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胃癌的分型
胃癌lauren分型标准

胃癌lauren分型标准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Lauren分型标准,胃癌可分
为两种主要类型,肠型和弥漫型。
肠型胃癌通常表现为腺癌,细胞排列有序,类似肠上皮细胞,
形成腺管结构。
肠型胃癌通常生长缓慢,病变初期形成息肉状病灶,逐渐发展为溃疡型或息肉型。
肠型胃癌的患者通常有明显的症状,
如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等,临床上常见。
弥漫型胃癌则表现为细胞排列紊乱,胃粘膜呈现弥漫性浸润性
生长,形成硬结或溃疡。
弥漫型胃癌生长迅速,常伴有淋巴结转移。
患者早期常无特异症状,晚期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体重
减轻等症状。
总的来说,Lauren分型标准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将胃癌
分为肠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Lauren分型标准并非能够完全覆盖所有
胃癌的分类,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综
合考虑其他因素。
因此,对于胃癌的治疗和管理,还需要结合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通用放射科模拟题2021年(71)_真题-无答案

通用放射科模拟题2021年(71)(总分86.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下述哪些是增殖型肠结核的X线征象A. 盲肠短缩B. 肠管狭窄、变形明显C. 可合并不全性肠梗阻D. 多出现“跳跃”征E. 多发于回盲部2. 胃癌的X线造影征象有A. 充盈缺损B. 不整齐的巨大溃疡C. 胃黏膜皱襞中断融合D. 胃壁僵硬呈直线,边缘不整齐E. 可见明显的环堤和中心不整齐的溃疡3. 下列哪几项与鉴别结石、胰头癌及胆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有密切关系A. 肝脏大小及密度B. 胆管形态及管壁厚度C. 有无结石和软组织肿块D. 胆管及胰管扩张平面E. 胆管及胰管扩张程度4. 下述胰腺囊腺瘤特点,哪些是正确的A. 浆液性囊腺瘤:瘤体较小,囊实性,可有钙化B. 浆液性囊腺瘤:无恶变倾向C. 黏液性囊腺瘤: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D. 浆液性囊腺瘤: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E. 黏液性囊腺瘤:瘤体较大,单房或多房5. 下列关于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哪些是正确的A. 多数患者有腹水征B. CT诊断优于DSAC. 增强早期肝脏呈不均质改变D. 肝静脉变窄,显示不清E. 肝脏体积增大6. 关于胰腺的解剖及MRI表现,正确的是A. 胆总管下端位于胰头后方B. 胰头、体、尾位于腹膜后C. 脾静脉位于胰体、尾后方D. 胰腺分为头、体、尾三个部分E. 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7. 属于PTCD术的方法是A. 脾动脉造影B. 放置引流管C. 固定引流管D. 胆管造影E. 经皮肝穿8. 肝内胆管积气的常见原因为A. 恶性肿瘤侵蚀B. 奥狄括约肌切开术C. 肝肠吻合术D. 肾结石E. 消化道溃疡9. 中晚期胃癌Borrmann分型为A. 肿块型:Ⅰ型B. 溃疡型:Ⅱ型C. 浸润溃疡型:Ⅲ型D. 以上均是E. 浸润型:Ⅳ型10. 下列哪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间接X线征象A. 幽门痉挛B. 激惹征C. 龛影D. 球部固定压痛E. 球部变形11. 小肠Crohn病的X线征象包括A. 病变呈节段性B. 鹅卵石征C. 纵行及横行溃疡D. 病变呈连续性E. 口疮样溃疡12. 肝包虫囊肿的特征表现有哪些A. 囊内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B. 母囊内出现子囊,数目不C. 内囊可分离,悬浮于囊液中D. 囊壁可呈弧形或蛋壳样钙化E. 囊肿单或多发,可有浅分叶轮廓13. 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感染途径包括A. 胆道B. 直接蔓延C. 肠系膜上静脉D. 下腔静脉E. 肝总动脉14. Couinaud肝段划分,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左内叶分为Ⅳ段、Ⅴ段B. 左外叶分左外上段(Ⅱ段)和左外下段(Ⅲ段)C. 右前叶分右前下段(Ⅴ段)和右前上段(Ⅷ段)D. 右后叶分右后下段(Ⅵ段)和右后上段(Ⅶ段)E. 尾状叶(Ⅰ段)15. 关于肝血管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 血管瘤无恶变倾向B. 多发血管瘤发生率并不低C. 女性发生率比男性略高D. 多数血管瘤直径≥3cmE. 终生缓慢生长16. 布-加综合征支架置入的适应证有A. 下腔静脉癌性狭窄或闭塞B. PTA疗效不佳或再狭窄病例C. 下腔静脉长段完全性闭塞D. 肝段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伴或不伴血栓形成E. 患者极度衰弱、恶病质者17. 下面哪些是肝硬化声像图的特征A. 