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

合集下载

燃煤NOx产生机理及控制

燃煤NOx产生机理及控制

燃煤 NOx 产生机理及控制摘要:简要介绍了燃煤电厂NOx产生机理及相应控制措施。

关键词:NOx产生机理1.NOx产生机理NOx 主要指 NO 和 NO2,其次是 N2O3, N2O , N2O4和 N2O5。

发电厂锅炉的煤粉燃烧程中NOx的形成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有机地结合在煤中的氮化物在高温火焰中发生热分解,并进一步氧化而生成 NOx ;二是供燃烧用的空气中的氮在高温状态与燃烧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合反应而生成 NOx 。

在煤粉锅炉生成的 NOx 中,主要是NO, 约占95%,而 NO2仅占5%左右, N2O3, N2O3, N2O4和 N2O5的量很少。

NOx 的生成量与锅炉的容量、结构、燃烧设备,煤种、炉内温度水平和氧量、运行方式等有关。

煤燃烧过程中所生成的 NOx 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力型 NOx 、燃料型 NOx 和快速型 NOx[1]。

按生成比例为,燃料型NOx是最主要的,占NOx 总量60%~80%,热力型NOx次之,快速型NOx量最少[2]。

1.1热力型NOx热力型NOx,也称温度型NOx,是指在高温环境中,燃烧用空气中的氮被氧化生成的NOx。

热力型NOx的产生机理是由前苏联科学家Zeldovich提出的,按照这一机理,其产生过程可由链锁反应原理来说明,主要的反应方程式如下[1]:O2+M→2O+M (2-1)O+N2→NO+N (2-2)N+O2→NO+O (2-3)N+OH→NO+H (2-4)其总反应式为:N2+O2=2NO (2-5)2NO+O2=2NO2(2-6)燃烧系统中共存着以上两个反应,主要是反应式2-5,所以,烟气中同时存在NO、NO2,主要是NO,大约占总 NOx的95%,其余是NO2[13]。

Arrhenius定律适用于热力型NOx的产生速率,以下速率表达式用于计算其产生速率[1]:(2-7)式中 [NO]、[O2]、[N2]——相应组分NO、O2、N2的摩尔浓度,mol/cm3;t——反应时间,s;T——反应温度,K;根据速率表达式可以看出,温度与热力型NOx产生速率为指数函数关系,温度为影响热力型NOx产生的主要因素。

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解析

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解析
• 如烟气温度降低,氨会和三氧化硫生成硫酸氢 铵,堵塞烟道.
• 高活性CATA.会使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置于空气预 热器与静电除尘器之间
空气
NH3+空气
NH3
锅炉
NH3储罐 蒸发器 空气预热器
空气
SCR反应器
静电除 尘器
湿法烟 气脱硫
系统
去烟囱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布置在
• 3.4烟气再循环法
• 4.炉膛喷射脱硝
• 实质为向炉膛喷射某种物质,可在一定温 度条件下还原已生成的一氧化氮,以降低的排 放量。包括喷水法、二次燃烧法、喷氨法。
• 4.1 喷水法反应为: • 但一氧化氮氧化较困难,需喷入臭氧或高锰酸
钾,不现实。
• 4.2喷二次燃料: • 即前述燃料分级燃烧,但二次燃料不会仅选择
举例:固态除渣煤粉炉,当要求NOx排放值为650mg/m3时,所需的NOx降低率为36%。
120
NOx降低率(%)
100
循环床
80
链条炉
抛煤机炉
60
鼓泡床
40
固态除渣煤粉炉
20
液态除渣煤粉炉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NOx排放值(mg/m3)
• 喷入的氨与烟气良好混合是保证脱硝还原反应 充分进行、使用最少量氨达到最好效果的重要 条件。
• 若喷入的氨未充分反应,则泄漏的氨会到锅炉 炉尾部受热面,不仅使烟气飞灰容易沉积在受 热面,且烟气中氨遇到三氧化硫会生成硫酸氨 (粘性,易堵塞空气预热器,并有腐蚀危险)。
• 总之,SNCR喷氨法投资少,费用低,但适用范 围窄,要有良好的混合及反应空间、时间条件。 当要求较高的脱除率时,会造成氨泄漏过大。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碳氢化合物燃烧时,分解成 CH、CH2和C2等基团,与 N2发生如下反应
火焰中存在大量O、OH基 团,与上述产物反应
燃料型NOx的形成
燃料中的N通常以原子状态与HC结合,C—N键的键能
较N ≡N 小,燃烧时容易分解,经氧化形成NOx
火焰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比例取决于火焰区NO/O2的
比例
NO
燃料中20%~80%的氮转化为NOx O,H,OH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NOx的性质(续)
NO2:强烈刺激性,来源于NO的氧化,酸沉降
NOx的来源
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过程(5×108t/a) 人类活动(5×107t/a)
○ 燃料燃烧占 90% ○ 95%以NO形式,其余主要为NO2
燃烧过程 NOx的形成 机理
形成机理
○ 燃料型NOx ● 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
两段燃烧技术
第一段:氧气不足,烟气温 度低,NOx生成量很小
第二段:二次空气,CO、 HC完全燃烧,烟气温度低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原理:低空气过剩系数运行技术+分段 燃烧技术
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的低NOx直流燃烧器
○ 炉壁设置助燃空气(OFA,燃尽风)喷嘴 ○ 类似于两段燃烧技术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第九章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教学内容 一.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二.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 形成机理
三.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四. 烟气脱硝技术


