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
混凝土斜截面承载力

影响混凝土斜截面承载力的因素及计算公式探讨杜斌2011202100045摘要:对于受弯构件,截面上除了作用有正应力外,通常还伴随着剪应力。
绝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构件都无法避免抗剪的问题。
剪力很少单独作用于结构构件,更多的是与弯矩、轴向力或者扭矩共同作用。
因此,除了要确定剪力单独作用时的效应外,还需探讨它与结构上的其他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引言:绝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构件都无法避免抗剪的问题。
剪力很少单独作用于结构构件,更多的是与弯矩、轴向力或者扭矩共同作用。
因此,除了要确定剪力单独作用时的效应外,还需探讨它与结构上的其他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
特别是对受弯构件,抗剪机理与混凝土与埋入钢筋之间的粘结力以及钢筋的锚固都是密切联系着的。
钢筋混凝土梁中的剪力传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因此,受剪破坏通常都是非延性的,必须避免这种破坏。
1 斜截面承载力钢筋混凝土梁在主要承受弯矩的区段内产生竖向裂缝,如果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够,将沿着竖向裂缝发生正截面受弯破坏。
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还有可能在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支座附近区段内,沿斜裂缝发生斜截面受剪破坏或者受弯破坏。
因此,在保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同时,还要保证斜截面承载力,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混凝土构件的受弯承载力是指斜截面上的纵向受拉钢筋、弯起钢筋、箍筋等在斜截面破坏时,他们各自所提供的拉力对抵抗破坏的弯矩。
通常单纯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是不用进行计算的。
只需要将梁内纵向钢筋弯起、截断、锚固及箍筋的间距等构造措施来保证即可。
相比于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问题,受剪破坏的情况则要复杂的多。
在实际的工程中,剪力很少单独作用于结构构件,大多数情况是剪力与弯矩,或者剪力和弯矩、轴力或扭矩共存于结构构件,构件因剪力发生斜截面发生斜裂缝破坏时必然受到弯矩作用的影响。
构件的抗剪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支撑

构件的强度 和稳定性验
算
构件的节点 设计
结构的安装 和拆除设计
四、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
➢ 支撑体系应在同一平面内整浇,支撑与支撑、支 撑与围檩相交处宜采用加腋,使其形成刚性节点。 支撑施工时宜采用开槽浇筑的方法,底模板可采 用素混凝土、木模等铺设;侧模多用木、钢模板。
➢ 支撑与立柱的连接,在顶层支撑处可采用钢板承 托的方式,在顶层以下的支撑位置一般可有立柱 直接穿过。设在支护墙腰部的钢筋混凝土腰梁与 支护墙间应浇筑密实。
• 施工质量:不会因节点松动而引起基坑的位移,施工质量相对容易得 到保证,所以使用面也较广。
• 施工周期:在现场需要较长的制作和养护时间,制作后不能立即发挥 支撑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能进行其下土方作业,施工周 期相对较长。
• 环境影响:采用爆破方法拆除时,对周围环境(包括噪音和交通等) 也有影响,爆破后清理工作量大,支撑材料不能重复利用。
钢筋混凝土支撑
学 院:土木工程学院 汇报人: 日 期:
支撑的特点 支撑的体系 支撑体系设计 支撑的施工 支撑的拆除
一、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特点
多为现浇式,常有围檩 (第一道为圈梁)、角 撑和支撑、立柱和围檩 托架或吊筋、立柱、托 架锚固件与其他附属构 件等组成。
一、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特点
• 受力特点:现浇混凝土支撑由于其刚度大,整体性好,可以采取灵活 的布置方式适应于不同形状的基坑。
爆破拆除
五、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拆除
➢ 拆除原则: 分区分段设置的支撑,宜分区分段拆除。 整全支撑尤其是最上一道支撑,宜从中央向两边分段 逐
步拆除(减少悬臂段位移)。先分离支撑与围檩,再拆除支 撑,最后拆除围檩。
➢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拆除: 采用人工、机械凿除和爆破拆除两种方式。
钢筋混凝土斜撑转换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斜撑转换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是结合工程实际对钢筋混凝土斜撑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及计算与分析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斜撑转换层设计与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clined support in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were discussed.Keywords: slant supports conversion layers design and analysis引言结构设计时,由于建筑功能需要,竖向构件不能连续时,将需要通过转换构件对竖向构件进行转换,尤其是抗震设计时,转换结构宜优先选择地震作用下不致引起框支柱顶弯矩过大,柱剪力过大的结构形式,斜撑作为斜腹杆杆桁架的一种特例,对竖向构件进行转换有很多优点。
