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_基于76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力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民工的现状一直备受关注,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生活条件和社会认同感,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个人信息、就业情况、生活条件和社会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来自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农民工,调查期限为一个月,总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问卷1500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就业情况根据调查结果,70%的农民工在城市从事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体力劳动岗位。
40%的农民工职务低级,薪资较低,缺乏晋升机会。
此外,32%的农民工义务加班,而18%的农民工存在拖欠工资的问题。
2.生活条件在生活条件方面,80%的农民工居住条件艰苦,居住面积很小,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60%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包括医疗和养老保险。
此外,50%的农民工在工作中存在安全问题,比如缺乏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
3.社会认同感关于社会认同感,50%的农民工感觉自己在城市是“外来人口”,他们在城市中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60%的农民工认为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40%的农民工表示缺乏参与社会决策的机会。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就业问题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低薪、长时间工作和缺乏晋升机会等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2.生活条件问题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安全保障。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力度,提供适宜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推广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加强对工地和企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劳动保护。
3.社会认同感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
关于农民工生存状况与未来展望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存状况与未来展望调研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农民工作为我国城乡转移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城市运转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他们面临着工资待遇不公、劳动条件恶劣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本报告分为引言部分、正文部分和结论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报告的基本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重点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分析农民工的工资待遇问题,包括工资水平和支付方式等方面。
其次,我们将探讨农民工所面临的劳动条件,如工作环境和保障问题。
在未来展望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政策支持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提升其发展前景。
通过全面调研和详细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农民工的真实状况,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关注,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首先介绍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包括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两个方面,然后展望未来,探讨政策支持和职业发展的路径,最后对农民工生存状况与未来展望进行总结。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调研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与未来展望,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概述本篇文章的主题,即农民工生存状况与未来展望的调研报告。
首先将简要介绍农民工的背景与重要性,然后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农民工生存状况和未来展望。
在农民工生存状况部分,将重点研究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两个方面。
通过对工资水平、工时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揭示农民工现阶段的生存状况,并深入探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在未来展望部分,将探讨政策支持和职业发展这两个关键因素。
分析目前政府在农民工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措施,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一、现状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部门的统计,2024年底在中国就有约2750万农民工,在非农民主要从事建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
二、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
从经济层面上看,农民工的薪资水平和社会福利比较低,缺乏有效保护,往往受到政府部门的不公平的对待,甚至形成一种“种族歧视”。
农民工也处于极不平等的政治地位,他们不参加政治生活,无法进行城市投票,他们没有法律保护,受到失业、住房、医疗等各种公共服务的压迫。
此外,他们往往没有社会保障,使他们受到伤害、失去工作或病倒时几乎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
三、农民工教育问题
从教育角度来看,大多数农民工比城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低。
由于农民工转移的频繁,他们对一定的学习时间没有充分的把握;另外,他们的收入水平往往很低,使得他们的孩子无法负担教育费用,有的孩子甚至无法正常上学。
四、对策
为解决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教育水平低等问题。
当前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当前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口的劳动力,通常是为了求职机会和生活改善而选择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就业。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农民工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对于他们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撰写报告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关于当前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的范文,用于参考。
标题:当前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农民工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改善其生活和工作条件。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收集了农民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环境、待遇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面临着低工资、长工时、缺乏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我们建议加强劳动法律的执行、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解决农民工问题。
1.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然而,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仍然不尽人意,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农民工的现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供依据和建议。
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共收到500份有效回复。
此外,我们还深入访谈了10位农民工代表,以了解他们的具体经历和观点。
3.结果与分析3.1基本信息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0岁,大多数是男性(80%),中等文化程度(60%),平均工作经验为5年。
他们多数来自农村地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到城市就业。
3.2工作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普遍较差,包括狭小的宿舍、安全设施缺乏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近80%的农民工表示曾经遭受工伤,但只有少数得到相应的补偿和保险。
3.3待遇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调查显示近70%的农民工每月工资低于2000元。
此外,延迟工资支付、长工时工作和拖欠社会保险等问题也普遍存在,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困扰。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支柱,农民工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他们的生存现状却备受关注,因为他们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探讨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了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二、调研发现1、农民工的生活费用问题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都很难满足日常生活的花费。
有50%的农民工表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在2000元以下,而且大多数农民工的生活费用都有一定程度的借贷压力。
农民工们大多数会选择节衣缩食、减少娱乐消费等方式来减少支出,以此来保持生活。
2、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是最大问题之一。
很多农民工在工作中需要面对高温、噪音、粉尘等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往往超长,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甚至有长达1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使得他们时间长期受到损失。
3、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非常薄弱的,缺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福利保障。
目前,农民工大多都是以短期合同工为主,没有与公司签订长期的雇佣合同,更没有参加任何社保制度,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在退休、生病时面临支出很大的困难。
4、农民工的心理困扰问题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农民工逐渐适应了现在的生活方式,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心理困扰的问题。