教学目标
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
化物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 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氮氧 化物的性质和主要来源(2)
熟悉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3)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燃料中的氮元素:当燃料中含有氮元素 时,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氮与氧气反应
生成氮氧化物。
中间产物生成: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中间产物,如烃类、醛类、酮类等,与
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针对不同类型的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可 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降低燃 烧温度、优化燃烧过程、减少燃料中的 氮元素含量等,都是有效的防治氮氧化

富氧燃烧技术:利用纯氧替代 空气作为燃烧氧化剂,降低氮
氧化物的排放。
催化燃烧技术:采用催化剂降 低燃烧反应活化能,实现低温 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以上防治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 单独或组合使用,以实现氮氧
化物的高效减排。
03 氮氧化物防治政策的现状 与未来趋势
当前主要的政策与法规
环保税法
环保税法中明确规定了氮氧化物 的排放标准和相应的税收制度, 企业超标排放将需要缴纳额外的
物生成的方法。
02 氮氧化物的防治措施
燃烧优化防治措施
01
02
03
燃料选择
选用低氮或无烟燃料,降 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 产生。
燃烧参数调整
通过调整燃烧温度、氧气 浓度等参数,减少氮氧化 物的生成。
燃烧器设计
采用先进的燃烧器设计, 实现燃料充分燃烧,降低 氮氧化物的排放。
烟气脱硝防治措施
1 2
政策调整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可能会调整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同时 ,政策可能会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企业和社会在防治氮氧化物中的责任与角色
企业责任
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积极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公 共事务,推动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燃煤过程中NOx的排放与控制

燃煤过程中NOx的排放与控制

b 反应式:
温度
N2+O=NO+N
主要影响因素
氧浓度
N+O2=NO+O
高温区
停留时间
温度越高、氧浓度越大、高温区停留时间越长,
c
NOx浓度约大。当温度为1600摄氏度时,热力型 NOx含量约为25~35%;当温度为1000摄氏度时
热力型NOx含量约为12%;当温度为800摄氏度
时,热力型NOx基本为零。
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 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 橘减产。
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 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 死亡400多人。
1955年9月,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 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 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
1.2.4 形成光化学烟雾
城市居民 1.88 2.25 1.7 16.7 2.49 3.21 1.95 0.88 0.18 6.69 0.89 14.62
乡村居民 1.88 2.25 1.7 16.7 2.49 3.21 1.95 0.88 0.18
0.89
0.70 1.29
2.1.2 我国NOx排放情况
全国NOx排放量:
2. 我国NOx的排放现状及发展趋势
2. 我国NOx的排放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NOx排放量的统计与预测
2.2
燃煤过程中NOx的排放量
2.3
我国NOx排放强度空间分布
2.1.1 大气中NOx来源
自然界
生成量
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过程 全球每年约5×108t
人类活动
生成量
燃煤、机动车尾气、制酸等 全球每年多于5×108t
光照

