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 命题: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 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 关系 联词如介词表达; 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 论题 eg:维C预防感冒,书本在桌上,美味的蛋糕。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表征,是鉴 于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句子表达 的意义。 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的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 • • • • • • • • •
这些句子可以分解成两组命题,每组由四个命题构成。 第一组是:(吃了;蚂蚁、果酱) (甜的;果酱) (在……上;桌子、果酱) (在……里;厨房、蚂蚁) 第二组是:(滚下;石头、山) (压坏;石头、小屋) (在……边;屋、树林) (小的;屋) 请注意:括号里分号前的词,如“吃了”、“甜的”、 “在……上”等表示关系;分号后面的词如“蚂蚁”、 “果酱”等表示论题。
命题1 (简作P1)
命题2 (简作P2)
命题网络
• 心理学家把图式分为表征客体的图式与表 征事件的图式两大类。 • 香克和阿伯尔逊(R.C.Schank & R.Abelson, 1977)把表征反复出现的有序 事件的图式称为脚本(script)。脚本不同 于客体图式,它表征的事件有一定的时间 顺序。
• 新近某些认知心理学家又提出课文结构图 式(text structure schema)和数学问题图 式,认为这些图式是学生理解课文和数学 问题的关键。
• 言语表征一般是系列化的,而意象表征能 同时对许多特征进行编码。 • 意象表征系统和言语表征系统的成分是彼 此联系的。因此,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 维的重要方面。
教育启示
• 理论实践相结合eg:在教学生学习《秋天》 时,可以组织学生去秋游,去探索秋天的 美好。 • 教师应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用具eg: PPT、摄像机、录音机、图片等,图文并茂。
二、四种知识表征理论
• • • • 神经网络理论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图式与脚本理论 图式与脚本理论 双编码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
• 认知心理学家对知识在人脑中表征的基本形式感 兴趣,他们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也就是说,计 算机程序可以将信息编成神经网络的代码。 • 在计算机中研究的神经网络包括如下成分:(1) 有与神经元相似的结点(nodes)或单元,但它 nodes 们与神经元不同,只有一种性质,即可以在不同 水平上被激活。如果结点在高水平上被激活,则 人可以意识到被激活的东西;结点也可以在低水 平上被激活,此时人处于无意识状态。(2)结点 与结点之间有联结。两个结点可以通过同时兴奋 相联结,也可以通过一个兴奋与一个抑制的方式 相联结。(3)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
• 认知心理学家用了许多不同方法来表 示命题。常用的方法是,用一个圆 (或椭圆)表示一个命题,用箭头将 命题的论题和关系联系起来。如, “蚂蚁吃了甜果酱”这个句子中包含 两个命题,用上述方法表示(图中S代 表主体,O代表客体,它们都是论题; R表示关系)
命题网络
•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可以把若 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 例如,“蚂蚁吃了甜果酱”这个句子中包含 两个命题,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果酱”, 通过它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组成命题 网络。
练习: 练习:
1)维C预防感冒 2)维C促进白血球的生长 3)白血球消灭病毒 4)病毒引起感冒
教学启示
• 学习要先易后难,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自下而上加工。eg:字、词、句,篇章。 • 教育学生要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的优势与缺陷
• 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命题是适合的, 但是对于表征我们已知的有关一些特殊概 念的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命题是不 适合的。 • 例如,人们有关房子的知识,如果用“房 子是人的居住处”这一命题表征,则不足 以表征与人有关的“房子”的全部知识。
Thank You!