“人对未来没有信心”、“希望工资水平能够适当提高”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深深的不安。
三、结论和建议1.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其技能水平,减少其误操作和事故隐患。
2.出台农民工社保保障政策,构建起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系统,让农民工能够享有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福利待遇。
3.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和权益保护,让农民工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并且对农民工的权益进行有力的维护和保护。
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摘要:中国农民工是指来自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通常前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这个群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农民工的最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并探讨可能的改善方案。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中国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他们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低工资、不稳定的工作、缺乏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等问题。
为了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并为改善其生活状况提供参考,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农民工从事的是建筑工、工厂工人、返乡经商等工作。
他们通常工作时间长,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但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不足以满足生活需求。
其中,拖欠工资的问题普遍存在,给农民工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二、生活条件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居住条件差,生活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缺乏舒适和隐私。
此外,他们面临的健康和安全风险也很高,比如工伤事故、职业病等。
三、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是中国农民工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他们普遍缺乏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很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等的权益。
此外,农民工在工作中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情况也层出不穷。
四、改善农民工状况的建议为了改善中国农民工的状况,有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严惩欠薪行为。
2.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合理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3. 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 加强工作场所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5. 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全面解决拖欠工资问题。
6. 建立更加健全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宣传和教育。
结论:中国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他们目前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汇报人:2024-01-01•调查背景•农民工现状分析•农民工面临的问题目录•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建议•总结与展望01调查背景农民工群体的形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地位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较低的社会阶层,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困难。
农民工群体的文化差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导致社会融入困难。
03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推进政府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01农民工政策的演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02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如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
经济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民工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工经济收入水平总体来说,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03020102农民工现状分析工作环境恶劣部分农民工在工作中面临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部分农民工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缺乏劳动权益保障。
农民工主要从事低技能工作农民工由于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和技能,往往从事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的一线工作。
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往往低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
收入水平偏低工资拖欠问题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农民工反映存在工资拖欠问题,影响其正常生活。
农民工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难以跟上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
030201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中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棚户区,生活条件艰苦。
居住条件简陋农民工背负着家庭负担,需要承担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费用。
家庭负担重由于工作繁重和生活条件限制,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较少。
2023中 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2023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2023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在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农民工群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背井离乡,辛勤劳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一、农民工的规模与分布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农民工的总量持续增长。
他们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然而,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二、就业状况在就业行业方面,建筑业依然是吸纳农民工的重要领域。
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中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民工的需求有所下降,而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对技术型农民工的需求逐渐上升。
就业稳定性是农民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他们往往面临着频繁的失业和再就业。
此外,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导致他们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较大风险。
三、收入与支出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他们的平均月收入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的收入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型工种的收入高于普通体力劳动工种。
在支出方面,房租、子女教育和日常生活开销是主要的支出项目。
由于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农民工的生活压力较大。
许多农民工为了节省开支,选择居住在条件简陋的出租屋或者集体宿舍。
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保待遇。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有待提高,工伤保险在一些高危行业的覆盖也不够全面。
五、教育培训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
然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参加各类职业培训课程,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2007年11月人口研究Vol131,No16November200737Population Research 人口流迁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基于76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简新华黄锟=内容摘要>调查表明,当前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生存状况=作者简介>简新华,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锟,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
湖北武汉:430072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朱信凯,2005)。
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5)的估算,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12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
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0。
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政府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方针政策,设立了维护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组织和机构,加强了对农民工问题的治理。
2006年3月国务院又出台了5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6,这是国务院首份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综合性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有没有发生改变?农民工的最新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产生这些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2007年2~3月,武汉大学5农民工问题研究6课题组在武汉、广州、深圳、东莞和湖北省、河南省等部分农村进行了一次农民工最新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812份,有效问卷765份,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在19个省市、输出地分布在28个省市,涉及农民工的各种问题81个。
