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距离保护第1讲
合集下载
距离保护

并成为国内外实现距离保护的主流方法
第二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量
补偿电压:
G
k3
M
KZ
I m
k1
y
k2
N
G
F
U m
F
(a)
F
补偿电压,也称为工作电压、操作电压:
U Z I U set
测量电压经保护区段线路压降补偿得到的保护区末端的电压,简言之,
就是测量点补偿到整定点的电压
110kV及以上网络拓扑结构较复杂的电网中较 难应用
第四章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
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
距离保护是指能直接反映输配电线路从保护安装处
到故障点之间距离(称为故障距离)的继电保护 目前广泛使用的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地 描述为通过测量故障线路的正序基频阻抗来反映故 障距离
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
Z1 , Z 2 , Z 0 , Z s , Z m
U Z (I U m F 1 k 3I 0 ) U F Z1 I m
U m U F Z1 I m
(4.8) (4.11)
第二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量
U 90 Arg ( ) 270 U
该动作判据只反映线路正向整定阻抗范围内的故障,因此称为方向距离 继电器或方向距离元件
第二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量
极化电压:
距离元件的动作判据,利用比较补偿电压与测量电压的相位关系实现
比较相位,可理解为以测量电压的相位(极性)为基准来确定补偿电
现距离是线路的固有参数,
因此,距离保护可以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PPT课件

C相同理。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21 31.10.2020
K点BC相短路 边 界 条 件 U k B U k C 且 IB IC ,I0 0
U M B CU M B U M C(IB IC )z1lk
结 论 : A B 、 C A 相 比 B C 相 多 U k A U k B 或 U k C U k A , 则 U B C z 1 lk IB IC
荷阻抗时保护动作。依靠时间的阶梯性来保证选择性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6 31.10.2020
6.1.3距离保护组成
起动元件
系统发生故障时 起动保护装置
判断是 否跳闸
1KR
测
量
2KR
元
件
3KR
&
t1 0
&
t2 0
&
t3 0
逻辑回路
跳 1 闸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由I、II、III段的阻抗继电器1KR、 2KR、3KR来判断故障区域
6.2.2单相式圆特性阻抗继电器 ——由于构成方便,应用多。
比幅动作方程
| ZK || Zset |
比相动作方程
90 argZset ZK90
Zset ZK
电压比幅动作方程
ZK
UK IK
|U K || I K Zset |
电压比相动作方程
jX
Zset
0
R
全阻抗继电器 以整定阻抗为半径的圆。
90 argIKZset UK 90 IKZset UK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20 31.10.2020
这种接线方式由什么好处?
对A相接地短路,仅A相接地阻抗继电器动作,B相阻抗继电器和C相阻抗继电 器不会动作。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21 31.10.2020
K点BC相短路 边 界 条 件 U k B U k C 且 IB IC ,I0 0
U M B CU M B U M C(IB IC )z1lk
结 论 : A B 、 C A 相 比 B C 相 多 U k A U k B 或 U k C U k A , 则 U B C z 1 lk IB IC
荷阻抗时保护动作。依靠时间的阶梯性来保证选择性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6 31.10.2020
6.1.3距离保护组成
起动元件
系统发生故障时 起动保护装置
判断是 否跳闸
1KR
测
量
2KR
元
件
3KR
&
t1 0
&
t2 0
&
t3 0
逻辑回路
跳 1 闸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由I、II、III段的阻抗继电器1KR、 2KR、3KR来判断故障区域
6.2.2单相式圆特性阻抗继电器 ——由于构成方便,应用多。
比幅动作方程
| ZK || Zset |
比相动作方程
90 argZset ZK90
Zset ZK
电压比幅动作方程
ZK
UK IK
|U K || I K Zset |
电压比相动作方程
jX
Zset
0
R
全阻抗继电器 以整定阻抗为半径的圆。
90 argIKZset UK 90 IKZset UK
第6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
20 31.10.2020
这种接线方式由什么好处?
