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目的通过研究腮腺腺淋巴瘤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其肿瘤的各项指标。

结果超声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32例,腮腺混合瘤6例,肿大淋巴结2例,混合性包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结论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标签: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是涎腺疾病中一种良性肿瘤,不典型者常易与腮腺混合瘤混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在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有了其独特的优势。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经我院彩超检查,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4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1岁),患者多以颈部一侧少数双侧发现肿块就诊,肿块大小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就诊患者在肿瘤较小时常无明显体征,多数因肿瘤瘤体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压迫症状就诊。

1.2仪器与方法仪器使用PHILIPSH EnviSor和GE 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0MHZ.1.3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测,或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充分暴露患处,两侧均有肿块时,应轮流检查,要求对腮腺及周围组织结构均能进行认真检查,并与健侧进行对比,要求探头置于肿块处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扫查切面采取纵切、横切、斜切多切面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等各项指标。

2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4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者32例,准确率78%,误诊9例,占22%(其中误诊为腮腺混合瘤者6例占14%,误诊为肿大淋巴结者2例,占4%,不确定诊断者2例,占4%),在41例被选患者中,39例男性患者均有不同长短的吸烟史,平均烟龄30年,20支/天,其中32例超声明确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另外7例男性患者被分别诊断为腮腺混合瘤4例,肿大淋巴结1例,不确定性质包块1例。

浅表器官包括乳腺、甲状腺、涎腺眼睛、睾丸、浅表软组织

浅表器官包括乳腺、甲状腺、涎腺眼睛、睾丸、浅表软组织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临床 因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增生, 增生复原交替进行。女性多见。 超声 甲状腺不对称增大 表面不光滑 多发、大小不等结节 回声不均 无正常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腺瘤
临床 无明显症状,女性多见
超声 园形、界清、光滑、有包膜;
光点均匀密集 无、低、高回声
涎腺(salivary glands)解剖
•腮腺(parotid giand)呈三角形,位于外耳
道的前下方,分浅层及深部,见腮腺导管; •颌下腺(maxillary gland )呈卵园性,位于 颌下三角区,分浅、深两部。
涎腺正常声像图(颌下腺)
浅表均匀点状低回 声光团,边界尚清,
涎腺正常声像图(腮腺)
浅表均匀点状低回
声光团,边界尚清,
超声引导组织学活检 (biopsy)
适应证
怀疑早期肿瘤或细胞学检查未能确诊 良性病变需获得组织病理诊断 CT 或超声显示肿块较大、侵犯较广, 无法手术 手术未取活检或活检失败 怀疑转移性肿瘤须确诊
禁忌证
出血倾向、 大量腹水、 嗜铬细胞瘤、 动脉瘤、 肝表面血管瘤、胰腺炎发作期
穿刺器械
Tru-cut 活检枪 Tru-cut 活检针
穿刺针
Chiba 针,20-23G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有
出血倾向者,应纠正;
禁食8-12小时;
向患者说明穿刺步骤,解除紧张情绪。
操作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普通探头明确肿瘤部位, 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无菌探头 再次明确进针点及穿刺途径;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穿入肿瘤浅表拔出 针芯,接针筒抽吸,针腔在肿瘤内提插数 次,解除负压后拔针,抽吸物推片固定。 重复操作3-4次

