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地球

相差 21km
地球的质量是595000亿亿亿吨,大约是太阳质量 的33万分之一
3.地球构造
地壳 地球构造 地幔
地核
4.地球的运动
自转---日,23小时56分4秒,约24小时 公转---年,365天5时48分56秒---365天
解释问题:
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交替?我们知道,在同一 个时间,地球总是有半面向着太阳,另外半面背着 太阳,向着太阳的半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面是 黑夜。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所以地球上各个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和质 量,地球构造和地球的运动知识,会解 释昼夜更替、四节变化的原因。
布置作业: 教材P128 练习与思考
三、地球
提出问题:
地球是太阳家族八个弟兄中的老三,也是 我们人类生息繁行的地方。你了解你的家园--地球吗?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交替和四季 变化吗?
1.地球的形状 扁平球体 地球上的人都是正立的
2.地球的大小和质量
地球的大小地 地球 球长 短半 半径 径: :
6378.245km 6356.863km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年级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年级
科学是探索世界和宇宙奥秘的学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单元的知识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界的观察:
- 观察自然界中的不同现象,比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 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比如使用日记或图表。
2. 物质的分类:
- 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学习物质的基本属性,比如密度、硬度和颜色。
3. 力和运动:
- 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学习基本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和推力。
4. 植物的生长周期:
- 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
- 学习植物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水、阳光和土壤。
5. 动物的分类:
- 学习动物的基本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6.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理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网络。
- 学习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7. 科学方法:
-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练习使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8. 安全使用科学工具:
- 学习如何安全地使用显微镜、天平等科学工具。
-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建立起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并激发他们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自然科学是一种研究客观世界存在和规律的一种学科,其基础知识是探究和揭示客观世界真理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世界。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是指一种基础知识,它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
它不仅仅是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还需要知道为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物理学物理学讲的是关于自然界中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原理。
它涉及到物体的性质,条件,和规律性,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物体的行为和关系。
物理学涉及物理学理论,比如力学和电磁学,以及物理学实践课程,比如声学和光学。
二、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规律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物质的构成和机构,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和作用。
另外,它还涉及到催化、溶剂、微量元素的营养的化学、构象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
三、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用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它涉及表达变量变化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作为数学研究的基础。
数学可以应用于物理、化学、统计学、系统分析,以及经济、金融、信息科学等领域。
四、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构造、发育、功能与行为的学科。
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物的性格、特征、幅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涉及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有机生物学、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
五、天文学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构成、活动、运动和变化的学科。
它解释了历史上的月相、春分点、流星雨等现象,也可以应用于航海、导航和天体形状的计算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聚焦于涵盖不同学科知识系统,从而更好地研究自然界现象。
这些知识系统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综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掘和理解世界。
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物质和力量的运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孩子们能够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世界,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主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则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 物质的变化与反应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包括溶解、熔化、冷凝等,而化学变化则包括燃烧、酸碱反应等。
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性质。
3. 能量及其传递能量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原因,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
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和转化,通过学习能量的传递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
二、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板块,因为板块的运动而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
同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运动,并带来了昼夜、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2. 星空与天体太阳是我们的星球,它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能量来源。
学生们需要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恒星以及宇宙间的星云、星系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生们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如何保护地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包括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三、生物与生命1. 动植物的结构与特征学生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动物的运动方式、食物链等基本概念。
2. 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学生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能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 胡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 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665年,胡克
用他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其中
存在着一个一个“单元”结构复合式显微镜。胡克把 它们称为“细胞”。
•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
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年,阿米奇第一
• 托勒密作为古希腊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全面承 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把亚里士多德 的九层天扩大为十一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 ,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净火天。他设想,各行 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 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 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他又 设想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 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做上 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 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 得了航海的实用价值。
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
显微镜成像的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