对A相接地短路,仅A相接地阻抗继电器动作,B相阻抗继电器和C相阻抗继电 器不会动作。
电网距离保护第1讲(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

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距离保护将依托于新型智 能保护系统,逐步实现人机交互,提高保护系统 的智能化。
电网距离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1
挑战
距离保护系统复杂,需要改变以往的保护方式和技术,同时面临着保护灵敏度不 足等问题。
2
机遇
距离保护是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继续探索 和创新,使技术更加完善,并实现智能化保护。
电网距离保护工程实务中的问题与解 决策略
问题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距离保护常常会出现误动和误通的情况,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参数的精度 和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解决策略
可以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并对距离保护进行不断改进和升级,提高系统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3 经济性
4 可扩展性
在电网的规划和运行中,它提供了一种廉 价而可靠的保护方案。
在电网发生变化时容易进行调整和扩展, 具有可塑性。
电网距离保护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
• 电压型距离保护 • 阻抗型距离保护 • 复合型距离保护
按使用场合
• 预警型距离保护 • 失灵型距离保护
电压型距离保护
测量电压和电流
电压型距离保护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测 量元件中的电压和电流。
判断距离
根据距离保护的原理,通过测量出元件的阻抗, 判断距离是否超过设定值。
阻抗型距离保护
1 工作原理
2 运行方式
通过比较元件内的阻抗值与设定值,来确 定元件故障的位置和类型。
采用定值保护及时与后备保护配合工作, 完成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复合型距离保护
1
优点
采用多种距离保护原理,并采用定值、变值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和 准确度。
《距离保护全》课件

拒动。
适应性差
传统距离保护主要针对 稳态工况,对于暂态和 动态变化的工况适应性
较差。
维护困难
由于设备老化和环境变 化等原因,距离保护装 置可能会出现故障,维
护困难。
配置复杂
距离保护装置的配置和 调试过程较为复杂,需 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距离保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02
03
04
创新算法
研究新的算法和策略,提高距 离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
距离保护装置的测量阻抗与线路阻抗 成正比,当测量阻抗大于整定阻抗时 ,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线路。
距离保护装置通过测量故障点至保护 装置的距离,并与预先设定的整定值 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故障,从而 决定是否动作。
距离保护的组成
距离保护装置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测量部分负责测量线路阻抗,逻辑部分负责比较测量值与整定值,执行部分负责切 除故障线路。
《距离保护全》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距离保护概述 •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 距离保护的算法与实现 • 距离保护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 距离保护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距离保护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阻抗测量原 理的保护方式,通过测量输电线 路的阻抗值变化来检测故障。
特点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能 够快速切除故障,减小故障影响 范围。
距离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距离保护能够快速切除故障,降低故 障对电力系统的冲击和影响,提高电 力系统的稳定性。
保障设备安全
距离保护能够及时检测到线路故障, 避免设备在异常情况下运行,从而保 障设备的安全。
距离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适应性差
传统距离保护主要针对 稳态工况,对于暂态和 动态变化的工况适应性
较差。
维护困难
由于设备老化和环境变 化等原因,距离保护装 置可能会出现故障,维
护困难。
配置复杂
距离保护装置的配置和 调试过程较为复杂,需 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距离保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02
03
04
创新算法
研究新的算法和策略,提高距 离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
距离保护装置的测量阻抗与线路阻抗 成正比,当测量阻抗大于整定阻抗时 ,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线路。
距离保护装置通过测量故障点至保护 装置的距离,并与预先设定的整定值 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故障,从而 决定是否动作。
距离保护的组成
距离保护装置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测量部分负责测量线路阻抗,逻辑部分负责比较测量值与整定值,执行部分负责切 除故障线路。
《距离保护全》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距离保护概述 •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 距离保护的算法与实现 • 距离保护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 距离保护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距离保护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阻抗测量原 理的保护方式,通过测量输电线 路的阻抗值变化来检测故障。
特点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能 够快速切除故障,减小故障影响 范围。
距离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距离保护能够快速切除故障,降低故 障对电力系统的冲击和影响,提高电 力系统的稳定性。
保障设备安全
距离保护能够及时检测到线路故障, 避免设备在异常情况下运行,从而保 障设备的安全。
距离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6.电网距离保护

两边同乘测量电流 UA KUUm 2KI Im KUUm UB
相位比较的动作与边界条件为
90 arg Z m Z set 90
Z set
上式中分子分母同乘以测量得
90
arg
KUU m KUU
K
m
I
I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 C U D
90
阻抗继电器的总结:
幅值比较的U A、U B量与相位比较的U C 、U D 量之 间在忽略或2倍关系时,满足下列关系
U U
C D
U A U A
U B U B
或者说
U U
A B
UC UC
U D U D
说明:arg
U U
C D
表示向量U
C
与U
之间的夹角,
D
U
D作参考相量,U
C
超前U
时角度为正
D
第三节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特殊问题 一.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死区及死区的消除方法
思考:对于方向阻抗继电器,当保护出口短路时 ,会不 会有死区?为什么?