唾液腺疾病影像学

唾液腺疾病影像学

大管另一条常与下颌下腺管汇合或单独开口于
舌下阜。
• 正常人每日唾液总量为1000~1500ml, 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而 舌下腺仅占3%~5%,小唾液腺则分泌 更少
腮腺 腭 扁 桃 体
唾液腺发育异常
• 一、唾液腺先天缺失和发育不全 • 极为罕见,原因不明 • 可单独发生或伴有头颈部其他异常。 • 临床表现:多个腺体先天缺失或严重发
• 常单侧发病; • 红肿热痛,以耳垂为中心; • 导管口红、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 脓肿形成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穿破腮腺
筋膜及相邻组织,外耳道,翼腭窝、咽旁、 颌后、下颌角区,甚至通过颅底扩散到颅 内,危及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临床表现,全身中毒反应及局部穿刺,抽 出脓液而确诊。
• 辅助检查 血象高。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 作腮腺造影,以免促使感染扩散。
进入。
• 右腮腺先天缺失:轴位CT可见右腮腺缺失
1. A 为 正 常 唾 液 腺
显像:注射显像
剂 后 30min 显 像 ,
两侧唾液腺显影
清晰,口腔中有

大量显像剂浓聚 。

2. B 、 C 、 D 为 一

例干燥综合征患 者 15min 、

30min 、 60min

的唾液腺显像,
可见两侧唾液腺
• CT检查可见下颌骨舌侧皮质骨缺损; • 下颌下腺造影有时可见部分腺体位于此
密度减低区中。
影像学表现
• 对于唾液腺异位病变,唾液腺造影时可 见异位患部明显凸起,X线表现为发育 不全的唾液腺
• CT检查可见异位腺体呈软组织密度,正 常解剖部位腺体缺失;
• 核医学检查见异位腺体放射性核素浓聚。

涎腺

涎腺

涎腺涎腺由三对腺体组成: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一、腮腺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外耳的前下方、下颌骨升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前达咬肌后方的前面,分浅、深两叶,长度为6cm,宽3~4cm,厚度约1cm。

二、颌下腺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椭圆形,核桃大小;分浅、深两叶,以分泌浆液为主。

三、舌下腺最小位于口底粘膜下,舌系带的两侧,是分泌唾液的混合腺体,以粘液为主。

正常声像图涎腺正常声像图为一低回声区,非常表浅,位于皮下方。

其边界不甚清楚,但结构与周围组织不同,偶见内部呈点状回声或似网状回声。

横切时,可见一增强的管状结构影,为腮腺管。

正常腮腺超声扫查时,厚度约1cm。

颌下腺及舌下腺用同法进行。

常见疾病混合瘤【临床概述】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涎腺良性肿瘤90%,85%发生在腮腺内。

肿瘤由肌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和粘液样物质组成故名,肿瘤大小不一,从蚕豆样~儿头样大小。

除因肿瘤过大影响咀嚼或吞咽及呼吸外多无自觉症状。

【超声表现】肿瘤的声像图表现为腮腺内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欠均匀,如粘液成份较多也可见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呈散在分布为多,晚期可有钙化光点出现,包膜反射光带呈间断型即不完整为主,也可缺如,以呈逐渐移行变化为其特点,后方回声稍增强。

CDFI大部分见中等量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一般〈50CM/S,阻力指数为0.61~1.0。

腺淋巴瘤【临床概述】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 氏瘤,几乎全发生在腮腺,其中90%位于浅叶或下极,男性好发,男:女之比为5:1,多见于中年男性。

一般生长缓慢,通常直径<3cm。

质软可活动。

【超声表现】声像图表现为于腮腺下极见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周界清晰,包膜光带薄而大多完整,内部因充盈稠厚粘液大部回声极低,回声强度低于混合瘤,其间可被强回声带分割成“网格状”,大部分后方增强。

