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距离保护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1-3.2电网的距离保护-阻抗继电器原理和动作特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1-3.2电网的距离保护-阻抗继电器原理和动作特性

Z m Z set
Zm
O
m
R
Z m Z set
R
(a)
(b)
| Zm | Zset
| U m | I m Z set
幅值比较方式
Z m Z set 270 arg 90o Z m Z set
o
相位比较方式
2. 全阻抗继电器—实际实现
jX
Z set
jX
Z m Z set
Z0 Zm Z0
jX
A
Z0
k
O
Zm
k
R
O

Zm Z0
Z0
(a)
Zm
A
R
A
Z0
(b)
| Zm Z0 | Zm Z0
Um 270 Arg 90 I m Z set
U P Um
U = I m Z0
6. 具有直线特性的继电器-电抗继电器
jX
jX set
o
相位比较方式
3. 方向阻抗继电器—实际实现
jX
Z set
jX
Z set
Zm
1 Z set 2
Z
m
1 2 Zset
Z set
Zm
O
Zm
O

R
(a)
(b)
Um 270 Arg 90 U m I m Z set
动作方程
U P Um
U =Um I m Zset
3. 方向阻抗继电器-几个概念的说明 起动阻抗随着测量阻抗 相角的变化而改变;
Zk (nTA / nTV )
动作特性扩大为一个圆
(a)

距离保护基本要求

距离保护基本要求

距离保护基本要求
距离保护是一种电力系统保护,用于保护输电线路和变电站。

以下是距离保护的基本要求:
1. 灵敏度:距离保护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够快速地反应故障情况,并在短时间内切断故障电路,避免故障扩大。

2. 可靠性:距离保护应该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出现误动作或漏动作。

3. 选择性:距离保护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够区分故障电路和正常电路,避免误切正常电路。

4. 时限特性:距离保护应该具有合理的时限特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和距离设置不同的时限,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切除故障电路。

5. 整定计算: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线路参数、故障类型、保护范围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6. 维护管理:距离保护的维护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总之,距离保护的基本要求是灵敏度高、可靠性强、选择性好、时限特性合理、整定计算科学、维护管理到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距离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距离保护概述
在结构复杂的高压电网中,应 采用性能更加完善的保护,距离 保护就是其中的一种。
2、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是反应保护安装处至 短路点之间的距离,并根据短路点 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确定动作时限 的一种保护。
故障点离保护安装处越近,保 护动作时间越短;反之越长。
故障点总是由离故障点近的 保护首先动作切除故障,从而保 证了保护动作的选择性。
Im
K
ZUmຫໍສະໝຸດ Z set当在保护区末端短路时,测量阻 抗为 Um Im Zset
工作电压为
Uop ImZm ImZset 0
Im
K2 Z
K1
Um
Zm
保护区外K1点短路,有
Zm > Zset
Uop Im (Zm Zset ) >0 保护区内K2点短路,有
Zm < Zset
Uop Im (Zm Zset ) <0
教学内容:输电线路距离保护
4.1 距离保护概述 1、距离保护的作用 2、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3、距离保护时限特性 4、距离保护的构成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 理解距离保护的作用、距 离基本工作原理、距离保 护的时限特性及距离保护 的构成。
1、距离保护的作用
原因:电流、电压保护其保护范 围随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影响很 大,很难满足长距离、重负荷线 路灵敏性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距离保护的核心元件:阻抗继 电器。
要求:测量元件应能正确测量 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方向阻抗继电器还应具有测量 故障点方向。
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 阻抗,实际上也测量故障点至 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Im
K1
Um
测量阻抗为:Zm
Um Im
(设变比为1)
设阻抗继电器工作电压为:

电网距离保护第1讲(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

电网距离保护第1讲(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

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距离保护将依托于新型智 能保护系统,逐步实现人机交互,提高保护系统 的智能化。
电网距离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1
挑战
距离保护系统复杂,需要改变以往的保护方式和技术,同时面临着保护灵敏度不 足等问题。
2
机遇
距离保护是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继续探索 和创新,使技术更加完善,并实现智能化保护。
电网距离保护工程实务中的问题与解 决策略
问题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距离保护常常会出现误动和误通的情况,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参数的精度 和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解决策略
可以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并对距离保护进行不断改进和升级,提高系统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3 经济性
4 可扩展性
在电网的规划和运行中,它提供了一种廉 价而可靠的保护方案。
在电网发生变化时容易进行调整和扩展, 具有可塑性。
电网距离保护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
• 电压型距离保护 • 阻抗型距离保护 • 复合型距离保护
按使用场合
• 预警型距离保护 • 失灵型距离保护
电压型距离保护
测量电压和电流
电压型距离保护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测 量元件中的电压和电流。
判断距离
根据距离保护的原理,通过测量出元件的阻抗, 判断距离是否超过设定值。
阻抗型距离保护
1 工作原理
2 运行方式
通过比较元件内的阻抗值与设定值,来确 定元件故障的位置和类型。
采用定值保护及时与后备保护配合工作, 完成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复合型距离保护
1
优点
采用多种距离保护原理,并采用定值、变值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和 准确度。

第三章距离保护

第三章距离保护

第三章距离保护第三章:电网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壁纸,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基本原理:按照继电保选择性的要求,安装在线路两端的距离保护仅在下路MN内部故障时,保护装置才应该立即动作,将相应的断路器跳开,而在保护区的反方向或本线路之外正方向短路时,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与电流速断保护一样,为了保证在下级线路的出口处短路时保护不误动作,在保护区的正方向(对于线路MN的M侧保护来说,正方向就是由M指向N的方向)上设定一个小于本线路全长的保护范围,用整定距离Lset来表示。

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首先判断故障的方向,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正方向上,则设法测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k,并将Lk与Lset相比较,若Lk小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内,这时保护应立即动作,跳开相应的断路器;若LK大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外,保护不应动作,对应的断路器不会跳开。

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反方向上,则无需进行比较和测量,直接判断为区外故障而不动作。

}通常情况下,距离保护可以通过测量短路阻抗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和判断故障距离。

2.几种继电器的方式:苹果特性:有较高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耐受过负荷的能力比较差;橄榄特性正好相反。

电抗特性:动作情况至于测量阻抗中的电抗分量有关,与电阻无关,因而它有很强的耐过渡电阻的能力。

但是它本身不具有方向性,且在负荷阻抗情况下也可能动作,所以通常它不能独立应用,而是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电阻特性:通常也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多边形特性:能同时兼顾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和躲负荷的能力。

3测量阻抗:Zm定义为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Um&与测量电流Im&之比,即Um&/Im& 动作阻抗:使阻抗原件处于临界动作状态对应的阻抗(Zop)。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 电网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 电网距离保护

3.1.1 距离保护的概念
测量阻抗和故障距离的关系 测量阻抗的定义(以单相系统为例)
Zm
U
m
zl
z为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
Im
试图找到与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类型无关,只与短路点到 保护安装处有关的测量参量
3.1.1 距离保护的概念

距离保护-利用短路发生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 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整定距离Lset-与距离保护的范围相对应的距离。 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3.1.3 三相系统中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选取

不同故障类型电流、电压和测量阻抗的关系:
CASE3:两相短路接地故障 ABG故障边界条件 (I K 3I )z L 0 U U A A 0 1 k kA K 3I )z L U kB 0 U B ( I B 0 1 k I z L 0 U U I kAB A B 1 k kAB
3 电网距离保护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电流保护的缺陷 缺点 灵敏度不足 运行方式对保护影响大 配合困难 问题 无法满足更高电压等级电网对保护的速动性、选择性、灵 敏性的要求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故障特征分析 特征 故障时电流增大 故障时电压降低 思路 综合利用电流、电压可以提高灵敏度,所以就有了阻抗保 护,利用电流电压比值作为故障特征量
总结
只有采用与故障回路相关的电流、电压才能实现距离的测量。继电器接 入不同电压、电流仪,称为不同的接线方式。 存在相间故障回路时,采用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相间电压和故障相间电流 差可以反应故障距离,称为相间距离保护。 存在接地故障回路时,采用保护安装处的相电压和经零序补偿的相电流 可以反应故障距离,称为接地距离保护。 为了保护接地故障和相间故障,需要配备接地距离保护和相间距离保 护,短路形成几个故障回路。就有几个阻抗继电器可以实现阻抗测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距离保护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距离保护原理
9
三相系统中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选取
. 两相接地短路故障

