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调整期的“量价时空”

合集下载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牛市和熊市,听起来就像过山车,时而让人欢天喜地,时而让人愁眉苦脸。

我们聊聊中国股市的那些大牛市和大熊市,看看它们的起止时间,还有背后的原因。

一起感受那股风起云涌的激情。

一、牛市的崛起1.1 1990年代的第一波牛市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股市一开,很多人都抱着“买股票就能发财”的心态。

短短几年,指数从几百点蹿升到近1400点。

真是牛气冲天!当时的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活力。

还有的支持,相关部门鼓励投资,带动了人们的热情。

那些年,市场上充满了“只要敢买,谁都能赚钱”的气氛。

1.2 2006年的牛市再往后,2006年又迎来了一个大牛市。

这个时候,股市的牛气真是让人咋舌,指数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6000多点。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上市,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

其次,老百姓的投资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到这个“财富游戏”中来。

那种兴奋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二、熊市的低谷2.1 1992年的熊市当然,牛市有多好,熊市就有多惨。

1992年,市场开始了大幅回调。

股指从1400点一路下滑,最终跌破了1000点。

大家都知道,股市有涨有跌,这一波熊市的原因主要是过热的市场导致的泡沫。

很多人像是被打了鸡血,盲目跟风,结果最后就像跌入深渊,损失惨重。

人心惶惶,那个时候真是“人心如焚”。

2.2 2008年的熊市接下来,2008年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年份。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市瞬间崩盘。

中国股市从6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大家的心都凉了。

这个时候,经济放缓,企业盈利下滑,投资者信心崩溃。

人们都在想:“这次还能翻身吗?”大家都惶惶不安,简直是“惊弓之鸟”。

2.3 2015年的股灾再说说2015年。

那一年,股市似乎在狂欢,指数一度突破5000点。

但好景不长,随后暴跌,短短几个月就跌去了三分之一。

原因嘛,除了杠杆融资的泛滥,投资者情绪的过度乐观,监管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心烦意乱。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市场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了多次牛熊周期。

这些周期的起伏,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心态,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A股历史上的牛熊周期进行梳理。

1990年代初期,A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呈现出上涨趋势。

1992年,A股市场出现了第一次大牛市,上证指数从不到200点上涨到了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被1994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

此后,A股市场进入了长达数年的熊市,直到2005年才开始逐渐复苏。

2005年至2007年,是A股市场的第二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5年11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1000点。

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6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50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2009年至2015年,是A股市场的第三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9年3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2000点。

到2015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5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15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5年6月15日,A股市场出现了“6·15”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一天之内暴跌了超过7%。

2015年至今,是A股市场的第四次牛熊周期。

这次周期的起点是2015年6月15日,当时上证指数跌破了4000点。

到2018年1月,上证指数再次涨到了3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8年2月以来,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总的来说,A股市场的牛熊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每一次牛市都会被熊市所打破,每一次熊市也都会被牛市所取代。