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的实验
• 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J.D.Bransford & J.J.Franks, 1971)给被试呈现下列七个 句子: • 1)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酱。 • 2)石头滚下山并压坏了小屋。 • 3)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酱。 • 4)石头滚下山并压坏了树林边的小屋。 • 5)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桌子上的果酱。 • 6)小屋在树林边。 • 7)果酱是甜的。
该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研究的是许多心理学家没有考虑到 的低级信息加工,关心的是支配符号表征 系统的结点的神经或特征模式的激活。 • 不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没有考虑到信 息的高级加工。联结主义模型不能表征某 些作为人类知识核心的关键信息。例如, 该模型不能解释蕴含在命题中的句法关系。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教育启示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eg:及时预习、复习。 • 学习知识要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开阔视 野。 • 学习时要有策略,要形成图式或脚本
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陈述性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 方式表征。佩维沃认为,知识是由言语和意象 (或表象)表征的联想网络构成的。 言语系统中的词是客体、事件和抽象观念的代码, 它们与其表征的对象的联系是任意的。 意象系统的非言语表征与引起它们的知觉具有某 些共同特征(如一本书的表象与实际书的知觉有 某些共同特征)。意象表征包括视觉表象、听觉 表象、动觉、与情绪有关的骨骼肌感以及其他非 言语表征。
图式与脚本
•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一个中 心概念。皮亚杰认为儿童生来就有某些认 知图式,如“吸吮图式”、“抓握图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在巴特利特和皮亚杰的 图式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图式概念。
图式含义
•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图式定义为,人头脑 中关于普通事件、客体与情景的一般知识 结构。其含义: • (1)图式具有概括性。 • (2)图式中含有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也 含有非本质特征。 • (3)图式中的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或结构组 织起来的。 • (4)个体的图式是发展的。
神经理论可以解释:
1)可以解释字母和词形的识别 eg:识别字母P、儿童学习拼音 2)可以解释单词的再认 研究表明,英语词汇中相同词干的词 语与无相同词干的词相比,要易于识 别。
教育启示
• 在掌握高级的知识之前,必须先掌握低级 的知识。 • eg:在教学生学习英语时,要先从字母学起, 再学习单词,即在字母特征模式及其名称 与声音之间建立联系。这种由低级到高级 的知识加工被称为自下而上加工。 • 意义联结。eg:英语的单词有词根,字要有 偏旁。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含义
•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 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 陈述性知识通常包括有关某一具体事件、 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同样还包括 反映真实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二Fra bibliotek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 知识的表征或知识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 现和记载的方式。 • 一个外在的客体在心理活动中可以以具体 形象、概念或命题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 形象、概念或命题都是信息的表征形式。 • 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征。不同表 征形式所具有的共同信息称为表征的内容, 而每一表征形式称为编码。
• A、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酱。 • B、蚂蚁吃了甜果酱。 • C、蚂蚁吃了树林边的果酱。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 A句是实际学习过的;B句未学过,但是 由已学过的命题组成的;C句是由已学过 的词构成的,但不能组成已学过的命题。 •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几乎不能区别A和B, 认为他们实际上已学过这两个句子,但是 他们很有信心地认为,他们没有听到过第 三个句子。 • 实验表明,人的长时记忆保持的是句子的 意义,而不是原先学过的词句本身。
• • • • • • • • • •
这些句子可以分解成两组命题,每组由四个命题构成。 第一组是:(吃了;蚂蚁、果酱) (甜的;果酱) (在……上;桌子、果酱) (在……里;厨房、蚂蚁) 第二组是:(滚下;石头、山) (压坏;石头、小屋) (在……边;屋、树林) (小的;屋) 请注意:括号里分号前的词,如“吃了”、“甜的”、 “在……上”等表示关系;分号后面的词如“蚂蚁”、 “果酱”等表示论题。
命题1 (简作P1)
命题2 (简作P2)
命题网络
• 心理学家把图式分为表征客体的图式与表 征事件的图式两大类。 • 香克和阿伯尔逊(R.C.Schank & R.Abelson, 1977)把表征反复出现的有序 事件的图式称为脚本(script)。脚本不同 于客体图式,它表征的事件有一定的时间 顺序。
• 新近某些认知心理学家又提出课文结构图 式(text structure schema)和数学问题图 式,认为这些图式是学生理解课文和数学 问题的关键。
• 言语表征一般是系列化的,而意象表征能 同时对许多特征进行编码。 • 意象表征系统和言语表征系统的成分是彼 此联系的。因此,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 维的重要方面。
教育启示
• 理论实践相结合eg:在教学生学习《秋天》 时,可以组织学生去秋游,去探索秋天的 美好。 • 教师应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用具eg: PPT、摄像机、录音机、图片等,图文并茂。
二、四种知识表征理论
• • • • 神经网络理论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图式与脚本理论 图式与脚本理论 双编码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
• 认知心理学家对知识在人脑中表征的基本形式感 兴趣,他们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也就是说,计 算机程序可以将信息编成神经网络的代码。 • 在计算机中研究的神经网络包括如下成分:(1) 有与神经元相似的结点(nodes)或单元,但它 nodes 们与神经元不同,只有一种性质,即可以在不同 水平上被激活。如果结点在高水平上被激活,则 人可以意识到被激活的东西;结点也可以在低水 平上被激活,此时人处于无意识状态。(2)结点 与结点之间有联结。两个结点可以通过同时兴奋 相联结,也可以通过一个兴奋与一个抑制的方式 相联结。(3)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
• 认知心理学家用了许多不同方法来表 示命题。常用的方法是,用一个圆 (或椭圆)表示一个命题,用箭头将 命题的论题和关系联系起来。如, “蚂蚁吃了甜果酱”这个句子中包含 两个命题,用上述方法表示(图中S代 表主体,O代表客体,它们都是论题; R表示关系)
命题网络
•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可以把若 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 例如,“蚂蚁吃了甜果酱”这个句子中包含 两个命题,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果酱”, 通过它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组成命题 网络。
练习: 练习:
1)维C预防感冒 2)维C促进白血球的生长 3)白血球消灭病毒 4)病毒引起感冒
教学启示
• 学习要先易后难,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自下而上加工。eg:字、词、句,篇章。 • 教育学生要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的优势与缺陷
• 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命题是适合的, 但是对于表征我们已知的有关一些特殊概 念的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命题是不 适合的。 • 例如,人们有关房子的知识,如果用“房 子是人的居住处”这一命题表征,则不足 以表征与人有关的“房子”的全部知识。
Thank You!