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
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 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在显微镜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 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 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 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 物理学奖。
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
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
制造、推广和改进。
胡克的显微镜
•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罗伯特·胡克 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 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 ,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 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 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 ,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 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
中职学前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2020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重点部分)第一单元运动与力一、填空题1.在描述一个物体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称为()。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
3.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
4.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称为()。
5.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为()。
6.()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此种运动叫()二、判断题8.出租车司机是按汽车行走的路程来收费的。
()9.平均速度能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真实情况。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11.物体的速度方向总是和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12.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13.合力比每个分力都大。
()三、选择题14.运动员沿400米圆形跑道跑步一周,他的位移为()A.100米 B .200米 C .015.子弹以8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速度指的是()A .瞬时速度B. 初始速度C .平均速度16.位移和路程的单位是( )A m/sB sC m17.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A .m/ s²B .mC .cm/s18.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A.minB. sC. h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C. 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大。
20.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有一乘客竖直跳起,他将落在()A.原地跳点B.原地跳点后面C.原起跳点前面21.功率的国际单位是什么?A. JB. S C . W2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它不受力的缘故。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和应用。
一、物理学基础知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力、能量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1)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值,用符号Δ表示。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符号v表示。
(3)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符号a表示。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动力学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1)力:导致物体发生位移或形状变化的原因,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三定律:牛顿的三个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在化学中,我们研究原子、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符号,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在一定比例下组成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被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了外界的热量,而放热反应释放了热量。
三、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
在生物学中,我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是一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PPT

开了一个大讨论,19世纪前,“自然发生说”一 度是生命起源流传最广泛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
,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中国古代有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的说法,而在西方,亚
里士多德说:“……有些鱼由淤泥及砂砾发育而成 。”在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制作 的一个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
(4)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
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受到淘汰。有利变异
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叫做自然选择或适者 生存。
•
(5)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通过有利变异
的逐渐积累,就由微细变异朝一定方向发展成显
著的变异,终于形成了适应的性状和新的类型。
这就是物种形成的原理,即一个种通过遗传、变 异和自然选择,可以发展为另一个新种。
• (2)生物普遍具有较高的繁殖率,有繁殖过剩的倾 向。如果不受限制,生物很快就会找不到食物和 空间。
• (3)由于食物和空间的限制,每一种生物只有少数 个体能发育到成熟并留下后代。生物必须为生存 而斗争,达尔文把这种竞争,这种生物与环境(包 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叫做生存竞争。生存竞 争包括生物和无机条件的斗争、种间斗争和种内 斗争。
4.第四个阶段
• 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生 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经 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发现,原始生命应该是从原 始的海洋中形成的,不过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中 证实这一生命进化的过程。
二、生物的进化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选择,特别是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在人工选择学
目标透视
• 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 2.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 3.理解新陈代谢的相关理论。 • 4.掌握生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 • 5.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理论。 • 6.了解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化
• 古代的炼金术和炼丹术中,蕴涵了许 多化学原理。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 末的二三百年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 展,采矿、冶金、制药等工艺也迅速 发展,形成了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在这个
•1 •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通过反复实验、总结,提出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这一概念。
他认为:元素是不可再分成其他物质的最简单的纯净物质,物 质的特性是由它所包含的元素和元素组合决定的。波义耳还把 科学实验提到化学研究最重要的地位,他强调一切从实验中来, 化学是实验科学。波义耳的理论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 哈维反复进行试验,他不仅对80多种动物进行了试验,还对自己身上的血管进行了试验,试验 的结果一致表明:动脉血管里的血是从心脏里流出来的,静脉血管里的血是流回心脏去的。他 发现心脏是这样进行工作的:收缩时,把血液压进动脉血管;放松时,静脉里的血又流回来。 这样,一缩一松,一张一弛,就使心脏跳动起来,心脏的跳动又促使血液流动,这样周而复始, 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
课题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 近代物理学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力学。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手 工工场时期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二 是力学研究的对象相对简单,它不必 研究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只是 把它作为一个有质量的实体来对待。 光学、热学和电磁学是继力学之后兴
起的物理学的分支学科。
•1
术。 • 利用磁性指示方向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典籍中的司南勺,北宋时
期,经过人们的创造性实践,发展成为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 海。 • 用硫磺、硝酸钾和木炭制成的火药,早在唐代就有史书记载,到了 宋代,火药已用于武器。 • 我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文明的兴起起到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四大发明是“资产阶级 发展的必要前提”。
