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PPT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PPT

下腺(下颌骨下方的唾液腺),左右各一,
由舌头正下方处伸出颌下腺排泄管,主
要分泌黏液和浆液状性质的唾液,为平
时唾液分泌量的主要来源,(注 : 腮腺分
泌浆液状性质的唾液,为进食时大量分
泌唾液的主要来源)。
13
正常颌下腺造影表现
14
正常颌下腺CT表现
平扫
增强
15
下颌下腺
16
涎 石病
病因: 1 、电解质平衡失调 2、 炎症 3、 唾液淤滞 4 、PH改变
– 低度恶性肿瘤 介于两者之间。
45
MRI表现 T1WI:低、中等信号 T2WI:不均匀高信号
46
良性涎腺肿瘤
47
恶性涎腺肿瘤
48
腮腺混合瘤(良性)
49
50
腮腺多形性腺瘤
女,49岁,右腮腺区无痛性块1年余
51
腮腺多形性腺瘤
52
腮腺多形性腺瘤
53
左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54
多形性腺瘤恶变
18
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男,46岁
主诉:左口底进食肿痛1周。 现病史:左口底进食时肿痛1
周,进食后可缓解。 临床表现:左颌下腺压痛,
未及明显肿大,挤压腺体可 见脓性分泌;左口底可及 1cm×2cm大小结石样物,压 痛明显。 下颌横断片示左颌下腺导管 走行区约0.7cm×2.0cm高 密度影
平片检查目前仅限于对阳性结石、腺体钙化和涎腺肿 瘤引起骨改变的检查。
涎腺造影的主要优点是对导管系统显示好,目前对于 涎腺导管阴性结石、导管狭窄、导管损伤、慢性炎症、 肉芽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等非肿瘤性疾患仍是首选 检查方法。
5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是涎腺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并可以和涎腺 造影结合使用,可用于确定涎腺有无肿瘤,明确肿瘤 位置、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并可了解肿瘤与 颈部血管的关系。

唾液腺解剖及唾液腺病变影像诊断

唾液腺解剖及唾液腺病变影像诊断

良性腮腺肿瘤
• 多形性腺瘤 • 绝大多数的腮腺肿瘤是多形性腺瘤,占所有腮腺肿瘤的80%。该
肿瘤通常发生在中年人,表现为小而质地坚韧的肿块。女性发生率 稍高。 • 尽管多形性腺瘤是良性肿瘤,完全手术切除是标准的治疗方法。
多形性腺瘤
• 如果不进行切除,肿瘤可继续生长、转化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风险 将增加。
• 干燥综合征的病人患腮腺和头颈淋巴瘤的风险显著增大。故该类 病人一旦有任何明显新的腮腺肿块都应该怀疑有淋巴瘤的可能。
HIV淋巴上皮病变
• 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病人常伴腮腺淋巴组织功能障碍,包括多发性 双侧淋巴上皮囊肿和实性肿块。
• 由于腮腺是唯一内含淋巴组织的唾液腺,所以患有淋巴上皮病变 的病人只累及腮腺。
增加的缘故。
干燥综合征
•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疾患,主要累及大、小唾液腺以及泪 腺。
• 当继发于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时,该疾病称为继 发性干燥综合征。
• 当只有唾液腺和泪腺受累时,才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 征好发于中年女性。
干燥综合征
• 影像上,唾液腺体萎缩且被脂肪取代,伴多发结节,异常强化,多 发小的囊性灶和点状钙化。
腮腺
• 腮腺主导管称为Stensen管。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腮腺是最后形成包膜的大唾液腺,因而是唯一
含内淋巴组织的唾液腺。 • 面神经经茎乳孔出颅,随后行经二腹肌后腹前方以及茎突外侧后进
入腮腺。
下颌下腺
• 成对的下颌下腺一部分位于口腔底部,一部分位于颈部。 • 每个腺体包绕下颌舌骨肌的游离后缘,而下颌舌骨肌将口腔底部
• 另外,仅凭影像表现无法鉴别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恶性黏液表皮样 癌。手术切除时,肿瘤的包膜必须保持完整,以防止肿瘤种植播 散。