烧结砖窑炉氮氧化物的产生及控制

烧结砖窑炉氮氧化物的产生及控制

烧结砖窑炉氮氧化物的产生及控制一、NOx(氮氧化物)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能源的国家,煤在一次能源中占75%,其中84%以上是通过燃烧方式利用的。

NOx是煤与空气在高温燃烧时产生的,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其主要危害有: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对植物有损害;参与形成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污染环境;N2O(一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破坏环臭氧层。

二、NOX产生机理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生成量和排放量与燃烧方式、特别是烧成温度和空气过剩系数等密切相关。

NOX生成途径主要有燃料型、热力型和快速性三种方式。

其中快速型生成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1、热力型NOX指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燃料燃烧时所形成的高温环境下生成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总和。

其反应式为:N2+O2=2NO2NO+ O2=2NO2当燃烧区域温度低于1000℃时,一氧化氮的生成量较少,而温度在1300~1500℃时,一氧化氮的浓度为500~1000ppm,而且随温度的升高,NOX的生成速度按指数规律增加。

当温度足够时,热力型NOX可达20%。

因此温度对热力型NOX的生成具有绝对性作用,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停留时间对热力型NOX的生成有很大影响。

根据热力型NOX的生成过程,要控制其生成,就需要降低溶炉的最高烧成温度,并免产生场部高区,以降低热力型N0的生成2、燃料型NOX燃料型NOx的生成是燃料中的氮化台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反应而生成的,称为料型一般的炉察产生的0中大约%%是燃料型的NOx因此,燃料型O是察产生x的主要途径。

燃料型NOx的生成和破坏过程不仪与煤种性燃料中氮化合物受热分解后在发分和焦影中的例,成分和分布有关,而目其反应过程还和燃烧多件(如温度和氧)及各种成分的浓度密切相关,在接加燃料的坯体进入察炉被加热以后,燃料中的氮有机化台物首先被分解成(HCN)。

氢(NH4)和CN等中间产物,它们随挥发分一起从燃料中析出,被称为挥发分析出后仍残留在燃料中的氢化合物称为焦炭N。

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

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
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 技术
• 低NOx排放主要技术措施
• 1 .改变燃烧条件:包括低过量空气燃烧法,空气 分级燃烧法,燃料分级燃烧法,烟气再循环法。 • 2 .炉膛喷射脱硝:包括喷氨及尿素,喷入水蒸汽, 喷入二次燃料。 • 3 烟气脱硝: • (1)干法脱硝。(烟气催化脱硝,电子束照射烟气 脱硝) • (2).湿法脱硝。
• 2.3 喷氨法(尿素等氨基还原剂) • 由于氨只和烟气中反应,而一般不和氧 反应,这种方法亦称选择性非催化剂吸 收(SNCR)法。但不用催化剂,氨还原 NO仅在950-1050这一狭窄范围内进行, 故喷氨点应选择在炉膛上部对应位置。 • 采用炉膛喷射脱硝,喷射点必须在950- 1050摄氏度之间。 • 喷入的氨与烟气良好混合是保证脱硝还 原反应充分进行、使用最少量氨达到最 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 与SNCR一样,SCR也应注意喷氨量的控制。
• 硫化物,硝化物和粉尘联合控制工艺 • 近年来,美国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B&W)公 司开发了一种SNRB技术.其特点是使用一种高 温布袋除尘器,将脱硫脱硝和除尘结合到一起. 其原理为:将钙基或钠基碱性吸收剂喷入烟气 中脱硫,将高温催化剂喷入耐高温陶瓷纤维袋 内并通过喷氨脱硝,高温脉冲喷射布袋除尘.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SCR反应 器) 置于空气预热器前的高尘烟气中
NH3+空气 NH3
SCR反应器 锅炉
NH3
NH3储罐蒸发器 空气预热器 去湿法烟气脱 硫系统
静电除尘器
空气
• 此时,烟气中含有飞灰,二氧化硫,故反应器在 “ • 不干净”的高尘烟气中.但此处温度在300到 500oC之间,适用于多数催化剂,但寿命受下列因 素影响: • 烟气飞灰中Na,K,Ca,Si,As会使催化剂中毒或 污染. • 飞灰对催化剂反应器的磨损和使催化剂反应器 蜂窝堵塞. • 如烟气温度升高,会使CATA.烧结或使之再结晶 失效. • 如烟气温度降低,氨会和三氧化硫生成硫酸氢 铵,堵塞烟道. • 高活性CATA.会使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NOx生成及控制要求措施

