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蚊
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技术

影响
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不仅影响蔬菜的 产量和品质,还可能传播其他病害, 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02
防治技术的重要性与意义
保护农作物安全
保障农产品质量
通过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可以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 障消费者的健康。
避免农作物损失
韭菜迟眼蕈蚊会对韭菜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绝收。通过防治可以避免农 作物的损失,维护农民的利益。
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韭菜迟眼蕈蚊概述 • 防治技术的重要性与意义 • 农业防治措施 • 物理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技术 • 化学防治策略及注意事项
01
韭菜迟眼蕈蚊概述
定义与分布
定义
韭菜迟眼蕈蚊是一种双翅目昆虫 ,主要以幼虫危害韭菜、葱、蒜 等蔬菜。
分布
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等地区,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物学特性
生长周期
幼虫形态Biblioteka 蛹的形态成虫形态韭菜迟眼蕈蚊的生长周 期包括卵、幼虫、蛹和
成虫四个阶段。
幼虫呈淡黄或淡绿色, 体长一般在1.5-4毫米之
间。
蛹为黄白色,呈圆筒形 ,体长一般在1.5-2.5毫
米之间。
成虫为小型蝇类,体长 一般在3-4毫米之间,翅
长一般不超过5毫米。
危害程度与影响
危害程度
平菇的厉眼蕈蚊及真菌瘿蚊的防治

平菇的厉眼蕈蚊及真菌瘿蚊的防治
通过调查发现,今年危害食用菌特别是平菇的害虫主要是平菇的厉眼蕈蚊及真菌瘿蚊,二者都属于双翅目,前者是目前国内的害虫优势种,以幼虫危害,幼虫头黑色,胸及腹部为乳白色,共12节,刚孵化的幼虫体长约0.6毫米,老熟的幼虫为4.6及5.5毫米,在13~21℃的温度范围内,约经过4~7天卵即可孵化成为幼虫,幼虫期为9~17天。
幼虫多在栽培菌袋上生活,喜食菌丝,危害极大。
真菌瘿蚊为微小、细弱的蚊类,幼虫纺锤形,表皮透明,无足,身体颜色因环境和发育期不同而呈现橘红色、橘黄色、淡黄色、白色等,一般菇农称之为小白蛆或小红蛆,主要以幼虫危害,因为主要是幼体繁殖,繁殖周期很短,出菇期间一周即可繁殖一代,所以短期内即可大量发生,虫口密度大时可以见到成堆的幼虫,在气温低的时候,幼虫可以钻入子实体的表皮。
防治措施:
一是注意出菇场所及制菌场所的卫生,菇房门窗应该安装防虫网,及时清除食用菌的废料;
二是培养料在装袋或上床前,应拌入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一般为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等,浓度一般为稀释2000~3000倍即可,在发菌期间应该不间断在发菌场所喷洒杀虫剂,目前主要的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敌菇虫、菇虫净、菇净等,在进行平菇生产时应杜绝敌敌畏的使用,否则会导致平菇子实体的严重畸形;
三是在菌袋及菇床上发生菇蚊时可以采用喷洒杀虫剂
及采用磷化铝熏蒸的方式,每立方米可以用2~3片,应特别注意安全;
四是在栽培管理时,应该及时清除烂菌块,防治害虫在料内繁殖,更要注意菇棚及培养料的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菌丝及菇体腐烂,给菇蚊的发生造成可乘之机。
韭菜迟眼蕈蚊的特征体现

韭菜迟眼蕈蚊的特征体现韭菜迟眼蕈蚊的特征体现韭菜迟眼蕈蚊(韭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学名Bradysta odoriphagaY.et Z.,幼虫称为韭蛆。
在我国北方各地均有产生这类害虫,重要危害韭菜,也危害洋葱、大葱、香葱、韭葱、大蒜和食用菌等。
大棚种植的韭菜常严重受害。
【形态特征】幼虫聚集在根部和鳞茎、假茎部危害。
初孵幼虫多从韭菜的根状茎或鳞茎一侧逐渐向内蛀食,受害部变褐腐烂。
幼虫也蚕食须根,使之成为“秃根”。
