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展望和就业分析指导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展望和就业分析指导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展望和就业分析指导2010-03-18 14:50:54 作者:来源:中人教育点击数:3627 201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纷纷离校,投奔社会,面对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中人教育对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和就业职位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对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正确的指导。

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就业率为87%,而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比去年增加20万,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2001-2009年各类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统计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

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社会各方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政府将始终把其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

”在经济恢复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仍然是社会各方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政府将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全国就业工作的首位来落实和解决。

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好转,整体的就业形势好于去年。

但这种好转并不意味着就业的形势也会跟着走正比例曲线,而快速呈现利好势头。

“就业率是一项滞后的指标。

”经济回暖,企业恢复规模,这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

而在企业恢复规模之后,它首先需要的肯定是生产所需的技术人员,然后才是研发人员。

但本科生的研发能力又相对不如研究生,所以,适合大学本科生的就业时机,是排在最后一环。

据预计,对于不少高校学生来说,对岗位所能带给个人发展的潜力,工作单位所在的城市等方面的期望值,仍在逐步升高,这很有可能影响今年的就业率。

二、2010年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方向(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2010年就业形势分析

2010年就业形势分析

2010年就业形势分析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形势】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袁贵仁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

2010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

虽然2009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2010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

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

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

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

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四)全面发展第三产业,扩大 就业领域和渠道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 的从业人员占到整个就业队伍的 70%左右。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 尽管从
占 整 个 就 业 队 伍 的 17.3% 上 升 到 33.2% ,但 与 发 达 国 家 的 差 距 仍 然 巨 大。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全 面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 长、促进社会进步及就业的关键,大 力发展生产性服务、科技咨询服务、 金融保险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民政 救助服务、物流运输服务、教育卫生 保健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 服务、科研开发服务、物业餐饮与家 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商贸管理服 务等产业, 使之成为拉动高校毕业 生就业的主渠道。
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创新、 完善上 述政策措施, 并宣传到家, 落实到 位,从而确保现有企业不裁员、不减 薪;帮助企业攻克时艰,努力稳定工 作岗位,从而稳定就业。
(二)继续抓好企业“挖潜增岗” 和“千企万岗”计划的落实,努力增 加企业就业岗位
去年,在“保企业、保岗位”的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都有针对性 地制定了企业“挖潜增岗”和“千企 万岗”计划,充分发动有条件的企 业,通过挖掘自身潜力来增加工作 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同时,各地 区 选 择1000个 以 上 企 业 ,为 毕 业 生 增 加10000个 以 上 就 业 岗 位 。 这 些 计划对帮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 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新的一 年, 要认真总结这方面工作的经 验, 不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提高企业“挖潜增岗”、开发 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激发 高校毕业生参与上述计划的主动 性、自觉性。
3.海 外 就 业 市 场 低 迷 , 大 量 出 国留学人员将归国寻求就业。 席卷 全球的金融危机, 直接影响到许多

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探索

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探索

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医学院校学生是医疗行业的未来劳动力储备,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从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 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医学院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

一些医学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导致就业难度加大。

2. 就业渠道狭窄:目前,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

许多医学院校学生主要倾向于进入大型三甲医院工作,但这些医院的招聘需求有限,导致一部分医学院校学生无法就业。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学院校学生的需求较少,也给医学院校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

3. 就业待遇不尽如人意:医学院校学生就业待遇相对较低。

尤其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比较艰苦,不少医学院校学生对此望而却步,选择放弃就业。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也阻碍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

二、解决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院校学生: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学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引导医学院校学生就业:医学院校应该多渠道引导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就业渠道。

在招聘就业方面,要积极引导医学院校学生主动参与招聘会、校园宣讲会、校企合作等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医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及对策探究

医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及对策探究

医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及对策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随着医学生人数的增加,医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对医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并探究对策,为医学生的就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医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为了解医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某医学院的2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1. 就业地域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0%的医学生倾向于留在一线城市就业,主要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加丰富,就业机会更多。

