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刊巨幅介绍中国崛起 称卧薪尝胆图和平发展(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十一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十一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都会发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这一行
为本身反映了(
)
A. 全球经济零差距发展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世界各国货币高度统一 D. 新的国际经济格局建立
13.[2023洛阳二模]当今,互联网通达世界,信息获取更加方便,浩繁的
信息并不一定能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有些人甚至将剪剪贴贴当作一种新
新,人和货物借助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同时,信息
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材料说明(
)
A. 科技发展依赖于战争的推动
√C. 科技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B.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显现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2.[2023信阳二模]每年,世界银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
——摘编自《跨国公司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全球化,是解决企业持续增长难题的一把钥匙。两年来,部分企 业的全球化有收缩迹象,但是海尔智家的全球化却一直在提速。其成功得 益于本土化的全球战略,这让海尔扎根全球,实现本土化研发、生产和经 营,更加近距离地获取用户需求,满足了用户需求;海尔还利用全球人才 和研发技术、专利,打造领先于行业的创新产品。此外,全球体验中心的 建设,也让智慧家庭战略在全球遍地开花。 ——摘编自《紧抓双循环机遇深耕东南亚市场,海尔智家全球化再提速》
(1)根据材料一,概括跨国企业的发展特点。(2分) 【答案】 特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主要地位;数目激增但分布不平衡。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尔在经济全球化中提速的原因。(2分) 【答案】 原因:得益于本土化的全球战略,满足了用户需求,使得海尔 扎根全球;利用全球人才和研发技术、专利,打造创新产品;全球体验中 心的建设。(2分,任答两点即可)

12.卧薪尝胆2ppt

12.卧薪尝胆2ppt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
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
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
可多得。
精选版课件ppt
35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
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
精选版课件ppt
32
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有一天,他和魏
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更赢很自信的
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魏王
很怀疑。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
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
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
的环境。
精选版课件ppt
33
东山再起: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 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 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 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 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精选版课件ppt
38
入木三分: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 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 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 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 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 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 “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 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 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 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 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故事的情节,直接把 “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 内容非常深刻。 以后只要说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节说得生动逼 真,我们也可以夸赞他说故事说得“入木三分”.

《卧薪尝胆》ppt课件

《卧薪尝胆》ppt课件

对个人的启示
启示一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有坚韧 不拔的毅力和决心,不断努力追
求自己的目标。
启示二
要善于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 素质。
启示三
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同时注重 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逐步实现 自己的梦想。
对未来的展望
展望一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发扬 卧薪尝胆的精神,不断进取,追
不断努力,永不放弃
总结词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详细描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努力,永不放弃。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
自我反省,持续进步
总结词
自我反思,改进提高
详细描述
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 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文化背景
阐述《卧薪尝胆》所体现 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如忍耐、坚韧、自强不息 等。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卧薪尝胆》的 作者及创作背景,阐述作 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作品评价
概述《卧薪尝胆》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 读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
作品影响
阐述《卧薪尝胆》对中国 文学、文化以及社会的影 响,以及其在世界文学史 上的地位。
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为了实现国家崛起和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 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等。然而,吴国却不断挑起战争,越国在战争中屡次失 利,被迫向吴国投降。

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

• This is a great ambition shared by all the Chinese people, from the leadership down to the general public. • 无论是从领导还是到普通民众,这是所有中 国人的伟大抱负。 • (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人,从领导层到全体 人民,一个共同的雄心壮志。) • This objective alone will keep this generation and the next two lo three generations extremely busy. • 仅仅这个目标,就够我们从现在算起的两到 三代中国人,很忙很忙的了!
• As you may know, this is a topic of much debate worldwide. My argument is that China's achievements themselves have answered and is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and will answer this question in an even more convincing way in the future.
• China’s experience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25 years has proved the magnitude of its labor force, creativity, purchasing power, cohesion,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as an engine of growth. • 中国过去25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证 明,中国有着巨大的劳动力、创新力、 购买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以及由此 给世界带来的增长动力。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和产业部门。这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 )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各国经济矛盾已消除
D.各国领土边界已消失
4.(2022·自贡)据新华社报道,历时近10年的中美贸易争端案,经世
界贸易组织仲裁庭裁定中国胜诉。这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合法利益,而且
捍卫了多边贸易体制。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C )
A.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A) A.不结盟运动出现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苏联的发展和改革
9.(2022·十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
人类开始进入
(C)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铁路时代
11.(2022·天水)2022年3月,印度气温飙升至190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
的一个月,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这不仅使得该国小
麦产量下降,也破坏了其出口预期。近年来,此类问题频发。这表明人
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D )
A.恐怖主义问题 B.贫富分化问题
C.毒品泛滥问题 D.环境恶化问题
12.【跨学科·道法】(2022·广东)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
(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 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 图,说说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原因: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其他如加强了欧洲和亚、非、美洲之间的直接联系;世界由分散走向 联合;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等也可)
B.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

