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合集下载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学课件)

六、优化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结构
区域或经济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 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与工业相比, 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受自然资源、地理 区位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区域结构优化中 要避免绝对平均式的资源分配,应将资金 和财力用在产出增加明显的地区,而对于 生态脆地区,则应以休养生息为主要目标。
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主要是处理好饲料 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关 系以及内部的结构关系。近年来,一 些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势头比较快, 导致了产量的巨大波动并影响到市场 价格。因此需要对这些种植结构进行 调整,尤其是灵活适应市场的年度调 整和季节调整。
业结构调整 的政策措施(二)
MU LU
1 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2 林业的结构调整 3 畜牧业的结构调整 4 渔业的结构调整
目标
知识 掌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结构 目标 调整内容
能力 明确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结构 目标 调整措施
素质 目标
提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和理解
能够依照政策措施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素质 目标
提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的认识
思政 从宏观层面了解我国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目标 的各项举措
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由于市场主体对市场环境具有天然和 本能的敏感性,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调 整最关键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农业主 管部门应该建立其与企业之间就产业 发展进行定期评估的合作机制,引导 和监督企业行为,应对重大结构调整 的问题,并制订和实施可行的计划。
0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政策措施(一)
MU LU
1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2 建立农产品及农业发展的预警预判机制 3 建立区域和行业结构调整评估机制 4 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 5 采取防控系统性风险的其他措施 6 优化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结构

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分析

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分析

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分析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中。

本文从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位置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对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含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

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此地有“戈壁明珠”之称。

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八师农业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农八师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状况分析1、2001—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分析从2001年到2008年底,农八师第一、二、三产业发展较快,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也按着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变化,即农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具体来看,农八师第一产业除2001年、2002年、2003年略有上升外,其余年份都是逐渐下降的。

另外,第一产业比重在2004—2005年都是高于第二、三产业的,从2006年开始,农业比重低于第二、三产业比重,并且其比重逐年下降。

在GDP总量增加的情况下,第一产业的增长率低于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

2、对农八师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做出柱状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农八师各产业的GDP总量及其增长趋势从GDP总量来看,农八师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中,2001年第一产业总产值高于第三产业总产值,从2002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一直是低于第三产业总产值,即从2002年开始,农八师的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

第二产业产值从2001年到2008年间除了2004年低于第一产业产值外,其余各年均高于第一产业的产值,从2002年到2006年第二产业的产值一直低于第三产业产值,从2007年开始,第二产业的产值开始高于第三产业产值。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 第十六章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 第十六章农业产业结构

种植业是基础
–种植业是农业各部 门有机物质的合成 部门,有了种植业 的发展,才有畜牧 业和农业其它部门 的存在和发展
种植业部门始终处于农业各部门的基础地位
畜牧业是农业部门中不可缺 少的中间环节,它可以将人 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 转化为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 畜产品,而牲畜的排泄物及 其无法利用部分又可以转变 为优质肥料,返还土壤
整体性
动态性
多层次性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二)
–对农业内部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影 响
(三) –对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影响
(四) –对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 演进趋势
一、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生产力
需求
科学技术
形成 条件
地理环境
资金
(三) –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四) –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三、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 指标
比重法
类比法
(一)衡量农业产业 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协调法
速度法
(二)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标体系
1.反映农业产业 结构状况的指标
–土地利用 –播种面积 –农业总产值 –农业商品产值 –农业劳动力利用 –资金利用
• 简单地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指农业各产业 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 例关系。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关系
农业
林业
牧业
农林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
农业主要的、本质的关系是通过农林牧
三者的关系反映出来的
3
农牧结合的客观依据是由它们之间 的物质互换性决定的

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农业布局与优势产业定位

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农业布局与优势产业定位

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农业布局与优势产业定位I. 引言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园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农业布局与优势产业定位是农业产业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农业产业园在区域农业布局和优势产业定位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II. 区域农业布局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农业布局是指根据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对农业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合理的区域农业布局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的互补和发展。

1. 地域特点的考虑在进行区域农业布局时,首先需要考虑地域特点。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都不同,需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相应的农业布局。

例如,靠近海岸的地区可以适合开展海产品养殖或海产品加工业;山区可以开展茶叶或果蔬种植等。

因此,对于区域农业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特点,使农业产业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2. 资源优势的利用区域农业布局还需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

不同地区的资源不同,一些地方适合发展某种农产品,而另一些地方则适合发展其他农产品。

例如,一些地区的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粮食作物,而其他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水果或蔬菜等。

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产业链的构建在进行区域农业布局时,还需要考虑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构建。

农业产业链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在进行区域农业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环节的连接和协调,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在一些地区,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工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III. 优势产业定位优势产业定位是指对农业产业园发展的重点产业进行明确的定位和选择。

通过选择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园可以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增加产业链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市场需求的分析选择优势产业需要充分分析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决定一个产业是否有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中农大考研科目

