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

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的内部艺术潜力。故而,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新闻属性”。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故而,电视专题片具有较镪的“纪实属性”乃至于“艺术属性”。

3.时空处理不同

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所以,有人说,纪录片是:跟随、跟随、再跟随。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纪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的时空都可以运用。

4.镜头运用不同

电视纪录片,因为主要是纪录片现在进行时的生活,所以只能运用表现现在时的镜头,诸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等。而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的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的镜头,诸如追述镜头、摆拍镜头、补拍镜头,甚至“扮演”镜头。因为它还可以表现将来时空,当然可以运用将来时的镜头,诸如幻觉镜头、梦镜镜头,乃至于意识流的镜头。

5.结构形态不同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前者,要纪录生活的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故而是依据思想的需求而选材,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是断续的、不连贯的材料组合,故而采用的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创作的以上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创作的思维不同,因为一切创作方式的变化,基础都在于不同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电视纪录片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展现生活。那么,纪录片的思想哪里呢?纪录片的思想是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电视专题片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揭示思想。那么,专题片的生活在哪能里呢?专题片的生活是被思想统帅着。一切生活画面都是为说明某种思想服务的。

在电视理论研究中,所谓“专题片”与“纪录片”之争由来已久,可说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理论话题。关于二者之间的异同探讨,学术界已出现了多种观点;当然,还有的人认为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在国外没有分开的说法,“专题片”之说只是中国独产的一个“怪胎”。

应当承认,在当下的创作实践、学术评奖以及学术研讨中,不仅“专题片”的存在、它与“纪录片”的并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二者在创作和理论中确实存在着某些差异。下面我们就从美学思想、叙事形态和镜语方式三个方面,对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作一简要的比较谈。

理念的感性显现与美是生活

专题片与纪录片,二者在审美特质或形态上是有所不同的。换句话说,二者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美学指导思想是有区别的。

专题片的审美形态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它在创作中所遵循的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创作原则,即:专题片是对特定的理念作“形象”的表达。“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美学观点或定义。“理念”是美的内容,“感性显现”是美的表现,是理念要表现为或客观化为感性事物的外形,直接呈现于意识,诉诸人感官和心灵的形象。美和艺术作为它们的统一,意味着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以及主观与客观等等的统一。所以,美的理念有别于逻辑理念,是一种可以外化为现实的具体形象并且能与这种形象融合为统一体的理念。美是在美的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过程就是对象化,它要求实现理性思想与感性形象的统一。

如何把抽象的理念感性化,以一种艺术图像化的方式让受众自然地接受、认同,这是专题片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专题片是将抽象的理念通过画面、声音等感性形式、感性手段呈现出来的,感性形象成为抽象理念的对象化显现。二者统一的过程体现了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审美理念在电视传播具体领域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一般来说,专题片在拍摄之前都预先设定好了一个主题概念和大体脉络框架,即是“主题先行”,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拍摄中往往运用“摆拍”手段、剪辑中抓取富有说服力的画面和声音进行不断的意象叠加,所有的感性形式内容统统围绕所要表现的抽象理念对受众进行视觉和心理的冲击,都指向最后所要推导出的结果亦即所要传达的理念。这一过程,恰好契合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蕴涵的要义。特别是与纪录片相较而言,编导匠心对专题片的掌控更多,痕迹更重,所要传达的理念更多的是以论证的形式实现。正如有人所说,专题片作为传播思想的工具,在更多时候像是一种“命题作文”。这样,“主题先行”是必然的,既然确立了中心意旨,即是一种“立论”,那么之后的叙述就应该紧紧围绕“论点”铺排充分的论据,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论证”的过程即是其独特的叙述方式。

那么纪录片的审美形态是什么呢?在我们看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关于“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正适用于纪录片创作的指导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他强调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在于再现生活,艺术家应该“说明生活”,“对生活现象下判断”,通过描写生活所提出的主题,来展现一定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