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属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分析

合集下载

豆科植物dx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豆科植物dx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Abstract 1 ̄deoxy ̄D ̄xylulose - 5 ̄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 ( DXR) is one of the key enzymes in EMP pathwayꎬ involving in the bi ̄
osynthesis of terpenoids and anthraquinones. Due to the high content of terpenoids and ( or) anthraquinones in leguminous plantsꎬ it is
dxr 基因在酵母表达系统中具有高表达效率ꎬ仍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ꎮ
关键词 豆科植物ꎻ1 ̄脱氧 ̄D ̄木酮糖 - 5 ̄磷酸还原异构酶ꎻ密码子偏好性ꎻ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Q78ꎻQ94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1736(2020)01 - 0030 - 05
Analysis of codon bias of dxr gene in leguminous plants
difference between yeast and E. col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ꎬ suggesting that yeast expression system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xogenous
expression system of dxr genes from leguminous plants. Howeverꎬ if the dxr genes of leguminous could be more efficiently expressed in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codon bias of dxr gene in leguminous pla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further molecu ̄

密码子偏性分析方法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

密码子偏性分析方法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

密码子偏性分析方法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6(043)002【摘要】Codon bias refers to the nonrandom usage of synonymous codons in organism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of codon bias and the formation of codon bias has important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measurement index about codon bias and analysis methods about usage pattern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odon bias in Camellia sinensis are also introduced.%密码子偏性指同义密码子的非均衡使用。

研究密码子偏性模式、密码子偏性的形成因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了密码子偏性研究常用的衡量参数、密码子使用模式的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密码子偏性的因素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

【总页数】5页(P3-7)【作者】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长沙 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相关文献】1.密码子偏性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 [J], 吴宪明;吴松锋;任大明;朱云平;贺福初2.茶树CsActin1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 [J], 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3.基于密码子偏性对应分析数据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型研究 [J], 马小静; 张巧娥; 李继东4.独行菜LaAP2基因密码子偏性与进化分析 [J], 周茜;王玉州;陈芸;凯迪日耶·玉苏普;刘飞;赵惠新5.IBDV-VP2基因高变区同义密码子在蛋鸡和乌鸡中的偏嗜性 [J], 李银聚;张春杰;程相朝;吴庭才;王臣;陈溥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豆杉中MYB家族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开题报告 于凯

红豆杉中MYB家族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开题报告 于凯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红豆杉中MYB家族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类别毕业论文系别城市建设学院专业班生物工程0701班姓名于凯评分指导教师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于凯学号20071171005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0701班系别城市建设学院指导教师余龙江职称教授课题名称红豆杉中MYB家族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课题研究背景1.1.1 有关红豆杉红豆杉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天然抗癌植物,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红豆杉在全球共有十一种,目前我国共有四种和一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

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分布于中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中国境内的红豆杉中,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最高,可达万分之三[1]。

云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滇西与地洲等地。

西藏红豆杉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西南部。

南方红豆杉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南、滇东。

曼地亚红豆杉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

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变异,紫杉醇含量接近甚至高于原产地。

我们的实验就是以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的。

1.1.2 有关紫杉醇紫杉醇(Taxo1)是2O世纪7O年代初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47H51NO14,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天然次生代谢物,主要由紫杉烷环和侧链组成[2],其生物合成非常复杂,全过程约20步酶促反应,涉及多步环化、羟基化、酰基化反应[3]。

紫杉醇是一种微管特异性药物,它能够稳定微管并阻止微管解聚,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4]。

红豆杉长白山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策略

红豆杉长白山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策略

红豆杉长白山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之一,被誉为“活化石”、“神木”等,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

而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盆地山地和亚极地森林生态系统之一,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红豆杉野生居群的重要基地。

但长期的过度伐木、开垦、旅游等活动,对红豆杉野生居群的生存威胁越来越大,因此急需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策略。

本文将从红豆杉长白山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入手,探究红豆杉保护的科学性策略。

1. 红豆杉在长白山野生居群的分布情况及遗传多样性据调查,在长白山北坡发现了一处红豆杉野生居群,是全球红豆杉分布最北的点,分布在哈尔滨市、伊春市等地的长白山地区。

这里的红豆杉野生居群,经过对其分析,发现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保留,这是因为长白山在冰川时期是亚极地区域,气候寒冷、气温低,红豆杉的基本形态和遗传特征在这里完好保留。