•2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是举世公认的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从1772年
到1777年的五年中,他做了大量的燃烧实验,提出了燃烧作用 的氧化学说,真正揭开了燃烧的秘密。拉瓦锡对化学学科的又 一贡献是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创立了化学元素命名方法。
•3 • 最先提出原子论的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为研
•1 • 在细胞学说的建立上具有开创之功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 哈维立即回到实验室里,找到了一只兔子。他用绳子扎住兔子的动脉血管,不一会,结扎处上 方的血管,也就是靠近心脏的那头,胀了起来,而且越鼓越高。而结扎处下方的血管明显地瘪 了下去,他在结扎处上方割破一点血管,血马上涌了出来,血流比平时猛得多。结扎处下方在 割破之后,几乎没有血流出,然后他解开结扎绳,血液迅速地向下涌,下方的血管又胀起来了, 刚刚结扎处上下方不均衡的现象一下子消失了,血管又像平时一样了。哈维接着又用同样的方 法结扎静脉血管,发现情况恰恰相反,结扎处上方的血管马上瘪下去了,而结扎处下方的血管 反而明显地胀起来了。
•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立下了创建电磁学的卓越功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铁同导线作相对运动时,导线中产生了电流, 这就是电磁感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成为指导电机制造的 理论,开辟了电力革命的轨迹。1864年,英国的另一位科学家麦克 斯韦(1831~1879)利用当时数学家的成果,把法拉第的思想用数 学语言表述出来,概括了全部电磁现象。与此同时,麦克斯韦还成功 地推想了电磁波的存在,认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就是光传播的速度, 光是波长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电磁波。这样,麦克斯韦科学地阐明了 光、电、磁的统一性原理。
三、生物学
• 近代生物学的成就以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 论影响最大。16~17世纪,解剖学和生理学经 历了血的洗礼,导致此后百余年生物学发展缓 慢,仅仅停留在收集材料阶段。这一时期,产 生了分类学。18世纪50年代,瑞典科学家林耐 (1707~1778)创立了科学的分类体系,理清 了当时分类学混乱的局面。19世纪初,法国的 科学专著中,首次出现了“生物学”的概念。 科学家在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动植物 细胞结构等研究的基础上,对生物科学进行了 新的分化和综合,使之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 体系。
究物质的性质,他做了大量实验,建立了原子论,用原子概念 来阐明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道尔顿还规定了最轻的元 素氢元素的原子量为1,然后参照氢的原子量推算出各种元素的 原子量。同时,这位杰出的化学家还列出了第一张原子图像表。
•4 •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新的元素不断被人们发现,对各种元素性
质的比较和分类成了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到1896年,科学家 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达63种之多。1869年2月,俄国化学家门捷 列夫(1834~1895)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性 排列,他还大胆预言了十几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及它们的性质。 这些预言多数为后来的实验所证实。
一、古希腊的自然科学
• 古希腊的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曾经发展到较高水 平,但那时自然科学和哲学还没有严格区分,当 时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把哲学和自然 科学融为一体,建立了称为自然哲学的学问。当 时,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对组成世界的物质的本 源持许多不同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 论。其中,影响最大的赫拉克利特派认为:万物 的本源是火,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火衍生而 来的,最后又都复归于火。原子论派的代表德谟 克利特等人则主张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
•3
• 热力学由研究蒸汽机的效率开始,继而研究热和功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热、力、电和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 转化和统一性,使自然界的运动形式达到空前的综合和统一。能量守 恒与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继牛顿力学体系
•4
• 19世纪的电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发现了电和磁的相互转化,同时 依据电磁原理创立了电磁学,改变了人们关于电与磁互不相关的不正 确认识。
• 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创始者。牛顿在他们 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建立起了经典力学大厦。牛顿在自然科学上最重 要的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
• 1609年至1619年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研究发现了太阳系行星的 运动规律。牛顿把开普勒提出的局部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推广到宇 宙中一切物体之间,并把这种引力作用定量化,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5
•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824年, 年仅24岁的德国学者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合成了 有机物尿素,为有机化学的建立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 献。此前,化学界和生物学界一致认为:有机物只能 来源于有生命的动植物。尿素的人工合成给有机物神 秘活力论以致命的打击。此后,人们又以无机物为原 料,先后合成了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及糖类和油 脂等许多有机物。到了19世纪50年代后期,有机合成 开始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人们在有机合成实验的基础 上,开始了煤焦油的综合利用,陆续合成了染料、药 物、香料和糖精,迅速发展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的有机 合成工业。有机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模块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事实聚焦——揭开血液循环之谜
•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的大科学家和大哲学家,他认为人的血管里是空气。后来,人们发现血管里 有很多血液,但这些血液流到哪里去了呢?大家都认为,这些血液像潮水一样在人体里流动, 然后就消失在人体中了。17世纪初,有一位叫哈维的医学家对血液的流动产生了疑问,血液究 竟到哪里去了?真的消失了吗?他决定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但从哪里着手呢?人死了,血液就 不流动了,因此,解剖人体肯定是不行的。
•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使人 们认识到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使人们认识到,力与 加速度在数量方面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这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没有孤立存在的力,力总是存在于两个相互 作用的实体之间,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很快站在 了世界的前列。
• 中国因此成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的发明,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 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大约是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 •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之际,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 有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哈维步行从学校回家,看见一群孩子在玩“水坝”的游戏。他们先 挖了一条水沟,然后在水沟的中间挖了一个大水坑,在水坑的周围,用泥沙垒出一座“水坝”。 水坝里很快就蓄满了水,快溢出来了。孩子们立即把水坝的一头扒开,水“哗”地一下流走了。 孩子们哈哈大笑,哈维在一边看得很有趣,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有了!血液循环之谜可 以揭开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主编 王换成
第一单元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古代自然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模块一 古代自然科学
• 事实聚焦——世界最早发现杠杆原理的人
最早发现杠杆原理的人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伟大科学家墨 子。 墨子名翟(公元前480~公元前420),曾是制造器具的 工匠,后来创立了墨家学派(图 1-1)。 他的门徒很多,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墨子师徒热爱劳动, 善做实验,总结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又叫《墨经》,书中 不仅涉及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还包含时间、空间、 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等多方面的知识。《墨经》 是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珍品。 书中记载:墨子将一根有刻度的杠杆横吊起来,一边挂 上砝码,另一边挂重物,通过调节砝码的位置和物体的 重量发现了杠杆原理。这个发现比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平 衡条件早200多年。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古希腊、印度和阿拉伯都产 生了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实践、实验等方法, 探索了许多自然的奥秘,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 2 光的微粒理论和波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