中农大考研科目
专业课复试:基础兽医学(包括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兽医病理学各占1/3)
02环境生态毒理
专业课复试:基础兽医学(包括解剖组织胚胎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兽医病理学各占1/3)
03人畜共患病学
专业课复试:基础兽医学(包括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兽医病理学各占1/3)
04动物行政法学
02兽医内科学与内科诊断学
03兽医产科学
04中兽医学
★090621兽医生物医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5化学(农)
④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01动物分子病原学
专业课复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50%,家畜传染病学50%
02比较医学
专业课复试:实验动物学50%,兽医病理学50%
03动物器官移植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动物遗传育种学”或“动物繁殖学”或“动物营养学”
01分子遗传与动物基因工程方向
同上
02哺乳动物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研究方向
同上
03分子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研究方向
同上
04畜牧环境工程研究方向
同上
004动物医学院
56
联系人:赵世云
0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03农业生态健康(有机农业、农产品和环境安全、植保信息)
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1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02观赏植物栽培生理与生物技术
同上
03观赏植物发育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农业生产结构与生产布局-文档资料

农业生产结构与生产布局-文档资料

农业生产结构与生产布局农业生产结构是由多部门和多种类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复合体,它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业结构,这五业之间的组成,构成农业生产的一级结构。

在五业内部根据产品性质和生产特点不同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的生产门类,如种植业内部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等不同的作物,这些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又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二级结构;依此类推,各种生产项目内部还有更加具体的三级、四级结构。

各级农业生产结构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农业生产结构,不仅要重视一级结构的合理比例关系,还要注意二、三级结构的合理配置。

农业生产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变动,农业生产结构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需要经常对它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和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

从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来看,农业生产结构虽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合理程度也有差异,但各国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却有共同的趋势和基本的特征,即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一、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因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建立农业生产结构的前提,是决定农业生产结构合理程度的关键因素。

一定的农业生产结构,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果。

随着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从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变。

比如,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由于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强,所形成的农业生产结构,必然与资源结构相吻合。

2.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由计划导向为主变为市场导向为主,对农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将逐步朝着多品种、高质量的方向变化。

要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转变,必须建立开放型的多元化生产结构。

3.自然条件和资源因素的状况。

它们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自然基础,由于各地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存在着差异,适于发展的生产部门和动植物也不同,因而,农业生产结构会因地区而有所不同,故农业生产表现为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分析农业的产业结构

分析农业的产业结构

分析农业的产业结构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其产业结构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农业的产业结构,可以深入了解农业现状和潜力,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业的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早的产业之一,也是生产生活物质基础之一。

中国的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农业产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升级,农业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二、农业产业的基本构成农业产业的基本构成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

农作物种植是农业产业的核心部分,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畜牧业是指家畜的养殖,包括猪、牛、羊等畜牧品种;渔业则是指海洋和内陆水域的捕捞和养殖。

三、农业产业的地理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农业产业的地理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南方地区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发展渔业资源丰富;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养殖羊、牛等家畜。

四、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是农业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植业引入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其次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农产品不仅仅以生鲜形式出售,而是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此外,农旅融合等新兴产业也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五、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产业就业问题突出;二是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优化;三是市场竞争压力大,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还可以推动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了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需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优化布局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优化布局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优化布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农村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农业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布局优化对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优化布局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观点,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优化布局的意义农业产业优化布局是指合理规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优化布局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效益和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因地制宜选择适宜产业农业产业的优化布局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来进行选择,以实现产业与地域的有机衔接。

在北方地区可适宜发展粮食作物种植,而南方则宜发展蔬果、养殖等产业。

在选择适宜产业时,还应充分考虑农产品市场需求,以确保农产品销售和回报。

三、产业链条的完善优化布局不仅仅是简单地选择产业,还需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增值。

例如,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时,需要建立起从产地到销售端的流通链条,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布局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生产工艺,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

同时,还应鼓励科技研发机构与农民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效率。

五、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应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提高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包括设立专门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贷款、股权投资等多样化的金融支持方式,为农业产业的优化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

