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单胞藻培养技术

合集下载

单细胞藻类规模化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类规模化培养技术要点
陈爱华 , 国兴 姚
( 苏 省 海 洋水 产 研 究 所 , 江 江苏 中 图分 类号 :9 8 ¥6. 4 文献 标 识 码 : B 南通 2 60 ) 2 0 7
文 章 编 号 :04 2 9 (060 —0 0 0 10 — 0 1 0 )5 0 2 — 3 2
随着人 单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5期 7
20 0 6年 9月 1日




Vo .7 No. 12 5
J un l f u c l r o r a o Aq a ut e u
S pe e , 0 6 e tmb r 1 2 0
单 细胞 藻类规模化培养技术要 点
池过 滤 , 暗沉 淀处 理 。 黑

为 同行 业者 提供借 鉴 。 1 培 养 准 备
11 培 养器材 .
级 培 养 用 水 将 煮 沸 冷却 海 水 进 行 二 次 煮 沸
1 . 一 级保 种 培养 .1 1 11 中继扩 大 培养 .. 2
10 0 m 0 L和 50 0mL三 角 0 4 OL或 5 OL的聚丙 烯 塑 料
然后 再用 自来 水 洗净 。盛 11 积的水 , 口盖 上 /0容 瓶 虑纸 或 牛皮纸 煮沸 消毒 。
置 , 在 实际 操 作时 十 分麻 烦 。总 结 多年 规 模 化培 但
养 经 验 ,以 下配 方 适 合 江苏 常 用 藻类 的培 养 :
N N 3:O 1 0m ;维 生素 B2 05 ̄ ; H P 45 a O 8 ~ 0 g l .1 K 2O :~ : . g
培养 水位 一般 为 8 ~ 0 m,用 lO 1 漂 白粉 处 O 10c Ox0
烧瓶 , 其最 大优点 是能 够消 毒彻 底 。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讲班讲稿单细胞藻和轮虫是饵料浮游动物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

在水产养殖中,单细胞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鱼、虾、贝类等水产经济动物提供饵料,还可以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有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

同时,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可以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单细胞藻和轮虫培养的实用技术要点: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1.1 选用适当的单细胞藻种类。

不同的水产动物需要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如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为宜,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1.2 清洁培养器具。

在培养单细胞藻前,必须清洁培养器具,以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

1.3 分级培养小球藻。

小球藻是最常用的单细胞藻之一,分级培养可以提高单细胞藻的品质和数量。

1.4 营养和接种。

单细胞藻的营养和接种非常重要,充足的养分和适当的接种量可以促进单细胞藻的生长和繁殖。

1.5 管理工作要点。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工作,如控制温度、光照、通风等。

1.6 PVC透明塑袋培养。

PVC透明塑袋培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细胞藻培养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1.7 敌害生物防控。

在单细胞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敌害生物的防控,如藻类寄生虫、藻类食草动物等。

1.8 防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病菌的单细胞藻,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入抗生素等。

1.9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方便后续使用。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2.1 轮虫个体的大小。

不同种类的轮虫个体大小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轮虫。

2.2 生态性。

轮虫的生态性对其培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轮虫的生态性和生长规律。

2.3 繁殖特点。

轮虫的繁殖特点也需要了解,以便控制轮虫的数量和质量。

2.4 食性和食料。

轮虫的食性和食料也是轮虫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饵料。

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

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

2013.6饲料与添加剂辽东学院农学院 罗永成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随着贝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发展,单胞藻饵料的培育已成为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需要培养大量的优质单胞藻作为幼体贝的饵料。

单胞藻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

一、一级培养(保种室)1.培养设施 为在贝类人工育苗季节保存高纯度的优质藻种,育苗厂应具备专用的保种室,其面积大小依据规模而定。

保种室四面用玻璃窗采光,并加装人工光源,以备阴雨天光线不足时使用。

若是透明玻璃钢瓦屋顶的保种室,则在夏季高温时,会因光线太强和室温过高而抑制单胞藻生长,甚至“烫死”单胞藻,因此屋顶应设遮光设施。

室内应配有温度计,保种常用5000毫升三角烧瓶,用煮沸过滤海水。

保种室应储备以下用品,酒精棉、脱脂棉、筛绢网(300目)、显微镜、滤纸等器材,另在保种室旁配置专门的配药房,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保持配药房整洁干净。

