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PPT课件

二、与父母关系
1、情感上的脱离 2、行为上的脱离 3、观点上的脱离 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调查统计表明,中学生与家庭的矛盾高于 师生矛盾: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 矛盾;82%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啰嗦; 认为自己在家得矛盾的1.7%。
请同学们讲讲做完这个活动的感受
我们的关系圈
一、同伴关系 二、与父母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
一、同伴关系
我们该如何与同性朋友和异性朋 友处理人际关系呢?
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我们在人 际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心胸开阔,人缘好,社交能力强 客气有礼貌,比较坦诚,有点拘谨 沉稳、内向、严肃、认真、略显消极
1、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 母放心 2、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 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
3、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 方式
三、师生关系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想老师提意见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 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准备:请大家前后站好,两个人一列。
规则:现在后面的同学向你前面的同学表示 你的态度。“1”个手指代表你现在还没有准 备好与他(她)成为朋友; “2”个手指代表你对他(她)的印象还不错, 那请你走到他(她)面前微笑点头示意; “3”个手指代表你愿意与他(她)有进一步 的接触,那请你走到他(她)面前与他(她) 热情握手; “4”个手指代表你愿意与他(她)成为好朋 友,那请你走到他(她)面前与他(她)深 情拥抱,并开心的介绍自己。
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

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两大类,其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纵向人际关系;与同伴的关系是横向人际关系。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比小学阶段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锻炼初中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善良、正直、宽厚、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尤其异性交往能力的锻炼,对于他们今后婚姻家庭一生的幸福,都有极大影响。
缺少人际交往这一课,他们成人后,费很大的劲也未必能弥补这种缺失,因为已经形成的孤僻、自卑、怯懦、多疑、嫉妒、不合群等不良性格会遭到集体的排斥”。
在人际交往中,初中生就是通过不断体验和感受他人评价及不断调整自我评价,从而逐渐走出幼稚、依赖、偏激、封闭的状态,并逐渐使自己更加成熟、独立、理性和开放。
最终,初中生学会积极参与各种交往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纵向人际关系初中生的纵向人际关系出现了新的转型,处在转折期:由小学时期的“儿童―成人”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成人”型关系。
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描述的,在少年与成年的关系上,少年正处在从“听话”向“平等”过渡时期。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初中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长,有强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时的心理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另一面――依赖性。
这表现为,初中生想独立,但对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特别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恼时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家长和教师也因此对儿童的成长总放心不下,不敢放手,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采取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儿童的交往和活动,有时甚至采取指责等方式对待他们的独立或“反抗”。
家长和教师的不信任、过分关心、过多干扰或无谓的指责,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产生抵触、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对抗家长和教师的现象,或者自我闭锁,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拒绝成人的关心和帮助。
初中生的不良人际关系,在下面的数据中已清楚的表明。
推荐适合中学生的社交心理学著作

推荐适合中学生的社交心理学著作介绍在中学阶段,社交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社交心理学著作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本文将推荐几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社交心理学著作,帮助中学生提升自信、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 《如何和任何人建立良好关系》作者:莉亚·伊米亚诺维奇•简介:这本书向中学生介绍了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良好关系。
书中涵盖了有效的沟通、友谊的发展、解决冲突等内容,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适合中学生阅读。
它帮助读者增加自信、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更自如地与他人交往。
2. 《人性的优点》作者:戴尔·卡内基•简介:这本书是心理学经典著作之一,通过详细探讨人性的优点,帮助读者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书中涵盖了友谊、领导力、人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例和技巧指导,帮助中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广泛的人际关系主题,适合中学生阅读。
它帮助读者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他人,并提供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社交情商:人际关系中的成功法则》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简介:这本书由社交情商领域的权威丹尼尔·戈尔曼撰写,通过解析社交情商的重要性和影响,帮助读者了解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书中介绍了社交情商的概念、发展以及应用,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和训练方法,帮助中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交情商。
•为什么推荐:社交情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为中学生阐释了社交情商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它帮助中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结以上是我为中学生推荐的几本社交心理学著作。
中学生里的人际关系