2. 红豆杉野生居群面临着的危机然而,现在长白山红豆杉野生居群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由于长白山地盘起伏较大,地势复杂,对红豆杉习性不了解的野生动物和旅游者随意进入林区破坏树皮,折断枝条等,甚至将红豆杉当作观赏物品非法采集销售,加速了其生态灭绝;此外,长期的过度伐木、开垦、旅游等活动也导致了红豆杉数量的急剧减少和种群基因的丧失。

3. 保护策略为了保护红豆杉野生居群,制定合适的保护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本文列举几种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以供参考。

3.1 加强管理和监测对于红豆杉野生居群,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测。

树木的疾病和害虫,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等对红豆杉野生居群的威胁都应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并采取对应的应对措施,确保红豆杉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健康。

3.2 创立红豆杉野生保护区建立红豆杉野生保护区是必要的,这样鼓励旅游活动时尽可能地控制旅游人数和路线。

建立一个红豆杉野生保护区,不仅可以避免过度的人力压力和人类干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红豆杉采集非法的管制力度,以帮助保护红豆杉的数目和生态环境。

豆科植物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豆科植物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 S c h o o l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 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C h i n a )
Th e 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 c o d o n b i a s f r o m CHS g e n e s o f l e g u mi n o u s p l a n t s h a s g r e a t s i g n i ic f a n c e t o i n c r e a s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C H S基 因 密 码 子 的 偏 好 性 , 对提 高 豆 科植 物 C H S基 因 的表 达 水 平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为 此 , 运用 C H I P S 、 C U S P和 C o d o n W
程序分析豆科植物 C H S基 因密 码 子 的偏 好 性 , 并用决 明 C H S基 因对 分 析 结 果 的 可 信 度 进 行 验 证 。结 果 表 明 , 在 豆 科 植物 C H S基 因 的密 码 子 中 , 以 A或 u结 尾 的 密 码 子 偏 好 性 较 强 。基 于 C H S基 因 R S C U值 的 聚 类 结 果 显 示 , 豆 科 植 物
与茄科植物 ( 包括烟 草) 聚为一类 , 表 明 烟草 作 为研 究 豆 科 植 物 C H S基 因功 能 的模 式 植 物 较 为 合 适 。通 过 对 决 明 C H S
基 因 密 码 子 偏 好 性 与 大 肠 杆 菌 和 酵 母 基 因组 密 码 子 偏 好 性 的 比 较 , 发现两 者均存在 差异 , 但 酵 母 的 差 异 低 于 大 肠 杆 菌, 表 明 酵母 表 达 系 统 更 加 适 合 作 为 决 明 C H S基 因 的外 源 表 达 系统 。 然 而 , 若 要使决 明 C H S基 因 能 够 在 酵 母 表 达 系 统 中高 效 表 达 , 仍 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南方红豆杉4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分析

南方红豆杉4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分析

园艺学报,2016,43 (2):373–383.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5-0418;http://www. ahs. ac. cn 373南方红豆杉4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分析谢伟东1,2,文亚峰3,*,韩文军1,周宏4,徐刚标1,陈建华1(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2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长沙 410004;4广东省韶关市林业局,广东韶关 512000)摘 要:以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的4个微卫星位点为例,通过等位基因长度和序列变异分析,对各位点等位基因的变异特点、变异来源和进化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这4个位点在南方红豆杉种内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变异特点,既有SSR重复区突变形成的等位基因,也有因侧翼序列插入/缺失(Indel)形成的等位基因,还存在同一长度形态的同形异源等位基因(allelic homoplasy),同时,在1个mtSSR位点中检测到了线粒体基因的异质性(heteroplasmy)。