CDFI的表现的血流极为丰富,多为内部分支状血流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枕 , 转 向健 侧使 颈 部伸 展 , 分暴 露 检查 区。 头 充 采用 直 接接 触 法 , 进行 二 维超 声检 查 , 先 了解 病 灶 部位 、 大小 、 态 、 界 和 形 边
内部 及 后 方 回声 , 注 重 超 声 检 查 时用 探 头 加 压 、 移 肿 块 并 推
进一 步 观察 了解 其 质地 和 活 动度 . 观察 肿 块周 边 淋 巴结 的有
为 良性肿 块 . 出现 4级 血 流 除炎 性 肿块 和 部 分腺 淋 巴瘤 外 则 大多 数 为恶 性肿 块 。 以血 流显 示 对 良恶性 肿 块 判断 具 有一 所
无及 是 否异 常肿 大 。 随后 以彩 色 多 普勒 血 流 显 像 ( DF ) 察 肿 块 周 边及 内 C I观 部血 流 分布 情 况 , 以脉冲 多普 勒 测定 相 关 的血 流 参 数 。根 据
肿块 内彩 色血 流分布 多少 。 Mat oi 按 r n lC分级标 准 为 4级 : i 盼
【 作者 简介】 郑天成 ( 9 8 ) 男 , 17 一 , 漳州华安 人 , 本科 , 主治 医师 , 主要从事
超 声诊 断 工 作 。
恶性混合 瘤2 . 例 鳞形 细胞 癌 及恶 性 淋 巴上皮 病 各 1 。超 例
CHIA N MEDCA R D 巾 田医 药弓 报 1 3 I LHE AL 0
21超 声诊 断与病 理 结果 对 照 . 本组 6 6例涎 腺肿 块 , 大肿 块 为 44c 26c x . c 最 . mx . r 32 m。 u 最小 肿 块为 08c O6c 09c . mx . mx . m。二 维超 声 对 涎腺 肿 块诊 断显 示 率 为 10O 经 病 理 证 实 , 合 瘤 3 0 .%。 混 0例 , 淋 巴瘤 腺 7例 , 性 包 块 4例 , 肿 和 脓 肿 6例 , 底 细 胞 腺 瘤 1例 , 炎 囊 基 黏液 表 皮 样 癌 8例 , 样 囊 腺 癌 4例 , 泡 细 胞 癌 2例 , 腺 腺

颌下腺结核超声表现一例

颌下腺结核超声表现一例
格雷 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短期联合应用泮托 拉 唑 组 并 不 增 加 MA C E 事 件 的 发 生 率 , 间接 支 持
F A S T . MI 研究。 当然 本研 究也 存 在着 一 定 的局 限性 , 由于时 间短 样 本 数量 小 ,可能 造 成统 计 学上 的偏 差 以及 不 能准 确 反 映 患者 的远 期预 后 ,我 们会 在 今后 相 关试 验 中继 续 随访 并报 道 ;国外还 有学 者研 究表 明不 同 P P I s 对抗 血 小 板 药物 的影 响是 不 同 的 ,兰 索 拉 唑 的抑制 能 力大 , 泮 托 拉 唑和 雷 贝拉 唑 的抑 制 能力 小 ,可 能 与其 降解 产 物对 C Y P 2 C1 9有较 强 的抑 制能 力有 关 们 , 本实 验仅 采
径约 2 . 5 C l T I 肿 块,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 ,与周 围组织无粘连 。
病理报 告 : ( 左颌 下腺 )淋 巴结 肉芽肿性炎伴干酪样 坏死 。病
理诊 断:淋 巴结结核。
讨论
涎腺结核是一种较 为少见的涎腺感染 ,以腮腺 结核
最为 常见 ,颌下腺 次之 。涎 腺结核主要分为浸润播散 型和 局限 结节 型。前者为血行感染 ,常常伴有其他系统 的结核 ,可 有典
大小 ,无压痛 ,活动度 尚可 ,可随吞咽上下 移动 ,双 侧 甲状腺 未及 肿大 ,左侧颈 部可 扪及数个肿大淋 巴结 ,无块,大小约 3 . 2 g i n X
1 . 8 c l n ,边界 尚清,内部 回声 分布 欠均 匀 ( 图1 ),内可见少许 不规 则无回声区 , 未见 明显 点状及 团状强 回声,C D F I 示团块实 性 区 内血供较丰 富,以周边为著 。右侧颌下腺未 见异常。左颌 下及 双侧颈部可见 多个 椭圆形低回声 团块 ,边界清 ,最大者大 小约 2 . 8 e m ̄1 . 1 C l T I ,部分可见 融合 ,其周边组织未见明显异 常 改变 。超声提示 :左颌 下腺 内实质性 占位 ,性质待 定;左颌 下及双 侧颈部多发淋 巴结肿 大。术 中所见 :左颌下腺 内见一直