首先斜撑转换通过斜撑受压和楼盖受拉来将上层柱(或梁)传来的重力荷载传至下层柱,传力路径更加明确,以构件受压受拉替代构件受弯受剪来承受重力荷载,受力方式更为合理。
其次由于上部重力荷载很大,采用转换梁转换,转换梁的截面必然很大,一方面导致转换梁下部空间无法再利用,自重大、配筋多、不经济等缺点,另一方面导致竖向结构重和刚度分布在转换层变化不连续,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利,而斜撑转换的转换层与上下层的刚度比变化幅度很小,因此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可以避免结构层间剪力和构件内力发生突变,有利于结构抗震。
作者在以往工程设计中使用了多种形式的斜撑转换,分别介绍如下:1 分析模型的确定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模型为三层单跨带腋撑二维框架,能够代表典型的多层大跨度体育建筑,其跨度为30m,层高依次是8.7m、8.9m、5.7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000×1200(mm×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600×1400(mm×mm)、斜撑初始截面尺寸为600×600(mm×mm)。
高层建筑斜撑受力分析研究(全文)

高层建筑斜撑受力分析研究(全文)高层建筑斜撑受力分析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1.4 文章结构2. 高层建筑斜撑的概述2.1 斜撑的定义2.2 斜撑的作用2.3 斜撑的分类2.4 斜撑的设计要求3. 斜撑受力分析3.1 斜撑受力原理3.2 斜撑受力计算方法3.2.1 静力法3.2.2 动力法3.3 斜撑受力影响因素分析3.3.1 风荷载3.3.2 水平位移3.3.3 温度变化4. 斜撑结构的优化设计4.1 斜撑材料选择4.2 斜撑截面形状优化4.3 斜撑位置安排优化5. 斜撑施工和监测5.1 斜撑施工要点5.2 斜撑的日常监测5.2.1 变形监测5.2.2 应力监测6. 实例分析6.1 实例一:某高层建筑X的斜撑受力分析 6.2 实例二:某高层建筑Y的斜撑受力分析7. 结论附件:斜撑设计图纸、斜撑受力计算表格、实例分析数据统计表法律名词及注释:- 静力法:根据静力平衡原理进行受力计算的方法。
- 动力法:考虑动力荷载和结构振动响应的方法。
- 风荷载:风对建筑物及其构件所施加的力。
- 水平位移:建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
- 温度变化:建筑结构在温度变化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高层建筑斜撑受力分析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1.4 文章结构2. 斜撑的定义与作用2.1 斜撑的定义2.2 斜撑的作用2.3 斜撑的分类3. 斜撑受力分析3.1 斜撑受力原理3.2 斜撑受力计算方法3.2.1 静力法3.2.2 动力法3.3 斜撑受力影响因素分析 3.3.1 风荷载3.3.2 水平位移3.3.3 温度变化4. 斜撑结构的设计与优化4.1 斜撑设计要求4.2 斜撑材料选择4.3 斜撑截面形状优化4.4 斜撑位置安排优化5. 斜撑施工和监测5.1 斜撑施工要点5.2 斜撑的日常监测5.2.1 变形监测5.2.2 应力监测6. 实例分析6.1 实例一:某高层建筑X的斜撑受力分析6.2 实例二:某高层建筑Y的斜撑受力分析7. 结论附件:斜撑设计图纸、斜撑受力计算表格、实例分析数据统计表法律名词及注释:- 静力法:根据静力平衡原理进行受力计算的方法。
斜撑-钢柱复杂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斜撑-钢柱复杂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分析程波;侯阳阳【摘要】为了满足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火电厂改造工程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由于常规框架结构不能满足脱硝工艺和现场条件的要求,而选择采用格构式钢柱体系.以实际电厂脱硝改造工程为背景,采用一种格构式钢柱与实腹式斜撑的连接技术,该技术在实腹式斜撑与格构式钢柱之间设置转换节点,通过转换节点顺利完成荷载的传递.为了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11.0对实腹式斜撑与格构式钢柱连接节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转换节点的的实腹斜撑格构柱连接节点受力合理,传力明确,经济美观,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4(036)008【总页数】3页(P79-81)【关键词】钢结构;实腹式斜撑;格构式钢柱;节点;数值模拟【作者】程波;侯阳阳【作者单位】浙江天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310012;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杭州3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1;TU271由于钢结构具有高强轻质、塑性韧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
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和使用年限的增加,许多已建成的工业钢结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通常需要进行改造加固处理。
钢结构主要的加固方法包括:减小结构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构件截面等方法[1]。