2.培养条件 保种时每天需摇瓶3~4次,防止菌膜产生。

培养架上安装日光灯做光源,以备自然光不足时补充,强光照射用白窗帘遮光。

保种室的温度应控制在单胞藻的适温范围内,一般在北方应具备升温设施,使硅藻保持在16~18℃,金藻保持在20~22℃。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培养容器内外先用稀H C剂清洗,再用淡水冲洗。

用300目的筛绢网把脱脂棉包裹在内过滤海水,然后用淡水冲去瓶外的生海水,放在电炉上加热消毒,海水煮沸后停5分钟至水泡消失,然后再加热煮沸,至水泡消失。

这样对细菌和原生动物的杀灭比较彻底,冷却备用。

4.营养盐 金藻、硅藻营养盐配方:分别配制甲液和乙液,然后按比例进行混合后使用。

甲液配方:三氯化铁6克、氯化锰1.5克、硼酸150克、钠盐220克、硝酸钠500克、硫酸二氢钠200克、微量金属溶液5毫升、蒸馏水5000毫升;乙液配方(微量金属溶液):氯化锌4克、氯化钴3克、钼酸铵1.5克、硫酸铜1.5克、蒸馏水200毫升。

将消毒冷却后的甲液与乙液按100∶1的比例混合,如果培育金藻每1000毫升营养液需加入维生素B 1(0.1克/支)和维生素B 12(0.5毫克/支)各一支。

单胞藻快速培养技术及其影响因素_王彩理

单胞藻快速培养技术及其影响因素_王彩理

技术海洋与渔业2014四角蛤蜊净化藻类培养| 582014年6月刊 总242期多采用一次性或半连续性培养法。

一次性培养法常用的培养器皿有2万ml玻璃瓶、3.5万ml树脂圆筒及直径3m深1m的大型玻璃缸圆槽;半连续培养法的常用培养容器框架式聚乙烯塑料袋,这种装置自带人工光源,袋内充气,并带一系列复杂的电加热、水交换调温系统控制水温。

此种方法培养效果好,不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占地少、存放方便,但是投资大成本高。

2.国内情况我国常用做海产动物幼体饵料培养的单胞藻类主要有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3011、湛江叉鞭金藻及扁藻,它们对光照、温度的图1 供水供气系统要求如表1。

多数单胞藻培养的最适水温为20℃左右,但四角蛤、杂色蛤等贝类4月育肥期收获时水温在10℃甚至低于6℃~7℃,为保证藻种的持续供给,应对培养水体进行加温和控温,可采用袋外预热、电保温和电气控制等方案。

经过实验,1.5m3水体在室温为15℃~16℃时要达到设定水温23℃所需时间为7.5h,所耗功率为19.1kwh;达到设定水温后,欲长时间保持该水温平均耗电0.492kwh;若达到设定水温23℃后室温降低至6℃~8℃,则欲长时间保持该水温平均耗电1.383kwh。

金藻、扁藻等单胞藻还可作为四角蛤幼体的培养饵料,四角蛤幼体在海水盐度20‰~30‰、水温18℃~25℃时生长较快,在四角蛤幼体8个/ml~10个/ml的密度时单胞藻的日投喂量为6万/ml,可随幼体发育而逐渐增加。

二、四角蛤净化培养1.供水供气系统(如图1)2.单胞藻培养工艺流程59 || 60技术2014海洋与渔业三、影响因素减少藻种培养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是十分重要的。

采用适宜接种浓度30万大规模的生产性培养由于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制约,采用这种。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周德山1 胡希亮1 李茂才2(1.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42;2.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100)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

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1 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1.1 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

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 m。

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

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单细胞藻 在大部分的海产动物育苗及一些生态高效养成过程中,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纯种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

如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的充足的单细胞藻,促使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

单胞藻培养实验报告模板(3篇)

单胞藻培养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实验报告名称:单胞藻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胞藻的基本特性及培养方法。

2. 掌握单胞藻的培养技术,包括培养条件、培养基配制、接种与培养过程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分析影响单胞藻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单胞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藻类,具有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本实验通过培养单胞藻,了解其生长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金藻3011等单胞藻。

2. 仪器: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天平、温度计、pH计、高压灭菌锅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藻种,配制相应的培养基。

牟氏角毛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新月菱形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三角褐指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金藻3011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

2. 接种与培养:将单胞藻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培养温度为28~30℃,金藻3011培养温度为28~30℃。

每天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并记录数据。

3. 观察与测量: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测量单胞藻的密度、体积、细胞形态等指标。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与仪器。