有时幼虫从近地面的白色的嫩茎位置蛀入,再向下至鳞茎内危害。
春秋两季因植株成长旺盛,组织幼嫩,受害严重。
每个幼茎或鳞茎常聚集十几头甚至几十头幼虫。
地上部叶子发黄、萎蔫、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危害大蒜时,还造成鳞茎裂开,蒜瓣裸露,裂口处布满幼虫分泌物结成的丝网,上沾有粪便、土粒等,受害株地上部分矮化、失绿、变软、倒伏。
1.成虫蚊子状。
雄成虫体长3-5毫米,黑褐色,头部小,复眼大。
触角丝状,长约2毫米,16节,被黑褐色毛。
胸部粗壮,隆突。
足细长,褐色,胫节端部具1对长矩及1列刺状物。
前翅长度为宽度的1-1.8倍,膜质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腹部细长,8-9节,腹端宽大,顶端弯突。
雌成虫体长4-5毫米,与雄虫基本相似,但触角短且细,腹部中段粗大,向端部渐细而尖,腹端具1对分为2节的尾须。
2.卵椭圆形,细小.乳白色,孵化前变白色透明状。
3.老熟幼虫体长7-8毫米,宽约2毫米,头、尾尖细,中间较粗,呈现纺锤形,乳白色,发亮。
头漆黑色有光泽,无足,体节显著,体表光滑无毛,半透明。
4.蛹体长3-4毫米,宽不足1毫米,长椭圆形.红褐色,近羽化时呈现暗褐色,蛹外有表面沾有土粒的茧。
【产生规律】在天津郊区和陕西关中1年产生4代,在山西大同地区1年产生4-5代,在山东寿光地区1年产生6代,均以不同龄期幼虫群集在韭墩、蒜株根际或鳞茎、假茎内越冬,越冬深度3~9厘米不等。
越冬幼虫无滞育特性,只要温度合适即可活动危害,冬天仍可继续危害大棚种植的寄主植物,早春化蛹。
讨厌的小黑飞,三招教你轻松彻底消灭尖眼蕈蚊

讨厌的小黑飞,三招教你轻松彻底消灭尖眼蕈蚊小黑飞学名叫尖眼蕈蚊。
第一招:用护花神灌根或者喷洒叶面,能够彻底消灭!200——400倍液灌根或者喷洒叶面及盆土表面。
用“护花神”,效果非常的好!现在基本找不到小黑飞了。
用一次可以管好几个月,而且低毒安全。
“护花神”可以防治红蜘蛛,蚜虫,白粉虱……………… 灭小黑飞是顺便的事。
第二招:在花盆土表撒一层沙子,能赶走小黑飞!小飞虫飞来飞去钻来钻去,是因为花盆土里有它喜欢的未腐熟的“美食”,只要将它们和小飞虫隔绝开,小飞虫就飞走了。
如果浇水冲开了沙子,只要把沙子再拨回来盖上。
沙子随处可见,又环保,经过几年实践验证,非常好。
第三招:用橘子皮沤制的肥水浇花,能杀死小黑飞!把橘子皮塞进装有水的干净塑料瓶子或者袋子、塑料桶等容器,密封起来。
放烈日下暴晒几天,取上清液体加水1:5或者更多,浇灌有小飞虫出没的花盆或者花坛,一次就死翘翘。
如果有EM菌或者酵素,加入适量会快一点;如果没有,多沤制几天。
沤肥方法说明一下:橘子,芦柑,柚子,橙子都是我喜欢的水果,当然所有的皮也都进了沤肥的塑料桶了,晒干的橘子皮和刚刚吃过的橘子皮都可以直接放进沤肥桶,我没有说确定水的多少,只要水不低于橘子皮就可以了吧,最好能多一点,其实,大家买不到橘子皮也没关系的,药店里有陈皮,就是橘子的皮晒干了的那种,可以直接泡进水里,密封好容器的口,放在太阳下暴晒几天,具体多少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定,打开以后里面的味道怪怪的,就基本沤制好了,我的橘子皮已经沤的成了碎末了,时间是很久了的,沤肥的容器可以用废弃的可乐瓶子,食用油的塑料桶等,用油桶一定要把里面的油脂清洗干净。
尖眼蕈蚊喜欢在潮湿的未发酵熟透的有机质表面觅食,春夏季黄昏时分活跃,觅偶交配繁殖,不咬人,但影响观瞻和环境卫生,破坏室内居住气氛,影响家庭和谐情调。
一旦爆发,可用大蒜液、辣椒液、醋液、风油精液、酒液、烟蒂水液等喷杀,不提倡用杀虫剂,污染环境。
但这些方法都不能治本,过段时间又会重新在你的花盆内集结,让你烦躁不安、气急败坏、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奉劝全体花友不要在盆土表面堆积厨余和果皮、茶渣等未发酵有机物,所施有机肥要发酵熟透,平时勤快清理表土,消除表土积水、积液和生的有机质,保持盆土卫生,这才是治本又治标的根本办法。
双孢菇害虫防治措施

双孢菇害虫防治措施侵害双孢蘑菇的虫害主要有螨类、菇蝇、跳虫、蛞蝓(鼻涕虫)及线虫,这些虫害主要是由于菇棚、培养料覆土消毒杀虫不彻底和栽培管理过程中外界带入引起的。
在防治过程中可根据害虫的特点和习性采取适当的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方法来防治。
一、蕈蚊(又名菌蛆)。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成虫体形小,如米粒大,繁殖力强,一年发生数代,产卵后3天便可孵化成幼虫。
幼虫似蝇蛆,比成虫长,全身白色或米黄色,仅头部黑色。
专在菇体内啃食菌肉,穿成孔道,自菌柄向上蛀食,直至菌盖。
受害菌不能继续发育,采下的菇在削根时,断面有许多小孔,丧失了商品价值。