颌下腺影像诊断

颌下腺影像诊断
涎石病
• 涎石是指发生在唾液腺导管内或腺体内的结石,并引起唾液排出受阻、继发 腺体感染的一系列病症,为涎石病。 • 涎石病是唾液腺疾病中的常见病,据报道,每年新发涎石病6000 万例,在 人群中发病率为1.2%。
• 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进食后腺体肿大,有时可继发感染引起急、慢性 涎腺炎。 • 涎石病中尤其颌下腺导管结石最为常见,占总涎石病的80%以上。
相关疾病谱
IgG4相关性唾液腺炎
• 累及唾液腺的IgG4 相关疾病, 又称IgG4 相关唾液腺炎, 包括IgG4 相关 Mikulicz 病(IgG4+MD)和IgG4 相关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Küttner 瘤)。 • IgG4+MD曾经被认为是舍格伦综合征(SS)的一个亚型,然而MD 有其独特 的表现, 包括唾液腺和泪腺持续性肿大,对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敏感有效, 腺体功能恢复较好等。
IgG4相关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Küttner 瘤)
• • • • IgG4 相关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试用性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①颌下腺单侧或双侧对称性持续肿大超过3 个月; ②血清IgG4 水平升高(>1.35 g/L); ③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和IgG4+浆细胞浸润(高倍镜下每视野可见 >50 个IgG4+浆细胞,且IgG4+浆细胞/IgG+浆细胞>50%)合并典型的组织纤维 化或硬化,; • 诊断要求需满足①+②或③。 • 由于颌下腺持续肿大和硬化性改变,故该病易与慢性阻塞性颌下腺炎或颌下 区肿瘤相混淆。
IgG4+MD
• • • • 当今较为权威的诊断标具体如下: ①泪腺、腮腺和颌下腺中至少两对腺体持续对称性肿大超过3 个月; ②血清IgG4 水平升高(>1.35 g/L); ③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和IgG4+浆细胞浸润(IgG4+浆细胞/IgG+浆细 胞>50%),合并典型的组织纤维化或硬化。 • 诊断要求需满足①+②或③,另外要注意的是,诊断IgG4+ MD需与结节病、 Castleman 病、韦格纳肉芽肿、淋巴瘤和癌症相鉴别。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80页PPT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80页PPT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涎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涎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02
确定病变分期:判断病变发展程度,指导治疗方案
03
评估治疗效果:监测治疗过程中病变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04
治疗方案选择
手术治疗:根据病变性质、位置、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放疗:适用于对放疗敏感的涎腺占位性病变
化疗:适用于对化疗敏感的涎腺占位性病变
03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涎腺占位性病变进行靶向药物治疗
影像学鉴别诊断:与其他涎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随访: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
影像诊断流程
01
采集涎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资料
02
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03
确定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范围
04
评估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05
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3
涎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结果分析
良性病变影像特征
涎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01.
02.
03.
04.
目录
涎腺占位性病变概述
涎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方法
涎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结果分析
涎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临床意义
1
涎腺占位性病变概述
涎腺占位性病变定义
涎腺占位性病变是指涎腺中出现的异常生长物,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01
涎腺占位性病变可发生在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部位。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涎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
03
涎腺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04
涎腺占位性病变分类
良性占位性病变:如腺瘤、囊肿、血管瘤等
恶性占位性病变:如腺癌、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

02
涎石病:影像学表现为腺体内有高密度结石影可伴随导管扩张。
04
涎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变边缘清晰。
传统影像技术:如X光、CT等对涎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型影像技术:如MRI、PET等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能够更准确地诊断涎腺疾病。
影像技术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影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为涎腺疾病的诊断 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涎腺疾 病的发病机制、病程和病理表现 存在差异影像诊断时需要考虑患 者个体差异提高诊断的针对性和 准确性。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涎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将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广泛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新的影像技术如分子影像、功能影像等将应用于涎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实现个 体化精准治疗。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将与临床治疗更加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良性涎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恶性涎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淋巴结转移 等 不同类型涎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如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等具有各 自独特的影像学特征
涎腺炎症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腺体肿胀、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等。
炎症累及腺体周围组织时可出现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改变如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
涎腺炎症的影像学表现还可能包括淋巴结肿大、钙化等。 不同类型涎腺炎症的影像学表现略有差异如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的表现不同。
01
涎腺炎性疾病:如腮腺炎、颌下腺炎等影像学表现为腺体肿大、 密度不均等。
03
涎腺肿瘤:良性肿瘤如混合瘤、腺瘤等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椭 圆形肿块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如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影像学表 现为不规则形状肿块边缘不整齐密度不均。