肝表面不平整B. 回声弥漫性增强、增粗C. 右叶增大,左叶缩小D. 肝静脉管腔可变窄E. 边缘圆钝18. 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可通过使用A. 促胆囊收缩素B. 维生素CC. 脂餐试验D. 吗啡E. 苯巴比妥19. 消化道黏膜的改变包括A. 微皱襞的改变B. 黏膜皱襞增粗、扭曲C. 龛影D. 黏膜皱襞破坏E. 黏膜皱襞纠集20. 腹腔脓肿的主要X线征象包括A. 多发脓肿征象B. 腹腔有气体时,表现为软组织块影C. 胸腔积液、肺底炎症及小叶肺不张等D. 可见气液空腔或气泡征象E. 与脓肿相邻的器官受压移位21. 胃静脉曲张常发生的部位是A. 体部B. 贲门部C. 胃底部D. 胃窦部E. 幽门部22. 克罗恩(Crohn)病后期的肠外表现有哪些A. 杵状指B. 肝脾肿大C. 关节炎D. 皮疹E. 虹膜炎23. Freeny的肝血管瘤CT诊断三条标准为A. 增强早期,边缘明显强化B. 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C. 随时间迁延,强化程度逐渐下降D. 强化由周边向中央扩展E. 平扫,低密度病灶24. 下列关于腹膜后脂肪肉瘤,错误的是A. 假囊肿型为脂肪、纤维和黏液性组织共存B. CT分为实体型、混合型和假囊肿型C. CT定性困难时,应做穿刺活检D. 肿瘤均由脂肪组织构成E. 实体型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25. 下列哪些病变可产生类似急腹症的症状A. 肺梗死B. 心包积液C. 胸膜炎D. 肺炎E. 以上全不对26. 有关肝脏病变的MRI信号强度等级的解释哪些正确A. 极低信号:信号与肝内血管信号相同B. 稍高信号:信号介于脂肪与肝之间C. 极高信号:信号与脂肪相同D. 稍低信号:信号介于肝与血管之间E. 等信号:信号强度与肝脏信号相同27. 下述哪些是TIPSS治疗的禁忌证A. 肝性脑病前兆B. 合并肝门部肝癌C. 合并难治性腹水D. 严重的门脉狭窄阻塞E. 中重度肝功能异常28. 下列对壶腹癌的描述,正确的是A. 早期即可引起胆管梗阻B. 肿瘤一般较小,圆形或略呈分叶状C. 常伴胆总管和胰管扩张D. 肿瘤均为低回声E. 常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或胆总管壶腹区29. 胃溃疡的特殊类型有A. 穿透性溃疡B. 穿孔性溃疡C. 胼胝性溃疡D. 以上都是E. 多发溃疡30. 下列哪些是慢性溃疡恶变的征象A. 治疗过程中龛影逐渐增大B. 龛影周围黏膜皱襞纠集,呈辐射状C. 龛影周围黏膜皱襞呈杵状增粗或中断D. 龛影周围出现小结节状充盈缺损,犹如指压迹E. 龛影变为不规则或边缘出现尖角征31. 胃黏膜脱垂的X线表现有哪些A. 尚可见幽门管增宽,可见正常或肥大的胃黏膜通过幽门管B. 当脱入球部的黏膜偏于幽门一侧时,球底部的透光区可偏于一侧C. 左前斜卧位检查时阳性发现率较高D. 本病不合并胃窭炎及十二指肠炎E. 在十二指肠球部基底部有充盈缺损,呈伞状、蕈状或菜花状32. 下列哪些是脂肪肝的CT表现A. 肝脏密度低于脾脏B. 肝内血管影模糊或相对高密度C. 肝脏密度减低,重症可呈负值D. 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变形或移位E. 局灶性脂肪浸润周围可见正常肝脏33. 脾局限性包膜下积血的CT表现中,正确的是A. 呈新月形或半月形影,位于脾缘处B. 呈圆形或椭圆形影,位于脾内C. 相邻脾实质受压变平或呈内凹状D. 对比增强扫描脾实质强化而血肿不强化E. 新鲜血液的CT值略高或相近于脾的密度34. 关于门静脉瘤栓的描述,正确的是A. 巨块型肝癌形成门脉瘤栓的比例最高B. 若门静脉分支直径大于主干,则提示分支有瘤栓形成C. 平扫时瘤栓密度与门静脉无大差异D. 增强扫描瘤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E. 可向两端延伸至肝内和(或)肠系膜上静脉35. MRCP在诊断胆道结石时常遇到的误诊因素是A. 胆道内的血凝块B. 右肝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外压造成的充盈缺损C. 以上各项均不正确D. 胆囊寓内的金属夹E. 胆道内的气泡36. 食管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是A. 食管气管瘘B. 原发性食管癌C. 肾衰竭D.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E. 心功能衰竭37. 下列关于胆囊结石声像图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强回声团可单发或多发B. 后方伴有声影C. 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D. 伴有侧方声影E. 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38. 有关消化道疾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 小弯侧较大弯侧的胃溃疡发生率高B. 静脉曲张只见于食管,胃部见不到C. 对比造影在胃癌诊断上是重要的D. 食管癌中以鳞癌多见E.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升段者多39. 肝脓肿X线平片检查所见有哪些A. 肝向下增大B. 膈肌升高C. 结肠肝曲上移D. 右侧胸腔积液E. 右下肺盘状不张40. 溃疡型胃癌的X线征象包括A. 环堤B. 僵硬C. 项圈征D. 放射状黏膜纠集E. 裂隙征41. 下面关于脾梗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B. 