成虫一般不咬食菌肉,但它是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和螨类的传播媒介。
覃蚊主要来自培养料。
防治措施:1、搞好菇房环境卫生。
2、培养料进行2次发酵,消毒杀虫。
3、灯光诱杀、粘胶剂粘杀,或涂料毒杀。
二、菇蚊(又叫眼菌蚊)。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成虫黑褐色,体长1.8~3.2毫米,具有典型的细长触角、背板及腹板,色较深,有趋光性,常富集不洁处,在菇床表面爬行很快。
幼虫白色,近透明,头黑色,发亮。
浇水后,幼虫多在表面爬行;当菇床表面干燥时,便潜入较湿部分为害菌丝、原基或菇蕾。
严重发生时,菇蚊可将菌丝全部吃完,或将子实体蛀成海绵状。
茄菇蚊,喜在未播种的堆肥中产卵,在播种后菌丝尚未长满培养料前孵化成幼虫,虫体长大时正是第一潮菇发生期,于是钻入菇柄和菌盖为害。
金翅菇蚊,为害小蘑菇,使之变成褐色革质状,在其爬过的床面留下闪光的黏液痕迹,虫口密度大的地方,幼菇发育受阻。
为害蘑菇的菇蚊有12种以上,其中茄菇蚊和金翅菇蚊发生较普遍。
防治措施:1、搞好菇房环境卫生。
2、菇房通气孔及人口装修纱门。
3、黑光灯诱杀,或在菇房灯光下放半脸盆0.1%的敌敌畏杀虫。
三、菇蝇。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成虫淡褐色或黑色,触角很短,比菇蚊健壮,善爬行,常在培养料表面迅速爬动。
虫卵产在培养料内的蘑菇菌丝索上。
幼虫为白色小蛆,头尖尾钝,吃菌丝,造成蘑菇减产。
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

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韭菜迟眼蕈蚊是目前威胁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害虫和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韭菜迟眼蕈蚊是一种蕈蚊科昆虫,以韭菜等蓑衣科植物为食,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对植物进行为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危害:韭菜迟眼蕈蚊以咬食韭菜叶片、吸食叶腋汁液为主,导致叶片损伤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2. 间接危害:韭菜迟眼蕈蚊在咬食植物的还会携带多种昆虫病毒,如矮化病毒和黄化病毒等,传播给健康植物,引起病毒病害。
3. 生态危害:韭菜迟眼蕈蚊在林地内繁殖,并大量吸食植物汁液,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
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治理。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其天敌和天敌引进的天敌,对害虫进行规模化的杀灭。
通过引入天敌,形成生物链条,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韭菜迟眼蕈蚊的天敌有赤线蜻蜓、蓑衣科的大小芸、六条金龟等,它们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天敌,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生物防治。
2. 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是通过合理采用植物抗病、促生育、调节生长等方法,以达到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
韭菜迟眼蕈蚊植物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土壤调理、施肥施水、喷洒植物保护剂等。
生物农药技术是利用具有一定杀灭作用的微生物、植物和其他生物材料,以实现控制害虫的目的。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农药包括拟杆菌菌剂、黑尾延长盾娥、茶多酚等,这些生物农药能有效杀灭韭菜迟眼蕈蚊,同时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三、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将朝着以下方面发展:1. 精准防控: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精准定位和精准施药,提高防控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韭菜迟眼蕈蚊综述