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的实验
• 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J.D.Bransford & J.J.Franks, 1971)给被试呈现下列七个 句子: • 1)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酱。 • 2)石头滚下山并压坏了小屋。 • 3)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酱。 • 4)石头滚下山并压坏了树林边的小屋。 • 5)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桌子上的果酱。 • 6)小屋在树林边。 • 7)果酱是甜的。
该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研究的是许多心理学家没有考虑到 的低级信息加工,关心的是支配符号表征 系统的结点的神经或特征模式的激活。 • 不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没有考虑到信 息的高级加工。联结主义模型不能表征某 些作为人类知识核心的关键信息。例如, 该模型不能解释蕴含在命题中的句法关系。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教育启示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eg:及时预习、复习。 • 学习知识要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开阔视 野。 • 学习时要有策略,要形成图式或脚本
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陈述性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 方式表征。佩维沃认为,知识是由言语和意象 (或表象)表征的联想网络构成的。 言语系统中的词是客体、事件和抽象观念的代码, 它们与其表征的对象的联系是任意的。 意象系统的非言语表征与引起它们的知觉具有某 些共同特征(如一本书的表象与实际书的知觉有 某些共同特征)。意象表征包括视觉表象、听觉 表象、动觉、与情绪有关的骨骼肌感以及其他非 言语表征。
图式与脚本
•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一个中 心概念。皮亚杰认为儿童生来就有某些认 知图式,如“吸吮图式”、“抓握图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在巴特利特和皮亚杰的 图式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图式概念。
图式含义
•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图式定义为,人头脑 中关于普通事件、客体与情景的一般知识 结构。其含义: • (1)图式具有概括性。 • (2)图式中含有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也 含有非本质特征。 • (3)图式中的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或结构组 织起来的。 • (4)个体的图式是发展的。
神经理论可以解释:
1)可以解释字母和词形的识别 eg:识别字母P、儿童学习拼音 2)可以解释单词的再认 研究表明,英语词汇中相同词干的词 语与无相同词干的词相比,要易于识 别。
教育启示
• 在掌握高级的知识之前,必须先掌握低级 的知识。 • eg:在教学生学习英语时,要先从字母学起, 再学习单词,即在字母特征模式及其名称 与声音之间建立联系。这种由低级到高级 的知识加工被称为自下而上加工。 • 意义联结。eg:英语的单词有词根,字要有 偏旁。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含义
•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 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 陈述性知识通常包括有关某一具体事件、 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同样还包括 反映真实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二Fra bibliotek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 知识的表征或知识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 现和记载的方式。 • 一个外在的客体在心理活动中可以以具体 形象、概念或命题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 形象、概念或命题都是信息的表征形式。 • 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征。不同表 征形式所具有的共同信息称为表征的内容, 而每一表征形式称为编码。
• A、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酱。 • B、蚂蚁吃了甜果酱。 • C、蚂蚁吃了树林边的果酱。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 A句是实际学习过的;B句未学过,但是 由已学过的命题组成的;C句是由已学过 的词构成的,但不能组成已学过的命题。 •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几乎不能区别A和B, 认为他们实际上已学过这两个句子,但是 他们很有信心地认为,他们没有听到过第 三个句子。 • 实验表明,人的长时记忆保持的是句子的 意义,而不是原先学过的词句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