SSR重复序列和侧翼序列突变的共同作用是引起等位基因长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等位基因分布及其进化关系研究表明,4个位点的序列突变更符合逐步突变模型(SMM),常见等位基因在进化上具有原始性。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微卫星标记;等位基因;序列变异;基因突变中图分类号:S 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6)02-0373-11 Variation Analysis of Four Microsatellite Loci Within Maire Yew SpeciesXIE Wei-dong1,2,WEN Ya-feng3,*,HAN Wen-jun1,ZHOU Hong4,XU Gang-biao1,and CHEN Jian-hua1(1College of Forestr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2College of Forestry,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3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4Forestry Bureau of Shaoguan,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Guangdong 512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variation and phylogeny relationship of four microsatellite loci originated from maire yew(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Comparison of allelic size and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abundant variation and complex SSR structure existed in four SSR loci. Inter-allelic size variation in SSR loci was due to the mutation of SSR repeats and insertions or deletions(Indels)in flanking regions,which also the main reason caused the allelic size mismatch with sequences data. Two sets allelic homoplasy were observed in TY05 locus where alleles identical in state are not identical by descent. Mitochondrial DNA heteroplasmy was detected in one mitochondrial SSR locus(TB01). Allelic distribution and their phylogeny relationship suggested that stepwise mutation model(SMM)appropriated for these loci,common allel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aboriginality on evolution phylogeny.Key words: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microsatellite marker;allele;sequence variation;gene mutation收稿日期:2015–10–23;修回日期:2016–01–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470666);日本JSPS博士后研究员资助课题(11F00787);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201104033)*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wenyafeng7107@)致谢:部分试验在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森林遗传领域分子实验室完成,感谢Tsumura教授、Ueno博士和Uchiyama博士的指导和帮助。

不同哺乳动物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

不同哺乳动物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

不同哺乳动物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在雌性哺乳动物整个生殖周期过程中,卵母细胞只能来源于原始卵泡库[1]。

有研究表明,原始卵泡形成过程受激素、转录因子和相关通路的介导[2]。

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卵泡的发育过程中有关键的调节作用[3]。

密码子是DNA或RNA的碱基序列与其编码蛋白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4]。

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为同义密码子,在蛋白合成过程中,同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且物种和基因对某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的使用具有偏好性[5]。

对基因密码子偏好参数进行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基因水平转移和基因家族分化的发生[6]。

因此对密码子偏好性的研究可在分子的角度为GDF9基因序列特征、分类和遗传进化规律提供重要信息。

前人相关研究表明,GDF9基因具有刺激颗粒细胞减数分裂、抑制素的生成作用[7],并影响卵泡发育和生殖功能[8]。

Wang等发现通过siRNA敲除GDF9后能抑制仓鼠原始卵泡的形成,但添加GDF9纯品培养卵巢会加速原始卵泡的形成[9]。

在人、啮齿类、牛、绵羊和有袋类动物卵巢卵母细胞中,GDF9基因特异性表达,但该基因在山羊卵母细胞和黄体中可同时表达[10-11]。

GDF9基因还能通过多个信号通路促进颗粒细胞增殖过程[12]。

马会明等通过RNA干扰使该基因表达沉默,也能抑制颗粒细胞增殖过程[13]。

这些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哺乳动物已被克隆的GDF9基因,并在卵巢卵母细胞中进行了相关表达分析,但未开展密码子使用偏性的研究,这不利于其异源表达和遗传转化等后续试验的进行。

GDF9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研究能为该基因的分类和进化提供重要信息。

本研究利用CodonW软件分析不同哺乳?游?GDF9基因对密码子的使用情况,基于GDF9基因最小进化法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的欧式平方距离系数建立聚类关系,为GDF9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丁桂生【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0省区15个南方红豆杉代表性种源,研究揭示其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变化、种源遗传分化等.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0.4192,多态百分率(PPL)、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变化在80.00%~93.33%、0.3393~0.3873、0.4926~0.5615.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受其产地经度和纬度非线性共同影响,偏南和偏西地区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而偏东和偏北地区种源遗传多样性则较高.因试验的南方红豆杉种源其原产地种群皆是较大的古树种群,且片断化的时间较短,加上其特有的繁育特性,种源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1211,仅有8.7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91.2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UPMGA聚类结果还显示,除福建武平和武夷山2个较小种群的种源外,试验种源可按地域大致划分为偏东和偏北,及偏南和偏西2个种源区.【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ISSR-PCR【作者】丁桂生【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林学会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研究与实施中心,浙江缙云321400【正文语种】中文红豆杉属(Taxus)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全世界有11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及东亚等北半球地区,我国有 3种2变种,即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喜马拉雅密叶红豆杉(T.funana)、喜马拉雅红豆杉(T.wallichiana)和 2变种红豆杉(T.wallichiana var.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wallichiana var.mairei)[1]。