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诊断

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诊断


不 适者 1 .9 , 月父母 认 为儿子 阴茎 ” 常” 7.3 ; 研究 与上 表皮层 , 4 2% 1个 正 者 0 1% 本 未伤及任何皮下组织, 完全保留了所有包含丰富神经末梢、 血管及
述研究结果相似 , 说明Shoe法包皮成形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排尿困难包 性欲唤起的感觉组织 , cl r f 特别未损伤性敏感系带区域的包皮 , 符合小儿包皮 该手术操作简单, 容易被低年资医生掌握 , 即使经验较 茎患儿的方法。同时, 本研究对术前和术后 3月随访时参数比较发现, 术 生理和解剖发育学 ; 后 3月患儿反应排尿功能的相关参数均得明显改善 , 上下尿路功能逐步得 缺乏的非专科 医生也能信任。 总之,cl e 法包皮成形术简便易行、 Sh f r o 安全可靠、 创伤小、 出血少、 并 以恢复 , 提示 Sh fr cl e 法包皮成形术为排尿 困难包茎患儿较理想的选择。 o 效果满意, 符合包皮生理和解剖发育学, 是治疗排尿 困难包茎患儿 其原因可能为手术解除了患儿包皮口狭小, 降低排尿阻力, 尿液顺利排出, 发症少、 所以膀胱内残余尿量显著减少 ; 同时膀胱排尿内压降低, 不再出现膀胱输 理想 的选择 。 尿管反流, 扩张的上尿路和增厚的膀胱壁逐渐恢复正常。此外, 为了预防
医学信 息
No 5 2 O . 0l
M DCபைடு நூலகம்L N O M TO E IA F R A IN I
临床研 究
为包皮环切术, 手术不熟练者易造成存留包皮不对称、 切除范围不准确、 止 包皮再发生粘连, 本研究术后向阴茎头及包皮 内板处喷洒金因肽, 临床疗
血不彻底和结扎不牢固 等弊端。 扩张疗法虽具有方法简单、 损伤轻微、 痛 效显著; 其原因为金因肽( 表皮生长因子) 具有促进表皮生长的功能 , 有促 可以尽早封闭刨面, 减少渗出, 降低感染 , 从而避免或 苦小、 方便及经济等优点, 但局限性大 , 复发率较高 , 对排尿困 难包茎疗效 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疾病唾液腺又称涎腺,有大小两种。

大的有3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各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小的分布于唇、舌、颊、腭、磨牙后等部位的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

1简介salivary gland diseases常见的唾液腺疾病有以下几种:①涎腺结石病。

最常见颌下腺导管结石。

主要症状:进食时疼痛及颌下腺肿胀。

可扪到导管结石。

X 线照片可显阳性结石。

治疗:手术摘除结石。

②唾液腺炎。

主要是涎腺结石及化脓菌、病毒、结核菌等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涎腺红肿、胀痛,全身发热。

化脓性者涎腺导管口红,可挤出脓;病毒性者导管口唾液清亮;涎腺淋巴结炎者其导管口正常。

治疗:抗菌消炎。

③米古利兹氏病、舍格林氏综合征(口干综合征)。

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浸润并取代腺泡。

临床表现:口干、眼干、唾液腺肿大、关节病等。

涎腺造影、同位素扫描、活检病理检查有诊断价值。

尚无根治方法,可用中、西药对症治疗,改善唾液分泌。

④唾液腺良性肥大。

涎腺的代偿性或退行性病变。

营养不良、肝炎、糖尿病等在涎腺的反应。

临床表现:涎腺软性肿大,无不适。

涎腺造影为良性肥大。

一般不需治疗。

⑤唾液腺肿瘤(见颌面部肿瘤)。

2因素涎石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唾液腺,因颌下腺导管长,导管口位于口底,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