位
•
•
比 较
270
arg
Um
•
Im
•
Z set
90
U m Im Zset
2.方向阻抗继电器
(1)幅值比较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为一个圆,圆的直径为整 定阻抗,圆周通过坐标原点,动作区在圆内。这种继电器 的动作具有方向性,阻抗动作方程为
Zm Z set cos( L m )
动作与边界条件为
j
XL Rh
U ac
二、阻抗继电器的精工电流和精工电压
比幅式方向阻抗继电器实际动作条件:
相位比较的动作与边界条件为
90 arg Z m Z set 90
Z set
上式中分子分母同乘以测量得
90
arg
KUU m KUU
K
m
I
I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 C U D
90
阻抗继电器的总结:
幅值比较的U A、U B量与相位比较的U C 、U D 量之 间在忽略或2倍关系时,满足下列关系
U U
C D
U A U A
U B U B
或者说
U U
A B
UC UC
U D U D
说明:arg
U U
C D
表示向量U
C
与U
之间的夹角,
D
U
D作参考相量,U
C
超前U
时角度为正
D
第三节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特殊问题 一.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死区及死区的消除方法
思考:对于方向阻抗继电器,当保护出口短路时 ,会不 会有死区?为什么?
位
•
•
比 较
270
arg
Um
•
Im
•
Z set
90
U m Im Zset
2.方向阻抗继电器
(1)幅值比较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为一个圆,圆的直径为整 定阻抗,圆周通过坐标原点,动作区在圆内。这种继电器 的动作具有方向性,阻抗动作方程为
Zm Z set cos( L m )
动作与边界条件为
j
XL Rh
U ac
二、阻抗继电器的精工电流和精工电压
比幅式方向阻抗继电器实际动作条件:
第三章距离保护-1解析

B
C
1
2
ZT
D
1. 距离保护I段: 按躲过线路末端短路整定
ZsIet1 KIrel ZAB
其中 KIrel 0.8 ~ 0.85
一、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2. 距离保护II段:
A
B
C
1
2
ZT
D
(1)定值计算: ① 与相邻线路的距离I段配合
ZsIeIt1 KIreI l(ZAB Kb.minZsIet2)
EA A Z K3 1
Ik K1
K2
B EB
2
Zk1
Zset
jX
Zk2
Zset
Zk1
k
ZL
A
L
R
Zk3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由三段构成
Ⅰ段 主保护
Ⅱ段
Ⅲ段 后备保护
二、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指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 t与保护安装点至短
路点之间的距离 的l关k 系。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jX
B A
C
Zset
Zm Zset
Zm
R
3.2 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
二、利用复数平面分析圆特性阻抗继电器
2、方向阻抗继电器
jX
Zset C
B R
Zm A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特点:
(1)有死区 (2) Zo随p 变m化而不同 (3)有明确的方向性
3.3 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
一、基本要求和接线方式
基本要求: (1) 测量阻抗正比于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之间
的距离; (2) 继电器的测量阻抗与故障类型无关;
3.3 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
距离保护原理及阻抗继电器

K U U m − K I1 I m ≤ K I 2 I m
全KI: :
i
i
i
i
i
i
讲稿图
KI1 = 0、w3=0
i i i i i
i
w2=w3 方向KI: 方向 : KI1 = KI 2 = KI 、
偏移KI: 偏移 : KI 2 > KI1 、w 2>w 3
电网距离保护
讲稿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 相位比较原理 抓直径 相位比较原理—抓直径 动作条件: 动作条件:
电网距离保护
jX
Zset Zset-Zm
0
Z set − Z m −90° ≤ ≤ 90° Z m + α Z set
Zm
R
−90° ≤
K I Im − KU Um KU Um +α K I Im
电网距离保护
jX
Zset Zset-Zm Zm
0 R
Z set − Z m −90° ≤ ≤ 90° Zm
−90° ≤
K I Im − KU Um
i i
i
i
i
i
≤ 90°
KU Um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相位比较测量回路: 相位比较测量回路:
电网距离保护
讲稿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 阻抗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
电网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 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框图
起动
电网距离保护
Z Z
Z
I
II
t
II
≥1
&
出口
III
t III
组成
测量回路:阻抗继电器 (核心) 测量回路:阻抗继电器KI(核心) 起动回路:负序电流继电器KAN 起动回路:负序电流继电器 逻辑回路: 逻辑回路:门电路和时间电路
电网距离保护

各种短路故障只有符合:
才能得到正确的故障阻抗
在三相短路时,三个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均等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的 线路正序阻抗。三个继电器均能正确动作。
在两相短路时,只有接于故障环路的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等于短路点 到保护安装地点的线路正序阻抗。其余两只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较大, 不会误动作。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用三个阻抗继电器并分别接于不同相间 的原因
在两相接地短路时,只有接于故障环路的阻抗继电器的测 量阻抗等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的线路正序阻抗。其余 两只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较大,不会误动作。
相间距离保护:0°接线方式可以正确反应三相短路、两相 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不能正确反应单相接地短路。
具有零序电流补偿的0°接线方式的分析
1 .单相接地短路 以 A 相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为例
(2)方向圆特性 令Zset2=0,Zset1=Zset2 则动作特性变化成方向圆特性
绝对值比较动作方程为
相位比较动作方程为
方向圆特点: 在整定阻抗的方向上,动作阻抗最大,正好等于整定阻抗;其他方向的动作阻抗 都小于整定阻抗;在整定阻抗的相反方向,动作阻抗降为0.反向故障时不会动作, 阻抗元件本身具有方向性。方向圆特性的阻抗元件一般用于距离保护的主保护段 (1段和 2段)中。
=180°
在实际的系统中,由于互感器误差、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存在,相位差在 180°左右 的一个范围内,测量元件就应该动作
多个负号,两边减180° 方向圆特性
阻抗继电器的死区
在
中
Um称为参考电压或极化电压作为判断口 Uop 相位的参考
当在保护安装处正方向出口发生金属性相间短路时,母线电压降到零或很 小,加到继电器的电压(Um)为零或者小于继电器动作所需的最小电压 时,方向继电器会出现死区。测量阻抗 Zm 的阻抗值都很小,正好处于阻 抗元件临界动作的边沿上,有可能出现正向出口短路时拒动或反向出口短 路时误动的情况。
才能得到正确的故障阻抗
在三相短路时,三个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均等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的 线路正序阻抗。三个继电器均能正确动作。
在两相短路时,只有接于故障环路的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等于短路点 到保护安装地点的线路正序阻抗。其余两只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较大, 不会误动作。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用三个阻抗继电器并分别接于不同相间 的原因
在两相接地短路时,只有接于故障环路的阻抗继电器的测 量阻抗等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的线路正序阻抗。其余 两只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较大,不会误动作。
相间距离保护:0°接线方式可以正确反应三相短路、两相 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不能正确反应单相接地短路。
具有零序电流补偿的0°接线方式的分析
1 .单相接地短路 以 A 相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为例
(2)方向圆特性 令Zset2=0,Zset1=Zset2 则动作特性变化成方向圆特性
绝对值比较动作方程为
相位比较动作方程为
方向圆特点: 在整定阻抗的方向上,动作阻抗最大,正好等于整定阻抗;其他方向的动作阻抗 都小于整定阻抗;在整定阻抗的相反方向,动作阻抗降为0.反向故障时不会动作, 阻抗元件本身具有方向性。方向圆特性的阻抗元件一般用于距离保护的主保护段 (1段和 2段)中。