2. 配制培养基,并进行高压灭菌。

3. 将单胞藻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每天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并记录数据。

5. 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测量单胞藻的密度、体积、细胞形态等指标。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牟氏角毛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2×10^6/ml- 体积:2.5μm^3- 细胞形态:短柱形2. 新月菱形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0×10^6/ml- 体积:2.0μm^3- 细胞形态:新月形3. 三角褐指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5×10^6/ml- 体积:2.8μm^3- 细胞形态:三角形4. 金藻3011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3×10^6/ml- 体积:2.3μm^3- 细胞形态:棒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藻种的生长特点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 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和金藻3011均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生长。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见单细胞藻的生物学简介第一节绿藻一、扁藻扁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形态特征: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

鞭毛4条由凹陷处生出。

细胞内有一个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后端有一个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数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略前。

原生质体里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外有一层薄薄的纤维质细胞壁。

细胞长11~16微米,宽7~9微米,厚3.5~5微米。

能快速活泼游动。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生态条件:1、盐度亚心形扁藻为广盐性,在8‰~80‰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为广温性,在7~3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20~28℃之间。

3、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绿藻门的藻类在含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

二、盐藻盐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又称杜氏藻。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

细胞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

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大的蛋白核,有一个红色眼点位于细胞上部。

原生质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

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行有性生殖。

海洋单胞藻培育实验报告(3篇)

海洋单胞藻培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海洋单胞藻培育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海洋单胞藻的培育方法。

2. 了解海洋单胞藻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 研究不同营养盐、光照和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海洋单胞藻种子液2. 营养液(含氮、磷、钾等营养盐)3. 光照培养箱4. 温度控制器5. 精密天平6. 量筒7. 烧杯8. 移液器9. 显微镜10. 计时器实验方法:1. 准备营养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含有不同浓度氮、磷、钾的营养液,并保持pH值为7.8-8.2。

2. 调节光照:将光照培养箱设置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循环,光照强度为1500-2000勒克斯。

3. 调节温度:将温度控制器设置为25℃。

4. 培育海洋单胞藻:将海洋单胞藻种子液接种到营养液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5. 定期观察:每天观察海洋单胞藻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

6.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用精密天平称量藻液重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藻细胞的密度。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营养盐、光照和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1. 不同营养盐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等营养盐对海洋单胞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当氮、磷、钾浓度分别为100mg/L、50mg/L、25mg/L时,海洋单胞藻的生长速度最快。

2. 光照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海洋单胞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500勒克斯时,海洋单胞藻的生长速度最快。

3. 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当温度为25℃时,海洋单胞藻的生长速度最快。

实验讨论:1. 营养盐对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等营养盐是海洋单胞藻生长的必需元素。

在实验条件下,适当提高氮、磷、钾浓度,可以促进海洋单胞藻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及时调节光照、盐度、温 度。根据藻种的不同浓度及时调整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浓度较大 时,可增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 时间,对易发生藻种变异的藻类, 在一级培养时调整其生长盐度和温 度是非常必要的。
4、根据不同的藻种用不同的 药物控制污染并待藻种浓度高时适 时进行浓缩、保藏以备不时之需。
5、一级培养时,尽可能在每 次扩种时,根据藻种的上浮、聚 光特性进行宏观提纯,以保证藻种 的纯度和活性。
贝类育苗中,常用的单胞藻有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 金藻、扁毛藻、小球藻、微球藻等。
一、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 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都属硅藻门。角毛藻又有多种, 常用的主要是牟氏角毛藻。牟氏角毛藻属广温广盐性藻类,在我国南方 和北方均能培养,在水温处于28℃~30℃,盐度为30‰左右的条件下生 长最快,将硅藻培养液配方作为其培养液配方即可,若适量多加一些 硅,其生长速度会有明显提高。而光照强度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培养和不
饲料 与 营 养 责任编辑 尤抒忱
贝类单胞藻
培养技术
王国福 海南省水产研究所
近年来,单胞藻作为饵料在贝类育苗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单 胞藻培养的好坏成为贝类育苗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出纯度高、密 度大、细菌少、生长鲜嫩的藻类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出苗的质量和数 量。笔者在1995年7月至2004年8月在威海市渔政处海珍品试验站和海 南省水产研究所从事培育贝类单胞藻的培养,下面谈谈实践结果和个人 体会,以供技术人员参考和交流。
6 9 《中国水产》2005 年第 2 期
饲料与营养 责任编辑 尤抒忱
太湖白鱼 饲料对比分析
王 建 华
太湖白鱼学名翘嘴红鱼白(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为太湖 名产“三白”之一,是我国传统的优质淡水鱼。主要栖息在水面开阔的江
毒,一周后抽干原塘水注入新水 0.8m~1m,即放养鱼种。
3、鱼种放养:鱼种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均匀,体长
8cm~10cm。放养时用2%~3%食盐水溶液浸泡3分钟~5分钟进行鱼体消
313100
由于海水养殖业的大量兴起,海水的水质变化很大,特别是海水中的硅 藻含量增加,给绿藻类的培养带来很大难度。笔者在海南省水产研究所 培养小球藻、微球藻过程中,碰到几次当藻种浓度很高时藻液在1小时 内快速变红的现象,既使对用水严格消毒也没效果,这种现象一般出现 在 每 年 的 7月 ~9月,此时加入一定量的牙胞杆 菌 可 使 其 恢 复 正 常 。
7 0 《中国水产》2005 年第 2 期
湖中,以上层小型鱼类为食,但由于过度捕捞,尤其是在太湖白鱼洄游产