病灶基底部贴近被膜,尖端向脾门C. 梗死后可致脾轮廓变形D. 梗死灶可出现增强E. 多发生于脾边缘包膜下42. 列胆道梗阻的征象中,属恶性征象的是A. 扩张的胆管自上而下逐渐缩小B. 肝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呈“枯枝”征C. 扩张的胆管突然中断D. 肝内外胆管扩张,呈“软藤”征E. 肝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不扩张43. 肝硬化可有以下CT表现A. 平扫肝密度不均匀B. 门静脉增宽C. 右叶缩小,尾叶增大D. 可伴不同程度脂肪变性E. 肝裂增宽44. 符合腹主动脉瘤诊断的描述包括A. 肾动脉以上腹主动脉直径大于4cmB. 常有附壁血栓形成C. 腹主动脉病变直径大于其上方正常腹主动脉宽径1.3cmD. 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直径大于3.5cmE. 腹主动脉直径等于同平面下腔静脉的直径45. 下列疾病中属于胆囊增生性疾病的是A. Mifizzi综合征B. 腺肌瘤病C. 纤维瘤病D. 胆固醇沉着症E. 神经纤维瘤病46.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可有哪些并发症A. 感染B. 腹腔内出血C. 肝性脑病D. 动-静脉瘘E. 胆血症47. 下列关于脾脏血管瘤的声像图描述,正确的是A. 病变可呈结节型或弥漫型B. 边缘不规则C. 常伴有钙化D. 境界清晰E. 多为强回声48. 关于胃肠道穿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X线腹部平片发现气腹是诊断本症的重要征象B. X线腹部平片发现气腹即可确诊胃肠道穿孔C. 胃肠道穿孔可出现腹腔内积液以及气液征象D. 胃、十二指肠穿孔是最常见的原因E. 如果没有游离气腹即可排除胃肠道穿孔49. 绞窄性小肠梗阻常见原因A. 粘连B. 内疝C. 扭转D. 套叠E. 以上都不是50.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包括A. 卵石样或息肉样充盈缺损B. 病变进行性发展C. 肠管狭窄、短缩、变硬,如僵直的橡皮管D. 常见激惹征象E. 结肠边缘很多毛刺状突出,或纽扣般大小龛影51.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中,包括哪些A. 树上挂果征B. 灯泡征C. 抱球征D. 早出晚归征E. 星状瘢痕征52. Caroli病可有以下CT表现A. 肝内胆管扩张,右叶为主B. 扩张的肝内胆管可有小结石影C. 肝内多个小囊状区域,与肝内胆管不连接D. 肝门区中心胆管不扩张E. 肝硬化表现53. 有关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说法,正确的是A. 罗-阿霎(Rokitansky-Aschoff霎)与胆囊不相通B. 胆囊腔缩小C. 胆囊黏膜层和肌层过度增生导致胆囊壁增厚D. 胆囊浓缩和收缩功能正常E. 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窦)一般2~3mm大小54. PTCD术的并发症有A. 造影剂过敏B. 气胸C. 逆行胆道感染D. 胆道出血E. 胆汁漏55. 经腹壁胃肠超声检查准备,正确的是A. 胃内潴留物较多时可考虑洗胃B. 检查前一天晚餐宜进流食C. 检查应安排在X线钡剂检查之后D. 大肠检查不必禁食E. 禁食8~12小时56. 食管的正常蠕动包括A. 原发性蠕动波B. 第三收缩波C. 继发性收缩波D. 原发性收缩波E. 继发性蠕动波57. 结肠癌的X线征象是A. 腔内不规则龛影B. 黏膜面破坏,周围有不规则结节C. 局限性狭窄,中央有不规则龛影D. 肠腔轮廓外"T"字形龛影E. 局限狭窄,表面不规则结节58. 食管癌腔内型的X线特点是A. 病灶边界清楚B. 管腔扩张而狭窄梗阻不明显C. 黏膜皱襞中断破坏D. 累及范围长E. 巨大息肉样充盈缺损59. 以下哪些征象是转移性肝癌的特征A. 晕征B. 亮环征C. 环靶征D. 牛眼征E. 双管征60. 关于食管癌的CT特点,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横膈角后淋巴结大于10mm提示转移B. 食管、气管间无脂肪间隔,则提示气管受侵C. 常规扫描应包括胸部和上腹部D. 对转移性淋巴结,CT优于钡餐双对比造影E. 早期食管癌,CT难以显示原发癌灶61. 关于脾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正确的是A. 增强扫描结节显示清楚B. 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结节C. 脾大D. 不均匀囊实性肿块边缘强化E. 边缘可不规则隆起62. 慢性胰腺炎MRI表现包括A. 胰腺肿大B. 胰腺萎缩C. 胰腺钙化D. 胰周淋巴结肿大E. 胰管扩张63. 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禁忌证有哪些A. 碘过敏B. 全身衰竭C. 感染D. 严重肝功能不全E. 门脉高压胃底曲张静脉出血64. 肝外伤肝动脉栓塞的适应证有A. 有肝动脉破裂B. 假性动脉瘤形成C. 创伤性胆道出血D. 动脉门脉瘘E. 肝修补术后仍出血65. 下面哪些描述是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A. 可呈网状或蜂窝状不均匀低回声B. 周边可见低回声晕C. 肿瘤边缘回声增强D. 肿瘤内可见低速静脉样血流E. 外形规整,边界清晰66. 小肠绞窄性肠梗阻X线表现是A. 咖啡豆征B. 长液面征C. 出现小跨度卷曲肠袢D. 空回肠移位E. 