红豆杉属植物集药用、材用和观赏等于一体,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从短叶红豆杉(T.brevi folia)树皮中提取紫杉醇(taxol)以来,该属植物倍受人们重视,但这给红豆杉属野生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使其处于濒危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豆杉属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分析摘要:运用emboss(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pen software suite)软件包中的chips(condon heterozygosity in a protein coding sequence)和cusp(create a condon usage table)程序对红豆杉属的52个基因的密码子偏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和水稻的密码子偏性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红豆杉属基因的nc(有效密码子数)为45~58,大部分密码子使用频率较为一致。

部分氨基酸密码子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如ala、asp、phe、gly、his、asn、arg、thr、tyr等。

红豆杉属基因密码子偏性与拟南芥等双子叶植物较接近,与原核生物和单子叶植物相差较远。

关键词:红豆杉属;密码子偏性;chips;cusp中图分类号:s79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427-04核酸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编码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共61种,每一种氨基酸可由1个密码子(met和trp)至6个密码子(arg、leu和ser)编码[1]。

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不同的使用频率,这就造成密码子偏性(codon bias)[2]。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这种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它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因表达水平、g/c含量、trna的丰富性等[3]。

密码子偏性的产生与基因的碱基组成、表达水平、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等众多因素有关,且各因素间还可能相互影响,因而进行密码子偏性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从这些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并发现内在规律,将对新基因的预测、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研究、基因编码蛋白的细胞定位及分子进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紫杉醇是从双子叶植物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天然活性的双萜抗癌药物[4],是1971年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树根和枝叶中提炼出来的[5],被广泛用于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治疗[6]。

目前紫杉醇主要的合成方法是化学合成,但是收益低、成本高,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紫杉醇会造成严重的资源破坏。

产量不足,带动了紫杉醇合成的全方位的研究,其中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实现紫杉醇的高产合成成为研究热点。

许多科学家希望实现紫杉醇合成基因在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异源表达来实现紫杉醇的生物合成。

但是蛋白质在异源宿主中表达一般会受到限制,因为编码这些蛋白质的核酸序列往往含有宿主不喜欢使用的密码子,从而降低了表达效率[7]。

因此,分析红豆杉属植物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对于选择基因外源表达的合适的宿主有重要意义。

研究利用emboss(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pen software suite)软件,以麦迪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为主,从红豆杉属植物中选取52个基因,对其编码区进行密码子偏性分析,并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和水稻的密码子偏性进行比较,为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实现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红豆杉基因来源以麦迪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为主,从红豆杉属植物中选取52个基因。

登录号分别为ay724737,gu568338, fj608574, eu078561,af457109,af228104, hb792670, fb922725, ay675557,ay461811,hb792772, fb922713, gu568337,ay563630, fb922731,ay453402, hb792790,af466397, bd313599, hb792668,ay453403,dq836053, ay644708, ay628433, hb792746,fb922723,ay452666, ay277740, ay326950,hb792782, hb792744,ay307951, ay461450,ay188177, hb831819, hb776721,bd313592,bd313600, bd313597, ay588482, ay505129,eu549861,ay289209, ay866412, bd313598,ay453404, eu549860,ay571340, hb769723,ay789508, ay518383, bd313601。

1.2 分析软件与数据库用emboss软件包中的chips(condon heterozygosity in a protein coding sequence)和cusp(create a condon usage table)程序进行密码子偏性分析[1,2]。

chips可对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统计,计算特定序列中有效密码子的nc(有效密码子数),该值是一个基因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同义密码子平均使用频率偏差的量化值。

nc=2+9/f2+1/f3+5/f4+3/f6f=■, n﹥1,pi=ni/n其中,n表示基因中所使用的密码子总数;k为同义密码子数量;pi是第i个密码子的使用频率(ni/n)。

nc值与基因长度和氨基酸组成有关,因此可以对基因的密码子偏性程度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cusp是对一个或多个编码序列进行阅读后计算出密码子频率。

该程序可计算不同密码子在同一氨基酸编码中所占的比例,并通过外延法计算密码子在编码基因中出现的频率。

本研究的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和水稻的密码子偏性数据来自密码子数据库[8]。

2 结果与分析2.1 红豆杉属基因编码区长度与g+c含量对从红豆杉属植物中选取的基因结构完整的52个基因进行分析(图1),其编码区长度主要为 1 200~1 600 bp。

这些基因的(g+c)含量从34.0%到56.5%,平均(g+c)含量为43.7%,少数基因的(g+c)含量在50%以上(3/52)或40%以下(7/52)。

如氨基变位酶基因ay724737的(g+c)含量为56.2%,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gu568338的(g+c)含量为56.5%,jamyc转录因子fj608574的(g+c)含量为50.8%。