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场情绪所左右,把握好自己的投资节奏。

量价时空法则最简单三个步骤

量价时空法则最简单三个步骤

量价时空法则最简单三个步骤量价时空法则最简单的三个步骤第一步:观察量的变化动作要领:首先,我们要去看成交量的大小以及它的变化趋势。

你得打开股票的走势图,找到成交量的柱状图那一块儿。

成交量大的时候,柱子就高;成交量小的时候,柱子就矮。

这一步你一定要仔细看,就像你买菜的时候看斤两一样,这成交量就是股票的“斤两”。

我的小技巧:我之前有个小窍门,就是不仅仅看当天的成交量,还要和前几天或者前几周的量做个对比。

比如说,如果连续几天成交量都是越来越大,这就像是火越烧越旺一样,那在股价合适的时候可能就有机会了。

但是这里你要小心,不能只看到量放大就冲动。

我以前就做错过,看到量突然放大就赶忙进场,结果股价第二天就跌了。

后来我才知道,量放大也分情况,如果是突然异常放大,可能是有主力故意拉高出货呢。

容易忽视的细节:不要只看日线的成交量,有时候周线或者月线的成交量能给你一个更宏观的视野。

还有,成交量低不代表没有机会,有时候在底部缩量整理也是一种信号,就好比冬天河流干涸,但下面可能正孕育着生机呢。

常见问题:可能会把主力对倒产生的成交量误判为正常的市场交易导致的成交量。

主力对倒就是自己卖给自己,把成交量做出来骗人的。

这时候你就要结合股价走势来看,如果股价在高位,成交量很大但价格波动不大,很可能就是主力在对倒了。

第二步:分析价的波动动作要领:这一步就是看股价的涨跌嘛。

看它是在稳步上升、稳步下降还是横盘震荡。

如果是稳步上升,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那可能是比较健康的上涨趋势。

要是股价一直跌,那你就得小心了,说不定下面是个无底洞呢。

我的小技巧:我试过好多次在股价回调的时候判断是否值得介入。

比如说股价上涨过程中,有一个小的回调,这时候如果成交量也同步缩小,那就像是一个休息站,休息好了可能还会继续涨。

但如果回调的时候成交量放大,这就有点不妙了,可能是很多人都在抛售,这就是个危险信号了。

容易忽视的细节:要注意股价波动的幅度。

有时候股价看似涨了或者跌了很多,但实际算一下百分比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A股量价时空——理论

A股量价时空——理论

·“量价时空--四元共振”的创造者是我老蚊子【原创:孑孓之彳亍 2005-10-03 15:01多彩总汇浏览/回复:8610/76】“量价时空--四元共振”的创造者是我老蚊子国庆期间,偶然到了一个语音聊天室,与室主聊起了股市技术理论,我坦诚的说起我研究多年的“量价时空--四元共振”,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该室主说我的理论是偷袭他老师的。

我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但我很清楚“四元共振”是我在多年前首先提出来的,而且是在一场大论战中我首次公开我所研究的理论,当时我定为“量价时空--四元共振”的时候经过慎重考虑,为今后在合适的时机公开该理论做的明确定位。

对于量价时空四元素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产生共振的方式与共振的效果等等,我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和总结。

当时我把量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在我的研究中,量是第一要素,我将以前的“价量时空”修正过来。

对量的理解,是“四元共振”的精髓所在,量不仅仅是成交量,而更是对市场供求关系的研究,不管是大盘还是个股,量是第一位的。

没有足够量的价格是不可靠的价格信息。

共振是有条件的,只有当条件满足时才会产生共振;量价产生共振而时空不产生共振,那么效果就会明显减弱,量与价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量价与时空的关系等等,均有不同的组合与效果,只有当量价时空四元素同时产生共振的时候,能量才是最大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队德国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一座桥,结果把桥踩塌。

桥梁本身负载能力是远远大过这队德国士兵的重量,但由于士兵步调整齐节奏一致而产生物体共振,结果大桥在这种齐力的作用下而倒塌,这就是共振的作用。

对于证券市场,共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向上的共振,也有向下的共振,四元素发生向下共振的时候,熊市必然出现,四元素向上产生共振的时候,牛市必然出现。

共振的强弱也必然影响行情的大小。

运用到具体的市场分析中,四元共振是能起到预测作用的,对大盘或者个股均有预见性,我曾经成功的运用四元共振原理对上证指数做过精彩的预测分析,对照当时的大盘走势,大家可以发现我的预测是非常的准确的,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这就是四元共振的神奇之处:【作者:孑孓之彳亍时间:2002-4/25 02:19 】主题如果大盘是这样走、、、内容大盘前面的走势就不说了,后面如果在1570点左右止跌再反弹到1658点,接着再下跌到1470点,那么我可以说大盘再往后就会上冲到1756点左右就该大跌了。

(技术理论篇)股市中的量价时空

(技术理论篇)股市中的量价时空

技术理论篇)股市中的量价时空别人理论篇2009-07-02 11:09:58 阅读12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股市中的量能㈠、分析成交量的关键是判断机会的存在与大小连续成交量是技术分析的王中王,大盘成交量大,孕育着机会的增多,这种机会存在与大盘涨跌没有关系,并且这种机会存在于成交量较大的个股方面。