NOx生成及控制要求措施

NOx生成及控制措施一概述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在一次能源中占75 %, 其中84 %以上是通过燃烧方法利用的。

煤燃烧所释放出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氮氧化物(NOx)引起的环境问题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氮氧化物(NOx)的主要危害:(1) NOx对人体的致毒作用,危害最大的是NO2,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2)NOx对植物的损害;(3)NOx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污染物;(4)NOx与碳氢化合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5)NOx参与臭氧层的破坏。

(2) 不同浓度的N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燃煤锅炉NOx生成机理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通常所说的NOx 有多种不同形式:N2O、NO、NO2、N2O3、N2O4 禾口N2O5 , 其中NO和NO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另外还有少量N2O。

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中70 %来自于煤炭的直接燃烧,电力工业又是我国的燃煤大户,因此火力发电厂是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 )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在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和排放量与煤的燃烧方式,特别是燃烧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密切相尖。

燃烧形成的NOx生成途径主要由以下三个:为燃料型、热力型和快速型3 种。

其中快速型NOx生成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1. 热力型NOx指空气中的氮气(N2 )和氧(02)燃料燃烧时所形成的高温环境下生成的NO和NO2的总和,其总反应式为:N2O22NONO O2 NO2当燃烧区域温度低于1000 c时,NO的生成量较少,而温度在1300 C— 1500 C时,NO的浓度约为500 — lOOOppm,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生成速度按指数规律增加,当温度足够高时热力型NOx 可达20%。

因此,温度对热力型NOx的生成具有绝对性的作用,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停留时间对热力型NOx的生成有很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炉膛喷射脱硝