(g+c)含量在40%以下的基因有7个,其中成熟酶k基因eu078561、红豆杉山定子成熟酶k基因af457109、东北红豆杉的成熟酶k基因af228104的(g+c)含量分别为34.0%、34.1%、34.7%。

2.2 红豆杉属基因有效密码子数nc值描述密码子使用偏离随机选择的程度(并不是某个特殊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与其他密码子的比较),能反映密码子家族中同义密码子非均衡使用的偏好程度。

其数值范围在20(每个氨基酸只使用一个密码子的极端情况)到61(各个密码子都被使用)之间。

已知高表达基因其密码子偏爱程度较大,从而nc值较小;低表达基因则含有较多种类的稀有密码子,nc值较大,所以,当前普遍通过比较nc来确定内源基因表达量的相对高低。

nc值越小,对应的内源基因往往表达量越高。

红豆杉属基因有效密码子数nc值主要为45~58(图2),表明一个基因并没有使用所有的密码子,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一定的偏性。

2.3 红豆杉属基因的密码子偏性红豆杉属基因密码子偏性cusp软件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除了cys、glu、lys、gln等,编码ala、asp、phe、gly、his、ile、asn、pro、arg、thr、val、tyr的密码子以及终止密码子存在比较明显的偏性。

其中ala偏爱密码子gca的比例达0.39,而gcg的比例仅为0.10;asp偏爱密码子gat的比例达0.64,而gac的比例仅为0.36;phe偏爱密码子ttt的比例达0.61,而ttc的比例仅为0.39;gly偏爱密码子gga的比例达0.42,而ggc的比例仅为0.16;his偏爱密码子cat的比例达0.69,而cac的比例仅为0.31。

此外ile、asn、pro、arg、thr、val、tyr和终止肽链合成的偏爱密码子分别为att、aat、cca/cct、aga、aca/act、gtt、tat和tga。

观察发现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偏爱密码子和高频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多为a/t,紫杉醇合成基因偏爱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少量或避免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这与kawabe等[9]利用4种单子叶植物和3种双子叶植物进行密码子研究的结果一致,即双子叶植物偏爱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且nc值较高,而单子叶植物偏爱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且nc值较低。

同时发现偏爱密码子和高频密码子一般含有较多的a/t,而含有较少的g/c,这一现象与紫杉醇合成基因的(g+c)含量较低的现象是一致的,紫杉醇合成基因的(g+c)含量只有43.7%,相应的在密码子选择上,占优势的密码子含有更多的a/t。

2.4 红豆杉基因密码子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和水稻密码子偏性比较结果红豆杉基因密码子偏性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和水稻的密码子偏性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红豆杉基因密码子偏性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和水稻等不同种类模式生物的密码子偏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其与大肠杆菌的22个密码子使用偏性差异较大。

如编码ala的密码子gcg在大肠杆菌中的频率是31.7‰,在红豆杉中则只有8.5‰;编码ile的密码子ata在大肠杆菌中的频率为5.4‰,在红豆杉中却高达18.8‰。

基因密码子的偏性之所以在两个物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红豆杉则是高级植物,它们的亲缘性差别较大,导致它们对密码子的选择性也不同。

因此若需将红豆杉的紫杉醇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需要通过部分改造密码子,来适应大肠杆菌的密码子使用法则,来提高表达效率。

红豆杉与同为双子叶植物的拟南芥密码子使用法则基本一致,仅有2个密码子差异较大,而与单子叶植物水稻的密码子使用法则差异较大,有15个密码子有明显差异。

因此在进行外源基因表达时,红豆杉的紫杉醇合成基因可以不经过密码子优化,而在拟南芥等双子叶植物中获得高效表达;若需将紫杉醇合成基因在水稻等单子叶植物中表达,则可以按照该研究提供的密码子偏性进行适当的密码子改造来提高表达效率。

3 小结与讨论密码子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基本环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任何一个物种为适应其基因组环境,都要形成特定的符合其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法则。

不同生物物种密码子偏性有一定差别,造成外源基因在宿主中表达有强弱现象。

选择密码子偏性相近的宿主,可能有利于外源蛋白质的高效表达。

有研究报道通过改变目的基因的同义密码子,使其适应宿主的密码子偏性来提高目的蛋白质的表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