大盘成交量小,预示着风险的增大,这种风险存在与大盘涨跌没有关系,并且这种风险存在于成交量较大的个股方面。

因此,在大盘成交量大时,应选择成交量较大的强势股;在大盘成交量小时,应选择成交量小的筹码高度集中的品种。

㈡、成交量的含义1、增量上涨是真实的,缩量上涨是虚假的,缩量缓跌真实的,缩量急跌虚假的。

积极的成交量,具有连续性和股价配合;消极的成交量,往往不能影响均线;最有效的成交量能收复均线;大成交量短期不能扭转均线,往往是骗量。

2、大盘成交量小,说明主力处于消极状态,大盘多数处于盘整或下跌,即使弱势中出现阳线,只要这根阳线无成交量配合,则换档的可能性大。

成交量过大或过小时,要注意股价的转折,成交量中等时,股价处于过程的概率较大。

3、成交量对于个股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⑴、即时连续成交量大,如果股票处于低位,就值得追涨,这是大盘强势时最重要获利机会。

⑵、如果主力控制了大量筹码,此时成交量较小,这种股票是大盘盘整时的活跃股,也是套利者的重点,操作时应注意低吸,如果成交量放大,股价没有配合上涨,应注意主力出货。

㈢、成交量的实战应用1、在没有突发消息的前提下,只有第一次放量的性质与分析结果相符,才有继续分析的意义。

量价匹配标准是:短线量价同步是可靠的,特别是与10日均线方向相一致,短线量价背离是不可靠的,量价背离的积极方式是低位价小跌量大增或者是价小涨量大增。

量价背离的消极方式是高位的价大涨量缩小或者是价小涨量大增。

2、在股价相对低位,出现阶段性价涨量增是中线止跌或者新波段行情的征兆,如果其它指标给出良好的提示,可以跟踪机会的出现。

历来牛市的规律

历来牛市的规律

历来牛市的规律【原创版】目录1.历来牛市的规律概述2.牛市的三个阶段3.牛市的特征4.如何应对牛市正文【历来牛市的规律概述】在股市中,牛市是指股票价格普遍上涨的时期。

历来牛市的规律表明,牛市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了解这些规律和特征,有助于投资者在牛市中把握机会,获取更好的收益。

【牛市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底部盘整在牛市的第一阶段,股票价格经历了长时间的下跌,市场情绪低落。

此时,股票价格开始在底部盘整,成交量逐渐放大。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不足。

2.第二阶段:上涨趋势确立在牛市的第二阶段,股票价格开始明显上涨,市场趋势逐渐明朗。

此时,各种利好消息开始传出,基本面因素逐渐得到改善。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市场走势稳健,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

3.第三阶段:泡沫形成在牛市的第三阶段,股票价格上涨速度加快,市场泡沫逐渐形成。

此时,投资者情绪高涨,交易活跃。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市场波动加剧,风险逐渐加大。

【牛市的特征】1.宏观经济基本面改善:牛市通常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如 GDP 增长加速、就业率上升等。

2.政策环境宽松:政府通常会在牛市中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3.企业盈利增长:牛市中,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通常呈现上升趋势,业绩改善成为股价上涨的支撑。

4.投资者情绪高涨:牛市中,投资者信心增强,交易活跃,市场人气旺盛。

【如何应对牛市】1.把握市场趋势: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走势,判断牛市所处的阶段,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2.分散投资:在牛市中,投资者可以适当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股票的风险。

3.关注基本面: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基本面,选择具有成长潜力和业绩支撑的股票。

4.控制风险:在牛市中,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风险,合理设置止损点,避免大幅回调造成的损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历来牛市的规律及特征。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原创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历史牛市2.牛市的阶段和特点3.牛市的规律和启示4.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正文中国股市牛市规律股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牛市则是股市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牛市,这些牛市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呢?一、中国股市的历史牛市自中国股市成立以来,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大概有八轮。

其中,第一轮牛市从 1990 年 12 月 19 日到 1992 年 5 月 26 日,指数从96 点开始涨到 1429 点,涨幅达到 14.8 倍,然后开始跌到 386 点,跌幅达到 73%。

第二轮牛市从 1992 年 11 月 17 日到 1993 年 2 月16 日,从 386 点涨到 1558 点,涨幅 303%。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又经历了多次牛市和熊市。

二、牛市的阶段和特点牛市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牛市初期,最先爆发的板块通常是券商板块。

因为券商是牛市的风向标,牛市来临后券商是最直接受益的板块,业绩方面会迎来拐点。

第二阶段是牛市中期,各类板块开始轮番上涨,市场的热情和信心逐渐高涨。

牛市的特点是股价普遍上涨,交易活跃,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情绪高涨。

同时,政策面通常较为宽松,经济环境逐渐向好,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这些都为牛市提供了支持。