有假肿瘤征67. 结核性腹膜炎的X线表现有哪些A. 大量腹水时,腹部密度普遍增高,肠袢间距增宽,小肠呈漂浮状B. 腹膜结核常与肠管结核的表现并存C. 粘连多而重者可见肠袢的扩张和逆蠕动等不全梗阻表现D. 小肠广泛分布的分节、舒张、胀气和动力减退E. 少数有瘘管形成者可见肠腔外异样钡剂阴影,位于空回肠肠袢之间68. 克罗恩(Crohn)病好发部位是A. 回肠B. 食管C. 十二指肠D. 结肠E. 胃69. 列哪几项是胰腺癌的改变A. 胰周血管受侵包裹B. 局部实质肿块C. 肿块远端腺体萎缩D. 胰管不规则钙化E. 胰周脂肪消失70. 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哪些是正确的A. 显示肝转移和肿大淋巴结B. 术后复查确定复发征象C. 观察胃壁增厚的程度D. 发现癌肿胃壁外侵犯E. 常用于明确胃癌的诊断71. 关于肝脏分段的标记,正确的是A. 右肝静脉将右肝分成前、后两段B. 中肝静脉将肝分成左、右叶C. 左肝静脉将左肝分成内、外两段D. 右肝静脉将肝分成左、右叶E. 以肝静脉为主要分段标记72. 下列“肝腺瘤”病理,正确的是A. 女性多见B. 有出血倾向,应手术切除C. 肝穿刺活检,可见到肿瘤细胞D. 瘤内没有胆管结构E. 服用类固醇药物的男性也可患本病73. 胃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禁忌证有哪些A. 恶病质B. 进展期胃癌C. 凝血机制障碍D. 肠坏死E. 肠梗阻74. TAE的禁忌证有A. 重度黄疸B. 癌占全肝70%以上C. 动脉门脉瘘D. 富血供肝细胞癌E.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75. 脾脓肿的超声表现为A. 脾轻至中度缩小B. 脾轻至中度增大C. 无回声区内可见团状、带状回声D. 周边有较强回声带环绕E. 脾内出现无回声区。
胃癌的分期

:癌浸润超过固有肌层(MP);但局限于浆膜下组织 (SS);
T4
:癌浸润达浆膜面或露出,或波及其他脏器; :癌浸润达浆膜面或穿破腹腔露出(SE); :癌浸润直接到达其他器官(SI)。
T4a T4b
淋巴结转移的程度(N)
NX: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无不明确者;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1~2个; N2:区域淋巴结转移3~6个; N3:区域淋巴结转移7个以上; N3a:区域淋巴结转移7~15个;
CY0: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无癌细胞;
CY1: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有癌细胞。 CY1是M1,残留度R1(cy+)。
4.肝转移(H)(TNM记为M1 HX:肝转移的有无不明确者;
HEP)
H0:无肝转移;
H1:有肝转移。 有血性转移的病灶为H1,直接浸润为T4b(HEP)。
组织学分级(G)
NO.7-胃左动脉干淋巴结
(从胃左动脉干根部到上行支的分歧部的淋巴结)
NO.8-肝总动脉淋巴结
NO.8a-肝总动脉前上部淋巴结
(肝总动脉的前面、上面的淋巴结)(从脾动脉的分出 部到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出部)
NO.8p-肝总动脉后部淋巴结
(肝总动脉后面的淋巴结)(从脾动脉的分出部到胃十 二指肠动脉的分出部)(与No.12p,No.16a2int连续)
Gx
分级无法评估
G1
G2 G3 G4
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化
未分化
分期
0期:TisN0M0
IA期:T1N0M0
IB期:T1N1M0、T2N0M0
IIA期:T1N2M0、T2N1M0、T3N0M0 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 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 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 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 IV期:任何T任何NM1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扩散与转移(引流胃区域淋巴结)
站别
第一站 (N1)
全胃
窦部
体部
3,4,5,6
贲门部
1,3,4, 5,6 2,7,8,9 10,11 12,13,14 1,2,3,4
1,2,3, 4,5,6 7,8,9, 10,11 12,13,14
第二站(N2)
1,7,8,9
5,6,7,8 9,10,11 12,13,14
胃癌的临床 / 病理分期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概述
胃癌是居全球第二位、我国首位的常
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男性多
于女性,其比例为2:1—3:1,位于胃窦部 占46.9%,贲门胃底占39%,胃体部占10.2%, 全胃癌为3.8%。
病因
1、地域因素及饮食生活因素
地域差别明显:发病率 30/10 万以上的
第三站(N3)
2,10,11, 12,13,14
病理分期系统(概述)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对判断胃癌病程、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和预后均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有多个胃癌分期系统 , 因各有其