唾液腺疾病影像学

唾液腺疾病影像学
唾液腺疾病影像学
唾液腺解剖
• 大唾液腺是位于口腔周围的独立的器官,但其 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
唾液腺解剖
• 腮腺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 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
• 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在距 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经咬肌表面前行,绕过咬 肌前缘转向深部,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部粘膜, 开口处形成一个粘膜乳头,恰和上颌第二磨牙 相对。
• 唾液腺结石常伴有导管及腺体的逆行性 感染,可导致腺体萎缩。
临床表现
• 以下颌下腺最多见,80%~90%。 • 原因:
– 导管较长,弯曲,逆动力运行 – 唾液成分(钙磷浓度高)
• 其次为腮腺,而舌下腺及小唾液腺结石 较少见。
临床表现
• 20~40岁中、青年人多见。
• 导管阻塞症状:进食时颌下腺区肿胀和疼痛。
唾液流入口腔。
临床表现
• 根据涎瘘发生的部位,分为腺瘘和管瘘。 • 腺瘘在腮腺区皮肤上可见到很小的点状
瘘孔,并有少量透明液体流出。 • 管瘘可有透明或混浊唾液外流至面颊部。 • 进食时分泌物排出量增多,瘘口周围皮
肤因唾液激惹出现轻度炎症或湿疹样皮 损。
影像学表现
• 涎瘘的明确诊断需进行唾液腺造影。 • 可鉴别腺瘘与管瘘,观察瘘口与自然导管口及
腺门的关系。 • 应使用油性造影剂,可经口内正常导管口注入,
导管口闭塞可经瘘口注入。 • 腺瘘导管系统完整,造影剂自腺体部外漏。 • 管瘘表现为造影剂自主导管破损处外漏,瘘口
狭窄或继发感染时可见其远心段导管扩张。
• 右腮腺导管瘘 • 右侧颊部刺伤半月,有清亮液体自右颊部流出。
右腮腺造影显示右腮腺主导管中段造影剂漏出。