二、要理解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 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 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 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三、要以诚相待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 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 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四、要宽容谅解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 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 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这就要求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五、消除依赖感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 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 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 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 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 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 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 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能
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 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 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 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等于“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很亲密”。
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 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 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 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和生活,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 这便是中学生与小学生的区别。
进入到青春期的你,一定已经认识到,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视的是与他人在 思想认识和生活体验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的 必要关心和帮助以及互通信息等方面, 而不是形式上的形影不离和亲密无间。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中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的研究主题:
1. 同伴关系:
-研究同学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等,以了解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社会发展和情感健康的影响。
2. 家庭与同伴关系:
-考察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家庭因素如何塑造个体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3. 人际冲突与解决:
-研究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冲突,以及他们如何解决冲突、处理分歧的方式。
4. 社交技能培养:
-探讨中学生社交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以及教育干预对于提高社交能力的有效性。
5. 社交焦虑与孤独感:
-调查中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原因、表现以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
6. 网络社交:
-研究中学生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社交行为,以及这些新媒体对传统面对面社交的影响。
7. 群体动态:
-分析中学生在团队、小组和班级中的群体动态,以了解领导力、合作能力和群体认同的发展。
8. 社交比较与自我概念:
-研究中学生在人际比较中的心理反应,以及这对个体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的影响。
9. 异性关系:
-调查中学生的异性关系发展,包括恋爱、友谊和性别角色认知等方面的研
究。
10. 校园暴力和欺凌:
-探究中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和欺凌问题,以及预防和干预的有效策略。
这些研究主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问题和发展过程,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和心理辅导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No . 4 TI ME EDUCAT 1 0N Apr i l
从 心 理 学 角 度谈 中学 生 如 何 处 理 好 人 际关 系
刘恕 华
摘要: 中学生正处 于青春期 , 在他们 身上 呈现 出情绪不稳定 、 青春期烦恼等 等问题 , 这 些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 , 会 影响到 中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 , 从 心理学的 角度对这 些问题 归纳总结 , 发现大 多数 问题 又来 自于人 际关 系方 面, 所 以文章从心理 学角度 谈 中学生如何 处理
讲, 积极 回答老师 的问题 , 不做与课堂无关 的事情 , 认 真听课体现 了我们对任课 老师 的尊重 , 也是 做学生 的本 分 , 笔者认为尊重 老 师是处理 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2 . 2 认真 勤奋 , 虚心请教 当今 社会 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 在知识 的海洋里我们永 远有汲 取不 完 的营养 , 中学 时代正在我 们学 习的大好时机 , 所 以我们 要 求要 珍惜时 间 , 勇 于探索 , 认真踏实 地求 学 , 不知疲倦地 进取 , 虚 心 向老师 和学习好 的同学请教 , 对 于不懂 、 不会的知识 , 要 及时弄
好 人 际 关 系问题 。
关键词 : 心理 学 中学生 人 际关系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4 4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 言
3 . 2 关 爱 父 母
所谓人 际关 系是 人与人之 间 由于交往 而产生 的一种 心理关 系 。它主要 表现 为人与 人之 间在交 际过程 中关 系的深 度 、 亲 密 性、 融 洽性 和协 调性 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结合 当前 中学生人 际交往 的特点 , 比如 : 十分看重 同学问友谊 、 小 团体 现象突 出 、 心 理的闭锁性 、 易与老师 和家 长产生 隔阂等现象 , 在这里我 们主要 谈谈 中学生怎样处理好在师生 、 亲子和 同伴间的关系问题 。
培养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四本人际关系类书籍推荐

培养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四本人际关系类书籍推荐在当今社会中,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友谊、提升自信、解决问题以及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为了帮助中学生培养社交能力,我特意推荐了以下四本人际关系类书籍。
这些书籍涵盖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理、技巧和实践,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是一本经典的人际关系图书,由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所著。
该书主要讲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人并与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
通过真实案例和实用建议,本书教会了读者如何与人相处、解决冲突、赢得信任以及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还能够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2.《如何与人有效沟通》- 迪尔·卡内基《如何与人有效沟通》是另一本由迪尔·卡内基所著的经典人际关系书籍。
这本书注重教授读者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它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如倾听技巧、表达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等。
通过学习这本书,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3.《情商》-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是丹尼尔·戈尔曼所著的一本畅销书,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情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个人的情商。
情商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理解和应对能力,对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本书通过科学理论和实际案例,向中学生介绍了情绪管理、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帮助他们培养情商的同时,本书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有效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如何赢得朋友与影响他人》- 戴尔·卡耐基《如何赢得朋友与影响他人》是戴尔·卡耐基的另一本经典之作。
有关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报告