优缺点而未能完全统一和普及。
病理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1966 年国际抗癌联盟 (UICC) 首次制定 胃癌国际TNM分期法。
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再分期。
病理分型
1、早期胃癌: 定义: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 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分型: I型 隆起型:病灶凸向胃腔。 Ⅱ型 浅表型:比较平坦,无明显隆 起与凹陷。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Ⅱc型 浅表凹陷型 Ⅲ型 较深溃疡
病理分型
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

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可将胃癌分为四期。
T--指原发肿瘤为了便于估计肿瘤的范围及大小,将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即在胃大、小弯的全长划出三等分的点,联结相应的大、小弯的点,上1/3 区包括责门及胃底,中1/3区为胃体的大部,下1/3区包括胃窦。
T1:无论肿瘤大小,病变仅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T2:肿瘤侵及胃壁肌层,但大小不超过一个分区的1/2。
T3:肿瘤侵及胃壁浆膜层,或虽未侵及浆膜层,但病变已大于一个分区的1/2,但未超出一个分区。
T4:肿瘤占一个分区以上(T4a),或已累及周围脏器(T4b)。
N--指淋巴结转移情况N0:无淋巴结转移。
N1: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
N2: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
N3: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M--指远处转移情况,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腔种植。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胃癌的临床分期根据上述病理分期,临床可将胃癌分为四期:第I期,指无淋巴结转移的表浅型胃癌,或肿瘤虽已侵及肌层但不超过一个分区1/2者;第Ⅱ期,指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的表浅癌、T2和T3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3癌也属此期;第Ⅲ期,指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大小肿瘤,或仅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大小已超过一个分区者;热文推荐:早期胃癌的临床分型(图) 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期(图)
第Ⅳ期,凡伴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无论肿瘤
大小,均属此期。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
病理分型对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胃癌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一、组织学分型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是根据肿瘤间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划分的。
目前最常用的组织学分型系统是WHO分型。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将胃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胃癌类型,占胃癌总病例数的90%以上。
腺癌可进一步分为乳头状腺癌、黏液型腺癌、浸润型腺癌等亚型。
乳头状腺癌细胞形态酷似正常胃腺体细胞,常见于早期胃癌。
黏液型腺癌细胞富含黏液,浸润型腺癌则具有较强的浸润能力。
2.浆液癌(mucinous carcinoma)浆液癌又称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腺癌。
浆液癌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的黏液,使得肿瘤组织呈现明显的黏液样变性。
浆液癌的侵袭性较强,长期发展可能导致淋巴结转移。
3.滑膜下癌(submucosal carcinoma)滑膜下癌是指肿瘤细胞从胃黏膜滑膜下方向浆膜浸润生长,多见于早期胃癌。
滑膜下癌的预后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高于90%。