北方地区羽化高峰为4月上旬,而南方地区为3月中旬。北方露地韭
菜迟眼蕈蚊有春、秋季两个危害高峰,4~6月,9~11月虫量最大,
危害最为严重,7~8月份降雨量增大,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变差,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四)生活习性
幼虫地下群集生活,初危害韭菜的嫩茎幼芽,继 而蛀食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可造成缺苗断垄或成片死 亡。
成虫不取食,喜欢腐殖质。雄虫较活跃善飞, 雌虫多为爬行活动。有趋光性,但喜在阴湿弱光环境 下活动。羽化后不久便开始交配,时间为10 min左右, 雄虫一生可多次交配。
雌虫于土缝等处产卵,堆产,少数散产;有时不 经交尾亦可产卵,但不能正常孵化。上午9:00~11:00 为活跃盛期,同时也是交尾高峰期,下午4:00后活动 减弱,于土缝及植株周围休憩,夜间不活动。对新鲜 韭菜植株、大蒜素及多硫化钙有很强的趋性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五)发生规律
随着纬度等地带性变化,韭菜迟眼蕈蚊年发生代数不同,且 具有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华北地区露天种植条件下约为4~6代, 南方地区约为9代。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一)农业防治
2.施肥应以优质腐熟的有机粪肥、饼肥或生物菌肥为主, 补施化肥为辅。施化肥时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并适 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我国农民有收获韭菜后进行松土并撒施草木灰的传统, 这种方法可以使土壤表层干燥,减少韭蛆的为害。
3.使用抗虫品种。可推广种植“农大棚韭1号”和“豫韭 1号”等抗虫性较高的品种。
(220V 13W专用紫光节能灯)
韭菜迟眼蕈蚊

韭菜迟眼蕈蚊韭共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
义名韭蛆。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
除为害韭菜外,还为害葱、蒜、花卉和中草药等。
幼虫生活在土壤表层,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蛀食为害。
初孵幼虫先为害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季主要为害嫩茎,导致根茎腐烂。
受害韭菜地上部分生长细弱,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最后韭叶枯黄黄死亡。
夏季气温高时,幼虫向下移动,为害韭菜鳞茎,致使整个鳞茎腐烂,严重时整墩韭菜枯死。
一、形态识别1.成虫是一种小型蚊子,体长2.0―4.5毫米,翅展5毫米,黑褐色。
雄虫稍瘦小,腹面呈暗灰黄色。
头小,复眼相接,触角丝状,共16节。
前翅径脉1支,前缘脉和亚前缘脉比较粗。
足细长,基节长不到腿节的1/2,被有微毛,胫节末端内侧有刺2根。
雄虫腹部较细长,腹部末端具有一对抱握器,向内弯曲呈夹状。
雌虫腹末粗大,有一对呈分支的尾状物。
2.卵椭圆形,长0.24毫米,宽0.17毫米,乳白色。
3.幼虫体细长,6―9毫米,头部黑色具有光泽,体白色,胸腹部各节表面光滑,无足。
4.蛹是裸蛹,长7―8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3对足与翅芽平齐。
二、发生规律在天津、北京、肘北每年发生3―4代。
以老熟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际周围3―4厘米深的土壤中以休眠状态越冬。
在保护地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
第二年春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化蛹,4月羽化为成虫,这是全年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第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至5月;第二代在6月;第三代在7月;第四代在10月至翌年4月羽化为成虫。