或者
. 两相不接地短路故障 有
. 三相对称短路 此时故障点处的各相电压相等,且三相系统对称 时均为0。这种情况下,选用任意一相的电压、电 流或任意两相间的电压、电流差作为距离保护的 测量电压和电流均可。
10
故障环路的概念及测量电压、电流的选取
. 一种是首先精确地测量出Zm ,然后再将它与事先确 定的动作特性进行比较。当Zm落在动作区域之内 时,判为区内故障,给出动作信号;当Zm落在动作 区域之外时,继电器不动作。
. 另一种方法无需精确地测出Zm ,只需间接地判断 它是处在动作边界之内还是处在动作边界之外,即 可确定继电器动作或不动作。
18
偏移圆特性
正向整定阻抗与反向整定阻抗相量末端的连线,就是 圆特性的直径,它将圆分成两部分,即右下部分和左 上部分,当测量阻抗落在右下部分圆周的任一点上 时,有
当测量阻抗落在左上部分 圆周的任一点上时,有
测量元件的动作条件可表示为
19
偏移圆特性
• 使阻抗元件处于临界动作状态对应的阻抗称为动作阻 抗,通常用Zop 表示。对于具有偏移圆特性的阻抗继 电器而言,当测量阻抗Zm 的阻抗角不同时,对应的动 作阻抗是不同的。
. 在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 故障电流在故障相与大地之间流通;两相接地短路 时,故障电流既可在两故障相与大地间流通,也可 在两故障相间流通;两相不接地短路时,故障电流 在果把故障电流可以流通的通路称为故障环路,则
在单相接地短路时,存在一个故障相与大地之间的
20
方向圆特性
. 在偏移圆特性中,令Zset2 = 0, Zset1 = Zset ,则动作 特性就变成方向圆特性,特性圆经过坐标原点。

电网的距离保护

电网的距离保护

阻抗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是距离保护的核心元件,它的作
用是用来测量保护安装处到故障点的阻抗 (距离),并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 保护区内部故障还是保护区外故障。
阻抗继电器分类

