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偏头痛诊断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7.1分型论治7.1.1瘀阻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健忘心悸,妇女有月经失调,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则:通窍化瘀,止痛。
拟方:通窍活血汤(郁金、菖蒲、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白芷、甘草)。
7.1.2风客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或全头痛,呈现痛因风寒而诱发,呈跳痛或掣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紧。
治则:通窍疏风,活络止痛。
拟方:通窍疏风汤(郁金、菖蒲、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木瓜、秦艽、白芷、甘草)。
7.1.3肝气郁结型: 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伴眩暈,心烦失眠,两胁串痛,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口苦,舌淡紅苔白,脈弦。
治则:通窍解郁,止痛。
拟方:通窍解郁汤(郁金、菖蒲、当归、柴胡、香附、夏枯头、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4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或抽掣痛,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则:通窍潜阳,熄风止痛。
拟方:通窍熄风汤(郁金、菖蒲、当归、石决明、生龙牡、白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夏枯草、甘草)。
7.1.5痰浊上蒙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沉重而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纳呆,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通窍化痰,降逆止痛。
拟方:通窍祛痰汤(半夏、胆南星、茯苓、陈皮、白术、天麻、郁金、菖蒲、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6肝肾阴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时轻时重,脑空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通窍益阴,止痛。
拟方:通窍益阴汤(郁金、菖蒲、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枸杞、丹参、赤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甘草)。
7.1.7气血两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痛而乏力,遇劳加剧,汗出气短,畏风怕冷;痛而且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益气养血,固本止痛,拟方:通窍双补汤(郁金、菖蒲、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头痛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头痛-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头痛【定义】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使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自觉头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
既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本节主要讨论内科常见的头痛。
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以及其他原发性头痛,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一些继发性头痛,如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也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气上犯头部,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而发为头痛。
因风为六淫之首,“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导致头痛的六淫之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多夹寒、热、湿邪而发病。
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可发为头痛。
若肝火郁久,耗伤阴血,肝肾亏虚,阴虚阳亢,亦可引发头痛。
3.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或劳逸失度,或病后正气受损,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营血亏虚,或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可致头痛的发生。
若因饮食不节,嗜酒太过,或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遏清阳,上蒙清窍而为痰浊头痛。
4.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使肾精久亏。
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脑髓有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
若肾精久亏,脑髓空虚,不荣则痛,发为头痛;若阴损及阳,肾阳虚弱,清阳不展,亦可发为头痛。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跌仆坠损,头脑外伤,或久病人络,气血滞涩,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痛。
二、病机头痛的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外感头痛为外邪上扰靖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因脑为髓乏海,依赖于肝肾精血充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
外感头痛属表属实;内伤头痛中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以实为主。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
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HIS,2004 年)2.疾病分期(1)发作期(2)缓解期3.证候诊断。
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 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3)心电图(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MRI 检查、脑脊液、脑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HX HIS, 2004年。
2 •疾病分期(1)发作期(2)缓解期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头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w 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 / 10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3)心电图(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 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中医药治疗偏头疼的思路与方法PPT课件

.
5
气滞血瘀致血流缓慢,脉络瘀阻,不通则痛, 故内伤也为偏头痛的重要病因病机。阴阳失调,外 邪易入。风为百病之长,“巅高之上,惟风可到”, 风夹寒、热或湿邪自表袭于经络,上犯巅顶,外因 与内因相互为病,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遏 络道而诱发头痛。
.
6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 药复方含多种有效成分,在多靶点对人体进行综 合调节,治疗此病有很大优势。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谨守病机, 循查证候,辨证分型,随证立法,依法处方,同时 借鉴西医诊断标准、检查手段扩展中医用药思路。
.
18
2.创制新方,做实验研究
笔者对四物汤为主组成的方剂进行药理研究 并与镇脑宁对照,结果显示:①对小鼠醋酸扭体 反应有明显的作用;可使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 证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 0. 001) ;②对辐射 热源引起的大鼠尾部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 0.001);
.
19
③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各给药组均有明显的镇痛作 用(P<0. 001);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用药思 路与方法
作者: 周超凡
.
1
偏头痛(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周期性 发作的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 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多在青春期发病, 女性高于男性3.5倍,60%以上有家族史。精神紧张, 过度劳累,气候变化以及进食巧克力、牛奶制品、 冰淇淋、柑橘、含酒精的饮料等均可诱发本病。
临床案例看中医经络疗法如何赶走偏头痛