4.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胃癌类型,源于胃颗粒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种癌症往往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二、病理分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划分的。
常用的病理分期系统包括国际TNM分期系统和日本病理学会分期系统。
其中,国际TNM分期系统将胃癌分为0期至IV期,依次表示肿瘤的发展程度和转移情况。
病理分期对于确定胃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早期胃癌(I期和II期)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切除常可根治。
而晚期胃癌(III 期和IV期)的治疗主要以辅助化疗和姑息治疗为主。
三、临床意义胃癌的病理分型及分期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胃 癌

三、遗传因素 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美国的 黑人比白人发病率高,这些都提示遗传因素存在。日本进行的一 次研究发现,在胃癌患者中,其亲属患胃癌的占16.5%,高于其 他癌的1.63倍,进一步分析表明:兄弟姐妹共同患胃癌的比例高 于父母,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儿童时期共同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93年日本学者在发现了胰内分泌细胞癌能分泌 不同样的肽类激素的异质癌细胞,随后又发现胃癌也有同样的异 质癌细胞,认为癌是一种遗传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连续发生的 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的突变,这种具有异基因突变的细胞株的反 复增殖,形成癌肿。 四、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 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中医名称
胃癌属于中医学中的“胃脘痛”、“噎膈”、 “反胃”、“积聚”等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
胃癌的病因病机,多认为忧思恼怒日久,情志不遂, 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损 伤脾胃,运化失职,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结于 胃,积聚成块而发病。早期表现为厌食,食后饱胀, 胃脘隐痛。痰气交阻于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形 成脾胃虚弱证;进而痰气交结,瘀血热毒内蓄不去, 灼伤胃络,导致便血呕血,加上饮食不下,出现恶 性贫血,形成气血双亏证;如果热毒留恋难消,可 损伤胃阴,造成胃阴亏损。中晚期胃癌,多数为虚 实夹杂。但总的看来,关于病因病机,目前有两大 论述。
贲门癌主要表现为剑突下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疼痛, 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 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而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 出血时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 吞咽困难后始予重视;胃体部以膨胀型较多见,疼痛 不适出现较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 腹部疼痛的症状出现较早;当肿瘤延及幽门口时,则 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
胃癌分型与治疗原则

晚期胃癌患者一般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治疗以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为主。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至关重要,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 标。
05
胃癌预防与日常注意事 项
预防胃癌的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胃癌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
胃癌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避免进 食过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
定期复查
胃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的 情况。
保持良好心态
胃癌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这有助于提 高治疗效果和康复。
控制转移。
