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1(第一章)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288P)

近代
Ancient times
诞生时期
人类有历史 记载的文明 时期开始 16世纪— 19世纪欧洲 20世纪 开始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Natural philosophy in ancient Greece
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Natural science and philosophy merge
The third law: Force and counterforce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光的波动理论 Light fluctuation theory • 牛顿的微粒说Newton's light corpuscle theory • 惠更斯的波动说Huygens' light fluctuation theory (3)热力学(thermodynamics )的建立和能量守恒原理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的发现 (4)电磁学Electromagnetics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要 求:
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
Challenge put by heliocentricism for theology
•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
Shock put by blood circulation theory on theology
•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要求:
1、了解物理学、生物学、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physics, biology, chemistry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目录
•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 • 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 • 第三节现代自然科学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
• 一、古代西方的自然科学
•
西方自然科学发源于古希腊,当时以阿基米
德、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科学家为代表的自然科
学发展到一个相当完善的高水平。
•
当时,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对组成世界的物
大革命。
•
在唐代的时候,史书就记载有用硫黄、硝酸钾和
木炭制成的火药,到了宋代,火药已用于武器。
•
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阿拉伯,又通
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
•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 (一)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阿基米德对于机械的研究源自于他在亚历山
大城求学时期。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罗河
边散步,看到农民提水浇地相当费力,经过思考
之后他发明了一种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转而
把水吸上来的工具,后世的人叫它为“阿基米德螺
旋提水器”,埃及一直到两千年后的现在,还有人
使用这种器械。这个工具成了后来螺旋推进器的
先祖。
• 托勒密作为古希腊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全面承 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把亚里士多德 的九层天扩大为十一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 ,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净火天。他设想,各行 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 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 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他又 设想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 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做上 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 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 得了航海的实用价值。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Zn + 2HCl = ZnCl2 + H2↑
物质的量比: 1
2
0.1 n
列式计算得: n = 0.2(mol),c = =
=2
*(mol/L)
3.卤素的性质 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及其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 F2 > Cl2 > Br2 > I2 ;F - < Cl - < Br - < I4.氧化—还原反应
*
(2)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 包括液态、 气态和固态水。
要认识到:外部圈层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既相互区分又紧密相关,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如教材上47页“地球的内部圈层”所示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
*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上44页上“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以固 态的地球表面为界,它以外部分是外部圈层, 以内部分称为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如教材上44页“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所示,是由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有快慢适当的旋转, 这一适度的旋转速率使地球原始物质产生分 化, 形成地球的圈层构造, 出现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等, 造成地球的磁场, 并导致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使地表热量平衡, 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球状的形态使地球各 处太阳高度不同, 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 然现象的复杂多样。
*
(1)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的 特别要认识其中最低层是对流层,参看教材上45页“大 气垂直分层”图,该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关: 如天气现象 就发生在对流层;水圈中的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 对流层有关。因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 气密度也最大,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七、八成,并集中 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象的活动场 所。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热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 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 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1ZB003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64学分: 4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
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知识: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能力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
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第二章宇宙世界【目的要求】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理解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自然科学的分类3.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 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物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3. 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物理学基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3. 理解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3. 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概念。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自然科学系理化生教研室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自然科学基础》是一门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科技知识教育的素质教育课程。
在学科归属上,应属于高等教育基础学科。
该门课程在我校被确定为素质教育课中的核心课程,并列为文科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教学课时36学时,计2个学分。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校人文科学系、外语教育系、艺术教育系、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系等专业方向的大专生。
通过《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及热点问题;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其背后闪烁着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这个科学的时代能理性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深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责任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手段1、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概念的提法、名词的解释和语言运用等都适合现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优化的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体系。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本课程的内容也将随之而更新,不断调整和增加授课内容,避免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滞后。
鼓励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在课余时间为老师的授课提供和收集资料,参与该门课程的建设活动,以实现教学与科技发展同步的目的。
3、全面实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充分发挥课程网站作用。
我校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已上校内教学网,建有在线练习、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等多条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渠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具体指导和引导,解答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并有内容丰富的教学网页,为学生课后的强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三、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和学时安排:选用教材:《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概论》徐丕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本课程讲授按每周2学时安排,一学期共36学时。
自然科学基础1.4-1自然科学的发展

4.金字塔与神庙
尼罗河土体肥沃,不必深耕、轮作、上肥,连杂草都少。 良好的农业条件,使埃及能够把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事业 方面。
修水渠、建造神庙、建造宫殿和金字塔,积累了大量的建 筑知识。
在漫长的古巴比伦时期,祭司们发现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法。古巴比伦王国在遭到金戈铁马的赫梯人的洗劫后进入漫长 的衰亡时期。
太 阳 神 莎 玛 什 授 法 典
古巴比伦城
3.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26年,在亚述王统治下的迦勒底王那普勃来萨建 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在新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很大 成就,他们在苏美尔人天文学的基础上规定了七天为一个星期, 分别对应日月和五大行星。还规定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 辰2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这一时期对天象和食象的 观测继续进行着,公元前568年的泥板文书记录了关于日食、 月食的现象。
2.制作木乃伊与医学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复活的观念,制作木乃伊大概是希 望复活。制作木乃伊的技术使埃及人积累了很多的生理解剖知 识和配制药物的知识,因此埃及人配制药物的技术在当时闻名 于世。
3.数学知识
尼罗河水泛滥也同时冲毁了原有耕地的界限,水退后人们 又得重新丈量和规定土地,年复一年的丈量和规定土地、修筑 运河和渠坝的工作,使埃及人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约建于公元前 2600年,高146米,底边各长230多米, 公用约230万块大石,每块平均重2.5吨, 有的达15吨。这些金字塔的位置十分特 殊,穿过它的子午线均分地球上的大陆 和海洋,塔的重心接近各大陆的引力中 心,其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日之间的距 离,塔底边和高的比值乘以2约等于圆周 率,高的平方等于塔的一个侧面积。这 些无不说明了古埃及人的科学技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
(1)直接实验
(2)模拟实验
三、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1、逻辑思维 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类法 (2)分析——综合法 (3)归纳——演绎法 3、知觉和灵感 4、数学方法 5、假说及其检验
第二节 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SYS是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英文 单词的缩写。 2、SYS科学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 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 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 施的科学教育。 3、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 (1)能源 (2)环境 (3)信息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1、选题、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一、选题、实验计划的制定 1、科研选题 2、实验计划
二观察、实验方法
1、观察
(1)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二十一世纪的七大悬年
一、永远年轻、长生不老 二、人类能不能治愈癌症 三、我们能不能创造生命 四、灵魂究竟何在 五、光速是速度的极限 六、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生命 七、我们能否进行时间旅行
请欣赏
(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
(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 (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物理学 (2)化学 (3)生物学
三、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1、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 (1)物理学领域 (2)化学领域 (3)生物学领域 2、科学走向新的综合 3、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
辅导 曹凤云 xxddcfy@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古代自然科学 古代希腊的科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自然科学包括 古代印度的科学 古代阿拉伯的科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 药四大发明。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