(1)阻抗继电器分类根据阻抗继电器的比较原理, 阻抗继电器可以分为幅值比较式和相位比较式。 (2)根据阻抗继电器的输入量不同,阻抗继电器 可以分为单相式(第I型)和多相补偿式(第II型) 两种。 (3)根据阻抗继电器的动作边界(动作特性)的 形状不同,阻抗继电器可以分为圆特性阻抗继电器 和多边形特性阻抗继电器(包括直线特性阻抗继电 器)两种。
动作不具有方向性。
动作方程两边同乘以测量电流,则方程为
U m I m Z set
若令整定阻抗为:
Z set K ur / K uv
圆的动作方程也可用下式表示:
K uvU m K ur I m
Z m Z set
方程的物理意义为:正常运行时,由于电压为 额定电压、电流是负荷电流,方程不满足条件, 即继电器不动作;当在保护区内发生短路故障 时,电压降低,电流增大,方程满足条件,保 护起动。
动作阻抗概念:
jX
Z set
set
Zm
Z op
R
m
定义
使阻抗继电器起动的 最大测量阻抗。
动作 阻抗 特点
当加入继电器电压与电流之间 的相位差为不同数值时,动作 阻抗也随之而变。 动作阻抗具有最大值, 保护区最长。
灵 敏 角
当测量阻抗角等于整定阻抗 角时,此时动作阻抗具有最大 值,将此角度称为灵敏角。
Z m 0.5(1 ) Z set 0.5(1 ) Z set
当 1时 ,方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Lset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考虑到二次侧的测量阻抗受电流、电压互感器和输电线
路阻抗角的角度差等因素影响,因此,通常将阻抗继电器的
保护范围扩大为一个面或圆的形式。当测量阻抗落在这个范 围内时,阻抗元件动作;否则不动作。
这个保护范围的边界叫做:整定阻抗。用符号Zset表示。
为保证距离保护的正确工作,测量电压、测量电流应取用故障环路 (故障电流流通的回路)上电压、电流量。 • 接地短路的故障环路为“相-地”故障环路;
接地距离保护接线方式
相间距离保护接线方式
• 相间短路的故障环路为“相-相”故障环路。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顺便说明: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故障相的测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三、距离保护的接线方式
接线方式——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
希望或要求: •能够反映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正序阻抗(或者距离); •适合于任何的短路类型。 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接线方式能够 同时满足上述的2个要求。 同学们可以探索更好的接线方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3.
因此,三相的M点与K点在任何情况下的通用表达式为:
此式的分析过程还包含了接线方式的产生过程。 ,此时要想得到反映短路点K到保护安装处M 的正序阻抗Z1,只要进行下面的计算就可以实现:
带零序补偿的00接线方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具体分析各种测量阻抗的情况:
(2)三相短路(以下分析中,无下标m时,均表示为测量量)
通用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具体分析各种测量阻抗的情况:
(3)两相相间短路(设BC相)
通用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具体分析各种测量阻抗的情况:
第3章
电网距离保护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3.2 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 3.3 阻抗继电器的实现方法
3.4 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
3.5 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
3.6 故障类型判别和故障选相
3.7 距离保护特殊问题的分析
3.8 工频故障分量距离保护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的继电保护方式称为阻抗保护, 对于输电线路,由于:
所构成
所以,还能反映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lm,因此, 通常也称为距离保护。 如果计算出具体的数值,还具有测距的功能。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Lset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二、测量阻抗及其与故障距离的关系
测量阻抗Zm定义为: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
(3)两相相间短路(设BC相)
通用式: 接地测量阻抗:
C、A相测量阻抗与B相类似分析,绝对值较大。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具体分析各种测量阻抗的情况:
(4)两相接地短路(设BC相)
通用式:
类似分析可得: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具体分析各种测量阻抗的情况:
(5)单相接地短路(设A相)
三相的M点与K点在任何情况下的通用表达式为:
如果分析或计算A相,那么,应当取A相的电气量:
于是,保护的各相测量电压为:
如果分析或计算AB相,那么,应当取AB相的电气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具体分析各种测量阻抗的情况:
(1)正常运行
接地测量阻抗
相间测量阻抗
绝对值大,角度小(一般小于30度)。
电流 之比,
与测量
通常为复数,既可用极坐标形式,也可用直角坐标形 式表示: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测量阻抗具有以下的“差异”:
(1)系统正常运行时
——近似等于额定电压; ——为负荷电流,小于额定值; ——一般小于30º 。
(2)短路时
其中,z1的角度一般在70º -80º ,视线路而定。
通用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0°接线方式的测量阻抗归纳:
包含非故障相的电气量时,测量阻抗的幅值通常偏大。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0°接线方式的测量阻抗归纳: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接线方式可以反映的故障类型:
阻抗元件为“欠 量动作”,故测 量阻抗偏大时, 影响较小。
五、距离保护的构成
判断是否 发生故障
故障的范 围、方向
防止误动
实际的逻辑相当复杂,尤其是振荡闭锁部分。
经过分析、研究、比较,目前,常用的接线方式有2种:
(仍假设 Cosφ=1,即A相电压、电流同相位)
(1)相间距离 0°接线方式。
(2)带零序补偿的接地距离0°接线方式。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详细分析接线方式的测量情况。
从K点“往左侧看”(右侧类似),有: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阻抗动作时,非故障相的测量阻抗(包含非故障相电 气量的测量阻抗)有可能也会动作,为此,在单相故 障需要仅跳开单一的故障相时,还需要采用选相元件 予以辅助。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四、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与单电源的电流保护类似:三段式配置。时限特性设计方 法一致。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电流保护:反映故障电流大小。 简单、经济、工作可靠,但是,受系统运行方
式变化的影响较大,难以满足高压和超高压电网快
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的要求。
一般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网。
因此,还需要研究其他方式的保护,以便克服 电流保护的不足。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一、距离保护的概念
利用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