在火电厂脱硝改造中,某些情况下常规框架结构已不能满足脱硝工艺和现场条件的要求,而采用格构式钢柱体系既能满足现场条件和施工要求,又由于原结构新增荷载均由格构式钢架体系承担,对原锅炉钢架的影响较小,避免了对原结构钢框架的大量加固工作,但面临着现场施工工作量较大的缺点,也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目前对格构式钢架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刘玉姝和张耀春[2]等对三角形截面格构式钢架平面外稳定问题进行了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全过程分析,并与实腹钢架进行对比提出了简便可行的验算方法。
刘书江和童根树[3]对格构式钢柱平面内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现行的格构式柱平面内稳定性计算公式不安全的问题,并建议采用实腹式压弯杆件进行计算。
斜撑阻尼器的框架节点局部受力分析

斜撑阻尼器的框架节点局部受力分析张世兵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E-mail:007007zsb@摘要:为了解安装斜撑耗能器的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本文首先采用平面杆系模型分别对一十层钢框架结构和一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无控和有控时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节点区域梁端,柱端和斜撑上的内力之后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框架节点区的应力及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由于安装耗能器给节点区的应力分布带来的影响,得到有很有意义的结论,为进一步提出加强措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阻尼减振器;节点;抗震;结构控制1.引言节点区域是结构受力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受力构件之一。
在通过斜撑安装了耗能器的框架中,因耗能器对框架节点施加了较大的控制力,从而使节点区的受力更为复杂,并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文首先采用平面杆系模型对一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无控和有控时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节点区域梁端、柱端和斜撑上的内力之后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框架节点区的应力及变形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由于安装耗能器给节点区的应力分布带来的影响, 并从宏观上研究了影响节点区域剪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2.计算模型虽然从宏观的角度看,耗能器控制力对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力影响不大,但可能在耗能器支撑与节点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本节将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在实际框架结构中,当作用水平荷载时,上柱反弯点可视为水平可移动的铰,相对于上柱反弯点,下柱反弯点可视为固定铰,而节点两侧梁的反弯点可视为水平可移动的铰[1]。
本文采用柱端加荷方案来模拟上述边界条件钢框架的梁柱截面均为工字型, 为减少节点的数量,将梁柱的工字型钢板离散成为3节点或 4 节点的板壳元[2], 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本文对钢筋、纵筋和箍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分别建模、译码,然后将两者粘结起来,形成最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模型。
斜撑支护体系及其相关理论

斜撑支护体系及其相关理论摘要:斜撑支护体系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其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且占用的坑内空间较少,加上经济性及周期短等特点,使其在工程建设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分析了斜支撑材料形式及特点与斜撑支护体系的受力,结果可为相应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坑;斜撑;支护体系1 引言斜撑支护体系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其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且占用的坑内空间较少,加上经济性及周期短等特点,使其在工程建设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目前,对该支护形式的研究工作正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将陆续呈现。
2. 斜支撑材料形式及特点2.1 钢筋混凝土斜支撑钢筋混凝土斜支撑具有刚度较大,控制基坑变形能力较好等优点。
但在施工过程中,其模板固定及角度调整较为困难,且浇筑施工中若振捣不均匀,易导致钢筋混凝土斜撑刚度达不到要求;而且该类斜支撑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拆撑时需要切割或爆破,无法重复利用,造价较高[1]。
