主要以西喜马拉雅山区、长白-兴安岭区、南岭山地、横断山系和秦岭为中心呈团状分布,海拔变幅500~3 500m,具有明显的区域性[1]。
由于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限制了自身种群的发展,如雌雄异株、异花授粉、种株间隔等导致受精受阻、种子数量减少。
假种皮厚,自然条件下需两冬一夏才能萌芽,因而大量种子在漫长的休眠期间丧失了生命力,严重地威胁这一孑遗树种的种群生存和发展。
虽偶有天然更新苗,但大多数种子于休眠期内腐烂或干燥失水失去活力,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实生繁殖。
因此,打破红豆杉属种子休眠和种苗快速规模繁育已是其建设的关键技术。
早在20世纪50年代,mitiska[2]就对红豆杉属种子休眠进行了研究。
之后国内外学者为了探讨红豆杉属植物种子的休眠、萌发机制和催芽技术,相继从果皮透性、胚的发育状况、抑制物质以及生理后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5],结果表明,种子休眠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数量性状[6]。
笔者就其种子休眠原因、休眠机制和催芽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1红豆杉属树种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是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或外界条件的限制,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或发芽困难的现象[7]。
林木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基本上是由种皮的通透性差以及种皮的机械约束、抑制物质、种胚未成熟和综合因素引起的休眠。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划分种子休眠的类型,目前公认的有4种类型:生理休眠、形态休眠(胚后发育)、形态生理休眠和强迫休眠[8]。
1.1被覆物与种子休眠和萌发被覆物也就是种皮或果皮,它的存在使种子产生休眠。
种子休眠是植物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系统发育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南方红豆杉属亚热带树种,其种子具有较长的休眠期,它的种皮坚硬致密,透性差,而且胚又需要一个阶段的生理后熟过程。
它和红豆杉属其他树种一样,休眠种子属于综合型休眠或双重型休眠,而不是二次休眠[9]。
我国学者史忠礼[10]认为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是由于种皮坚硬透性差,以及胚需要生理后熟。
谭一凡[11]和吴啸峰[12]就其休眠原因也进行分析,并认为南方红豆杉种子需要生理后熟。
吴静[13]对南方红豆杉种子做了类似的研究,得出集中处理,采用堆沤,混以适量粗沙和水,用手着力搓洗,洗净种子的外衣、种壳,并清除空果和杂质,得出发芽率比正常催芽的高。
程广有[14]以东北红豆杉种子为材料,探讨其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技术时得出种子种皮角质化、坚硬程度较深,在机械磨损种皮后,便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并用生长激素混合处理种子和变温层积来促进种子萌发。
独军[15]发现红豆杉种子种壳坚硬、致密,以及抑制物质aba及其棕红色物质的存在,使得种子吸水透气性差,对种子的萌发起禁锢作用,致使种子休眠期长。
bewley和black[16]提出,被覆物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胚萌发的机械阻碍、透性差以及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并阻止胚中抑制物质的排出等3种。
朱念德[17]认为由于果皮(或种皮)厚角组织细胞形成大量的果胶质和石细胞,细胞壁上的微团在轴面上的方向是有规律的鱼鳞块状结构,会阻碍气体交换,降低氧气的透过率,但这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入。
总之,红豆杉属树种被覆物对种子休眠有一定作用的,但对休眠作用的机理意见众说纷纭。
1.2内源抑制物与种子休眠和萌发albertus magus(1206~1280)最早提出种子推迟发芽与抑制物质有关。
抑制物质是指可以推迟或抑制同种或异种植物种子发芽的物质。
按抑制物质的作用方式主要有阻碍种子透性、抑制酶活性、改变渗透压以及阻碍胚的生长。
就其来源而论,evenari(1949)认为,既可以是内源的即植物体内生成的,如有机酸、生物碱;也可以是外源的即其他植物体或种子产生的。
之后学者handricks (1977)提出了代谢途径调控假说,他认为抑制物质如kcn、nh4oh 等抑制过氧化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系、nad磷酸化激酶等酶的活性,进而抑制dna、rna的合成,阻碍细胞分裂的进程,最终导致胚的各部分不能生长。
khan[18]提出了激素调控假说,他认为抑制物质可抵消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的物质-激素的作用,而且还提出导致种子休眠不仅是由于抑制物质的存在,也可能是由于缺乏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此外,还有呼吸途径调控学说(roberts[19])、光敏素调控学说(smith[20])、能量调控学说(khan和zeng[21])、基因调控学说(jacob和monod[22])等。
taylorson(1979)、bewley[23]、raven(1982)也提出抑制物质影响膜透性及抑制膜上存在的酶的活性的观点。
但上述几种学说或观点均不具普遍使用性,对抑制物质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目前认为最重要的抑制物质是内源的,且分布非常广泛,就有性繁殖器官果实和种子而言,其分布主要是果实的果皮、果汁和果肉以及种子的胚、胚乳和种皮。