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腺体,涎石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时还伴有其他脏器的结石。

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涎液滞留、浓缩、化学成分改变,无机盐沉积于导管而形成;②异物如牙刷毛、麦穗芒、脱落上皮细胞、蛋白分解产物或细菌等,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③全身因素,如与无机盐的新陈代谢和涎液的胶体状态有密切关系。

3主要表现因涎腺排出受阻引起的症状,唾液腺肿大、疼痛,进食时,尤其是进酸食时,发生剧烈胀痛,称为涎石绞痛,进食后逐渐消退。

还常伴有唾液腺的慢性炎症,表现腺体变大、变硬,轻压痛,导管口红肿,导管内能压出少许脓液。

根据病史和X射线检查,阳性涎石(钙化好,能吸收X射线)不难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 60%
90%
良性 恶性
60%
25%
40% 10%
40%
腮腺肿瘤 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 腮腺肿瘤:良性肿瘤占大多数(约75%),恶性肿瘤只占少数(约25%); • 颌下腺肿瘤:良性肿瘤(约占60%)多于恶性肿瘤(约占40%); • 舌下腺肿瘤:良性肿瘤只占极少数(约10%),恶性肿瘤比例高达90%; • 小唾液腺肿瘤:恶性肿瘤(约占60%)多于良性肿瘤(40%)。
目前普遍认为:
•口干 • 眼干 • 有结缔组织疾病 (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即可称为舍格林氏综合症
病因 先天性免疫异常 病毒性疾病改变细胞表面抗原自身
免疫性疾病,机体不能自我识别T、B细胞,协同攻击腺体细胞。
临床表现、腮腺好发 女性、40-50岁多见
病变呈进行性:涎腺不适→慢性肿大→单侧到双侧或其他腺体→口 干、眼干、和(或)伴发关节炎
性质:
不同于一般的良性肿瘤,属临界性肿瘤; 肿瘤可局部浸润穿过包膜; 部分肿瘤包膜不完整; 手术不彻底,极易复发。
多形性腺瘤声像图
形态: 椭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内部回声:实质不均匀回声 上皮组织 — 低、等回声 粘液样组织 —无、低回声 软骨样组织 — 强回声
边界: 肿瘤可有包膜,但厚薄不一, 有的包膜不完整 后方回声:增强、不变、衰减 CDFI:往往不丰富显示肿瘤内部或周边有彩色血流信号 血流信号呈短条状
• 唾液腺良性肿瘤
唾液腺恶性肿瘤
LOGO
• 腮腺肿瘤
不同部位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
• 表现为耳前区、耳垂下、或颌后区肿块。 • 良性肿瘤一般无面瘫,恶性肿瘤可有面瘫、溃破、张口受限症状,少数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隆或软腭肿胀。 • 位于下颌支后缘与乳突之间的肿瘤,触诊不活动,不应视为恶性标志。 • 偶有副腮腺肿瘤者,表现为颊部包块,多位于颧弓或颧突下方。
性别差异 • 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女性多
于男性,而沃辛瘤男性明显多于女 性。
LOGO
不同部位唾液腺肿瘤共同临床特点
LOGO
• 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 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 • 中等硬度或软,表面光滑或结节状
• 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 • 活动性差,界不清,可有神经功能障碍 • 质地硬,可伴有溃疡
收集:头面部、口咽部淋巴回流 汇流:颈深上区淋巴结
LOGO
腮腺超声扫查
LOGO
腮腺声像图
•内部光点细密、均匀 •回声稍强或相似于甲状腺 •深叶深面边界显示欠清 •内可见与皮肤平行的强回声光带(病理表 明该带状回声为叶间的纤维组织 )
LOGO
颌下腺
• 颌下腺大小约2.0 × 3.4 cm,呈 三角型或类圆型。 • 位于颌下三角内,二腹肌前、后 腹之间。
LOGO
涎腺疾病超声诊断
