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一)

合集下载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生产性振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工业机器人或其他设备产生的机械振动。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手指颤动、血管收缩等病症,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肌肉麻痹、脊椎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减少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1. 骨骼和关节病生产性振动不仅会对骨骼和关节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肌肉,引发骨骼和关节炎。

经常接触生产性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振动白化病、四肢僵硬、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2. 循环系统疾病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炎、震颤、神经痛等。

4. 普通疾病生产性振动还会对人体的消化、呼吸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运动神经元病、肝脏损伤、胃病等。

预防措施1. 设备和工具的改进采用具有降振能力的设备和工具,减少生产性振动对工人的危害。

例如,改进工业机械设备的减振装置,采用降低振动的材料等。

2. 备戴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接触生产性振动时应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腰带等,减少振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控制振动源通过采取隔振措施,如改善地基、加装减振器等,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危害。

4. 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尽量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例如,将振动源远离工人操作区域,设立挡板、隔音墙等。

5.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长时间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增加职业病的风险,因此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6. 培训和教育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教育工人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总结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包括骨骼和关节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减少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设备和工具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备戴、控制振动源、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培训和教育等。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许多危害,同时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预防振动危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振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肌肉疾病:经常接触振动的人容易患上骨骼肌肉疾病,如震颤病和震动白痴。

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颤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血液循环障碍:长期接触强烈振动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振动会导致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振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易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经常接触振动的人易患上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衰弱等。

4. 内脏器官损害:振动对内脏器官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

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泌尿系统问题等。

5. 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人们会感到疲劳、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

针对振动所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如减振座椅、减振设备等,来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将振动源与人体隔离,降低振动传递。

2. 个人防护措施:员工在作业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以减少振动对手和脚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暴露于振动环境的时间和强度。

3. 健康教育:加强员工对振动危害的了解和认识,提醒他们注意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员工的健康意识。

4. 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振动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患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设备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振动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振动产生的程度。

6. 工作计划优化: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振动作业。

7. 健康饮食: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几率。

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振动危害及防治

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振动危害及防治

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振动危害及防治茅玉泉北方设计研究院050011(石家庄)提要:本文根据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振动问题,分析了其振源特性,阐述了危害建筑结构安全和生产、工作、生活的现状,提出了防振设计和处理振动问题的有效治理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类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及其危害,以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寿命和安全,影响到精密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的加工、计量与检验,影响到人们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以往工程设计中曾对振动危害和防治作过许多工作,但由于认识不够或考虑不周,曾发生过许多振动影响问题。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尚需认真地对待这些常见的振动危害,妥善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生产中存在的振动影响和危害,要及时予以治理,从而确保正常使用。

这是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振源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发生振动影响、恶化环境的有三类振源。

第一类是瞬态性振源。

其中主要有锻锤、水爆清砂、落锤和压力机(冲床)等,这些振源属冲式撞击,振源振动能量很大,其频谱带较宽,影响范围很广。

例如≥750kg 气锤,锤基振幅可达到50~300μm,1~16T锤,锤基振幅可达100~1200 μm;压力机基础振幅可20~400μm。

是发生振动危害最突出的振源。

第二类是稳态性振源。

主要有空压机、振动筛,以及制冷压缩机(冷动机)、发电机、发动机、风机和水泵等,这些振源属有规律周期性反复作用。

其中空压机振动能量较大(60~100/8空压机基础振幅达20~100μm以上),频率较低(5~8HZ),振动衰减较慢,影响范围较广;振动筛直接悬挂支承在结构上,动力影响很大;冷动机、发电机、发动机等振源的振动能量较小,如冷冻机基础振幅只有5~10μm,但频率较高,振动衰减较快,影响范围也较小,但当布置在楼层上时,特别是冷冻机、风机往往因空调需要布置在靠近精密设备,其影响不能忽视。

第三类是随机性振源。

主要有火车、汽车、吊车和车床类,这些振源因受概率支配,其振动过程则假设为平稳的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可以是机械振动、声学振动或结构振动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振动环境。

然而,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探讨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与关节:长期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骨骼和关节的损伤。

振动会增加骨骼和关节的负荷,使它们暴露在过大的力和压力下,导致骨折、关节炎和脊椎病等疾病。

2. 血液和循环系统:强烈的振动会对人体的血液和循环系统造成影响。

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3. 呼吸系统:振动还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高强度振动会引起呼吸困难、气管痉挛和肺功能退化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气道疾病和呼吸衰竭。

4. 神经系统: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振动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导致神经炎症、颤抖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为了预防振动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控制振动源:减少或消除振动源是预防振动危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采用隔振措施、提高设备的平稳性、进行振动消除等方法来减少振动源对人体的影响。

2. 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对于高强度振动环境,应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例如,可以戴上防护耳罩、眼镜和手套等来降低振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进行工作坐姿调整:合理的工作坐姿调整有助于减少振动对身体的影响。

坐姿应保持舒适,脊柱和关节应保持稳定,减少振动对骨骼和关节的冲击。

4. 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在振动环境中,应加强工作环境的管理,如增加隔音、隔振设备,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等。

5.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与振动相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振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环境的人。

通过控制振动源、使用个体防护装备、调整工作坐姿、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振动危害,并保护人体健康。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其中之一就是振动,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振动不当使用或者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振动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振动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物体的传递和传播。

当人体暴露在较大振动环境中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健康反应。

首先,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中会导致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疲劳和损伤,从而引发振动病。

其次,振动还可能影响人的冠心病发生率,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有关。

此外,振动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的振动暴露还会引发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2. 对环境的危害振动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巨大的振动力量可能导致地震,给地球造成破坏。