化疗药物包括细胞毒药物、靶向 药物和免疫药物等,根据病情选
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案。
化疗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通过 输液、口服药物或注射等方式给
药。
放疗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的方 法,可用于胃癌的辅助治疗或姑息治 疗。
放疗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疗程较短, 副作用相对较小。
放疗可针对局部肿瘤或转移病灶进行 治疗,缓解疼痛、减轻压迫等症状。
其他治疗手段(免疫疗法、中医治疗等)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以调理身体、改善内环境、减轻放化疗副作用为主要目标,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和针灸等。
04
胃癌治疗预后与生存率
早期胃癌预后与生存率
早期胃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 较高,可达90%以上。
黏液癌
总结词
黏液癌是一种以分泌大量黏液为特征的胃癌类型。
详细描述
黏液癌的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可伴有或不伴有坏死。这种类型 的胃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通常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晚期胃癌的分型
中晚期(进展期)胃癌不同于早期胃癌,由于癌细胞不断增殖并出现转移扩散的情况,其临床分型要比早期胃癌更多,治疗也较早期更为困难。
中晚期胃癌临床分型的确定,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效果的提升。
中晚期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
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将会更加恶化。
中晚期胃癌的分型主要有5类:
1、溃疡型。
溃疡型胃癌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
局限溃疡型胃癌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
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胃癌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生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2、浸润型。
浸润型胃癌分为局限浸润型和弥漫浸润型。
局限浸润型胃癌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壁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弥漫浸润型胃癌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粘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3、蕈伞型。
蕈伞型又称息肉样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
蕈伞型胃癌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
癌肿呈盘状,边缘高起,中央有溃疡者称盘状蕈伞型。
胃窦小弯后壁有一肿物突出胃腔,略呈分叶状,表面不平呈颗粒状,并见有糜烂。
肿物基部稍狭小,呈亚蒂型,周围粘膜未见明显浸润。
4、混合型。
混合型胃癌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这种类型的患者更要注意。
5、多发癌。
多发型胃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
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胃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特别是中晚期胃癌,其临床发病率、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
胃癌,特别是中晚期胃癌患者,要根据临床分型积极的给予治疗,选择最为合理的、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关键。
中晚期胃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以手术、放化疗、肿瘤生物治疗四大癌症治疗技术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以确保患者获得理想的预后。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重庆新桥医院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转载请注明。
扩展阅读:
》》胃癌最好治疗方法
》》生物治疗中晚期胃癌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