陈瑜
LOGO
人体涎腺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并以良性肿瘤多见,临床病理种类繁杂,临床表现相似, 是导致影像学诊断难度大的主要原因,鉴别非常困难。由于生物学特性差别很大,某些涎腺良 性肿瘤易复发,某些涎腺良性肿瘤具有恶变倾向。超声检查简单易行,不仅能及早发现肿块, 还能判断肿块的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性质,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尤 其是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高频彩超检查是目前诊断涎腺肿块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LOGO
• 涎腺(唾液腺):
•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大涎腺。其中以腮腺最大。唾液量正常饮食每日产生约1000ml。
•作用:
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 分解碳水化物 湿润食物易于吞咽 通过唾液溶菌酶及IgA达到抗菌作用 清洁口腔、保护粘膜
腮腺解剖
• 腮腺位于面侧部呈锥体形,底向外侧, 尖向内侧突向咽旁。 • 大小约5x3.5cm • 稍不规则的倒三角形
位置:均与腮腺不同程度相粘连。发生于腮腺者常为第一、第二鳃裂囊肿。两者声像 第一腮腺鳃裂囊肿:常于腮腺内、腮腺前方、颌骨上区可见无回声区 第二腮腺鳃裂囊肿:常于腮腺下极可见无回声区
声像图表现:为境界清晰,可见包膜反射光带,内多为清晰的无回声液性暗区,内部可
出现 漂浮光点。
腮裂囊肿
LOGO
LOGO
上皮组织—低、等回声 淋巴样间质—低、弱回声 分泌浆液—无回声 边界:肿瘤有完整薄包膜,境界清晰 后方回声:多为增强,或不变或衰减
腮腺浅叶Warthin瘤
LOGO
腮腺沃辛瘤
LOGO
多形型腺瘤与腺淋巴瘤
LOGO
混合瘤以分叶状较多见、沃辛瘤以椭圆形或类圆形较多见、混合瘤由上皮、黏液样及软骨样组织混杂而成, 瘤体内各部密度差异较大,包膜不完整,沃辛瘤是由黏液、上皮及淋巴不清晰或欠清晰样组织组成,瘤体质地 较软,且沃辛瘤包膜完整,故而多数呈椭圆形或类圆形
LOGO
副腮腺
约半数人有副腮腺,常位于腮腺前缘与嚼肌前缘之间、腮腺导管的上方,大小不一,周围 有致密的光带包绕。炎症及肿瘤也常累及副腮腺,易被误认为颊部占位。
腮腺区淋巴系统
腮腺淋巴结约有20-30个,可分为三组:
1.腮腺浅淋巴结:位于筋膜浅面和腺体表面约有1-4个。 2.腺实质淋巴结:位于腮腺组织内,共约10-20个。 3.腮腺深淋巴结:位于咽侧壁。 4.常伴随涎腺炎症,也可单独存在。
LOGO
下颌下腺肿瘤
不同部位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
• 表现为下颌下三角区肿块。
• 良性肿瘤除肿块外,常无自觉症状。
• 恶性肿瘤侵犯舌神经时,表现为舌痛和舌麻木;侵犯舌下神经时出现舌运动受限,也可出现舌肌萎缩及舌 肌震颤。
• 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骨膜时,与下颌骨体融合而不能活动。
• 恶性肿瘤侵及皮肤者,呈板样硬。
• 部分肿瘤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舌下腺肿瘤
不同部位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
• 部分病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 部分病例可有一侧舌痛或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 触诊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连而不活动,口底黏膜常完整。
LOGO
腮腺囊肿
腮腺囊肿是涎腺囊肿中最少见的一种,可能与其导管的阻塞、扩张有关。 声像图特点: 类似囊肿声像图
LOGO
颌下腺Mikulicz病(良性淋巴上皮病)
LOGO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
LOGO
涎腺良性淋 巴上皮病
LOGO