实质为向炉膛喷射某种物质,可在一定温 度条件下还原已生成的一氧化氮,以降低的排 放量。包括喷水法、二次燃烧法、喷氨法。
• 4.1 喷水法反应为: • 但一氧化氮氧化较困难,需喷入臭氧或高锰酸 钾,不现实。 • 4.2喷二次燃料: • 即前述燃料分级燃烧,但二次燃料不会仅选择 NO反应,它还会与氧气反应,使烟气温度上升。
煤粒 N 焦 炭 焦炭N
N2
热解温度对燃料N转化为挥发分N 比 例的影响
90 80
1200oC 1000oC 800oC
Ï µ µ Ï µ Ï µ Ï Á Ð Ð Á Ð Á Ð Á 1 2 3 4
Ï N(%) ¼ Á Ö N/È ·· Ó ¢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¼ Ê ä (ms)
空气中的氮 空气N2 烃生成物中结合的氮 燃料中氮的转换 NO再燃烧 杂环氮化物 烃生成物 CH,CH2
氰 (HCN, CN)
Zeldovich机理 氰氧化物 (OCN, HNCO) NOx 氨类(NH3, NH2,NH,N) 还原气氛 氧化气氛 N2O NOx H
N2
• 2.煤的燃烧方式对排放的影响 和降低排放的主要措施
不同燃煤设备所生成的NOx的原始排放值及为达到 环境保护标准所需的NOx降低率
举例:固态除渣煤粉炉,当要求NOx排放值为650mg/m3时,所需的NOx降低率为36%。
120 100 Ñ » ­ ·² ´ ´ Ì Á õ  ¯ ׺ Å Ã » ú ¯ Â Ä Å ¹ Ý ´ ² Ì Ì ¹ ¬ ³ ý Ô ü º à · Û Â ¯ º Ì Ò ¬ ³ ý Ô ü à º Û ·Â ¯
NOx的危害性及排放情况(三)
• 美国光化学烟雾对农业和林业的危害曾 波及27个州。 • 1952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附 近农作物一夜之间严重受害;6.5万公顷 的森林,29%严重受害,33%中等受害, 其余38%也受轻度损害。
不同浓度的NO2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
浓度(ppm)
1.0 5.0 10-15 50 80 100-150 200 以上
• 4.3 喷氨法(尿素等氨基还原剂) • 由于氨只和烟气中反应,而一般不和氧反应, 这种方法亦称选择性非催化剂吸收(SNCR)法。 但不用催化剂,氨还原NO仅在950-1050这一 狭窄范围内进行,故喷氨点应选择在炉膛上部 对应位置。 • 采用炉膛喷射脱硝,喷射点必须在950-1050 摄氏度之间。 • 喷入的氨与烟气良好混合是保证脱硝还原反应 充分进行、使用最少量氨达到最好效果的重要 条件。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SCR反应 器) 置于空气预热器前的高尘烟气中
NH3+空气 NH3
SCR反应器 锅炉
NH3
NH3储罐蒸发器 空气预热器 去湿法烟气脱 硫系统
静电除尘器
空气
• 此时,烟气中含有飞灰,二氧化硫,故反应器在 “ • 不干净”的高尘烟气中.但此处温度在300到 500oC之间,适用于多数催化剂,但寿命受下列因 素影响: • 烟气飞灰中Na,K,Ca,Si,As会使催化剂中毒或 污染. • 飞灰对催化剂反应器的磨损和使催化剂反应器 蜂窝堵塞. • 如烟气温度升高,会使CATA.烧结或使之再结晶 失效. • 如烟气温度降低,氨会和三氧化硫生成硫酸氢 铵,堵塞烟道. • 高活性CATA.会使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快速型NOx的费尼莫尔反应机理
HCN
(c) O,OH
NCO
O2
CN
H
(d)O,O2
NO
NH3
NO, N (a) CH,CH2,CH3,C2
N2
• (c).燃料型NOx • 由燃料中氮化合物在燃烧中氧化而成。 由于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 在600-800oC时就会生成燃料型,它在煤粉燃 烧NOx产物中占60-80%。 • 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 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和等中间产物 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 。由于煤的燃烧过程 由挥发份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故燃 料型的形成也由气相氮的氧化(挥发份)和焦 炭中剩余氮的氧化(焦炭)两部分组成。
• 若喷入的氨未充分反应,则泄漏的氨会到锅炉 炉尾部受热面,不仅使烟气飞灰容易沉积在受 热面,且烟气中氨遇到三氧化硫会生成硫酸氨 (粘性,易堵塞空气预热器,并有腐蚀危险)。 • 总之,SNCR喷氨法投资少,费用低,但适用范 围窄,要有良好的混合及反应空间、时间条件。 当要求较高的脱除率时,会造成氨泄漏过大。
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 技术
基本内容目录
• NOx的危害及目前排放情况 • 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 • 煤的燃烧方式对排放的影响和降低 排放的主要措施 • 低NOx燃烧技术 • 烟气处理降低NOx排放技术
NOx的危害性及排放情况(一)
• 氮氧化物是化石燃料与空气在高温燃烧 时产生的,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 氮(NO2)和氧化二氮(N2O)。还有NmOn • 氮氧化物的危害性表现在: •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 参与形成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造成 环境污染。 • 氧化二氮是一种温室气体,会破坏臭氧 层。
• 煤的燃烧方式对NO排放的影响 • 探讨生成规律可以知道,NO的生成及破坏与以下 因素有关: • (a).煤种特性,如煤的含氮量,挥发份含量,燃 料比FC/V以及V-H/V-N等。 • (b).燃烧温度。 • (c).炉膛内反应区烟气的气氛,即烟气内氧气, 氮气,NO和CHi的含量。 • (d).燃料及燃烧产物在火焰高温区和炉膛内的停 留时间。
选择性非催化脱硝法(SNCR)炉墙上 多层氨喷口位置示意图
喷入氨/尿素 1050oC-950oC
燃烧器
烟气
• 5.烟气处理降低NOx排放技术
• 各种低燃烧技术是降低燃煤锅炉排放值最主要 亦较经济的技术。但一般只降低排放50%左右。 据环保法对排放的要求,应低于40%方可,故 应考虑燃烧后的烟气脱硝处理技术。 • 5.1 干法烟气脱硝 • 包括使用催化剂来促进还原反应的选择性催化 脱硝法(SCR)、电子束照射法和同时脱硫脱 硝法。
燃料中氮分解为挥发分N和焦炭N的示意图
N2
挥发分 挥发分N
NO
煤粒 N 焦 炭 焦炭N
N2
快速型NOx的费尼莫尔反应机理
HCN
(c) O,OH
NCO
O2
CN
H
(d)O,O2
NO
NH3
NO, N (a) CH,CH2,CH3,C2
N2
燃料中氮分解为挥发分N和焦炭N的示意图
N2
挥发分 挥发分N
NO
燃料型NOx的转化率CR
• 定义燃烧过程中最终生成的NO浓度和燃 料中氮全部转化成NO时的浓度比为燃料 型NOx的转化率CR • CR=【最终生成的NO浓度】÷ • 【燃料全部转化成NO的浓度】 • 试验研究表明,影响CR的主要因素是煤 种特性以及炉内的燃烧条件。
从热力型对、燃料型和快速型三种NOx生成机理可以得出 抑制NOx生成和促使破坏NOx的途径,图中还原气氛箭头 所指即抑制和促使NOx破坏的途径
Ê (%) Í Â µ µ NOx½
80 60 40 20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NOxÅ Å · Å Ö µ (mg/m3)
1800
• 低NOx排放主要技术措施 • 1 .改变燃烧条件:包括低过量空气燃烧法,空气 分级燃烧法,燃料分级燃烧法,烟气再循环法。 • 2 .炉膛喷射脱硝:包括喷氨及尿素,喷入水蒸汽, 喷入二次燃料。 • 3 烟气脱硝: • (1)干法脱硝。(烟气催化脱硝,电子束照射烟气 脱硝) • (2).湿法脱硝。
600oC
挥发分N中最主要的氮化合物是HCN 和NH3, HCN氧化的主要反应途径为:
燃料N 挥发分N O HCN NCO O,OH N H NH NH2 NH3 NO
N2
NH3氧化的主要反应途径为:
NH 燃料N
挥发分N
O,H,OH O,H,OH NH2 NH3 NO N2
O2,H,OH
NO
NH2,NH,N
热力型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Zeldovich反应式)
O2 N 2O N O N 2 NO N N O2 NO O
在高温下总生成式为
N 2 O2 2 NO 1 NO O2 NO2 2
热力型NOx的生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800 700 600
È (ppm) ¨¶ NOÅ