建立起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用品的监管,设置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七、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农村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能力) 体制和政策(资源配置方式,地区优势的发挥;
政策导向)
张忠根制作
5
张忠根制作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指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
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 的配置,从而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好的效益
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的和发展的
- 相对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即相对于一个国家、 地区或单位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而言,农 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牧业
11.2 12.2 10.9 13.4 13.4 14.2 15.0
渔业
1.3 1.9 2.2 1.8 1.7 1.7 1.6
张忠根制作
9
主要特征
从部门结构看,比例关系不协调 - 种植业比重过大,林牧副渔比重过小 - 在林业内部,用材林面积过大 - 在畜牧业内部,重养猪,轻草食动物 - 在渔业内部,重海水品,轻淡水品
张忠根制作
3
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
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劳动
力数量或劳动时间) 农业资金利用结构
产出角度 要素占用角度
张忠根制作
4
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社会需求(需求是生产的导向) 自然资源(客观条件) 生产力水平(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农业生
张忠根制作
8
6.2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1952-1978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 单位:%
项目
年份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种植业
85.9 82.7 84.7 82.2 82.1 81.0 8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林业
10.6 3.3 2.2 2.7 2.8 3.1 3.4
- 农产品的运费与其重量 及产地到城市的距离成 正比;
- 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 利润为目的
张忠根制作
放牧区 三圃农作区 谷草农作区 谷物轮作区
林业区 自由农作区
城市
21
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突出区域特色,发 挥区域优势)
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在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基
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基础,但农业生 产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体制政策等众多因 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 的改善,农业生产布局会发生变化
张忠根制作
20
农业生产布局理论
屠能的“孤立国”
- 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 中心,其他都是农村;
- 城市是农产品的唯一销 售市场;
- 农村中各地的自然条件 完全相同;
牧业 亿元 % 209 15.0 354 18.4 798 22.1 1967 25.7 6045 29.7 7393 29.7 13311 33.7 20584 35.5
渔业
亿元 %
22
1.6
33
1.7
126 3.5
411 5.4
1701 8.4
2713 10.8
4016 10.2
5203 9.0
畜牧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大力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产 品生产,大幅度提高食草性动物的商品量;稳定 发展传统的猪、鸡、鸭等肉类和禽蛋生产,重点 发展优质猪肉和禽肉生产;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 和畜产品加工业,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
张忠根制作
16
渔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水面等宜渔资 源,加速品种更新换代;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 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高科技工厂 化养殖,因地制宜发展水库和稻田养殖;稳定近 海捕捞,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 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婴幼儿体格生长
806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衡量农业产业结 构?
农业产业结构由哪些因素决定?农业产业结 构的演进有什么规律性?农业产业结构合理 化的标准是?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怎样变 化的?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调整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如何 调整(原则、方向和措施)?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 展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把口粮和饲料粮分离; 经济作物向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张忠根制作
15
林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优化营林结构,加大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的 比重;建立合理的采、育结构,切实保护林业资 源;加强对林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林业资源 的多层次利用水平
健全农产品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张忠根制作
18
6.3 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生产布局的含义
农业生产布局,指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它是农
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分工形式,是农业各部门、各 生产项目在空间上的动态组合
农业生产布局的内容:
2019 58002
种植业 亿元 % 1118 80.0 1454 75.6 2506 69.2 4954 64.7 11885 58.4 13874 55.7 19613 49.7 28044 48.4
林业 亿元 %
48 3.4 81 4.2 189 5.2 330 4.3 710 3.5 937 3.8 1426 3.6 2153 3.7
从资源利用看,过度利用与闲置浪费并重,地区 优势未能得到发挥
从运行效果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高
张忠根制作
10
1978-201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当年价格)
年份
农业 亿元
1978 1397
1980 1923
1985 3619
1990 7662
2019 20341
2000 24916
2019 39451
施建设,科技进步)
用经济手段调控和引导(价格保护、投入品补贴、
政策性保险、信贷控制、农产品储备调节等)
张忠根制作
14
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优化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之间的关系 - 基本思路: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加快 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发展林业和 渔业;提高种植业和林牧渔业之间的多层次综 合利用水平,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 农业生产在地区间的分工(各地区的专业化方向 和规模)
- 区域内的生产组合和空间分布(区域内农业产业
结构的确定、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开发、具体的产业
空间配置等)
-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方式
张忠根制作
19
农业生产布局是由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决定的
- 根据农业地域分异规律,采取区别差异性和归 纳共同性的方法,划分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 的农业区域,将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和生产项 目,分别配置在最适合其发展的区域,便形成 了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 优化,较好地符合了社会需求;自然资源的利用 更为合理,农业生态系统趋向良性循环
张忠根制作
12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必要性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
约因素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面向国内外两个
市场的需求,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
什么是农业生产布局?为什么要合理布局农 业生产?如何布局农业生产(原则、方向)?
张忠根制作
2
6.1 农业产业结构概述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在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
业企业)内,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的构成 情况,包括它们的数量比例、结合形式和地位 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层次性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类型性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整体性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动态性
张忠根制作
23
感谢聆听
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
- 战略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不适销品种, 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 发,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质量
张忠根制作
17
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措施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运销组织发展,帮助 农民了解市场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
张忠根制作
11
变化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幅度大。种植业比重大幅度下 降,牧业和渔业比重呈大幅度上升;在种植业中, 粮食作物的比重递减,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在 粮食作物中,口粮和饲料粮的种植分离
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 结果(粮食产量:1978年3.04亿吨,2019年5.04 亿吨,2019年5.29亿吨 )
础上,有利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的推广运用,
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各
地区均衡发展,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繁荣;有利于
农业、工业、交通和商业等在地区分布上的配合)
张忠根制作
22
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突出地区特色与均衡布局相结合 农业生产布局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布局相结合
- 发展是从时间上说的,即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 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张忠根制作
7
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合理化标准
资源利用最优化—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部门配合协调化—促进农业内部各部门、各项目之 间的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关系
需求满足最大化—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市场需求)
三大效益统一化—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 统;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满足社会 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