=180°
在实际的系统中,由于互感器误差、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存在,相位差在 180°左右 的一个范围内,测量元件就应该动作
多个负号,两边减180° 方向圆特性
阻抗继电器的死区
在
中
Um称为参考电压或极化电压作为判断口 Uop 相位的参考
当在保护安装处正方向出口发生金属性相间短路时,母线电压降到零或很 小,加到继电器的电压(Um)为零或者小于继电器动作所需的最小电压 时,方向继电器会出现死区。测量阻抗 Zm 的阻抗值都很小,正好处于阻 抗元件临界动作的边沿上,有可能出现正向出口短路时拒动或反向出口短 路时误动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同理得到
& & & U BC = ( I B − I C ) ⋅ z1Lk & & & & U B = ( I B + K 3I 0 ) ⋅ z1Lk & & & & U C = ( I C + K 3I 0 ) ⋅ z1Lk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一)距离保护的构成 1. 启动部分:用于检测故障,要求当作为远后备保护时, 保护范围末端故障,可靠启动,投入整组保护 2. 测量部分:快速准确测量出故障距离和方向,并于预先 设定的保护范围(定值)比较故障,确定保护的动作行 为。 3. 振荡闭锁部分:系统发生振荡时闭锁保护。 4. 电压回路断线检测:防止电压回路断线引起保护的误动。 5. 逻辑配合部分: 6. 出口部分:
3. 电网距离保护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电流保护的主要不足 灵敏度不足(最根本的缺点) 灵敏度不足(最根本的缺点) 运行方式对保护影响大 无法满足更高电压等级电网对保护的速动性, 无法满足更高电压等级电网对保护的速动性, 选择性, 选择性,灵敏性的要求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故障特点: 故障特点: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一)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 & & & Uφ = U kφ + ( Iφ + k • 3I 0 ) Z1 LL故障相电压统一表达式
其中k称为零序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 称为零序电流补偿系数,定义如下 称为零序电流补偿系数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2. 两相相间故障 AB故障 故障 边界条件
& U kAB = 0
AB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 & & U AB = ( I A − I B ) ⋅ z1Lk
& & & & U A = ( I A + K 3I 0 ) ⋅ z1Lk & & & & U B = ( I B + K 3I 0 ) ⋅ z1Lk
& & & U AB = ( I A − I B ) ⋅ z1Lk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对于ABG两相相间接地故障,有三个故障 回路,即故障相A经故障点和另一故障相B 构成的回路,故障相A经故障点和大地构成 的回路,故障相B经故障点和大地构成的回 路,三个故障回路的电流、电压均可实现 测距目的
BCG故障 故障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同理得到
& & & U CA = ( I C − I A ) ⋅ z1Lk
CAG故障 故障
& & & & U C = ( I C + K 3I 0 ) ⋅ z1Lk
Z M = zl
其中z为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 其中 为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
3.1.1 距离保护的概念
(二)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由上述分析可见,输电线路故障时, 由上述分析可见,输电线路故障时,测量阻抗和故障点 到测量点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到测量点的距离成正比关系,所以阻抗的大小反映了故 障点和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 障点和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 利用该阻抗(或距离)和线路全长阻抗(距离) 利用该阻抗(或距离)和线路全长阻抗(距离)的比较 结果可以识别故障的具体位置, 结果可以识别故障的具体位置,由此可以构成阻抗保护 习惯上称为距离保护) (习惯上称为距离保护)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3.1.3距离保护的构成和时限特性
(二)阶段式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KZ1
AC