英刊14页长文聚焦中国崛起

英刊14页长文聚焦中国崛起

英刊14页长文聚焦中国崛起:堪称卧薪尝胆典型[转贴自:重庆晚报点击数:83 更新时间:2010年12月10日]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21世纪中美是竞合关系将和平上演“冠军”战英《经济学人》杂志刊登长篇文章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

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告诉记者,本文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两国关系、建立互信支招。

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经济学人》媒体官员曼妮表示,如此大规模的特别报道在杂志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所以写这篇报道,是因为中国在当今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奇迹。

这次特别报道由记者爱德华·卡尔编写,但背后还有中、美、日等国的26位作者参与了创作。

看中国崛起犹如卧薪尝胆只求和平发展《经济学人》在特别报道的开篇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比喻了中国的发展。

文章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如何以阶下囚的身份卧薪尝胆,最后击败吴王夫差的故事。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今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与家喻户晓的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如出一辙。

报道称,勾践的典故用来比喻中国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发展感到“威胁”的原因,他们害怕受到中国的“报复”。

但实际上,中国专心搞经济建设,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通过许多方法努力去安抚这个焦虑的世界:不断承诺崛起会和平进行,通过平等谈判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领土纷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联合国维和任务及国际救援中去。

哈佛大学学者保罗·科恩认为,当今的中国虽然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典型例子,但是这个“勾践”只是在自我发展和奉献,而不是为了报仇雪恨。

谈美国心态面对中国强大会耍赖皮哭喊《经济学人》称,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发现,中国越来越富有,比预想的还要强大。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二十七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二十七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二十七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中,由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失业率急剧变化的是哪一段()2.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1415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200万降至1939年的800万,这些经济指标的变化,是由于美国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罗斯福新政3.“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

全美共有近27.5万人被分配到约1300个工作营,既能补贴家用,又承担了大量急需解决的工程。

”这个“古怪的决定”是指()A.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B.推行农业集体化C.推行“以工代赈”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大力推行改革,全国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这说明“新政”() A.变革了社会制度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增强了国家干预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都是为摆脱经济大危机而实行C.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维护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6.(淄博张店一模)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指()A.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B.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C.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D.缓解了社会主要矛盾7.抓住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定主题最确切的是()A.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加强殖民扩展和资本积累B.世界从和平走向战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多元发展的现代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一场危机,两种出路,战争带来灾难,影响战后世界的发展8.有学者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A卷提升卷)(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湖北专用)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A卷提升卷)(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湖北专用)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卷【A卷·提升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1935—1938年美国政府部分法规的内容,这说明这一时期美国()《社会保障法》提供工人退休金,但农场工人、妇女、黑人等被排除在外《公平劳动标准法》确定工人最低工资,但零售业、运输业等雇员被排除在外A.确立灵活的劳工法律体系B.国家干预维护社会阶级分化C.工人权利得到有限的维护D.调节劳资矛盾贯穿立法全程2.原来反对罗斯福任总统的著名记者赞道:只是“在一星期之内,对任何事任何人都失去信心的美国,重新信任政府和自己了”。

许多原来不同意“新政”的人士,也写信或者发表言论,赞扬罗斯福取得的成绩。

这表明“新政”()A.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B.取得了一定成效C.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质D.根除了经济危机3.下图是一幅名为《前往手术室》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推着代表美国的“鹰”前往手术室,鹰身上盖着代表新政的“NRA(国家复兴署)”()A.自由放任政策有利国家发展B.国家干预促进经济的复苏C.采用计划经济帮助度过危机D.罗斯福新政遭遇重大挫折4.如图中,一辆小车缓缓地将美国拉出深渊,“小车”指代的事件()A.使美国陷入冷战的泥潭B.使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C.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D.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5.如图显示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发展情况。