有关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报告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是现在目前日益严重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几篇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报告篇一研究背景: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人际交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正确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是衡量人们人们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中学时期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趋与成熟的阶段,学习和交往是处于此阶段的中学生生活的两件重要大事。
许多老师和家长为此担忧。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这些疑问激发了我们研究的欲望。
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支持及帮助下,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
一. 调查对象:西安市育才中学初一、初二、高一二. 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学生们的想法进行多方汇集(2)访问:访问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3)网络查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拓展资源三. 调查时间:2007年9月——2007年10月四.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625份,实回收600份,回收率96%。
五. 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发放的问卷,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从问卷的回收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地填写了问卷,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下是我们就调查的相关内容及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1.增进友谊的方式:你与好朋友如何利用时间增进友谊?A 努力学习B 诉说心事C 疯玩享乐D 其他方式据统计,42%的学生选择以相互促进学习的方式来增进友谊。
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当前中学生应以学习为首要任务。
面对社会大浪淘沙的形式和周围巨大的竞争力,没有充足的智慧是无法立足于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因此,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不应该沉溺在享乐的松懈状态,而应步步为营,枕戈待旦,实现学习与友情双赢;另一部分学生以诉说心事或疯玩享乐的方式去共享友谊,对于一些贪玩而将学习置之脑后的学生来说,该是敲响警钟的时候了2.至亲密友的人选:你觉得怎样的人最容易成为你的至亲密友?A 学习上的佼佼者B 一起娱乐的人C 志趣相投的人据调查,有76%学生选择志趣相投的人,19%的学生选择学习上的佼佼者,其余5%的学生选择能在一起娱乐的人,根据这种比例来看,大部分中学生在择友时,希望结交有共同语言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杰姆”的印象改变了--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洛钦斯做的实验:
甲组:先外倾,后内倾;
·乙组:先内倾,后外倾。
先出现首因效应。
洛钦斯接下来插入其他作业,做一些数学题目、 听历史故事不相干的事,之后再介绍第二部分。实 验表明,两组对第二部分的材料留下的印象更为深 刻。
最后近因效应明显
近因效应的启示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 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 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 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 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 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 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 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 的把握。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先入为主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观察者第一次与 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 为所得的综合性与评鉴性的判断
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
A君的性格 精明的 勤勉的 冲动的 善辩的 倔强的 嫉妒的
每人都是过长的筷子,地狱的人只喂自己所 以喂不进嘴里;天堂的人相互喂,大家都吃 的很开心。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1>2。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 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 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 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 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 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 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丁瓒教授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 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接触 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和心 理上的距离。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 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 为人际关系。
SOLER模式(G Egan艾根)
S: 表示坐姿或站姿要面对别人 O (open): 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 L (lean): 表示身体要微微前倾 E (eye-contact): 表示目光接触 R (relax): 表示放松
表现“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 你的,请随便”的印象。
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 得甲
首因效应的启示
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 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 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 谈吐自然,有礼有节。
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 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
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B君的性格 嫉妒的 倔强的 善辩的 冲动的 勤勉的 精明的
受试者多把A君作正面印象,B君为负面印象
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
A 第一次考试为甲 第二次考试为甲 第三次考试为乙
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 失利
B 第一次考试为乙 第二次考试为乙 第三次考试为甲
基本人际需 要
主动
满足方式 被动
包容的需要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被别人接纳
控制的需要 情感的需要
支配别人
期待别人引导
对别人表示亲密 期待别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理论之三——社会关系律
1974年魏斯提出人际关系的六种需要,即社会关系 律
1.依附需要 2.社会整合需要 3.价值保证的需要 4.可靠同盟的需要 5.需求指导的需要 6.关心他人的需要
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 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案例
凯利在演讲前对一个班的学生说, 演讲者是如何热情、平易近人;而 对另一个班说,演讲者是如何冷峻, 不易被接近。结果,学生们戴着有 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演讲者被罩 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十个好,百个好,一个不好全遮了
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 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 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 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 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 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 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 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 之间,也称为“新颖效 应”。
比如:多年不见的朋友, 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 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 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 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 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 说上两、三条,这也是 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
人际关系发展模式
人际关系以需要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交往为手 段、以自我暴露为标志逐渐加深
互不认识 开始注意
表面接触 建立友谊 亲密关系
马
二
斯
、
洛
大
——
心学
需 理生
要 层 次
需人 求际
论
交
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理论之二——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1958年,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发现在人际关系 中存在三种基本的需要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 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
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接、间接的沟 通上。
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 就是上帝。”
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 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
(三)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
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判 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性 地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 晕轮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 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为“晕轮效应”, 也称“光环效应”。
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 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 也没有用,功亏一篑。
2、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 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 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
3、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4、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