由于内源抑制物使得种子的萌发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学者对此研究一直异常活跃。
由于红豆杉属植物种子休眠机理比较复杂,其中种子内生长抑制剂含量过高是造成生理休眠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高浓度aba是造成植物种子生理休眠的重要原因,而aba是五大类植物激素之一,具有促进植物体眠和衰老的功能。
有关iaa与植物种子休眠关系的研究报道不多,且结论不同。
程广有[14]认为,东北红豆杉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不经任何处理的种子,播种后翌春发芽率才能提高。
其主要原因除胚不成熟之外,种子特别是种皮中含有大量aba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page degivry[24]对欧洲红豆杉和高红兵[25]对东北红豆杉种子种胚内源酸性物质变化研究时得出类似的结果。
但通过层积方法可以降低种子中aba的含量,不过层积时间要求较长,有研究结果认为1年左右。
随层积时间的延长,内源aba含量下降到一定水平之后,种子才能萌发。
由于iaa含量较低,并且在层积过程中变化不太。
因此,iaa与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与萌发关系不大。
史忠礼[10]等人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的研究结果发现,种子在采收时含有aba为主,ga含量极微,在埋藏处理的后熟期中,种子内aba含量虽然仍很高,但ga的含量却明显的增加,矮化苗不多。
赵盛军[26]认为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胶及皂碱等,混沙搓洗后再进行层积处理是消除种子抑制物,打破(解除)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抑制物在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aba广泛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其含量又往往随种子休眠的解除而降低,因而被认为是最普遍的萌发抑制剂。
在对红豆杉属树种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早期研究中也都认为,aba是主要的萌发抑制物,并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后期的一些研究则认为,除aba外还存在其他抑制物,这些抑制物质共同对种子的萌发过程起调节作用,比如还存在氢氰酸、醛类以及脂肪酸等。
因此,在考虑其对种子休眠的作用时,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某种抑制物质作用的结果。
1.3 胚的发育状况与种子休眠和萌发红豆杉属树种种子形态成熟时,经常有胚发育不完全的现象,所以有人曾研究了其胚发育状况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我国学者李志良[27]对中国红豆杉和短叶红豆杉的胚胎培养和胚的体外培养其种子,发现后者能够显著缩短休眠期从而提前萌发。
程广有[8]就东北红豆杉胚体大小做了研究,发现在9月下旬浆果陆续成熟、脱落,伴随浆果成熟,幼胚也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轴和子叶的胚。
虽然结构完整,但是胚体很小,仅为种子长度的1/4~1/3,不具备萌发能力,需要后熟。
只有当胚体充满胚腔时,胚乳吸胀,种皮开裂,种子才能萌发。
同时他还认为胚体发育需要一定的通气、温度和湿度条件。
如果任何一个因素不能满足,种胚就难以发育,而进入休眠状态。
asakawa[28,29]认为,果皮内含有的抑制物质会影响胚的生长,这个结论提示种皮或胚乳对发芽都有阻碍作用。
preece[30]和raquin[31]以及wagner[32]等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史忠礼等[10]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经埋藏处理后,aba含量仍很高而ga 也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它的胚根和上胚轴综合休眠有关。
因为通过休眠期有其顺序性,变温处理能使胚根在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进而促使萌发的幼根生长。
但南方红豆杉休眠种子是否存在胚根和上胚轴综合休眠,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红豆杉属不同树种的种子成熟时胚的形态都已分化完全,只是胚的大小不同。
有些树种的胚已完全长大,而有些树种的胚较小,没有充分长大,这可能是不同树种种子成熟时的休眠程度不同的原因,因而其解除休眠所需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也各不相同。
胚本身是否休眠,由于试验条件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完成形态后熟的胚必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低温过程,这样完成生理后熟后才能正常萌发。
2 红豆杉属树种种子萌发的调控2.1 层积处理红豆杉属树种传统的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包括隔年埋藏、越冬埋藏等层积处理方法。
层积处理常用的基质有沙子、泥炭块或两者的混合物等,在层积过程中要保持混合物的湿度,并注意通风。
在低温、湿润和通气的条件下,程广有[14]通过不同层积方式层积东北红豆杉种子,发现种皮软化,透气性增加,供应了种子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