医学超声影像学涎腺及淋巴结超声诊断详解演示文稿

医学超声影像学涎腺及淋巴结超声诊断详解演示文稿
身乏力、发热、畏冷7天。入院查体,右耳 屏前下触及一肿物,约2.5cmx3.0cm,质硬、 触痛。
第二十九页,共84页。
二、超声表现
左图为右侧腮腺(箭头处)长轴切面的灰阶图
右图为右侧腮腺长轴切面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第三十页,共84页。
三、提问与思考
1. 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应首先考虑什么疾 病?
2. 须与哪种疾病鉴别?如何鉴别诊断?
c. 舌下腺呈椭圆形或马蹄形,边界不易完 整显示。
d.涎腺腺实质为均匀高回声。
第九页,共84页。
第十页,共84页。
腮腺纵切图
腮腺实质呈均匀高回声,浅叶边界清晰,深 叶后缘(箭号)不清晰
② 彩色与频谱多普勒
➢ 腺体血流信号呈散在点状分布,动脉 血流频谱呈高阻型。
③ 涎腺正常参考测值
a. 腮腺长径约5cm~6cm,宽径约 4cm~5cm,厚径约1.5cm~2cm;
b. 颌下腺长径约3cm~4cm,厚径约
1.5cm~2cm;
c. 舌下腺宽径约1.5cm~2.5cm。
第十一页,共84页。
2.涎腺炎症与结石 ① 涎腺急性炎症
a. 腺体肿大,边界不清,实质回声不均 匀,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b. 若形成脓肿,表现为含有点状回声漂浮 的液性区,边界不规则。
c. 流行性腮腺炎多累及双侧腺体;急性细菌 性炎症以单侧多见。
4. 淋巴结收集引流区域淋巴液,并经输入淋 巴管流入皮窦,再通过髓窦汇入输出淋巴 管。
第四十九页,共84页。
第五十页,共84页。
正常淋巴结解剖示意图
三、超声检查方法
1. 依检查需要,取仰卧位或其他体位,充分 暴露受检部位。
2. 检查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可沿着血管的 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全口多发性龋齿
二、涎腺导管异常
先天性涎腺导管扩张:主导管(颌下腺)或末梢导管(腮 腺)扩张
临床:不明原因涎腺肿大,造影示主导管扩张成囊状或憩 室样,末梢导管扩张呈点状或球状阴影
导管开口位置异常: 副导管开口位于颊、下颌下缘、上颌 窦等部位
涎腺导管先天闭琐:罕见, 易成潴留囊肿的原因伴口干
三、涎腺异位
涎腺的基本组织结构
涎腺实质:腺泡和导管形成 腺小叶
涎腺间质:涎腺被膜、小叶 间结缔组织(含神经、血 管、淋巴管)、小叶内结 缔组织(包绕腺泡、导管 的结缔组织、基底膜等)
涎腺的功能及增龄变化
产生和分泌唾液(成分多、功能复杂) 消化功能 润滑、防御和保护 抗菌:5种蛋白酶 内分泌:腮腺素
嗜酸性变、腺泡萎缩、脂肪浸润
整个腺体位于非正常涎腺解剖区 部份腺体异位于其它区域称迷走涎腺
腮腺---咬肌前缘,导管变短 颌下腺---下颌角或舌下间隙与舌下腺融合 迷走涎腺---颈侧、咽部、颌骨、牙龈等处
异位腺体无症状或有涎瘘,可继发炎症囊肿肿瘤 迷走于颈 淋巴结---淋巴瘤 迷走获得性多发生在腮腺,如外伤、感染、手术 腺体或导管损伤后,唾液由创口外流,影响创口愈合,形成
舌下腺解剖
在口底黏膜舌下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的上方 外面:与下颌骨体内面的舌下腺窝相邻 内面:为颏舌肌 前端:在中线与对侧舌下腺相遇 后端:与颌下腺深部毗邻
导管开口:
小管直接开口于口腔 大管与颌下腺导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的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回流
神经支配 感觉---舌神经 分泌---交感N、副交感N 血管分布 舌下动脉及颏下动脉的分支 淋巴回流 经颏下及颌下淋巴节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群 或直接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群
恶性上皮性肿瘤
良性上皮性肿瘤
软组织肿瘤
2005 WHO分类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继发性肿瘤
先天性囊肿 获得性囊肿(舌下囊肿)
涎腺又称唾液腺
三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很多小涎腺: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腮腺的解剖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 上平颧弓 下至下颌角 后达乳突前缘 前邻咬肌表面 深达茎突和咽侧壁
以下颌支后缘为界分浅 部和深部
涎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海军
涎 腺 疾 病
涎腺先天发育异常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涎腺肿瘤及囊肿