三、牛市的规律和启示牛市的规律主要是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政策面、经济面、市场面等多方面因素共振,推动股市走出低谷,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牛市的启示是,投资者在熊市时要保持信心,等待市场的反转,同时在牛市时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追涨,以免在市场调整时遭受损失。

四、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根据历史规律,每当经济环境开始向好,政策面开始宽松,市场就会迎来新一轮的牛市。

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有分析认为,下一轮牛市可能会在 2020 年左右到来。

牛市调整与见顶的三种规律特征

牛市调整与见顶的三种规律特征
不妙的状态后 , 及 时分析判断是不是顶已形成 , 若是 , 立即
走人。

个散户拿着三几百万做股 票, 个股买卖在几分钟 时
间内就能完成全部买卖进 出。不存在说想买进不去 ,想跑
出不来的情况。待指数 出现不妙 表现时及 时撤退 , 大不 了 少赚 5 —1 0 ‰ 比每 日 ‘ 胆, J 、 如鼠害怕大盘 马上就要 翻天覆 地崩塌而不敢大胆操作 的强百倍。 重要的问题是 , 如何发现和判断牛市见顶或大调整痕
之下往往不敢放 手大胆操作 , 如此难以好好地参 与到牛市 的一些规律总结 , 总的来说分为三种表现状态: 的欢乐惧畏高心理笔者有 招。牛市中最基本的策略是: 只要市场没出现见顶痕迹, 就
跟随牛市步伐前进 , 大胆操作。牛市 中重个股轻大盘 , 在指 数未出现见顶或大调整痕迹前就坚决做 多。待指数已出现
6O 2 0 1 5 年第 1 3 期
l 理财・ 刨富l 动怠 ‘
l Fi nanci aI . W eal t h
牛市调整与见顶的三种规律特征
翁富
t 童
A 股市场 自 去年8 月开始见底上升 , 在这几个月期间涨 迹?解决 了这个 问题就无后顾之忧 ! 幅巨大。2 0 1 5 年3 月1 2 日起指数连续逼空上升 , 超强势牛 要准确预 测牛市见顶或大调整 的时间和 点位 那是不
市特征显露无遗 。常言熊市不言底 , 牛市不言顶 ! 确定行 可能的。但仍可根据历史上多次大牛市见顶和大调整的表
情属于牛市后 , 就没有必要 日日去分析预测顶在哪里 , 最高 现 , 去总结一些有规律 走势特征作 为参考 。下面 多张图表 点在哪里。牛市中总是预测顶 的出现然后企图逃顶 , 如此 中指数表现 , 是笔者对历史 上多轮牛 市见顶和大调整走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牛市调整期的“量价时空”
写于2015年1月13日
我们回看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从2005年12月K线正式站上60日均线以来,A股共经过了3次调整,历史虽然不是简单的重复,但是会重演!下面就对我们来从“价量时空”四个方面来分析这四次调整,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大牛市调整的三部曲:
1,心有余悸;
2,牛市的甜头;
3,有一种恐惧叫涨的太多!
以下为观点私密内容,您已订阅获得查看权限
价——在这3次调整中,第1次和第3次是突破了60日均线的;第二次收到60日均线的支撑。

同时,他们都呈现出“W”型,在调整过程中疑似在做“M”型头部!
量——成交额在调整时最小量较最大量最多萎缩到20%左右,第二次没有太多的成交额萎缩,最小额仅为最大额的一半;
时——三次调整第一次历时最长,4个月,另外两次仅仅接近2个月就结束了调整;
空——调整时下跌的幅度一次比一次深,第一次调整仅下调12%,而第三次下调20%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很好解释——
我们就知道第一次调整时大家还处于熊市的恐怖之中,心有余悸,不敢介入太深,稍有下跌,量能萎缩的特别厉害!仅最大量的1/5!但是这时大型资金已经埋伏在其中,所以它虽然调整的时间最长,量能萎缩的也最明显,但是大资金不愿意离场,跌幅有限!
而第二次调整,大家都尝到了牛市的甜头,特别是在经过第一次的经验,坚定了牛市的决心,所以调整的量能和时间最短,可是这时大资金逐渐离场,跌幅较第一次深;
第三次,有一种恐惧叫涨的太多!量能萎缩,以及跌幅都是最大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主力急着拉升,上演最后的狂欢,在调整不到2个月,好戏就上演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