颌 下


泪腺
涎腺肿瘤
唾液腺不同解剖部位的发生率: • 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约占80%; • 下颌下腺肿瘤占10%; • 舌下腺肿瘤占1%; • 小唾液腺肿瘤占9%。
LOGO
• 不同涎腺良、恶性肿瘤的构成比
LOGO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好发部位
沃辛瘤、嗜酸性腺瘤几乎仅发生于腮腺 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上皮-肌上皮癌多见于腮腺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多见于腭部小唾液腺 舌下腺的恶性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
管状腺瘤90%发生于唇腺
LOGO
涎腺肿瘤年龄特点
年龄特点 •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唾液腺肿瘤。 • 成人唾液腺肿瘤良性多于恶性; • 儿童唾液腺肿瘤恶性多于良性。
LOGO
• 前缘覆盖嚼肌表面, 后至胸锁乳突肌前缘,上起颧弓及外耳道, 下至下颌角的下缘。
LOGO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
面神经分支面神经干入腮腺浅、深两叶间
颞 面 干 颈面干
LOGO
LOGO
• 腮腺导管 :
• 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 在颊黏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开口处黏膜隆起(腮腺乳头)。可经 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
基底细胞腺瘤
LOGO
基底细胞腺瘤是涎腺第三位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老年人,主要发生在腮腺,肿瘤多位于 腮腺浅叶,无特定好发区域,一般单发,肿块生长缓慢,研究发现其与吸烟也有一定相关性。
超声表现及病理:瘤体边界多清楚,有包膜,形态一般规则,实质呈均匀低回声(病理主 要成分为基底细胞,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黏液样组织含量极少,组织成分比较单一),可 伴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明显(细胞成分组成,成分均匀一致,透声性良好,声束易通过, 故后方回声多增强明显)CDFI显示肿瘤内部或周边有短条状或树枝状血流信号,血流信号 较丰富(病理上基底细胞腺瘤具有较多的特征性的沿内皮排列的血管网,主要是毛细血管和 静脉)。
复发性腮腺炎
LOGO
涎石病
LOGO
• 涎石可能由脱落细胞、异物、细菌或细菌分解产物为核心,钙盐及有机物不断沉积周围所致。 • 结石多为1-2个,大小也不一。 • 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约 2:1。
涎石发生率:颌下腺 83%,腮腺 10%,舌下腺 7%
颌下腺易发原因:
导管长、自下往上、走行弯曲、开口较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较腮腺粘稠唾液的钙 含量较高,较腮腺高2倍
二腹肌前腹
LOGO
é ò¢ Ï ÏÙ µ¼ ¹Ü
LOGO
颌下腺导管
•长约5cm,管径约2-4mm。起于腺体内部绕过下颌舌骨肌后缘,进入舌下区并开口于舌系带旁 的舌下肉阜。
特点:
• 自后下向前上走行
• 导管长而弯曲 • 导管口粗大
声像图
颌下腺
• 回声与腮腺相似,境界清晰。层次与腮腺一致。 颌下腺测值:深度小于1.5cm
LOGO
颌下淋巴结
LOGO
LOGO
舌下腺
呈枣核状,位于颌下腺和下颌舌骨肌的深面,与颌下腺的后极相连。舌下腺通过主导管开口在颌下腺导 管,也偶有直接开口于口腔者。
舌下腺声像图
LOGO
涎腺疾病超声检查
涎腺炎症
•病程: 急性、慢性、复发性 • 受侵部位: 导管炎、腺体炎 • 病因: 感染性、导管阻塞性、分泌紊乱性 • 感染途径: 逆行性、血行性感染、淋巴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