先天性涎腺缺失或发育不全 先天性涎腺导管异常 先天性涎瘘 涎腺异位 先天性发育性囊肿(鳃裂囊肿、表皮囊肿、 淋巴上皮囊肿、Merkel囊肿) 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血管瘤
涎石病 涎瘘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 结核 Sjogren综合征(干燥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 结节病
涎腺的影像检查技术
涎腺造影术(阴性结石、异物、涎瘘、肿瘤等) 超声(有无占位、囊实性肿物,筛查手段) CT(有无占位、肿瘤的侵犯范围、咽旁肿瘤鉴别、颈内动静
脉关系等) MRI(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周围侵犯) 核素显像(炎性疾病)
第一节 涎腺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性涎腺缺失或发育不全 先天性涎腺导管异常 先天性涎瘘 涎腺异位 先天性发育性囊肿(鳃裂囊肿、表皮囊肿、淋巴上皮囊肿、
Merkel囊肿) 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血管瘤
一、先天性涎腺缺失或发育不全
任何大小涎腺,可单侧(对侧代偿性增大)或双侧,病因不 明(基因缺陷可能)
涎腺缺失:腺体导管缺失,检查导管口未发育或不能进入 涎腺发育不全:腺体过小畸形,导管系统尚存,常伴小颌畸
形,附耳等 多个涎腺缺失或严重发育不良:口干、口腔粘膜粗涩等,可
深面达茎突及起自茎突的各肌和咽侧壁
腮腺导管
长约3.5-5.0cm,从浅叶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约1.5cm水平 向前越过咬肌浅面,在咬肌前缘以直角转向内,穿入颊 肌,在颊肌与颊黏膜之间行走,开口于腮腺乳头。
腮腺的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回流
神经支配 感觉----耳大N、 耳
颞N 分泌----舌咽N 血供 颞浅A及耳后A 淋巴回流 腮腺浅深淋巴结
第一鳃裂囊肿,分I型和II型
胚胎时第一鳃裂在外耳道和舌骨平面,而且参与外耳道的形成, 因此鳃裂囊肿通常在外耳道至舌骨平面的范围内出现。
Bailey (1922 )根据第二鳃裂囊肿的解剖位置 将其分为四型:
I型 : 囊肿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阔肌的深面;II型:最常 见,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浅面,颈动脉间隙的外侧,颌下腺 后方;III型: 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外动脉至咽侧壁之间;IV 型 : 囊肿位于咽粘膜间隙。
五、先天性发育性囊肿
(一)鳃裂囊肿
腮裂囊肿是一种发生于颌面部的良性的、先天性、发育性囊肿 鳃裂囊肿根据发生部位分第一、二、三、四鳃裂囊肿 第二鳃裂囊肿是最常见的,约占9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 见于10 ~ 30 岁 第一鳃裂囊肿相对少见,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
鳃裂囊肿—发病机制
人胚第3周末,扁平的胚盘已向腹侧褶卷成园柱形的胚胎, 此时胚胎头部发育比例较大,与腹侧的心膨大相接触、颈 部不明显。
颈外侧深淋巴结
颌下腺解剖
位于颌下三角内 下颌骨体内面 舌骨舌肌和茎突舌骨
肌之间。
颌下腺导管
从深部发出,自后下斜向前上,行于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 之间,长5cm,开口于舌系带两侧舌下阜
颌下腺的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回流
神经支配 感觉---舌N 分泌---交感N、副交感N 血管分布 颌外动脉及舌动脉的分支 淋巴回流 经颌下淋巴节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群
瘘管 外涎瘘唾液经瘘口流至面峡部,内涎瘘唾液流入口腔
涎瘘的影像学表现
涎腺的明确诊断需进行唾液腺造影。 可鉴别腺瘘与管瘘,观察瘘口与自然导管口及腺门的关系 腺瘘导管系统完整,造影剂自腺体部外漏 管瘘表现为造影剂自主导管破损处外漏,瘘口狭窄或继发感
染时可见其远心段导管扩张
造影示右腮腺涎瘘远端主导管和部分分支胆管明显增粗
人胚第4周末,有4对发育良好的鳃弓出现。相邻弓之间的沟 叫腮沟,共5对,内侧咽壁内胚层向外突出形成5对咽囊, 其位置与鳃沟相对,鳃沟底的外胚层和咽囊顶的内胚层相 贴,合称鳃膜。鳃弓、鳃沟、咽囊和鳃膜,称鳃器官。
第1对鳃弓不久发育成上颌隆起和下颌隆起, 参与颜面的形成。 第2对鳃弓参与舌骨及颈部的形成, 第2鳃弓向尾侧增长迅 速, 逐渐覆盖3、4 鳃弓, 第2 对鳃弓与下方其他鳃弓之间的 腔隙, 称为颈窦。以后第2对鳃弓与其它鳃弓愈合,鳃沟和 颈窦消失,颈部光滑成形,若不消失则形成鳃裂囊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