成虫善飞翔,扩散距离可达100米左右,畏强光,常聚集成群,多为9―11时交配,下午4时后栖集在韭菜田间的土缝中。
交配后不久产卵在韭菜周围土壤缝内或土块下面,多数成堆产,每头雌虫产卵100―300粒。
初孵的幼虫先行水平扩散,先为害韭菜叶鞘、嫩茎、芽,然后咬断茎再蛀入茎内,夏季幼虫转向鳞茎下部为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韭菜迟眼蕈蚊
• 韭菜迟眼蕈蚊,俗称韭蛆,是韭菜的的重要害虫, 该虫以幼虫群集在韭菜地下的嫩茎和鳞基上蛀食 为害,造成根基腐烂,叶片瘦弱、枯黄或萎蔫, 重者整株或整墩枯死。一般地块造成减产40%~ 60%,严重者绝产,严重影响韭菜产量和质量, 威胁着韭菜的生长。长期以来,菜农经常使用甲 胺磷、对硫磷、甲拌磷等高毒、剧毒农药防治该 害虫,导致农药污染严重,因食用农药严重污染 的韭菜,致使消费者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 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蕈蚊
• 体长6mm,体色黑色,触 角黑色,中胸背板密生黑 色长毛,腹部前节窄,中 间宽大,末节又变窄,翅 膀透明,前缘脉及亚前缘 脉黑色,脉纹粗,各脚腿 节黄褐色,后脚最长,中 后足胫节端部具2枚棘刺。 分布于中海拔山区,栖息 光亮的墙角。
眼蕈蚊
• 中文名称:眼蕈蚊 中文别名:尖眼蕈蚊 • 形态特征:小蕈蚊成虫淡褐色,体长4.5~6毫米,触角丝状, 16节;足的基节长而扁,胫节端有一对距,腹部9节。幼 虫灰白色,长筒形,老熟幼虫10~13毫米长,头部骨化为 黄色,眼及口器周围黑色;共12节。 • 为害作物:食用菌 • 为害症状:幼虫均有群居性,为害菌丝,并蛀食子实体。 有趋光性。大蕈蚊还常将子实体的菌褶吃成缺刻,被害菇 体易萎缩死亡或腐烂;其对菌丝的为害,多在培养料表面 咬食菌丝、菌膜,不深钻料面。较喜阴湿。小蕈蚊除具上 述特性外,还吐丝拉网,将菇蕾罩住,幼虫在网内为害, 被其丝网罩住的菇停止生长,渐干黄而死亡。
蕈蚊
蛙将军有害生物防治中心
蕈蚊
蕈蚊
• 体长8.5mm,翅长 8.3mm,体色褐色, 前胸背板黑色具毛绒, 中央至前胸缘片有T字 形的黄褐色斑,触角 黑色,基部处数节为 黄褐色,各脚黄褐色, 翅膀透明但翅端上方 具一灰褐色横带。
蕈蚊
• 体长4mm,前胸背板 黑色光滑,翅膀透明, 前后宽度相近,翅端 弧圆,各脚淡褐色, 胫节侧边具排刺,端 部各有2根细长的刺 (距)。本种也是小型的 蕈蚊,生活于低海拔 山区,栖息潮湿的矮 丛林,常见停栖野姜 花及孤婆芋叶面。
蕈蚊
• 小型、 头部及前胸背板黑 色,触角黑褐色,基部数 节淡褐色,腹部黑色,各 节间具白斑,翅膀黑色略 透明,各脚腿节、胫节都 很粗大米白色但后脚胫节 是黑色,跗节细长,1-2节 间具2根白色的芒刺。生 活于中海拔山区,多数的 蕈蚊为褐色,本种体色黑 色则较少见。
蕈蚊
• 体长4.5mm,体色黄 褐色,头部背面靠后 方有1枚黑斑,中胸背 板黑色,中央具1条不 明显的黄褐色线纹, 翅膀透明,各脚黄褐 色,腹部具黑色的环 纹。记录于中海拔山 区。
蕈蚊
• 体长5.2mm,胸部背板褐 色,中央有一条不明显的 淡褐色纵纹,侧缘具黑色 的毛丛,翅膀灰褐色透明, 前缘下方有一条明显的横 脉,各脉黑褐色,各脚细 长,中后足胫节端部各有 一长一短的棘刺,跗节细 长有5节,端部内弯。本 种分布于低海拔山区,夜 晚会趋光。
蕈蚊
• 体长5.5mm,体型细瘦, 翅型宽长,头部黑褐色, 触角基节黄色余黑色,头 胸间具颈,前中胸背板隆 突黄褐色,中央有2条稀 疏的短毛排列呈纵线,棒 锤基部周围黑色,腹部黑 色,各腹节具灰白色的环 纹,中后足基节长,各脚 细长,胫节端部有一短刺。 本种分布于中海拔山区, 出现住家附近寻找食物。
异形眼蕈蚊
•
生姜贮藏期的主要害虫是异形眼蕈蚊,幼虫俗称姜蛆,该 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姜块以顶端幼嫩部分(俗称姜奶头) 受害为主,生姜受害后常引起腐烂,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造成极大的影响。防治措施如下: 清理姜窖,做好药物处理 生姜人窖前几天,要将原姜窖内的旧姜、碎屑、铺垫物等 所有东西全部清理出来,打扫干净,上5厘米厚的细沙, 用气雾杀虫剂和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将姜窖均匀喷一 遍。如果姜窖内有上年的存姜,也要用杀虫剂把原存姜均 匀喷施一遍,但尽量避免两年的姜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