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包拯阅读答案

包拯阅读答案

包拯阅读答案《包拯》选段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给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停顿节奏。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翻译下列句子: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___________描写,第三段是________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来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包拯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包拯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少力学,有刚直之性。

及长,举进士,授大理评事。

包拯为官,以严明公正著称。

尝断一狱,狱囚百人,皆诬服。

包拯曰:“吾观此狱,非一人之过也。

”遂命释之,察其情实,果有冤者。

注释: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庐州古称。

少力学,有刚直之性。

年轻时勤奋学习,性格刚直。

及长,举进士,授大理评事。

及长,长大后,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大理评事,官名,负责审理大理寺(古代司法机构)的案件。

包拯为官,以严明公正著称。

包拯担任官职时,以严厉、公正而闻名。

尝断一狱,狱囚百人,皆诬服。

尝,曾经;断,审理;狱,监狱;狱囚,囚犯;诬服,被冤枉而服罪。

包拯曰:“吾观此狱,非一人之过也。

”包拯说:“我看这个案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遂命释之,察其情实,果有冤者。

遂,于是;命,命令;释,释放;察,考察;情实,真相;果,果然;冤者,被冤枉的人。

翻译: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氏。

年轻时勤奋学习,性格刚直。

长大后,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包拯担任官职时,以严厉、公正而著称。

曾经审理一个案件,监狱中有百名囚犯,他们都承认了冤枉的罪行。

包拯说:“我看这个案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于是命令释放他们,经过调查,果然发现了被冤枉的人。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少力学,有刚直之性。

及长,举进士,授大理评事。

包拯为官,以严明公正著称。

尝断一狱,狱囚百人,皆诬服。

包拯曰:“吾观此狱,非一人之过也。

”遂命释之,察其情实,果有冤者。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他年轻时勤奋学习,性格刚直。

长大后,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在担任官职期间,包拯以严厉和公正而闻名。

他曾经审理了一个案件,其中有一百名囚犯,他们都被冤枉地承认了罪行。

包拯说:“我看这个案件,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于是,他下令释放了他们,经过仔细调查,果然发现了一些无辜的人。

《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

《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

《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

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

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

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篇1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包拯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您。

《包拯》选段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给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停顿节奏。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翻译下列句子:(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___________描写,第三段是________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来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语文:《包拯》原文与译文

语文:《包拯》原文与译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文言文翻译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包拯》原文与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包拯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语文文言文翻译-包 拯

语文文言文翻译-包 拯

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

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

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

京城称他说:“关节不
到,有阎王爷包老。

”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

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他们),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食物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

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

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

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

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

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

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

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

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

三司使包拯护弗遣。

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

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

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

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

宿以老,数乞谢事。

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左右复问辟:使避开B.宿取具狱繙阅具:准备C.而执平民以告也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捍:抵御。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3分)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

包拯清廉文言文翻译答案

包拯清廉文言文翻译答案

原文:包拯为官,清正廉洁,不徇私情。

其治政严谨,法纪严明,常以民为念,勤于政务。

每遇民间疾苦,必亲临现场,体察民情,设法解决。

包拯虽位高权重,然生活简朴,不尚奢华。

衣锦食肉,不忘糟糠之妻;骑马射箭,不忘布衣之友。

是以朝野上下,皆称包拯为“包青天”。

译文:包拯担任官职期间,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不偏袒私情。

他在治理政务时严谨认真,法律和纪律严明,常常把民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勤勉地处理政务。

每当遇到民间困苦,他都会亲自前往现场,了解民情,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尽管包拯地位显赫,权势重大,但他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他身着华丽的衣裳,享用美味的食物,却不忘当年贫穷的妻子;他骑马射箭,却不忘曾经与他一同穿布衣的朋友。

因此,朝廷内外都称他为“包青天”。

包拯在任期间,多次上疏弹劾贪官污吏,不畏权势,刚正不阿。

一日,有贪官求见包拯,欲行贿赂,包拯坚决拒绝,并严词斥责其贪婪行径。

贪官羞愧而退,从此不敢再犯。

又有一次,包拯发现一位官员贪污公款,他不顾官员身份,亲自调查,查实后将其严惩,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译文:在包拯任职期间,他多次上奏弹劾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面对权势,他始终坚守正义,不屈不挠。

有一天,一位贪官想要拜访包拯,企图行贿,但包拯坚决拒绝,并严厉地斥责了他的贪婪行为。

那位贪官感到羞愧,退了出去,从此不敢再犯。

又有一次,包拯发现一位官员贪污公款,他不顾官员的身份,亲自进行调查,查实后严厉惩处了那位官员,使得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包拯不仅清正廉洁,而且注重培养后辈。

他常对子弟说:“为官者,当以清廉为本,以民为念,勿以权谋私。

”他的教诲,使得后世子孙都能继承他的清廉家风。

译文:包拯不仅清廉正直,而且注重培养后代。

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作为官员,应当以清廉为根本,以民众的利益为念,不要以权力谋取私利。

”他的教诲,使得后世的子孙都能够继承他的清廉家风。

包拯的一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官场的黑暗,为后世树立了清廉的典范。

他的事迹,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试题】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才:
⑵其人遂无以对。

其:
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造:
⑷非吾子若孙也。

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3.结合课文,说说包拯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参考答案】
1.①仅令,刚好②那,那个③到,往④和
2.①(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3.因为包拯是一个机智善断、清正廉洁、能言善辩、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的人。

(意同即可)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

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