振动还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损坏,特别是对于那些未经充分考虑震动环境的建筑。

此外,振动还会对水体、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振动对环境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振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振动的预防1. 对人体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工程措施:在设计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时,要考虑减振装置的设计。

例如,在汽车中安装悬挂系统,减少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

此外,对于机械工作场所,可以采取隔振吸震等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2)人身防护:对于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振动防护装备,如耳塞、手套、靴子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减轻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工时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振动环境中。

工作时长一般不宜超过每天8小时,并定期进行体检。

2. 对环境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环境评估:在选择振动源的位置时,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避免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手臂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3

手臂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3

手臂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未稍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我国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操作锤打工具。

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佛钉机等;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佛钉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

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

③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球磨机和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诊断原则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臂振动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周围神经功能检查,参考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观察对象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麻、手胀、手痛、手掌多汗、手臂无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降低;b)指端振动觉和手指痛觉减退。

●诊断及分级标准轻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范围,遇冷时偶尔发作;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范围,遇冷时偶尔发作;b)手部痛觉、振动觉明显减退或手指关节肿胀、变形,经神经-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远端潜伏时延长。

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远端潜伏时延长。

中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 / 3。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是在机械、建筑、矿山等工作场所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继发性尘肺、骨关节疾病、听力损伤等,并且可能引发慢性病和职业病。

因此,对振动的危害进行认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一、振动的危害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长时间、高强度的振动对人体产生的主要危害有耳聋、神经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视力、心理及心血管症状。

具体表现为头痛、耳鸣、恶心、心悸、失眠、血压升高、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

2.对人体骨骼、肌肉的损伤振动会影响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受到持续或者间断的震动刺激。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另外,振动还会导致肌肉疲劳和肌肉损伤,使肌肉功能减弱,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对内脏器官的影响振动会对内脏器官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如振动能通过胃、肠壁的振动传导,引起胃肠道运动紊乱,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振动还会导致心功能紊乱,引发心血管病。

二、预防振动危害的措施1.工程控制针对振动源进行改造或者采取隔离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减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导,降低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隔离带和缓冲措施,避免振动传递到周围土地和建筑结构。

2.人工控制为防止振动对工人造成危害,应严格控制工人的暴露时间和强度,采取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轮班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进行振动作业。

此外,还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保护工人身体受到振动的最小化。

3.人体适应性强化通过适度地锻炼和训练,增强人体的适应性,提高抗振能力。

根据工作特点,科学制定人员轮岗和工作强度,避免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中。

4.个体防护对于直接接触振动的工人,可以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受到振动的影响。

另外,也可以进行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5.加强监测和评估需要对工作场所的振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振动超标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手臂振动病防治措施

手臂振动病防治措施

手臂振动病防治措施
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 HAVS)是一种与使用振动工具或设备长时间接触有关的职业病,主要影响手臂和手部。

它通常会导致手指发白、麻木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功能障碍。

以下是一些手臂振动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接受适当的培训:在从事使用振动工具的职业之前,接受适当的培训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和使用技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臂振动的风险。

2.使用低振动工具:选择低振动的工具和设备可以降低手臂振动病的风险。

现代振动工具通常经过设计和改进,以减少振动水平。

因此,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低振动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3.定期休息:长时间连续使用振动工具会增加手臂振动病的风险。

为了减轻手臂的负担,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暂停工作,并休息一会儿。

这样可以减少手臂的暴露时间,帮助手臂恢复。

4.使用振动吸收手套:一些振动吸收手套或护腕可以帮助减轻手臂振动的影响。

这些护具可以减少振动对手部的传导,从而降低手臂振动病的风险。

5.保持手部温暖:寒冷的气温可能加剧手臂振动病的症状。

因此,在寒冷的环境中,应保持手部温暖。

可以使用手套或加热设备来保持手部温度稳定。

6.预防血液供应不足:手臂振动病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最严重的情况是缺血性坏死。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避免对手臂施加过度的压力或严重受伤。

7.就医治疗:如果出现手臂振动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会评估病情,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

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也可以进行物理治疗以加速康复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病的危害及预防(一)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简称振动。

物体离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

单位时间内(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为主,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常见的振动作业
全身振动的频率范围主要在1Hz~20Hz。

局部振动作用的频率范围在20Hz~1000Hz。

上述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频率范围(如100Hz以下)既有局部振动作用又有全身振动作用。

1.局部振动作业:主要是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作业。

2.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

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野外活动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如锻工等。

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危害
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观点看,人体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振动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机械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效应。

人体接受振动后,振动波在组织内的传播,由于各组织的结构不同,传导的程度也不同,其大小顺序依次为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组织和脑组织,40Hz以上的振动波易为组织吸收,不易向远处传播;而低频振动波在人体内传播得较远。

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临床表现是明显不同的。

1、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能过支承面作用于坐位或立位操作的人身上,引起一系列病变。

人体是一个弹性体,各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频率,当外来振动的频率与人体某器官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会引起共振,因而对那个器官的影响也最大。

全身受振的共振频率为3Hz~14Hz,在该种条件下全身受振作用最强。

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组织的、生物化学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

一般人可发生性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

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

晕车晕船即属全身振动性疾病。

全身振动还可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2、局部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局部接触强烈振动主要是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为主的,由于工作状态的不同,振动可传给一侧或双侧手臂,有时可传到肩部。

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严重时可患局部振动病。

(1)神经系统:以上肢末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皮肤感觉、痛觉、触觉、温度功能下降,血压及心率不稳,脑电图有改变。

(2)心血管系统:可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及张力改变,上肢大血管紧张度升高,心率过缓,心电图有改变.
(3)肌肉系统:握力下降,肌肉萎缩、疼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