调查严格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样本量较大,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研究思路是:依据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分析农民工的最新生存状况,以及导致这些新情况的原因,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1农民工群体的结构性特征明显111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农民工在765个样本中,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16~25岁的占2818%,26~30岁的占1213%,31~40岁的占3114%,41岁以上的占2715%(见表1)。
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
女性农民工的平均38人口研究31卷年龄为31岁,30岁以下的占5318%;男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4岁,30岁以下的占3815%。
表1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年龄男性女性合计16~252014814281826~301011212121331~402513611311441岁以上23144112715合计7912201810010112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从文化程度看,2007年初,文盲/半文盲占313%,小学文化程度占1616%,初中文化程度占591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18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17%,平均文化程度为817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仍高达8015%。
文化程度低成为农民工进城打工最主要的障碍。
1113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部门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建筑业本次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部门,但是农民工的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
在720个样本中,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4211%和3617%,二者共占7818%,其次依次是社会服务业占614%,批发零售业占414%,住宿餐饮业占318%,采矿业占2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018%,其他行业占214%。
可见,制造业和建筑业成为农民工最主要的就业部门。
114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增加,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民工认为他们在打工地的经济地位仍然不高调查显示,2006年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8588元,人均收入4408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3314元,人均农业纯收入1094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617%,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工家庭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
虽然,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有6812%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情况在当地农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1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见表2),这种反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表2农民工家庭在家乡与打工地的经济状况的对比%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不清楚在家乡的经济状况018911581318161111118在打工地的经济状况018415261922193614615115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但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加,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
在本次调查中,中西部地区输出的农民工比例为7114%,5719%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就业。
虽然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农民工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比重有所提高。
2007年初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比2004年的70%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则较2004年的14%上升了13个百分点,达到27%。
二是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2004年跨省和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0%和35%,2007年初,这一比重分别为4816%和3214%,分别下降了114和216个百分点。
¹6期简新华黄锟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392当前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存在问题211农民工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工资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2004年,农民工月均工资由659元上升到780元,增长1814%。
而在本此调查的2007年初,农民工月均工资超过1300元,达到1305元,比2004年增加了625元,增长8011%,可见2004年以来,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加快(图1)。
从各月均收入组看,2007年初月均800元以下的低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如月均收入在300~500元的农民工占219%,比2004年下降了1419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500~800元的农民工占1516%,比2004年下降了2114个百分点。
月均8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则大幅度增加,如月均收入在800~1000元的农民工占3210%,比2004年提高了1516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1000~1200元的农民工占1311%,月均收入在1200~ 1500元的农民工占1712%,1500元以上的的农民工占1912%,三者合计(即1000元以上的农民工)达到4915%,比2004年提高了2813个百分点。
图12002~2007年农民工月均收入(元)资料来源:2002~2004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历年调查数据,2007年数据根据本次调查计算得到。
虽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大大低于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
农民工2007年初的月均工资仅相当于2005年11月全国职工月均工资的8514%。
此外,2007年初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5小时,大大超过了城镇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
如果按2005年城镇职工每周工作4718小时计算,则2007年初农民工小时工资仅为2005年全国职工小时工资的6218%,农民工的相对工资水平就更低了。
¹212工资拖欠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一些行业和地区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峻在此次调查中,6514%的被调查对象从未被拖欠过工资,1818%的偶尔被拖欠过工资,1518%的经常被拖欠工资(见表3),人均拖欠工资384元,而且大多数农民工通过与雇主协商等方式已经追回其中的85%。
与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偶尔或经常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降低了1317个百分点,人均拖欠工资也下降了近600元,追回的工资比例则上升了1214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近两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表3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全国平均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东部中部西部偶尔拖欠1818161517161812201514163715经常拖欠151811172619112111222142018从未拖欠6514711855118016681363114117合计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40人口研究31卷从行业和地区的工资拖欠情况看,工资拖欠的行业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而地区结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中,建筑业的工资拖欠问题仍然最为严重,制造业次之,服务业最好。
在工资拖欠问题最为严重,政府集中治理力度最大的建筑业,工资拖欠的比重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本次调查中,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仍达到4415%,比全国平均值高出917个百分点。
在服务业,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占1914%,比全国低1512个百分点。
从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结构看,作为农民工最为集中的东部地区,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最严重的地区,因而也一直是政府治理的重点地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已经超过东部成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东部地区则成为程度最轻的地区。
在西部地区,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达到5813%,比全国平均高出2317个百分点;而在东部地区,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全国低2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情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全国高出213个百分点。
213大部分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和工作的途径以非正式途径为主,就业服务有待改善调查显示,有171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政府组织,710%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职业介绍机构;7516%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使用过政府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 851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8213%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依靠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只有412%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政府组织,518%的农民工则是将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作为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