2.2 钢管斜支撑该类斜支撑常用材料为φ609钢管,其安装和拆卸相对便捷,且工期较短,斜撑材料可重复利用,造价较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但该类斜撑在安装时,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且钢管易受外界温度影响发生变形,导致基坑产生附加变形[2]。
2.3 装配式型钢格构斜支撑该类斜支撑的主要构件有:双拼H型钢、缀板、端头板、锚固板和加压端。
此类斜支撑可施加预应力,使其控制基坑变形更为主动。
且安装和拆卸也极为方便,工期最短,材料的重复使用率最高,工程造价较低。
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斜支撑[3]。
3 斜撑支护体系的受力分析3.1 斜支撑体系受力分析方法合理的选择理论分析方法对分析斜撑支护体系的受力性状至关重要。
而从分析角度出发,主要的理论分析方法分为整体分析法和两阶段分析法。
前者是将基坑和支护结构看作一个整体,考虑支护条件及开挖过程等情况,进行离散化数值模拟,但由于计算量过大,现场情况较为复杂等原因,使得该方法在设计环节中使用率偏低。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斜撑结构特性探讨_陈勤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 斜撑结构特性探讨陈 勤*(清华大学土木系 北京100084)吴 晖 严士超(天津大学土木系 300072)[提要] 以K 形斜撑为代表,采用杆系空间分析模型,通过对一批异形柱框架 斜撑结构典型工程算例的系统理论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 斜撑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水平位移特性及自振特性。
提出了自振周期的近似计算公式、斜撑与框架侧移刚度比范围及确定斜撑截面高度的公式,供工程实用参考。
[关键词] 异形柱 框架 斜撑结构 内力分布 自振周期 侧移刚度比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 s of a set of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of frame with R.C special shaped column K shaped brac ing system,by using 3 dimensional analysis model of bar system,the regularity of inner force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di splacement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ame with R.C special shaped column bracing system are studied.The approxi mate formula of vibration period,the range of stiffness ratio of bracing to frame and the formula to determine the depth of bracing cross section are proposed,w hich are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values.K eyword s:frame;R.C special shaped c olumn bra cing system;regularity;inner force distribution;vibra t ion period;stiffness ratio of bracing to frame*原天津大学框轻课题组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
摘要:带斜撑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本文分析表明:1) 斜撑的设置改变了常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模式,使梁斜撑连接处和柱斜撑连接处成为梁柱端的不利截面位置;2) 斜撑的设置减小了大跨度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使框架梁端、跨中和柱顶端的弯矩、剪力大幅度减小,改善了节点区的受力性能,同时框架梁截面尺寸和配筋也可以减少。
关健词:混凝土,探讨
abstract: with slant supports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 is a new form of the structure,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is paper analysis shows that: 1) the slant supports set changed conven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stress pattern, causes the beam and column oblique hold joint slant supports become the adverse beam-column joints section position; 2) slant supports the setting of the reduced the big span frame beams of the span, make the framework and the tops of the girder ends, cross moment, shear greatly decreases,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ode force, and at the same time frame beam section size and reinforcement can also decrease.