KZ2
KZ3
t
t ΙΙ KZ 1
t Ι KZ 1
t ΙΙ KZ 2
t ΙΙ KZ 3
t Ι KZ 2
t Ι KZ 3
L
t ΙΙΙ KZ 1
t
∆t
t ΙΙΙ KZ 2
∆t
t ΙΙΙ KZ 3
可见,A相接地故障时,采用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相 可见, 相接地故障时, 相接地故障时 & & & 电压 U A 和经零序补偿的故障相电流 I A + k 3I 0 可 以反映故障距离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1. 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 同理得到 可见对于单相接地故 A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障,只有故障回路的 & A = ( I A + K 3I 0 ) ⋅ z1Lk & & & U 电流电压才能正确地 反映故障距离。 反映故障距离。 B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可见,AB相间故障时,采用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相 可见, 相间故障时, 相间故障时 & & & 相间电压 U AB 和故障相间电流差 I A − I B 可以反 映故障距离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2. 两相相间故障 同理得到 可见对于两相相间短 AB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路,也只有故障回路 的电流电压才能正确 & & & U AB = ( I A − I B ) ⋅ z1Lk 地反映故障距离。 地反映故障距离。 BC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对于两相相间短路, 对于两相相间短路, & & & U BC = ( I B − I C ) ⋅ z1Lk 同样只有一个故障回 路,即故障相经故障 CA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相间短路的测距公式 点和另一故障相构成 & & & U CA = ( I C − I A ) ⋅ z1Lk 的回路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一)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 & & & U =U +U +U
φ φ1 φ2 φ0
& & & & & & = U k1 + Iφ1Z1 + U k 2 + Iφ 2 Z 2 + U k 0 + Iφ 0 Z 0 & & & & = U kφ + Iφ1Z1 + Iφ 2 Z 2 + Iφ 0 Z 0 & & & & & & = U kφ + Iφ1Z1 + Iφ 2 Z1 + Iφ 0 Z1 + ( Iφ 0 Z 0 − Iφ 0 Z1 ) & kφ + ( Iφ1 + Iφ 2 + Iφ 0 ) Z1 + 3I 0 Z 0 − Z1 Z1 & & & & =U 3Z1 & & & = U kφ + ( Iφ + k • 3I 0 ) Z1
& & & & U B = ( I B + K 3I 0 ) ⋅ z1Lk
C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相接地故障的测距公式
& & & & U C = ( I C + K 3I 0 ) ⋅ z1Lk
对于单相接地故障, 对于单相接地故障, 只有一个故障回路, 只有一个故障回路, 即故障相经故障点和 大地构成的回路
Z 0 − Z1 k= 3Z1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二)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间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相间电压的统一表达式
& & & U φφ = U kφφ + I φφ Z1 LL 相间电压统一表达式
关于两个统一表达式的说明 在统一表达式的推导中,对故障类型、 在统一表达式的推导中,对故障类型、故障地点没有 任何假设,所以统一表达式与故障类型和地点无关 任何假设,所以统一表达式与故障类型和地点无关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3.1.2故障回路与阻抗继电器的接线
(三)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 3. 两相相间短路接地故障 ABG故障边界条件 故障边界条件
& U kA = 0
& U kB = 0
& U kAB = 0
ABG故障的测距公式 故障的测距公式
电流保护仅仅利用了故障时电流增大的特征 故障时电压降低 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灵敏度, 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灵敏度,所以就有了阻抗保 护,反映电流电压比值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