约30%的学生倾向于留在二线城市就业,更多的是考虑到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只有10%的学生倾向于留在三线城市或县城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约50%的医学生倾向于进入公立医院就业,认为公立医院有较高的稳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约30%的学生倾向于进入民营医院或诊所就业,更多是考虑到民营医院发展空间更大。

只有20%的学生倾向于进入科研院所或医学院校就业。

3. 就业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就业能力可以应对就业挑战。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认为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

二、医学生就业的对策探究针对医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为医学生的就业提供参考和建议:1. 加强实践教育医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多参与临床实习、科研项目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提升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外,医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多样化就业需求的能力。

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通过举办就业讲座、招聘会等活动,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前规划就业方向。

2010年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2010年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2010年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2011-02-25 13:37 互联网作者:comrade 点击: 2251字号:小|大核心提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而医学生毕业生有119万。

继09年后第二个超过百万毕业生的年头,其就业情况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不容乐观。

据了解,2009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就业人数继续增长。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而医学生毕业生有119万(依据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继09年后第二个超过百万毕业生的年头,其就业情况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不容乐观。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

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

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

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

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的普及, 大学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而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呈现递增的趋势。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医学毕业生的规模也急剧扩大,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医学毕业生就业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也愈发巨大。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与重视,国家也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全国范围内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3年起出现大幅增长。

同样,医学高等教育也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在历年的高校招生中,医学类招生一直呈现繁荣的景象,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社会的形式和高考的扩招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种情况虽然满足了社会对医学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医学毕业生就业难。

由于医学的专业性较强,过去的医学类学生在毕业时面对的是相对较大的选择空间,与其它专业毕业生相比较,并未面临很激烈的竞争。

而大规模扩招后,医学生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全新的就业体制,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复杂的社会,面对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角色转换,部分人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种种心理误区,给他们将来的工作单位选择和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针对性的对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医学毕业生摆正心态,认识自我,调整目标,使医学生能正确认识就业现状,改善就业心理,就变得尤其重要。

只有如此,才能指引医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好职业生涯,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1、教育大众化导致医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率下降近年来,我国逐年扩大招生的规模,使在校医学生数量出现大幅增加。

而与之相矛盾的是每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却相对保持稳定,社会并没有给毕业生提供相对应增加的就业工作岗位。

浅析医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医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医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医学院校的扩招有利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行局面。

为同步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及对策,加强素质教育、完善政策方针、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指导工作,以使就业指导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就业就业观念职业素质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生,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今中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相对滞后,一方面虽然扩大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基数,另一方面却是加剧了毕业生与社会就业的矛盾,形成了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在处于大转型时期的国内市场上去营造一种重才的氛围、去开拓一个尽才的空间,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在根本上有效地遏制突出的就业矛盾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1 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就业空间的缩小。

1.1.1 毕业生在心理上对就业形势的适应较慢。

通过与本校人文学院毕业生的交流和对在校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一些学生较难适应就业中学历优势难以发挥的情况。

在学历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般认为,学历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而在求职过程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会发现,人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一般是大专或中专以上,需求较多的为应用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对工作经验一般有2-3年的要求。

对学历要求高的一般是大型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人才需求有限。

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本科生特别是文科类学生无法发挥自己在学历优势,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一时无法接受,并出现失落情绪。

②对主要就业方向的改变不适应。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机构及外资企业等热门单位吸收的毕业生十分有限;同时随着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呈急剧增长之势,成为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0年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年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据了解,2009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就业人数继续增长。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而医学生毕业生有119万(福瑞医生人才网依据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继09年后第二个超过百万毕业生的年头,其就业情况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不容乐观。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

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

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附表1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附表2医学毕业生人数比较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Medical Entrants and Enrolments年份Year 招生数Entrants在校学生数Enrolments普通高等学校Colleges中等职业学校Secondary Schools普通高等学校Colleges中等职业学校Secondary Schools200119095619756552941064780020022277242524556565606788332003284182359361814741108185320043323263881429762611108831200538690546896011321651226777200642228349178413844881328663200741022947752715147601371676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数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及大专生,含研究机构研究生,不含成人本专科生;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不含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学生。