卵季节的过度捕捞,其天然资源已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研

究如何养好太湖白鱼以弥补其资源不足的状况,笔者于2003年采用三种不

同的饲料(白鱼专用配合饲料、干蚕蛹、鲜杂鱼)进行太湖白鱼的池塘饲

养试验,现将试验以及结果对比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四、扁藻 扁藻属绿藻门、绿藻纲,扁藻属,也是极易培养的藻种之一,此 藻种对铁元素吸收量也较大,应及时补充铁元素以加速其生长。在扁藻 较高浓度时还可通过加入一定浓度的药物对其提纯、浓缩,低温保藏, 有需要时,可加入培养液再次培养。 五、在贝类藻种培养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用水、肥料、工具、培养池进行严格消毒。 2、根据各海区海水的肥瘦添加适量的营养盐,加入低浓度营养盐 可缩短藻类细胞的停滞期,后期追加营养盐可保持其指数生长期。
同的藻种浓度进行调节,如一、二 级培养中应避免直射光,光照不能 太强,三级培养刚接种时弱光照射 较好,当浓度较大时可用直射强光 照射,同时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一 般可延长 2~3 个小时。在一、二 级培养时,光照过强时间过长或温 度超过 30℃时易使藻种变绿,此 时,应严格控制光照强度、光照时 间、温度,必要时可降低培养液的 盐度,使其恢复正常。新月菱形藻、 三角褐指藻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5℃ ~20℃,超过 28℃会死亡。不过, 笔者曾将它们和金藻3011混合培养 在31℃时也可以生长,其浓度达60 万 / mL。

一、材料和方法


1 、池 塘 选 择:池 塘 进 、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水


深 1.5m 左右。
农 业
试验 1:水产村养殖场 2 口池塘,12 亩;
局 水
试验 2:雉城镇新塘村姚国良 2 口池塘,12Fra bibliotek亩;产 站
试验 3:李家巷镇广福桥村张发春 1 口池塘,6 亩。
2、清塘:鱼种放养前 10 天 ~15 天用生石灰 100kg/ 亩进行清塘消
二、金藻 养殖贝类常用的金藻有金藻 3011、湛江叉鞭金藻、等鞭金藻, 其适温较广,最适温度为28℃~30 ℃,最适盐度为 25‰~32‰。金藻 培养时应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铁以 提高其生长速度,在三级培养时, 原生动物繁殖极快,当在100倍显 微镜下观察到每个视野有2个以上 原生动物时,藻液可在2天内变成 清水。因此,我们应对用水、工 具、培养池等严格消毒,并每天 对藻种进行镜检,对有少量污染的 金藻及时投喂,对污染严重不能用 的金藻应先消灭原生动物后方可排 掉,以防对其它池造成污染。 三、小球藻和微球藻 小球藻、微球藻属绿藻门, 绿藻纲,属广温、广盐性藻类。 其本身具有抗污染特性,极易培 养,在三级培养时,所用水可以 不用消毒,用 300 目筛绢过滤即 可,只是应定期加入培养液以防老 化,对污染严重的小球藻和微球藻 可用一定浓度的漂白精对藻种进行 消毒,杀灭其原生动物,待原生 动物杀死后再用硫代硫酸钠还原, 两天后即可恢复正常。近几年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