临床案例看中医经络疗法如何赶走偏头痛偏头痛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偏头痛为人类第三位常见疾病,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 (YLDs) 计算,偏头痛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
相信罹患头痛之苦的人,时刻都想早日解除这令人颦眉疾首的“紧箍咒”。
专家表示,偏头痛发作起来虽然不足以致命,但令人痛不欲生的感觉绝不好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基本情况患者女,30岁,诉两侧头痛剧烈,呈胀痛感。
近期常在外饮食,胃部有不适感。
夜间入睡后于凌晨零点左右开始头痛,未做任何处理,后间断入睡。
清晨醒来后仍感两侧头痛,食纳尚可,小便可,大便2次/日,舌质淡红,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沉弱。
治疗过程【辨症】目前患者明显不适需缓解的症状是两侧头部胀痛剧烈、胃部不适。
分析胆经在头部循行的路线,起于外眼角,经过太阳穴附近,眉骨上方和脑袋两侧都是胆经的路线,由此可见,偏头痛,一般是胆经出问题!加之胀痛主要是由于气滞所致,本来胆气是要随着胃气从人体的右边降下去的,但是由于患者饮食不节,脾胃一不小心出现障碍了,胃气不降,胆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通路,只好逆向行驶,往上跑了。
胆气上逆时,形成胆火也跟着往上跑,一下子就冲到了头面部,于是就会有偏头痛了。
【辨证】四诊合参辨证患者为肝气郁结、胆火上炎、脾胃不和。
【辨经络】诊察发现患者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厥阴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均有异常。
【经络处方】刮痧:进行头部刮痧,可延头顶及两侧胆经刮拭。
经络疏通:按揉肝胆经,如风池、肩井、风市、悬钟、足临泣、太冲、行间等穴;三焦经四渎、消泺等穴;脾胃经阴陵泉、地机、足三里等穴。
耳穴压豆:痛症为耳穴疗法的优势病种,24小时内即可起效,联合治疗,效如桴鼓。
按脏腑、部位、辨证取穴,必要时可先行耳尖放血疗法。
患者诉刮痧过程刮至悬颅、率谷、风池穴时胀痛难忍,于是行穴位按摩使疼痛感减轻,再行刮痧疗法。
刮后头痛立即有所缓解。
刮痧手法演示:接着行肝胆经、三焦经经络疏通,患者出现打嗝、排气的反应,疏通还未结束,患者已渐渐入睡。
头痛(偏头痛)临床路径打印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及附件研究单位名称(排名不分先后)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口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江西省中医院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重庆中医院口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口新疆昌吉州中医院口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口新疆伊犁州中医院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口广州市中医医院口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口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江苏省中医院口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口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医院口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口湖南永州市中医院口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口北京广安门医院口上海曙光医院口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口景德镇市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徐州市中医医院口北京黄枢中医医院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济宁市中医医院口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口重庆市长寿区中医医院口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口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陕西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头痛(偏头痛)协作分组组长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头痛(偏头痛)(门诊)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诊断:头痛(TCD编码:头痛BNG060 头风BNG061)西医诊断:偏头痛(ICD-10编码:G4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日≤28天实际治疗日:天附件1编号□□□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费用评估表病种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病例数填表人日期注: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院内中药制剂。
3.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熏蒸、药浴、中医诊疗设备等。
4.项目3—8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偏头痛临床路径

欢迎阅读
偏头痛临床路径
一、偏头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G44.100) (二)诊断依据
- (三)1.代表。
2.(四)(五)1.小时不2.头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或头痛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等。
2.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等。
3.必要时头颅CT或MRI检查(检查者怀疑颅内病变需排除诊断;或患者头痛性质发生变化)。
(八)出院标准
1.
3.
(九)
1.
2.
3.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发作期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 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 -Ⅱ)(HIS ,2004 年)。
2.疾病分期 (1)发作期 (2)缓解期 3
.
证
候
诊
断
参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肝阳上亢证 痰浊内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 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的患者。
2.患者为急性发作期,头痛持续 24 小时不能缓解。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MRI 检查、脑脊液、脑
、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
痛。
痰浊内阻证:燥湿化痰、降逆
止痛。
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行
气止痛。
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
缓急止痛。
肝肾亏虚证:滋养肝
肾、育阴潜阳。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治法: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搐鼻法。
4.内科基础治疗
5.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
(九)出院标准
1.头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
2.头痛程度减轻一个等级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若出现辅助检查异常,需要明确异常原因,可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既往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住院期间疾病发作或加重,需要治疗,可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疾病分期为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本次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时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 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