key words: concrete, is discussed
前言
斜撑的设置,有效地减小了大跨度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从而能够解决普通rc框架结构所解决不了的许多实际应用问题。
因此,带斜撑框架结构体系应用于多层大跨度公共建筑中具有较显著的优势,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对腋撑设置位置的改变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带斜撑rc框架结构内力分布,尤其是框架受力不利截面位置处弯矩分布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希望为今后类似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裨益的参考。
1 分析模型的确定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模型为三层单跨带腋撑二维框架,能够代表典型的多层大跨度体育建筑,其跨度为30m,层高依次是8.7m、8.9m、5.7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000×1200(mm×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600×1400(mm×mm)、斜撑初始截面尺寸为600×600(mm×mm)。
考虑到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分析时假设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框架梁上承受的力为等效的均布线荷载,而且为更好地体现结构的内力变化特点,有目的地增大框架梁上的等效均布线荷载值,本文分析取较大值30kn/m(不包括结构构件自重),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α、l1含义与如图1所示,l2为腋撑轴线与框架柱轴线的相交点到梁柱轴线相交点的距离(以下简称”腋撑与柱顶端距离”)。
2 竖向荷载作用下带斜撑框架的受力特点分析
结构工程师常需两个参数(腋撑与梁端距离l1、腋撑与梁内夹角α)就可完全确定腋撑的设置位置。
因此,本节使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分析框架模型,对保持腋撑与梁端距离l1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腋撑与梁内夹角α的方法重点分析腋撑位置的变化对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
腋撑的设置位置编号见表1-1。
图1三层单跨带腋撑rc框架计算模型
注:r-10-15中r表示rc框架结构,10表示腋撑与梁端距离为l/10(l为梁的名义计算跨度,含义见图2-1所示),15表示腋撑与梁内夹角为15°,其余编号道理相同。
2.1 弯矩变化特点
图1-2~4分别为结构各层框架梁跨中弯矩值变化特点、梁端弯矩值变化特点以及柱底端弯矩值变化特点。
图1-2 梁跨中弯矩变化图1-3 梁端弯矩变化
图1-4 柱底端弯矩变化图1-5r-10-15 弯矩分布
从图1-2中可以看出,结构各层框架梁跨中弯矩值与腋撑与梁内夹角α表现为近似线性的变化关系:即α线性增大时,各层梁跨中弯矩线性地减小,反之亦成立。
与等跨度的常规rc框架相比,结构各层框架梁跨中弯矩明显减小。
由图1-3中可以看出,腋撑与梁内夹角α的变化对结构各层框架
梁的梁端弯矩影响显著,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特点,梁端弯矩随α增大而减小,但当α值增大到50°后,第三层框架梁端弯矩开始反向增长,然而其它层梁端弯矩依然减小;相反,各层梁端弯矩随α值的减小而增大。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当α值在40°以上区间变化时,各层梁端弯矩变化不明显,这表明腋撑与梁内夹角在较大值范围内变化并不会对梁端弯矩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当α值到40°以下区间内变化时,梁端弯矩随α的增大而急剧减小,表明梁端弯矩对α值在40°以下变化时非常敏感,弯矩增大(或减小)的幅度显著。
与等跨度的常规rc框架相比,梁端负弯矩被大幅度地减小,从而改善了节点区的受力性能。
由图1-4可知,框架各层柱底端弯矩均随α的增大而减小,尤其框架顶层柱底端的弯矩减小幅度比其它层较显著。
4 结论
通过运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该新型结构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 斜撑的设置改变了常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模式,使梁斜撑连接处和柱斜撑连接处成为梁柱端的不利截面位置;2) 斜撑的设置减小了大跨度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使框架梁端、跨中和柱顶端的弯矩、剪力大幅度减小;
3) 当斜撑与梁端距离l1为常量时,随着斜撑与梁内夹角α的增大,框架各层梁端弯矩、梁跨中弯矩及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弯矩均较明显地减小;总体而言,α增大对结构受力有利。
参考文献
[1] 熊勇. 带腋撑大跨度预应力 (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试验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