下表同。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Source:Chinese Education Statistical Yearbook.年份中专毕业生大专、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合计Year Secondary Schools Colleges Colleges Total 200330217412356312207437944200434055417031516128526997200533118322198221923575088200635070027966726415656782200736058433284232453725879*200849178442228343122957189*2009452283575562554581083303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

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

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

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

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

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这或许就是在逃避就业现实。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

根据了解,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

在许多医学院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不就业族”。

“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

在沈阳医学院,有一个班级9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医疗专业的女生。

他们说,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

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

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二)毕业生方面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

有些人选择迎头而上面对困难,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希望去省、市当中的大医院,哪怕只是能去见习,积累经验,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还有的人则会选择考研,不断学习,掌握知识,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坚固的基础;当然也会有人想要出国留学,增长见识,继续深造……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异的。

而至于医学生的薪资预期问题,他们所期望的薪酬,与现实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41%的人选择2000~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挣到5000元以上。

2.就业地域意向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3.就业渠道准备有调查显示,医学生们需要认真确认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意愿,这就需要他们为就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他们求职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报纸、招聘单位的网站等媒体,当然,也会有少部分的人选择找熟人介绍,也就是所谓的托关系。

虽然这并不值得提倡,但也不失为寻找工作的途径之一。

为了能找到合适的工作,50%的毕业生投递了10份以上的简历,30%以上的毕业生参加了5次以上的招聘会,但目前毕业生签约率并不高,仅有38%的毕业生与招聘单位正式签约。

根据设定于一个大型医学论坛网站的医学生就业途径情况调查,其对象是医学生,一共有2775票,学历层次分布是:47%是硕士,32%是本科,17.7%是博士或以上,3.6%是大专或以下。

本次调查将就业途径分成8类,每类情况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如下:①、父母、亲戚朋友的社会关系600Vote21.6%;②、自己一家逐一家单位去找576Vote20.7%;③、网上获得就业信息后投递简历546Vote19.8%;④、参加各类医学现场招聘会536Vote19.4%;⑤、导师的推荐与帮助329Vote11.9%;⑥、改行或考公务员58Vote2.1%;⑦、自我创业(如:开办诊所/医疗机构)29Vote1.4%;⑧、其他97Vote3.5%这些数据更加表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仅依靠自身力量寻找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实在困难,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不错途径。

对于招聘会的种类,64.94%的同学希望参加以专业划分的毕业生小型和专长招聘会。

4.就业过程思考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

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

……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学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

5.就业指导课程态度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想,大部分的人都还是热爱学习的,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否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掌握的更多,无疑可以给予工作和生活更多的便利,也使得我们通往职场的道路更加地顺畅。

所以,我认为,参加就业指导课程,是有利而害的,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努力争取,态度更应该是积极的。

(三)就业市场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基层医疗保健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除此之外,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而在医疗改革新时期的当下,与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本科生有很强烈的需求。

但是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

不过在近两年,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提倡下,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与政策的不断加深,所催生出的社区医院消费市场为各类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其中,护理专业、外科、内科、中医学人才,都是在社区医院非常紧俏的。

福瑞医生人才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期医药行业销售领域每天发布近2千个职位,占每天所发布职位的20%左右,医药销售代表和经理职位更出现了一“将”难求的现象。

对于医药行业求职者而言,大多数销售从事的是医疗器械和一些医药产品的销售,医药行业的销售人员不同于其它行业,它对专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如果是医疗器械销售,大多还要求和大型医院有着良好的关系。

因此,医学生应当随时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随之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

(四)医学生如何应对就业?1.降低自身期望,从实际出发。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医学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医学生理当从自己的自身环境、能力出发,适当地降低对就业的期望值,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降低就业层次,抢先到那些目前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城市去施展才华。

如果大医院找不下工作,那么就去中小医院找;假若城市中找不到工作,那就应该扩宽自己的视野,适当地走向山区,走向农村,走向基层,去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方面,可以比较有效地减缓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医务工作者、人才的局面;两一方面,也可以使刚毕业的本科生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积累经验,为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牢牢的基础。

2.提高就业能力,多参加培训。

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医学生学生自身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医学生要明确社会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完善及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各项实践、辅导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正确指引自己走上工作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