该图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A.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C.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猖獗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6.犹太裔画家亚瑟•史克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插画家,1933年在其漫画《撒旦的舞会》中首次出现希特勒的形象。

该漫画旨在讽刺()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B.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C.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D.希特勒发动“闪电战”7.1937年至1940年期间何凤山博士受国民政府委任,出任奥地利领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刊巨幅介绍中国崛起称卧薪尝胆图和平发展
素材汇编
1210 1654
面对崛起,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

这篇报道的爱德华卡尔告诉记者,本文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两国关系、建立互信支招。

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经济学人》媒体官员曼妮表示,如此大规模的特别报道在杂志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所以写这篇报道,是因为中国在当今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奇迹。

这次特别报道由记者爱德华卡尔编写,但背后还有中、美、日等国的26位参与了创作。

看中国崛起
犹如卧薪尝胆只求和平发展
《经济学人》在特别报道的开篇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比喻了中国的发展。

文章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如何以阶下囚的身份卧薪尝胆,最后击败吴王夫差的故事。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今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与家喻户晓的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如出一辙。

报道称,勾践的典故用来比喻中国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发展感到“威胁”的原因,他们害怕受到中国的“报复”。

但实际上,中国专心搞经济建设,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通过许多方法努力去安抚这个焦虑的世界:不断承诺崛起会和平进行,通过平等谈判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领土纷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维和任务及国际救援中去。

哈佛大学学者保罗科恩认为,当今的中国虽然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典型例子,但是这个“勾践”只是在自我发展和奉献,而不是为了报仇雪恨。

谈美国心态
面对中国强大会耍赖皮哭喊
《经济学人》称,经历了的美国和国家发现,中国越来越富有,比预想的还要强大。

中国的上升与美国的下滑形成强烈对比,这让全世界敏锐地觉察到
中国强盛的国力,并且由此使中美两国的关系变得尖锐起来。

由于对中国具备攻击性的害怕和猜疑,美国试阻止中国崛起。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及该国智库“罗维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防务问题专家休怀特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他跟美国人聊天。

怀特问他们,“如果中国的实力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你觉得美国会平等地对待中国吗?”答案是“不会”。

他又问:“如果不能被平等对待,你认为中国会满意吗?”答案当然也是“不会”。

最后,怀特问美国人:“那你凭什么期待美国和中国和平相处呢?”美国人听了之后,通常会耸耸肩,什么都不说。

《经济学人》认为,“耸肩”这个动作体现出美国人在对华政策上的困境。

美国想让中国成为它繁荣兴旺的商品市场,也想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力量。

但同时中国经济、工业、外交和军事力量的上升又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

“当美国人不喜欢中国扮演的角色时,就会耍赖皮哭喊。

”《经济学人》用戏谑的口吻道出了美国的心态,美国打算在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之前围堵中国。

冷战时期美国孤立苏联经济,武力对抗,它赢了,但现在用这套已经不管用了。

说两国博弈
注定是对手卫冕VS夺冠
《经济学人》认为,美国和中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分别位居世界前两位。

冠军国家和潜在冠军国家之间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卫冕和夺冠之间的挑战和迎战的对手关系。

文章称,亚洲是中美两国展开竞争的主战场。

中国在全球很多地区的贸易市场上成为了“首席贸易伙伴”,在亚洲市场上更是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开始否定美国在西太平洋65年的“主权”。

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霸权国家,美国又面临苏联的挑战。

这些挑战无疑给对抗与对战的双方甚至给整个世界都带来了灾难,是与当今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

《经济学人》认为,21世纪的中美两国博弈,“由于存在许许多多的利益共同点”,不可能是“决斗式”的,只能是“田径式”的。

文章提到,自美国尼克松总统改善中美关系以来,中美两国取得了可观的合作伙伴关系。

文章称,“弱小国家希望变得强大时,需要韬光养晦。

”在中国外交史上,中国的领导人通过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努力控制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是非常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