闻到臭味 闻到很强烈的臭味 眼、鼻、呼吸道受到强烈刺激 1 分钟内人体呼吸异常,鼻受到刺激 3-5 分钟内引起胸痛 人在 30-60 分钟就会因肺水肿死亡 人瞬间死亡
1.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
在氮氧化物中,NO占有90%以上,二氧化氮 占5%-10%,产生机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 (a).热力型 燃烧时,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 其中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分支连锁反应。其生 成机理可用捷里多维奇(Zeldovich)反应式表示。 随着反应温度T的升高,其反应速率按指 数规律增加。当T<1500oC时,NO的生成量很少,而 当T>1500oC时,T每增加100oC,反应速率增大6-7 倍。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置于空气预 热器与静电除尘器之间
空气 NH3+空气 NH3
锅炉
NH3储罐 蒸发器
SCR反应器 空气预热器 湿法烟 气脱硫 系统
空气
静电除 尘器
去烟囱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布置在
NOx的危害性及排放情况(二)
• 光化学反应使NO2分解为NO和O3,大气 中臭氧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 • 光化学烟雾中对植物有害的成分主要为 臭氧和氮氧化合物:臭氧浓度超过 0.1ppm时便对植物产生危害。NO2浓度达 1ppm时,某些植物便会受害。 • 氮氧化物在大气的催化反应中可形成硝 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